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_第1页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_第2页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记得小时候就时常唱起这首歌,可自从 2007 年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无锡人就谈水色变。作为一名无锡人,在目睹了 这一切之后更是感触颇深。 当你打开水龙头, 就能闻到一股股恶臭; 一盆水中有 着一层绿色沉淀物时;市民开始疯抢纯净水你就能知道水的珍贵了! 太湖水污染,只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个缩影。 人类对自然的肆意破坏和祲占, 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森林滥砍滥伐,矿山私自采挖,污水恣意排放,能源 严重消耗 ,唇亡齿寒,太湖爆发的一场水危机,只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小小惩罚, 但如若不进行深刻反思, 我们将彻底砸掉子孙赖以生存的饭碗, 人类 社会,

2、将自取灭亡。通过查阅资料, 我们可以知道: 蓝藻即蓝藻门, 又称蓝绿藻, 是一门最原始、 最古老的藻类植物。蓝藻的主要特征是:植物体简单,单细胞生物,各式群体和 丝状体;细胞中无真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没有核 膜和核仁,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生物。蓝藻可以分为几十个种类,其中 有一种叫微囊藻, 它所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在自然界已知的毒素中排名第二, 仅次 子二(口恶)英。同时,蓝藻还存在着许多危害, 如蓝藻可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当蓝藻大量 繁殖时,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也迅速降低,造成鱼虾、螺蛳等水生生物的死亡,使 水体遭受污染。尽管是死亡的蓝藻,它在被细菌分解的过程中还是

3、会产生毒素, 同样污染水体。 河流湖泊中,蓝藻含量过高是否会对人体有影响,目前还没有 明确的说法,但从实验结果来看,它对肝、脾都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蓝藻爆发的 周边地区,其癌症爆发比例要比其他没受蓝藻污染的地方大。自从 1998年12月,国务院就发起了太湖水污染治理 “零点行动”,拉开了太 湖水污染治理的序幕。可惜的是,九年以来,投资资金达百亿元,太湖水质却并 没有因此而得到明显改善, 甚至还一度出现加重的趋势。 那么, 到底是什么原因 导致了太湖蓝藻的爆发呢?直接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过快导致的工业污染、 农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远远超过我们所做的努力。 间接原因在于一些政 府技术性官僚和

4、学者,总是寄希望于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 “公共地悲剧 ”问题。而 我们在电视上及相关报道上, 总是能听到这样一种解释, 那就是水中氮磷含 量超标,导致蓝藻大量繁殖, 并极力强调使用无磷洗衣粉! 其实这是有一定依据 的,因为无锡初期的企业以传统的印染和冶金为主, 后期又涌现出大批的机械制 造业。然而冶金业废水若非重金属冶炼产生,一般含有毒物质较少,更没有 很 多的有机物;机械加工废水则主要是含机械润滑油、树脂、油漆等杂质,机械加 工各种金属制品所排出的废液和冲洗废水, 其中含有各种金属离子如铬、 锌以及 氰 化物等;印染废水含有大量染料、淀粉、纤维素、木质素、洗涤剂等有机物, 以及碱、硫化物、各

5、类盐类等无机物。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无锡附近的工业废 水排放 并不是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这些废水没有提供蓝藻大量繁衍所需的含 磷有机物。它们所起的作用主要是使水质恶化, 减少了其余水中生物的生存空间, 从而为蓝藻 提供了较为宽裕的生存空间。蓝藻的大量爆发,问题还是出在农业 和生活废水的排放, 其中更主要的则是农业废水。 这两种废水有机物含量高, 富 含蓝藻繁衍所需的 磷元素。太湖周围有大量的农田。农业生产所使用的肥料和 农药,要么通过土壤渗透进地下水, 进入太湖, 要么被直接排入河道, 流进太湖。 肥料和农药富含氮磷, 是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此外,生活污染也加快了富营养化的速度。 当地

