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笔记_第1页
管理会计笔记_第2页
管理会计笔记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内容一、管理会计的含义,形成,发展二、管理会计的特点三、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基本内容四、管理会计的工作组织第一节管理会计的概述-、管理会计概念一一3个要点(一)基础一一现代管理科学(二)目的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三)方法一一灵活多样(数学方法、统计方法、会计方法)(四)内容一一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五)性质一一是现代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现代企业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二、管理会计的形成(一)从会计本身来看一一它是一项管理活动(二)它从财务会计中分离独立出来经历三个阶段1. 萌芽阶段 20世纪20年代前后背景:一战爆发19141918美国1917年参加企业管理上:(美)企

2、业广泛推行“泰罗”的科学管理标准化操作管理会计萌芽会计与之配合:出现了 “标准成本”“预算控制” “差异分析”等新方法2. 初步形成阶段(20世纪40年代前后)背景:二战后企业规模扩大,导致两权分离,国内外竞争激烈企业管理上:广泛推行“职能管理”“行为科学管理”会计与之配合:出现了“量本利分析” “职责会计”等新方法加上20年代的会计方法形成管 理会计的初步形态3. 正式形成(20世纪50年代)背景:生产力迅猛,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国内外市场竞争剧烈,资金紧张企业管理上:重视预测、决策会计与之配合:会计出现了规划会计,决策会计等方法,此时需要一种与现代管理科学相适 应的会计体系产生,于是这些会计

3、新方法从原有会计中分离独立起来一一“管理会计”原有会计“财务会计”(理财会计)* 1952年在世界会计学年会上正式通过“管理会计”这一专门名词一一它成为一门独立学 科三、发展(一)管理会计风靡全世界1972 年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区分制度化 美国:成立“管理会计协会” 英国:成立“管理会计人员协会” 两国都出版了“管理会计”月刊,向世界发行(二)1980 年 4 月巴黎举行各国会计人员联合会 10 个欧洲国家,美国,澳大利亚等国 参加“如何推广运用管理会计”80 年代初管理会计传入我国第二节 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基本原则一、基本假设(一)多主题假设(所有责任单位) 财务会计核算主体是单一的整个企

4、业(二) 理性行为假设(实事求是)(三)合理预期假设(灵活分期)(四)充分占有资料的假设二、基本原则 P6三、基本职能(一)规划(二)控制四、基本内容(一)规划会计决策第四七章(二)控制会计责任会计第八、九章第三节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一)服务对象不同财:为企业外部利害人服务管: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服务(二)核算重点不同财:着重反映过去管:着重规划未来,控制现在三)核算依据不同财:必须遵循“公认会计原则” 管:不受公认会计原则制约,受约“管理理论” ,“数学公式”四)核算主体(对象)财:整个企业,整个生产经营全过程 管:可以是整个企业,也可以是局部(责任部门、个

5、人) 可以是整个生产经营全过程,也可以是某一环节五)核算方法不同 财:会计方法管:数学方法、统计方法、会计方法(六)编制报表时间不同财:定期一一期末管:不定期一一按企业内部管理需要(七)核算程序不同财:程序不同证7账表管:程序不固定一一按内部管理需要(八)核算要求不同财:力求准确管:不求准确,只求近似(九)法律效力不同财:其核算资料是正式文件,有法律效力管:其核算资料是不正式文件,无法律效力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一)信息同源管理会计进行规划,主要靠财务会计提供资料(二)总目的相同一一都是提高企业效益第二章 成本性态(习性)分析本章主要内容一、成本性态含义、分类、意义二、固定成本含义、特

6、点、图形、分类三、变动成本含义、特点、图形、分类四、混合成本含义、特点、分类、分解方法第一节成本及其分类、成本性态的概念及意义(一)成本性态的概念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总额之间依存关系*业务量一 销量、工作量(二)财务会计对成本分类按成本经济职能'直接材料制造成本彳直接人工在生产环节发生在非生产环节发生制造费用 (生产成本)1、分类内容总成本'管理费用 非制造成本伙才务费用、销售费用(期间费用)2、对此分类的分析(1)优点:反映了产品成本的构成,便于分析成本升降原因,寻找降低途径(2)缺点:没有将成本与生产能力挂钩(产量)不利于对成本的事前预测不利于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三)管理会计

