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_第1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_第2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_第3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_第4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1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第1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方程的意义。(教材第1页例1、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生活实际问题数学化的体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难点: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教具准备课件PPT、天平、砝码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 (课件出示天平实物)这是天平,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它?简介: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这是天平的左右两个盘,这是指针

2、。当天平的指针指着中间,表示天平左右两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也叫作天平平衡。天平的哪一边下垂,就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2揭题:今天我们利用天平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教学教材第1页例1。(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1天平平衡的情境图。你能看图写出一个等式吗?学生思考后独立填写。指名回答,教师板书:5050100。追问:你是怎样想的?明确:天平的一端放一个50克的鸡蛋和一个50克砝码,另一端放一个100克砝码,天平平衡,说明天平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来表示。(2)教师小结:含有等号的式子叫作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数值是相等的。2教学教材第1页例

3、2。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2的四幅图。(1)学生独立思考后填写。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集体反馈。板书:x50100x50150x50200 2x200教师小结:天平哪一边下垂,就说明那一边物体的质量大,另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小;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算式中的x都是未知数。(2)探究方程的意义。提问:把这四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并说说分类的依据。指名学生交流分法,学生可能会按照是否是等式把它们分为两类。教师小结:有两个是等式,两个不是等式;两个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像x50150、2x200这样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方程。提问:这两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能说一说

4、什么样的式子是方程吗?指名学生口答。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提问: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两点比较重要?强调:“含有未知数”“等式”关键词。(3)探究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提问:例1中的等式是方程吗?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三、巩固反馈1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1题:等式:6x143672950225y28355y40方程:6x14y28355y40第2题:答案不唯一,如3x10y648240z82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2题。第1题:x2284xxx96第2题:x112988xxx480x6.47.3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和感受?板书设

5、计方程的意义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教学反思用天平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有助学生理解等式的含意。等式是一个数学概念。如果离开现实情境出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学生很难体会等式的具体含义。通过天平平衡或不平衡判断出两个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利用鲜明的直观形象写出表示相等的式子和表示不相等的式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含意,也充分利用了教材的主题图。第2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学内容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材第23页例3、例4)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在具体情境中,根据图意列出方程,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

6、步计算的方程。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明确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3列方程解决稍复杂问题第1课时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教材第13页例9)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能列此类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重点难点重点:列形如axbxc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正确

7、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课件出示颐和园图片)这是颐和园,坐落在我国的首都北京,它是清末皇家园林,为我国的古典园林之首,也是世界著名园林之一。你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吗?(课件出示例9的文字部分)提问:你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师生共同归纳:已知北京颐和园占地290公顷,水面面积大约是陆地面积的3倍,要求颐和园的水面面积和陆地面积大约各有多少公顷。(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学习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1)颐和园的水面面积与陆地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了看得更清楚,你有什么好方法?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画,教师巡视指导。(2)从这幅线段图上你知

8、道了什么?是怎样知道的?如果用方程来解,你觉得设哪个量为x比较合适?明确:设陆地面积为x公顷,水面面积就可以用3x公顷来表示。2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题中的哪句话可以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同桌互相说说。板书:陆地面积水面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3尝试解方程。(1)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可以怎样列方程?请同学们试着列出方程。学生独立思考,列出方程并汇报。板书:x3x290。(2)这个方程与我们之前学习的方程有什么不同之处?你会解吗?试试看。学生尝试独立解方程。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依据及步骤。小结:我们在解答这个方程时,首先利用乘法分配律将方程化简,变成我们学过的方程,再解答。4检验。(1)如何得知我们解出

9、的这个结果是否正确?你准备怎样检验?明确:把x72.5代入到方程检验,看x3x是否等于290。(2)除了把x的值代入方程进行检验这种方法外,还可以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检验,看水面面积是不是陆地面积的3倍。想一想,按照这样的想法应该怎样检验?板书:72.5217.5290(公顷)217572.53教师小结:解形如axbxc的方程时,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将方程化简,变成我们学过的方程,再解答;检验时,可将得数代入原题,也可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检验。三、巩固反馈完成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1题:(1)4x2x(2)3.3x1.3x第2题:解:设陆地面积大约是x亿平方千米,则海洋面积大约是2.4x

