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暗挖隧道施工对既有桩基的影响_第1页
地铁车站暗挖隧道施工对既有桩基的影响_第2页
地铁车站暗挖隧道施工对既有桩基的影响_第3页
地铁车站暗挖隧道施工对既有桩基的影响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铁车站暗挖隧道施工对既有桩基的影响         08-12-13 13:15:00     作者:李强 王明年 李德才    编辑:studa0714摘要:针对广州地铁五号线西村站暗挖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方案,运用有限差分方法,论证了地铁车站暗挖隧道施工过程中,其附近的既有桩基的受力特性及位移变化规律,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关键工序和有效、合理的预加固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桩侧呈负摩阻力状态,对桩基的受力非常不利;高架桥桩基最大轴力递增了 3

2、0%,最大弯矩递增了 2 倍多,安全系数降低了 40%,相应地高架桥桩基承载能力降低了 40%,需注意关键工序施工;高架桥桩基属于端承桩,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桩端承载力不足,需采用相应的加固措施;人行桥桩基内力变化不大,但位移较大,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密切注视上部结构的变化;人行桥桩基属于摩擦桩,但桩周土体剪应力标准值小于计算剪应力,也需要采用加固措施。关键词:隧道工程;地铁车站;暗挖隧道;既有桩基 1 引 言      接近既有结构物进行城市地下铁道施工的实例越来越多,因此,接近施工技术已成为隧道施工技术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接近施工与

3、一般施工不同,必须在设计、施工各阶段中考虑到对既有结构物的影响。在接近施工中,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措施,与既有结构物和新设结构物的位置关系、影响程度、既有结构物的种类和重要程度等有密切关系,在设计、施工中必须慎重地加以研究1,2。针对以上情况,对广州地铁五号线西村站暗挖车站隧道接近施工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以解决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广州地铁五号线西村站暗挖隧道距离内环路高架桥桩基较近,其顶上有人行天桥桩基,距离明挖基坑也很近,且地下水发育,水位距桩顶 2 m 左右,设计方案拟采用明挖基坑施工完成后再开挖隧道。研究断面情况如图 1 所示

4、。计算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隧道施工期间,其开挖及支护对既有桩基的影响,从而确定设计方案及措施。2 计算情况2.1 施工过程模拟      在隧道施工之前,先施工明挖基坑防护桩,随后开挖基坑,施工基坑底部桩基,待其底板浇注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再开挖隧道。隧道施工采用中隔壁(CD)法施工3,4,循环进尺为 1.2 m,初期支护紧跟掌子面,先开挖中隔壁内侧,后开挖中隔壁外侧,开挖顺序为先开挖中洞,再开挖左洞,最后开挖右洞,等三洞初期支护全部施工完毕后,再拆除临时支护,最后施作二次衬砌。具体的暗挖隧道开挖顺序如图 2 所示。2.2 计算参数 

5、60;    针对地勘资料,将围岩综合为 5 层材料性质的岩土体,进行研究5,6。超前小导管与系统锚杆通过提高所处围岩物理力学指标来等效处理7。材料物理力学参数如表 1 所示。2.3 支护结构参数      支护结构参数如表 2 所示。2.4 计算模型      计算范围选取为:上部至地表,下部至隧道仰拱以下 40 m,左取 150 m,右取 70 m,隧道埋深为23 m,纵向取 7 倍桩基直径。隧道左右有水平约束,下部有竖向约束,前后有垂直其面的约束,地表为自由边

6、界。计算中,用实体单元模拟围岩、二次衬砌、初期支护、桩基,用接触单元模拟桩基与土体的摩擦效应812,桩侧法向和切向刚度均取 100MPa,桩底法向和切向刚度均取 480 MPa。高架桥桩基底部位于红色风化岩层中,顶部荷载为 3 000kN;人行桥桩基底部位于可塑残积土层中,顶部荷载为 500 kN。计算模型采用流体力学耦合模型,力学模型采用 Mohr-Coulomb 屈服准则,流体模型采用 Fluid-Isotropic 准则,并指定土体不能承受负的孔隙压力,总单元数为 24 715 个,总节点数为50 922个。3 高架桥桩基计算结果分析3.1 内力随施工变化规律  &#

7、160;   高架桥桩基内力及安全系数变化规律如图 3 所示。      通过对图 3 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最大桩身轴力并不在桩顶,说明桩侧摩阻力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呈负摩阻力状态,对桩基的承载能力非常不利,这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地质条件较差,隧道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导致地下水位降低,桩周土体固结下沉而引起的13。      (2) 高架桥桩基轴力随施工推进总体上呈递增趋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桩基中部