7、对成本重新分类标准成本性态、 固定成本分二类*变动成本(四)成本按性态分类的意义1、是实行变动成本法的前提2、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之一3、是企业开展量利分析的基础4、有利于实行弹性预算和成本控制总之,管理会计进行规划、决策的先决条件成本必须按成本性态分析二、固定成本(一)含义:在相关范围内成本总额不受业务量变动影响,而保持不变的成本(二)特点固定成本总额具有不变性不受业务量影响在相关范围内丿单位固定成本与业务量成反比(三)图形(四)相关范围1、一定业务量内2、一定时期内(五)分类按管理者决策能否改变固定成本数(总)额1、约束性固定成本约束了企业的生产能力(1)定义:管理者决策不能改变其数额的固

8、定成本(2)例子:折旧,管理人员工资,财产税(3)特点:其数额改变后,影响企业生产能力(4)作用:在较长时期内发挥作用2、酌量性固定成本(选择性)(1)含义:管理者决策可以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2)例子:广告费,培训费,展览费(3)特点:其数额改变后,不影响企业生产能力(4)作用:在短期内发挥作用三、变动成本(一)含义:在相关范围内,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例子: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二)特点在相关范围内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成正比 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三)图形(四)相关范围一定时期内一定业务量内第三节混合成本及其分解方法一、混合成本的概念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变动而不成比例变动的成本二、

9、混合成本的特点它含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个因素三、混合成本的分类T三类1、成本有一个基数在此基础上,成本与业 务量成正比2、例子:电话费、设备维护费3、图形(二)半固定成本一一阶梯型混合成本'成本在一定业务量内固 定1 !、特点 '超过一定业务量,成本 跳跃上升,并在下一个 业务内固定2、例子:检验员工资,化验员工资3、图形(三)延期混合成本在正常业务量内,成本固定不变1、特点小、超出正常业务量后,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成正比2、例子:管理人员加班津贴3、图形四、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一)账户分析法1含义:根据会计账上混合成本项目性质,观察其比较接近固定还是变动的,从而直接加 以归属的

10、方法2、方法:凡成本的变动与产量关系密切变动成本燃料的动力凡成本的变动与产量关系不密切固定成本低易品、水电费4、评价:方法简便,成本内容具体能查出成本高低的原因,但工作量大(二)合同确认法在合同中已明确混合成本中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如电话费(三)技术测量法1含义:用技术方法测量结算混合成本中的固定和变动部分2、例子:P2223(四)数学方法1高低方法(1)含义(2)方法:依据y混=a+bx先求b = y高一y低 x高- X低再求a二y高-bx高或=y低 - bx氐a、b为常数写出混合成本分解方程y混 二 a bx(3)注意公式中x高、y高必须是同一期资料,x低、y低也必须是同一期资料如果x高、

11、y高不在同一期或x低、y低不在同一期,以为x高最高点,以为x低最低点(4 )评价:方法简便,适用于各期混合成本波动不大的企业,否则误差大2、散布图法(布点图法)(1)含义:用作图的方法来分解混合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建立 直角坐标,x轴业务量,y轴成本画点目测画趋势线(点数平均分布在直线两侧且至少有一点在所画直线上) 、直线与y轴的交点是a(2)方法'以a求b线上Yx线上写出分解方法y混=a bxa、b为常数(3)评价优点:可以排除偶然因素(对不正常的坐标点不考虑),且较直观缺点:作图因人而异,分解结果多样适用:各期混合成本波动较大且对分解结果精确要求不高3、回归直线法一一最