10、亿平方千米。24xx,2.114x,2.1x,1.524x,2.41.53.6答:海洋面积大约是3.6亿平方千米,陆地面积大约是1.5亿平方千米。四、课堂小结谈谈在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陆地面积水面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教学反思1解稍复杂方程的策略转化成简单的方程。例题突出转化的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方法,还让他们充分体验到了转化的思想。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要找到相等关系,方程是依据相等关系列的,学生在前面两节课初步感受了相等关系,能找出简单问题的相等关系。本节课寻找较复杂

11、问题的相等关系,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探究解方程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第2课时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行程问题教学内容列方程解两步计算的行程问题。(教材第1415页例10)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形如axbc、axbxc的方程的解法;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列上述方程解决行程问题。2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概括和交流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准确找出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难点:根据题意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行程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填空。(1)一辆客车每小时行驶95千米,3小时行驶()千米。(2)一辆货车每小时行驶x千米,3小

12、时行驶()千米。让学生独立口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速度时间路程)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行程中的数量关系,来列方程解决这类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教学教材第1415页例10。(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找等量关系。谈话:你能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吗?学生独立填线段图。提问:你能根据自己填的线段图,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吗?在小组里交流你找到的关系。学生交流讨论,并集体汇报题中的等量关系。板书:客车行的路程货车行的路程总路程速度和时间总路程(2)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提问:你能根据“客车行的路程货车行的路程总路程”,列出方程并解答吗?学生独立列方程并解答。板书:解:设货车的速度是x千

13、米/时。3x953540 3x285 540 3x 255 x 85答:货车的速度是85千米/时。提问:如何检验结果是否正确?还能列怎样的方程?学生独立解答,全班汇报。追问: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小组讨论、交流,集体汇报。教师小结:应用学过的公式、数量关系或画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三、巩固反馈1完成教材第15页“练一练”。26x400解:设乙船的速度是x千米/时。(26x)8400 26x 50 x 24答:乙船的速度是24千米/时。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4题。x1.1x8x32x2x15x23四、课堂小结1说一说这堂

14、课的收获;2谈谈在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行程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行程问题解:设货车的速度是x千米/时。3x953540 3x285 540 3x 255 x 85答:货车的速度是85千米/时。教学反思1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2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线段图能使数量关系明显地呈现出来,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和列出方程。3练习设计充分体现多样性。在学习完新课后,设计的练习有看图列式计算和应用题。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了知识自主建构,

15、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1.写出几个方程,在小组里交流。2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与方程,今天我们再让“天平”这个好朋友来帮助我们继续学习与方程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教学教材第2页例3。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3第一幅天平图。(1)怎样在天平的两边增加砝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集体汇报。(天平两边增加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仍然保持平衡)(2)出示左边的例题图,提问:如果左右两边都加上10克的砝码,等式可以怎样写?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0105010。(3)出示右边的例题图,提问:如果左右两边都加上同样重a g的砝码呢?学

16、生回答,教师板书:50a50a。(4)观察(2)(3)这两组图及等式,分析、比较等式两边及结果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5)出示例3下面两幅天平图。仔细观察这两幅图,先完成填空,再比较你所写出的等式,和同桌交流你的发现。指名说说填写的等式。板书:xa50axa(a)50a(a)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出示中的两个结论,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表述等式的性质。教师小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板书:等式的性质)2完成教材第3页“试一试”。2518提问:为什么填

17、“25”和“18”?加、减号如何确定?可以填写其他数吗?学生交流: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的左边“25”和“18”,右边也要“25”和“18”,加号、减号、数字必须完全一样,否则等式左右就不相等了。3教学教材第3页例4。你能根据图意列出方程吗?(1)学生独立思考并列方程。板书:x1050。(2)怎样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呢?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想法。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想法:(40)1050,x40。因为501040,所以x40。(3)用等式的性质来求x的值。教师边示范解题过程,边讲解书写格式:首先要写“解”字;然后根据等式的性质,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这道题要把方程两边都减去10;每个等式占一