8、以上控制截面轴力变化较小,最终轴力与初始轴力相比,最大递增量仅为 200 kN,同比递增了 6%;中部以下控制截面轴力变化较大,发生在桩基底端以上 10 m 处,最终轴力与初始轴力相比,最大递增量可达 900kN,同比递增了 30%,是高架桥桩基的控制截面。前 4 步施工,桩基 1 轴力变化幅度较小,递增量仅为 130 kN;第 5 步施工时,桩基 1 轴力有较大突变,突变量可达 250 kN,此时桩基 1 的最大轴力为38 00 kN,发生在桩基 1 底端以上 10 m 处,是桩基 1 轴力变化较大的关键工序;后继施工中,轴力虽仍在递增,但递增幅度相对较小,平均每步递增幅度仅为 15 kN;

9、桩基 1 的最大轴力为3 978 kN,发生在桩基 1 底端以上 10 m 处,同比递增了 20%。前 6 步施工中,桩基 2 轴力变化较大,递增量可达590 kN,平均每步变化接近 100 kN,这是桩基 2 轴力变化较大的关键工序;后继施工中,中洞临时支护拆除,这也是桩基 2 轴力变化较大的关键工序,轴力突变了 130 kN;桩基 2 的最大轴力为3 906kN,同比递增了 30%,也发生在桩基 2 底端以上10 m 处。      (3) 高架桥桩基弯矩随施工总体上呈递增趋势。桩基 1 的弯矩变化较大的区段为桩基底端以上12 m桩身,且最

10、大弯矩发生在桩基底端以上10 m处。前 14 步施工,桩基 1 的弯矩基本上在350 kN·m左右,变化不大;第 14 步施工时,桩基 1 的弯矩为309.1 kN·m;第 15 步(左洞临时支护拆除)施工时,桩基 1 的弯矩变化较大,由309.1 kN·m 变化到588 kN·m,同比递增了 90%;桩基 1 的最大弯矩为588 kN·m,与初始弯矩相比,递增了 1.8 倍多,而且绝大部分弯矩递增量是由左洞临时支护拆除贡献的。因此,可以判定左洞临时支护拆除是桩基 1弯矩变化较大的关键工序。桩基 2 的弯矩变化较大的区段与桩基 1 相同,但变化

11、幅度比桩基 1 的要大。前 12 步施工,弯矩变化较小,基本上在 240 kN·m左右徘徊;第 13 步(中洞临时支护拆除)施工时,弯矩突变较大,与前一步相比,递增了 1.7 倍多,这是桩基 2 弯矩变化较大的关键工序;后继施工,弯矩已趋于稳定;桩基 2 的最大弯矩为 526 kN·m,与初始弯矩相比,递增了 2 倍多,且绝大多数弯矩递增量是由中洞临时支护拆除贡献的。      (4) 高架桥桩基安全系数随施工推进总体上呈递减趋势,变化规律与弯矩变化规律一致;中洞、左洞临时支护拆除时,高架桥桩基安全系数降低幅度较大,这是高架

12、桥桩基安全度降低的关键工序;最终施工完毕时,最小安全系数仅为 4.7,发生在高架桥桩基底端以上 10 m 处;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桩基安全系数降低了 40%,那么相应的桩基的承载能力也就降低 40%。因此,必须采取加固措施,才能保证桩基及上部结构的安全。3.2 高架桥桩基位移分析      高架桥桩基位移变化规律如图 4 所示。      由图 4 的分析可以得出:      (1) 高架桥桩基侧向位移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且数值相差不大。中洞施工期

13、间,高架桥桩基受隧道施工的影响,向中洞一侧变形,最大变形量可达 3.76 mm,发生在桩基顶端,且由顶端向底端逐渐递减,相当于桩基整体发生倾斜;左洞施工期间,桩基侧向位移由向中洞变形,逐渐过渡到向左洞一侧变形,最大位移为1.27 mm,仍发生在桩基顶端,桩基发生了整体倾斜,这说明先施工中洞后施工左洞的施工工法是合理的,这种施工工法可以避免桩基持续向一侧倾斜,保证了上部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后续施工,桩基侧向最大位移变化不大,但其位置发生了变化,桩基 1 的最大侧向位移由顶端逐渐过渡到桩基中部,而桩基 2 的最大侧向位移由顶端逐渐过渡到桩基底端以上 10 m 处,这与前面分析的桩基弯矩是相辅相成的,主要是因为中洞、左洞施工完毕后,桩周土体已发生了充分固结,后续施工中,桩体不可能发生整体倾斜,只能是桩身结构自身在偏心压力下的变形,这种受力模式对桩体结构是不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