12、小二乘法(统计方法)(1)含义:用回归方程来分解混合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2)方法, n' xy -為 X、yb22n 瓦 x (E x)y -b、xaa、b为常数n写出分解方程y混 = a bx(3)评价:计算结果比较准确,但工作量较大适用于各期混合成本波动较大且对分解结果精确程度较高*总成本1、内容:固定成本、变动成本2、方程:y总二a bx第三章变动成本法本章主要内容一、变动成本法的含义、特点二、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区别三、变动成本法的计算规则与优缺点四、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结合运用第一节变动成本法概述一、变动成本法含义(直接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计算产品

13、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变动生产成本,而将固定制造费用计入期间成本的方法二、全部成本法的含义(吸收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变动生产成本和固定制造费用(固定生产成本)都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三、两种成本法的计算对比表直接材料制造成本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 总成本管理费用非制造成本财务费用期间费用)四、两种成本法的区别(一)产品成本构成不同固定制造成本固定【全】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丿.变动单位产品成本产品成本产量【变】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成本单位产品成本产品成本产量(二)存货成本不同【全】存货成本=存货量X【全】单位产品成本期初存货成

14、本=期初存货量X【全】(上)单位产品成本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X【全】(本)单位产品成本【变】存货成本=存货量X【变】单位产品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期初存货量X(变)单位产品成本注意:由于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各期单位成本相等(三)期间成本不同【全】期间成本=全部的非产品成本=全部管理费用J固定变动+全部销售费用:固定I变动+全部财务费用:固定变动管理费用中固定销售费用中固定,才务费用中固定【变】期间成本=全部的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固定的非生产成本(四)计算损益不同J肖售毛利=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税前利润=销售毛利-【全】期间成本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贡献毛益=

15、销售收入-已销产品的变动存货成 本【变】丿税前利润=贡献毛益-【变】期间成本已销售产品的变动成本=已销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变动成本+已销产品在非生产过程中变动成本=销量X(单位变动生产成本 +单位变动非生产成本)P30产量=销量1、【全】产品成本 =1,000+1,200+800+600=3,600 (元)单位生产成本=3,600 =18(兀200/ 件【变】产品成本 =1,000+1,200+800=3,000 (元)单位生产成本=3,000 =15(兀件)200/ 件2、【全】期初存货成本=0 (元)【变】期初存货成本=0 (元)【全】期末存货成本=0 (元)【变】期末存货成本=0 (元)3

16、、【全】期间成本=900 (元)【变】期间成本=900+600=1,500 (元)4、【全】销售毛利=200 X 220-3,600=40,400(元)税前利润=40,400-900=39,500 (元)【变】贡献毛益 =200 X 220-3,000=41,000 (元)税前利润=41,000-1,500=39,500 (元)P30例3-1假设期初有存货20件,上月产量为220件,3月产量200件,销量220件 产量 销量 算2种成本法下税前利润解:1、【全】产品成本 =1,000+1,200+800+600=3,600 (元)单位生产成本=3,600 =18( 元件)200/ 件【变】产品

17、成本 =1,000+1,200+800=3,000 单位生产成本=3000 =15(元件)200/ 件2、【全】期初存货成本=20X( 15+600 ) =354.55220期末存货成本【变】期初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0 (元)=2015=30 (元)0=0 (元)3、【全】期间成本 【变】期间成本4、【全】税前利润【变】税前利润产 200销 180【全】税前利润=900 (元)=900+600=1=220 X 220-=220X 220-(元),500(354.55+3,600) -900=43,545.4 (元)(3,000+300) -1,500=43,600 (元)期末存货成本3546

18、0【变】税前利润【全】20 X (15+ 600 )比【变】(20X 15)多60元固定制造费用200(20X 空)200产 200 销 220【全】税前利润期初存货成本43545.55【变】税前利润600【全】20()=354.5522043600相差54.55(元)比【变】(2015) =300 (元)多54.55 (元)上期固定制造费用【全】在计算当期税前利润时比【变】多扣54.55固定制造费用上期54 55即【全】当期扣除固定制造费用654.55八 '当期600而【变】当期扣除固定制造费用600【全】比【变】的税前利润少54.55五、两种成本法的计算规则(结论)(一)产量销量一