18、行,各行的等号要上下对齐。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纠正格式错误。(4)指导检验。谈话:x40是不是正确答案呢?我们可以利用等式的意义对方程进行检验,只要把x的值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即可。教师边板书边说明检验方法及书写格式。(5)师生共同回顾求x值的过程,并明确: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三、巩固反馈1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1题:x110第2题:322. 完成教材第6页“练一练”第3题。(1)x56(2)x5画线略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学会了用它来解只含有加或减的简单方程。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19、(1)例3505050105010xa50a50aa50aa例4解:x1050x105010x40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401050,x40是正确的。教学反思这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二是应用等式的性质解只含有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解方程是学生刚接触的新鲜知识,学生在知识经验的储备上明显不足,因此教学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引领学生经历将现实、具体的问题加以数学化,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并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

20、的性质是解决一步简易方程的关键。第3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教学内容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教材第45页例5、例6)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这个性质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念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对等式的性质进一步的理解,解含有乘、除法的方程。难点:理解等式性质(2)的探索过程。教具准备课件PPT、天平、砝码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解方程:75x105x4.682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一些

21、性质,谁来说一说?明确: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3引导:这就是我们刚学习的等式的性质,你觉得等式除了具有这样的性质外,还会有其他性质吗?学生猜测。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小结:同学们都进行了大胆的猜测,我们需要对它进行验证。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等式的其他性质,看看大家的猜测是否成立。(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课件出示例5第一组图。(1)根据左边的图,你能列出等式吗?明确:x20(2)右边的图与左边的图比较,有什么变化?你认为天平还会平衡吗?明确:右边图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分别是左边图天平左右两边物体质量的2倍。追问:你能根据右边图物体的质量相等关系再列出一个等式吗?明

22、确:2x202(3)这个等式又告诉我们什么呢?在小组中说说你的发现。小组中互相说想法,汇报。明确: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质疑:想像一下,如果2020的左右两边同时乘3,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吗?明确:203203追问:如果左右两边同时乘0呢?可以吗?2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5第二组图。(1)左边的图能看懂吗?用等式怎样表示?明确:3x203,也就是3x60。(2)左边的图与右边的相比,物体的质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明确:右边图中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都变为原来的。追问:天平还会平衡吗?明确: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3)你能自己写一个等式,并把等式两边

23、同时除以一个数,看看结果还是等式吗?尝试练习,汇报。追问:有什么发现?两边同时除以0呢?为什么?指出: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4)通过对两组图的观察,你认为等式又有什么性质呢?明确: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3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6。(1)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明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2)你能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40x960)40、x、960各表示什么?(3)应该怎样解这个方程呢?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4)你怎样想到方程两边都除以40的呢?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5)学生在书上完成,展示学生解题过程。 40x96

24、0解:40x4096040 x 24检验:4024960答:试验田的宽是24米。(6)如何检验?谁能说一说解这个方程,最关键是什么?三、巩固反馈1完成教材第5页“试一试”。60.72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x0.16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是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还学会了用这样的性质来解只含有乘、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2)例5x202x202例640x9603x603x3603 解:40x40 96040 x 24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教学反思1例5和例3的结构基本相同,也是从

25、天平图表示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入手,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活动中,自主探索并理解等式的另一条性质。2结合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例6的解法。由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完成,再以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并理解相关条件寻找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2列方程解决简单问题第1课时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材第89页例7)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解未知数是减数的方程。2使学生在学习活

26、动中初步感知方程的思想,丰富解题策略,发展数学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难点:通过正向思考来解决需要逆向思考的问题,培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例7情境图。提问:观察这幅图,他们在干什么?学生交流。(两个学生在测量体重)谈话: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十分旺盛的时期,身高和体重时刻都在变化,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关于测量体重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教学教材例7。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例7情境图。(1)提问:题目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这些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数量关系。小红

