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共6页)_第1页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共6页)_第2页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共6页)_第3页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共6页)_第4页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共6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立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围绕学校素质教育总目标,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推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全面提高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特制订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二、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1、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对应于分科课程,它是一门综合课程;对应于学科课程,它是一门经验课程。概

2、括起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2、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 (1)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立足于学生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

3、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4)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是生成性。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5)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

4、生的工作。3、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在选择实验的课程内容时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1)指定领域所谓指定领域是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规定的四大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5、习方式。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通过这一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和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以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主的学习领域。通过这一学习领域,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

6、息素养。(2)非指定领域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十分宽泛。儿童的生活范围有多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围就有多大。因此,除了指导纲要上的指定领域外,其余的生活领域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如开展赏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

7、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与节日相结合。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或现代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与学校队活动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

8、,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 开展行为习惯系列、 文明道德系列、 时事热点系列、 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此外,还有学校组织的如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等。4、综合实践活动时间 以弹性课时原则,集中课时与分散课时结合,使学生在开放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地发展,增长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我校集中课时是这样的:三至六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

9、,每周三节,信息技术课一节,劳动技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一节。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二)分段目标1、小学中年级目标(3-4年级)培养儿童愉快、美好的生活体验和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培养儿童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和初步能力。初步的责任感和行为规范。独立、安全生活的基本能力和技能。2、小学高年级目标(5

10、年级)(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

11、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四、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采取哪种组织形式,都要服从于和服务于活动内容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一般可采取三种组织形式: 1、个人活动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2、小

12、组活动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3、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以班级、年级或学校为活动单位共同完成一项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集体讨论,以求对某一主题的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多种形式交融使用。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近自然,走入社区,走向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因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

13、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要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事先考察和推想并作出合理的规划,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地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鼓励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可能的前提下,参与学生的校外活动。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有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评比等。“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1、档案袋评定档案袋评定就是收集学生从某项任务开始到任务结束这段时间内的典型作品,以这些作品作为依据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以下提供几种参考的项

14、目:(1)反映基本过程的内容。如:有关课题研究及相关活动的计划和修改稿(最基本的是课题的研究方案或开题报告、各阶段计划等)、研究工作(活动)记录、调查问卷、反映过程的照片、研究大事记等。(2)反映基本成果的内容。如:对课题解决具有重要价值的参考资料或实验数据。最有收获的案例,某些关键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思路)及策略、阶段性总结、个人心得体验等。(3)反映最佳成果的内容。 例如:小组或个人研究的成果 、文学作品、研究论文、结题报告等等。小组或个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最佳问题解答方案、最好的实验记录、小组中写得最好的计划或总结材料等等。2、协商评价主要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评价方法,最

15、终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的结果,分年级给出每个学生的学分与等级。(1) 学生自评学生自评主要根据自己所在年级评价重点的不同,就学校或教师所给出的几项指标对自己做出中肯的评价。(2) 小组互评参加小组互评的同学真实客观地对小组中其他的同学给予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结合各年级评价的重点来进行。(3) 教师评价按照要求与项目,结合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的结果,给学生做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要以激励评价为主。(4)、家长评价 通过家长对学生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做出评价,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使家长与学生平等对话,为学生与教师提供一种自我反思的参照。3、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

16、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通常采用问卷调查、行为观察、结果分析来搜集信息。以研究性学习为例,问卷调查:在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之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做好原始记录,待研究学习一段时后和结束后,分别再做一次问卷调查,将多次的调研结果进行对比并做出分析。行为观察:评价者根据研究课题制定的目标,按照规定的观察计划,用感官或借助有关的辅助工具,对学生在参与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行为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成果分析:对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分析。 4、目标评价 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应用范围最广的、最便于操作的评价方法是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过程中,围绕综合实践活动在各阶段的分目标,不断地将现实的情况与目

17、标相比,并不断改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以使现实情况不断逼近预先设定的目标。如果我们一味地根据预先设定的目标来评价综合实践活动,就很可能影响评价的功能。因此,不拘泥于阶段目标,在必要的时候,游离于具体的目标之外,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六、综合实践活动一般操作流程(假设每月确定一个主题或项目,每月的活动一般分四次进行。)1、活动准备阶段:确定一个主题或项目。一般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商量决定,主题下的小课题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2、活动实施阶段:每个主题活动实践阶段一般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第1周): (1)确定活动的主题或活动的项目;(2)商量、制定活动的方案;(3)布置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方法搜集有关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第二步(第2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3、活动总结阶段:每个主题活动总结阶段一般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第3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