19、一期末存货 期初存货则【全】税前利润 【变】税前利润两者的差额=期末存货量X(本)单位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量X(上)单位固定制造费用(二)产量 销量一一期末存货 期初存货则【本】税前利润 【变】税前利润两者差额=期初存货量X(上)单位固定制造费用-期末存货量x(本)单位固定制造费用(三)产量=销量一一期末存货=期初存货则【全】税前利润=【变】税前利润(四)销量不变,则变动成本法下各期利润相等六、变动成本法的运用(一)单轨制 变动成本法(二)双轨制一一两种成本法同时用(三)结合制一一平时变动成本法,期末将其调整为全部成本法七、对变动成本法的评价P39第四章本量利分析本章主要内容一、本量利分析的

20、含义、基本公式、内容、前提二、单一产品保本点的确定三、多种产品保本点公式四、保利分析五、保本图的作法第一节本量利分析概述(CVP分析)CVP分析一、本量利分析的含义研究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关系二、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利润=收入-总成本P = p x -(a bx)P = px - bx - a二贡献毛益总额-a=(p _b)x _a二单位贡献毛益 销量-a三、本量利分析的假设前提(一) 企业总成本按成本性态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二)户销平衡一一产量=销量(三)公式中a、b、p不变(在相关范围内)(四)公式中p息税前利润 EBIT(五)生产经营多种产品时,品种结构不变各种产品销售比重不变四、本

21、量利分析的基本内容保本分析:单一产品保本分析多种产品保本分析保利分析保利点计算目标利润的预测第二节保本分析一、保本点的含义(盈亏平衡点)指收入等于总成本(即利润 =0 )时的销量(销售额)二、保本点的表达(一)实物量保本销售量 X0(二)价值量一一保本销售额 yo三、保本点的计算(一) 涉及概念:贡献毛益1、含义:销售收入超过变动成本的金额.贡献毛益(总额)=px-bx=(p-b)x2、 计算绝对数丿“7算单位贡献毛益=p-b贡献毛益率相对数变动成本率贡献毛益 px-bx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销售收入 px单价变动成本abx 单位变动成本_b销售收入 px单价p匕迪二1-变动成本率p(二)单一

22、产品保本点的计算1、 保本销售量X。二一a(p-b) t单位贡献毛益p b2、 保本销售额 y0二一ap_- t贡献毛益率P -bpp(三)多种产品保本点的计算1、 特点:只有综合保本额综合价值量指标没有综合保本量一一不同产品的实物指标之和没有意义2、计算(1)综合贡献毛益率法某产品销售额a算各种产品的销售比重全部产品的销售额15 2,000100,000100,000D bb算多种产品的贡献毛益率=A =15 2,000 4,000 10 6,000 5 =30%1510 -6B40%10C = 口二 60%5c算综合贡献毛益率='(各产品销售比重 各产品的贡献毛益率)=30%<

23、; 25%+40%< 40%30%< 60%=41.5%d算综合保本销售额综合贡献毛益率37350 = 90,00041.5%e算各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A =9万 30% =2.7万B =9万 40% =3.1 万C =9万 30% =2.7 万15B = 36,000 = 3,600 件102,7005(2)分别计算法a含义:将固定成本分配到各产品上后再计算各产品的保本点b计算1)求a的分配率37,350各产品的贡献毛益率之 禾口一(15-11.25) 2,000 (10-6) (5 -2) 6,000各产品的销售收入之和举 0.9综合贡献毛益率10万 41.5%2)计算各产品应分

24、配到的a=各产品的贡献毛益 x分配率3)计算各产品的保本量分配到的apbA(15-11.25)2,000 0.9 =6,750 «B =(10 6)4,000汉0.9 =14,400C =(52)汉6,000x0.9 =16,200_6,750_15 -11.25_ 14,400一 10 -616,200一 5 -2四、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分析安全边际分析指数丿保本点作业率(盈亏平衡点率)经营杠杆系数1、2、(一) 安全边际 含义:实际(预计)销量(额)超过保本量(额)的差额'安全边际量=实际(预计)销量-保本量=x-冷.安全边际额=实际(预计)销售额-保本额=y-y0 相对数