27、去年的体重加上2.5千克等于今年的体重。小红今年的体重减去去年的体重等于2.5千克。教师小结:可以根据“去年的体重2.5今年的体重”列出方程。去年的体重不知道,可以设去年体重为x千克。板书: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x千克。教师强调:这里要写“解”字,表示下面是解题过程,而“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x千克”这句话必须写出来,表示下面列出的方程是什么意思。(2)去年的体重相当于已知,接下来,请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这道题。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解法:x2.536 x 362.5 x 33.5(3)根据“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这一数量关系,我们还可以怎样列方程?指名回答。板书:36x2.5追问:怎样解这个

28、方程呢?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先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x,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方程,再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教师边指导边板书解方程的过程。(4)讨论:我们已解出x33.5,这个值是否正确?怎样检验?与同伴交流。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后汇报。小结:可以先检验方程列得是否正确,再检验方程的解,也可以看两种方程的解答结果是否相同。强调: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记得写“答”。(5)我们是怎样列出方程的,解答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汇报交流结果。总结:先弄清题意,找出未知量,并用字母表示。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求出答案后,还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并写出“答”。三、巩固

29、反馈1完成教材第9页“练一练”。一头非洲象一头蓝鲸解:设这头非洲象大约重x吨。33x165 x 16533 x 5答:这头非洲象大约重5吨。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1、2题。第1题:x46x1240x0.2x1第2题:解:设白键有x个。x36,16x,1636x,52答:白键有52个。四、课堂小结谈谈在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x千克。(方法一)x2.536(方法二)36x2.5 x 362.5 36xx 2.5x x 33.5 36 2.5x 2.5x 36 x 33.5教学反思1. 列方程解决

30、简单实际问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的基础上,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2列方程解实际问题只要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列方程就可以了,等量关系式变化很多,因此方法较多,从不同的角度找出不同的数量关系式,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对于理解水平较弱的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用方程做出了这道题就可以了,而是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用方程解题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方法就可以了,并且要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第2课时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材第910页例8)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能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

31、际问题;初步理解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解题的基本步骤。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重点难点重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正确地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课件出示西安大雁塔和小雁塔图。谈话:西安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有许多著名的景点,上图就是著名的大雁塔和小雁塔。它们气势雄伟,是西安的标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和它们有关的数学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8)(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教学教材910页例8。(1)想一想,题目中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汇报。(2)

32、你能从中找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吗?你能用一个等量关系式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学生间相互交流讨论。板书: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3)让学生独立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未知的?学生同桌交流后汇报。(4)学生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列方程。集体交流。板书:解:设小雁塔高x米。2x2264提问:你会解这样的方程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x22226422 2x 86 x 43答:小雁塔高43米。追问:你打算怎样对结果进行检验?学生独立检验,指名汇报检验方法。三、巩固反馈1完成教材第10

33、页“练一练”。香港青马杭州湾跨海解:设香港青马大桥全长大约x千米。16x0.8,3616x0.80.8,360.816x,35.2x,2.2答:香港青马大桥全长大约2.2千米。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5题。x9x0.3x3.8四、课堂小结1你想知道古代的人们是怎样解方程吗?请阅读教材第10页“你知道吗”,并和同桌交流你的感受。2学会列方程解决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实际问题。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解:设小雁塔高x米。2x2264 2x2222 6422 2x 86 x 43答:小雁塔高43米。形如:axbc或axbc的方程,解题时先将ax看作一个整体,根据解简单方程的方法求出

34、ax后再求x的解。教学反思1. 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句,根据关键句找出题目中直接的相等关系,这样可以便于学生列出方程,解答问题。2.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的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出示问题后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巡视,充分了解学生的困难以及想法,然后才能很好的组织交流。3列方程解决稍复杂问题第1课时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教材第13页例9)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能列此类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

35、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重点难点重点:列形如axbxc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正确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课件出示颐和园图片)这是颐和园,坐落在我国的首都北京,它是清末皇家园林,为我国的古典园林之首,也是世界著名园林之一。你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吗?(课件出示例9的文字部分)提问:你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师生共同归纳:已知北京颐和园占地290公顷,水面面积大约是陆地面积的3倍,要求颐和园的水面面积和陆地面积大约各有多少公顷。(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学习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1)颐和园的水面面积与陆地面积