6、居民排出的有机废物如粪便 等,随着卫生设备冲进下水道再经过一定处理之后被排 进河流湖泊。这其中也 含有一定的氮磷成份。 于此同时, 温度更是给蓝藻的爆发提供了一个诱因。 蓝藻 虽然可以抵抗外界的冷热刺激, 但是其繁衍仍受温度的很大影响。 近年来全球气 温上升,就犹如一根导火索, 引爆了蓝藻这个火药桶。 从网络上查找资料也可以 知道,蓝藻大量繁殖的时期正常应在 56月,近几年4月中旬就开始爆发蓝藻 即为温度升高引起。再加上近年来的 “暖冬 ”,更使蓝藻休眠期大大缩短。这就 导致了蓝藻有了比往年更多的繁衍时间。 另外,太湖的自净能力也较弱, 水体循 环缓慢,不利于蓝藻的稀释。那么,人们最关心的就是

7、如何防治蓝藻的再次爆发。 下面就谈谈我的观点。1、对蓝藻进行打捞。这也是无锡市采用的主要方法,科研机构还为此研制出 了专用的蓝藻打捞船。但是打捞漂浮在水面的蓝藻只是 应急办法,只能产生 眼不见为净的效果。大部分蓝藻存在于水中和水底淤泥里,无法打捞。这种使 用机械捞藻的方式主要运用在蓝藻暴发区的局部和蓝藻极严重水域。 打捞出水 的蓝藻、水面漂浮物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建造沼气发生池,通过蓝藻堆放发酵 产生沼气,作为能源进行利用,蓝藻发酵后的废料又可作为有机肥料;通过在 蓝藻中添加木屑、砻糠等搅拌发酵后作为植物的基肥;通过在蓝藻中添加微生 物进行除臭、分解等成为有机肥料。2、除了打捞,还可以在水中投入

8、粘土,使蓝藻吸附在粘土颗粒上沉降。这 种方法也无法长时间清除蓝藻, 因为蓝藻沉下水中后很快还会继续繁殖, 并再次 构成 危害。3、实施生物链工程 ,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市民常见的 “四大家鱼 ”中的鲢 鱼其实是一种 “食藻鱼 ”,是蓝藻天生的 “克星”。据测算,花鲢或者白鲢每增长 1kg 体重就能 消灭” 40kgiU 50kg的蓝藻。一条50g左右的鲢鱼苗在太湖中长到1.5kg 左右,就要被捕捞上岸,由此推算,从放流鱼苗到捕捞上岸。一条鲢鱼一共能吃 掉 60kg 左右的蓝藻。采用纯生物治理手段,向太湖投入价值 1 亿元、大约 2.8 亿尾鲢鱼苗可有效控制太湖蓝藻的发生。 通过鱼类的代谢, 蓝

9、藻最终会被转化成 无害的物质,吃蓝藻长大的鲢鱼没有危害性。4、也是重要的一点:加强环境预警,将蓝藻暴发消灭在发生之前。蓝藻的 治理,离不开传统 “先污染后治理 ”观念的转变和环保意识的提高。 只有全面提高 环保意识, 才是治理太湖蓝藻问题乃至治理所有污染的根本之策。 况且,目前全 国各地从事蓝藻研究的科学家数量颇多, 有人研究蓝藻的分类, 有人研究蓝藻如 何在暗光条件下生存, 有人研究是否有比其竞争能力更强的藻类, 有人研究藻毒 素如何进入人体, 还有人研究水里是否有细菌能分解死亡藻类。 不过由于这些研 究工作大多属于基础研究领域, 因此尽管非常重要, 却不容易得到研究经费方面 的支持。当一个

10、地区发生了重大的蓝藻污染事件时,政府在短期治理 上投入的 资金远远大于科研上的投资。 这一情况显然不利于蓝藻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 所 以政府应注意在长期治理上的经费投入,对环境预警给予更多的关注。对于我们的监督体制, 我们也应及时反思。 我国现行的环境监督管理体制在 实践中暴露出诸多问题, 其中首要的就是未赋予环保行政部门足够的职权。 这就 导致了地方环保部门往往看地方政府的脸色行事, 据报载,我们有些地方的环保 部门是“三不管”政策: 群众不举报不管, 政府领导不发话不管, 排污企业只要 交钱就不管。 在我国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况下,环境监督体制应该健全, 让执法部门能够真正做到依法治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太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