25、:安全边际率=宀"安全边际量 (额L =7=乂 头际(预计)销量(额) xy绝对数丿计算8,750 _ 87,50010,000 100,0003、分析安全边际量越大,企业经营越安全-0盈利U 0保本< 0亏损安全边际率越咼越好> 40%很安全30% 40%安全.20% 30%较安全10% 20%注意10%以下危险(二)保本点作业率1、含义:保本量(额)与实际(预计)销量(额)之比率2、计算:保本点作业率保本量(额)实际(预计)销量(额)X0x12.5%=1-安全边际率87.5%*安全边际率+保本点作业率=1*贡献毛益率+变动成本率=1(三)经营杠杆系数1、经营杠杆的含义

26、(销量对在相关范围内,由于 a的存在,使得销量较小的变化引起利润较大变化的现象 利润放大作用)2、经营杠杆的计算经营杠杆系数利润变动% 销量变动(基)贡献毛益-1保利销售额(基)利润总风险衡量:复合杠杆系数 =DOL X DFL=经营杠杆系数X财务杠杆系数某出版社销售词典,每本售价2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 4万,单位变动成本16,去年已售2万本,预计今年销量达 3万本,其他条件不变,求出版社的经营杠杆系数第三节保利分析、保利点的计算保利销量x =p ap -b、保净利点的计算税后利润(一) 保净利点的销量x = (1所得税税率) p b净利一一税后利润税后利润(二) 保净利点的销售额 y=(1

27、-所得税税率)三、影响利润变动的因素(一)(二)(三)(四)p变动, x变动, b变动, a变动,P f, x f, b f, af,Pf,Pf,PJ,PJ,-4个 同向变化 同向变化 反向变化 反向变化四、目标利润的预测P= (p-b) x-a第四节本量利图(即用作图方式求出保本点)一、传统式(总体式)保本图(一)方法1、建立直角坐标 x轴销量 y轴收入、成本2、画收入线 y=px3、画销售总成本线 y=a+bx4、两线交点即为所求的保本点(xo,yo)(二)图形与传统式保本图类似,只是多画一条变动成本线(二) 图形三、对保本图的分析(一)当x不变,保本点越低,盈利越多(二)当保本点不变,销

28、量越多,盈利越多(三)当销售收入不变时,保本点的高低取决于a,保本点,盈利J1、丿aJ,保本点盈利b,保本点,盈利J2、b J,保本点I,盈利第五章预测本章主要内容一、预测的概念与方法二、销售预测的方法及应用三、利润四、成本第一节预测概述-、预测的概念 根据已知(历史资料)推测未知(未来)的过程:、预测的种类短期预测1年内(一) 按时间分中期预测1-5年长期预测5年以上销售预测先导+、舟宀八利润预测(二)按内容分成本预测资金预测财务管理学(三)按方法分定量预测"定性预测三、预测程序 P63四、预测方法(一)定量预测法1特征:运用数学模型预测2、种类:2种(1)因果预测法a方法:根据指

29、标之间的因果关系建立数学模型b内容:本量利预测法,回归分析法(2)趋势预测法a方法:根据某一指标的时间序列进行外推简单平均法b内容: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数平均法五、预测基本原则(一)数量越多越准确一一群体的准确性大于个体(二)时间越短越可靠一一时间越长不确定的因素越多,意想不到的因素多(三)注重事先测试(四)充分估计误差第二节销售预测方法:一、简单平均法二、移动加权平均法三、指数平滑法(一)设平滑系数 a, 0.3<a<0.7(二)公式销售量(额)预测值=a x上期实际销售值x( 1-a ) x上期预测销售值第三节利润预测一、本量利法P = (p _b)x _a=贡献毛益-a二销售收入