36、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了看得更清楚,你有什么好方法?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画,教师巡视指导。(2)从这幅线段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是怎样知道的?如果用方程来解,你觉得设哪个量为x比较合适?明确:设陆地面积为x公顷,水面面积就可以用3x公顷来表示。2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题中的哪句话可以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同桌互相说说。板书:陆地面积水面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3尝试解方程。(1)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可以怎样列方程?请同学们试着列出方程。学生独立思考,列出方程并汇报。板书:x3x290。(2)这个方程与我们之前学习的方程有什么不同之处?你会解吗?试试看。学生尝试独立解方

37、程。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依据及步骤。小结:我们在解答这个方程时,首先利用乘法分配律将方程化简,变成我们学过的方程,再解答。4检验。(1)如何得知我们解出的这个结果是否正确?你准备怎样检验?明确:把x72.5代入到方程检验,看x3x是否等于290。(2)除了把x的值代入方程进行检验这种方法外,还可以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检验,看水面面积是不是陆地面积的3倍。想一想,按照这样的想法应该怎样检验?板书:72.5217.5290(公顷)217572.53教师小结:解形如axbxc的方程时,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将方程化简,变成我们学过的方程,再解答;检验时,可将得数代入原题,也可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检验。

38、三、巩固反馈完成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1题:(1)4x2x(2)3.3x1.3x第2题:解:设陆地面积大约是x亿平方千米,则海洋面积大约是2.4x亿平方千米。24xx,2.114x,2.1x,1.524x,2.41.53.6答:海洋面积大约是3.6亿平方千米,陆地面积大约是1.5亿平方千米。四、课堂小结谈谈在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陆地面积水面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教学反思1解稍复杂方程的策略转化成简单的方程。例题突出转化的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方法,还让他们充分体验到了转化的思想。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39、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要找到相等关系,方程是依据相等关系列的,学生在前面两节课初步感受了相等关系,能找出简单问题的相等关系。本节课寻找较复杂问题的相等关系,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探究解方程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第2课时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行程问题教学内容列方程解两步计算的行程问题。(教材第1415页例10)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形如axbc、axbxc的方程的解法;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列上述方程解决行程问题。2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概括和交流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准确找出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难点:根据题

40、意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行程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填空。(1)一辆客车每小时行驶95千米,3小时行驶()千米。(2)一辆货车每小时行驶x千米,3小时行驶()千米。让学生独立口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速度时间路程)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行程中的数量关系,来列方程解决这类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教学教材第1415页例10。(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找等量关系。谈话:你能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吗?学生独立填线段图。提问:你能根据自己填的线段图,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吗?在小组里交流你找到的关系。学生交流讨论,并集体汇报题中的等量关系。板书:客车行的路程货车行的路程总路程速度和时间总路程(

41、2)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提问:你能根据“客车行的路程货车行的路程总路程”,列出方程并解答吗?学生独立列方程并解答。板书:解:设货车的速度是x千米/时。3x953540 3x285 540 3x 255 x 85答:货车的速度是85千米/时。提问:如何检验结果是否正确?还能列怎样的方程?学生独立解答,全班汇报。追问: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小组讨论、交流,集体汇报。教师小结:应用学过的公式、数量关系或画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三、巩固反馈1完成教材第15页“练一练”。26x400解:设乙船的速度是x千米/时。(26x)840

42、0 26x 50 x 24答:乙船的速度是24千米/时。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4题。x1.1x8x32x2x15x23四、课堂小结1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2谈谈在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行程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行程问题解:设货车的速度是x千米/时。3x953540 3x285 540 3x 255 x 85答:货车的速度是85千米/时。教学反思1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2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线段图能使数量关系明显地呈现出来,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和列出方程。3练习设计

43、充分体现多样性。在学习完新课后,设计的练习有看图列式计算和应用题。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了知识自主建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2122页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2使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其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难点: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