30、贡献毛益率-a二安全边际量单位贡献毛益二安全边际额贡献毛益率二、利润率法(一)依据:销售利润率二产值利润率二1、各利润率资金利润率二利润 销售收入 利润 产值 利润 资金成本费用利润率二利润成本费用2、禾U润率的确定:依据上期利润率结合计划期实际情况确定(二)公式目标利润=(计)销售收入X销售利润率或=(计)产值X产值利润率或=(计)资金X资金利润率或=(计)成本费用X成本费用利润率四、经营杠杆系数预测法(计)目标利润=(上)利润X 1+ (计)利润变动 %=(上)利润X 1+DOL X(计)销售变动 %第四节成本预测一、高低点法(一)依据:y=a+bx(二)公式y高-y低b=x高_ X氐a=

31、y高_bx高=y低-bx低(三)写出预测方程y=a+bx二、回归预测法(一)依据:y=a+bxn瓦xy -送迄yb2亍(二)公式:2 xY X)Z y b瓦 x a =n(四)写出预测方程y=a+bx三、加权平均法(一)公式:根据 n期资料,设n期的权数' (权数*各期a)a=各期权数之和、(权数*各期b) b=各期权数之和(二)依据:y=a+bx(三)写出预测方程:y=a+bx自然权数1,2,3饱和权数0.03某公司04年丙产品销量3, 000件,销售单价5,000元,单位变动成本3000元,固定成本 2,000,000元,预计05年丙产品销量增加 20%求预测05年丙产品的经营杠杆

32、系数预测05年丙产品的利润第六章决策本章主要内容一、决策的含义、种类二、与决策有关的成本概念及特点三、经营决策的常用方法及使用四、经营决策的种类、生产决策的种类五、经营决策方法的使用六、不确定决策的种类、方法、应用第一节决策概述、决策的含义为实现既定目标在两个,两个以上可行性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评价和判断过程、决策的种类:短期决策一仅影响当年盈亏的决策、长期决策一影响多年盈亏规划决策一规划未来经营活动的决策 :控制决策一控制日常经营活动的决策按决策范围分;宏观决策在经济区域内或整个国民经济内所作的决策I微观决策一只涉及一个单位内部的 决策三、决策的程序P78第二节与决策有关的成本、差量成本与边

33、际成本(一) 差量成本1、含:广狭2、决策:要考虑(二) 边际成本1、含义:产(销)量变化无限小(一个单位)时,引起的成本变化额2、特点:在相关范围内,边际成本 =b,边际成本也是狭义的差量成本3、相关概念(1)边际收入:销量变化一个单位引起的收入变化额(2)边际利润:销量变化一个单位引起的利润变化额边际利润=边际收入-边际成本当边际利润=0时,企业利润最大二、付现成本和沉没成本(一)付现成本1、含义:与某项决策有关,需在未来支付现金的成本2、决策:在资金不足时,取付现成本小的方案,舍总成本小的方案(二)沉没成本1、含义:过去已经发生,现在决策无法改变的成本2、决策:不考虑三、机会成本和假设成

34、本(一)机会成本选择最优方案,放弃次优方案,次优方案的潜在收益是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二)假设成本1、含义:需估算的机会成本2、例子:利息3、特征:是机会成本的一种特殊形态四、重置成本和历史成本(一)重置成本含义:目前到市场上购买同样资产所需支付的代价(二)历史成本账面成本已过已支出,属于沉没成本五、可避免成本与不可避免成本(一)可避免成本(二)不可避免成本决策:考虑可避免成本,不考虑不可避免成本六、可延缓成本和不可延缓成本考虑可延缓(一)可延缓成本某一方案的推迟执行,不影响企业大局,则与该方案有关的成本为可延缓成本(二)不可延缓成本某一方案的推迟执行,影响企业大局,则与该方案有关的成本为不可延

35、缓成本七、专属成本与共同成本(一) 专属成本有明确归属对象一一能明确归属到某种某批某类产品上的成本(二) 共同成本某几种、几批、几类产品共同负担的成本*决策:考虑专属成本,不考虑共同成本八、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一)相关成本1、含义:与决策有关,决策必须考虑成本差量成本、边际成本、付现成本2、内容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可延缓成本专属成本、机会成本、假计成本(二)相关成本1、含义:与决策无关,决策不能考虑的成本2、内容:假计成本、历史成本、不可避免成本、不可延缓成本、共同成本第三节 经营决策'生产品种的决策生产决策*生产数量的决策生产工艺(手段)的决策、经营决策(内容)最优售价的决策存货决

36、策一存货数量一经济指'存货订货时间一订货点 财务管理已学:、经营决策的方法(一)差量分析法1、含义:通过比较备选方案的差量收入与差量成本来择优的方法2、方法:算差量收入=A方案收入-B方案收入算差量成本=A方案成本-B方案成本比较:当差量收入 差量成本时,A方案优 当差量收入 差量成本时,B方案优(二) 贡献毛益法1、含义:通过比较各备选方案的贡献毛益大小,进行择优的方案、亠取贡献毛益总额大的方案为优2、万法丿或取单位资源(每小时、每千克)创造的贡献毛益大的方案为优3、注意:不选单位贡献毛益大的方案(三)本量利法1、含义:通过比较各备选方案的成本、业务量、利润来择优的方法2、方法:列出

37、备选方案的成本方法 y=a+bx然后求出交点再通过作图,作出决策(四)差额损益(利润)法1、含义:通过比较各备选方案的利润大小来择优的方法2、 方法:计算各备选方案的利润,增加的卩=增加的贡献毛益-增加的a3、 注意:用该方法时,一般在决策时有新增的a三、经营决策方法的应用(一)开发何种新产品的决策1、 决策前提开发新品不需增加a决策方法贡献毛益法取贡献毛益总额大或取单位资源创造贡献毛益大的方案为优2、 决策前提一一开发新产品需少量增加a决策方法差额损益法(二)亏损产品的决策1、亏损产品的种类(1)虚亏产品一一贡献毛益 0,利润0(2)实亏产品一一贡献毛益 0,利润02、亏损产品是否停产的决策

38、(1)决策前提:亏损产品停产后,产品能力无法转移决策方法:贡献毛益法一一只要亏损产品的贡献毛益0,就应继续生产虚亏产品继续生产'实亏产品停产(2)决策前提:亏损产品停产后,产品能力可转移(如:出租设备、承接对外加工) 决策方法:转移后所产生的租金收入(机会成本)亏损产品贡献毛益,则停产转移 :转移后所产生的贡献毛益(机会成本)A亏损产品贡献毛益,则停产转移3、亏损产品是否转产的决策(1)决策前提,转产不增加 a决策方法:贡献毛益法当转产所增加的贡献毛益 亏损产品的贡献毛益 则转产,反之不转产(2)决策前提,转产需增加 a决策方法:差额损益法当转产所增加的利润 亏损产品的贡献毛益增加的贡

39、献毛益-增加的a时,转产,反之不转产(三)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1、 零部件需求量确定,且自制不需要增加a决策方法:差量分析法自制成本y自=变动制造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外购成本y自=买价x购买量差量成本 =y自-y外取成本低的方案为优注意:固定制造费用是决策的无关成本2、 零部件需求量不确定且自制需增加a决策方法:本量利分析法(1) 列出成本方程y自=a+bxY外=pxp为外购单价(2) 求出成本交点(成本分界点)令y s=y外,即可求出成本分界点厶 x,作图以此作出决策当零件需要量在04000件,应外购(四) 是否接受低价订货的成本所谓低价一一对方出价 单位产品成本1、决策前提接受订货不增加专属成本 a决策方法:贡献毛益法只要接受订货的贡献毛益 0就接受,反之不接受 即出价 单位变动成本,就接受2、 决策前提:接受订货需增加专属成本a决策方法:差额损益法只要接受订货所增加利润 0就接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