44、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谈话:张小楠是个有心人,她每年生日都测量自己的身高,并制成了统计表。(课件出示张小楠612岁身高情况统计表)张小楠612岁身高情况统计表2012年6月年龄6岁7岁8岁9岁10岁11岁12岁身高/cm116118121126132141144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明确: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张小楠每年生日时的身高是多少厘米。后来她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导入课题:你们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折线统计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折线统计图。二、学习

45、新课1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谈话: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1)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小楠的身高是怎样变化的?从6岁到12岁,她一共长高多少厘米?(2)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上看出哪一年张小楠的身高增长得最快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3)估计一下,张小楠13岁生日时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反馈:(1)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小楠身高逐年增高,从6岁到12岁,她一共长高28厘米;(2)10岁那年身高增长得最快,因为10岁那年的折线坡度最陡;(3)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教师都应给予鼓励。(4)想一想: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更能清楚地看出身

46、高的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师生总结: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谈话: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你知道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吗?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明确:(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2)纵轴:标明数据;(3)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看清横轴和纵轴后再进行描点;(4)标注数据;(5)填写制表日期。3制作折线统计图谈话:课前我们收集到自己从一年级开始每年体检的身高数据,要想了解自己的身高是怎样变化的,我们可以先填写统计表,再将它制作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信心完成吗?三、巩固反馈

47、1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略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四”第1题。(1)病人的体温在7:0013:00这个时间段不断上升。从11:00到13:00上升最快。(2)病人的体温从13:00起开始下降,从19:00起趋于平稳。(3)病人7:00的体温与13:00的体温相差1.9(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还学会了绘制折线统计图。板书设计单式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多少描

48、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教学反思1. 单式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之后进行教学的,但是单式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虽然从两种统计图中,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但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几个具体数量的多少和比较,而单式折线统计图则能直观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变化,展示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2. 统计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而且还包括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而其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复式折线统

49、计图。(教材第23页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复式统计图的结构。难点: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我们学过了哪些统计图?上节课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并汇报:学过了单式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上节课又学习了单式折线统计

50、图。2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复式折线统计图。李小洁用不锈钢保温杯和陶瓷保温杯做了一次对比试验,以了解这两种保温杯的保温性能。(课件出示统计表)经过时间/分温度/品名0306090120150不锈钢保温杯959084787268陶瓷保温杯957458504541(1)认真观察统计表,说说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汇报。(2)为了便于比较两种保温杯的保温性能,我们制作了统计图(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复式折线统计图),这幅折线统计图和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学生讨论交流。小结:这幅统计图有两个图例,实线表示的是不锈钢杯

51、的数据,虚线表示的是陶瓷杯的数据。(3)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接着完成这幅折线统计图。学生独立补全统计图,教师展示部分学生的折线统计图。明确:这幅图中画了两条折线,每条折线表示哪种保温杯的数据,右上角的图例交代得很清楚,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一个很显著的不同点就是要在图形的右上角增加图例,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叫复式折线统计图。(4)观察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实验开始后的第60分钟,两个杯中的水温相差多少摄氏度?第120分钟呢?不锈钢杯中的水温下降到70大约经过多少分钟?陶瓷保温杯呢?哪种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好一些?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学生针对上面的问题在小组里展开讨论。指名在班级内交流。教师小结:

52、实验开始后的第60分钟,两个杯中的水温相差26,第120分钟相差27。不锈钢杯中的水温下降到70大约经过120分钟,陶瓷保温杯大约经过30分钟。不锈钢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好一些。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有什么异同点?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小结: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结构大体上是一样的,都是由图形名称和图形组成。不同的是单式折线统计图中只有一条折线,表示一组数据,而复式折线统计图中有两条折线,表示两组数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还增加了图例。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进行两个统计项目的相关数量的比较。三、巩固反馈1完成教材第24页“练一练”。略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四”第2题。(1)小明是第6天开始看到根的,第8天开始看到芽的。(2)风信子根的生长速度要快些,而芽的生长速度之所以比根慢,主要是因为开始发芽的时间比较迟,但从第8天起的芽的生长速度与根的生长速度大体上是相当的。(3)略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及其绘制方法,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板书设计复式折线统计图数量的多少数量的增减变化进行数据比较教学反思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