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的分类及图释_第1页
青铜器的分类及图释_第2页
青铜器的分类及图释_第3页
青铜器的分类及图释_第4页
青铜器的分类及图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青铜器的分类及图释 常常参观博物馆,青铜器形态多种多样,其使用功能与名称与现代生活有比较大的距离。青铜器是用红铜、锡、铅的合金铸造而成,也是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陈设欣赏价值。青铜器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8世纪的夏朝,就已经能生产很复杂的青铜器,如酒器爵、食器鼎以及青铜工具、兵器、乐器等。到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中国青铜器达到了鼎盛时期,器物的形制和纹饰可谓五花八门。那时青铜器只是上层贵族享用的物品,平民百姓无法享受。直到公元前3世纪,青铜器不再为少数人所专用,而成为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青铜器数量多,种类复杂,若按用途大致可分为饪食器、酒器、水器、乐器、

2、兵器、工具、农具、杂器等。 一,鼎(顶)    煮食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1,商早器  商代早期 安阳博物馆藏 三足,尖足,无盖,双耳2,商中后期  司母戊大方鼎 商代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由王室所铸, 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郊出土,因鼎身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代表作,现藏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目前,此鼎的国博文字牌名是“后母戊鼎”。四足,方,二耳,高133厘米,口长79.2厘

3、米,重量达875公斤,是至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铜器鼎3,周、战国  中山王 鼎 战国,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三足,有盖,通高51.5厘米,最大直径65.8厘米。战国的鼎与同时期大多其他青铜器一样,发色偏黄红,文饰简约。 二,簋(gui,音轨)铜器铭文作“毁”,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饭用。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有二耳。是我国商周时期一种盛食物的器具,主要用于祭祀、日用和随葬,它的使用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青铜簋造型形式多样,变化复杂,有圆体,也有方体,也有上圆下方者。早期的青铜簋跟陶簋一样无耳,后来才出现双耳、三耳或四耳簋。1,周 

4、 应侯见工簋 西周 美国范季融先生藏 高23、1厘米 口径19、2厘米 腹深11、9厘米 腹径24、5厘米 重4589、4克  曾侯乙簋 战国早期 有坐,可以抬高器物高度,也可以下面加热 湖北博物馆藏 1979年湖北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c108)通高31.8、口徑22.2、座高10釐米,重12.8公斤。侈口束頸,鼓腹,腹部有捲曲成弓形的龍耳,圈足下連鑄方座,方座每邊有長方形缺,蓋隆起,上有蓮花形捉手。蓮瓣飾雲紋,蓋面、器頸、腹部和方座市連鳳紋、勾連雲紋、鳥

5、首紋等。【銘文】曾(侯)乙詐甬冬(作持用終)3,特别的簋  班  簋 西周。四耳饰兽首,下垂长珥作为支柱,缺盖,穆王时毛班所作。此簋何时何地出土无考,为清宫旧藏,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散出。1972年北京市文物管理处拣选修复,现藏首都博物馆。簋通高27.7厘米,口径26厘米。下垂长珥其后又另有小珥。口沿下饰冏纹,夹有两道弦纹。腹饰阳线构成的兽面纹。低圈足,无纹饰。内底有铭20行,197字。        4,特别的簋  直线纹簋 缺盖山西博

6、物院商代青铜直线纹簋,它通高273厘米,口径332厘米,底径202厘米,1959年出土于山西省石楼县桃花庄。这件簋为敞口,宽外折沿,弧壁深腹,底部圆收近平,下接喇叭形高圈足,圈足上部有长方形镂孔三个,腹部和圈足各饰以一周直线纹带,上下框以圈连接。商代的青铜器一般都有其固定的纹饰,常表现为饕餮纹、兽面纹等,像这样的饰以直线纹的簋,在我国的陕西省等地虽也有发现,但总的来说还是非常罕见的随葬九鼎八簋的墓,主人的级别最高,贵为天子,才有这样的规格,鼎中则摆放牛、羊、猪、鱼、腊、肠胃、肤、鲜鱼、鲜腊用于祭祀的食物。七鼎六簋及五鼎四簋分别为卿大夫和大夫的随葬品,三鼎二簋为士在特定的场合下用的,一鼎则为士专

7、用。等级很严格,不能越级使用。 三,鬲(li,音历)煮饭用:一般为侈口、三空足。在新石器时代,三鼓足陶鬲很普遍,青铜器鬲明显是由陶鬲演化,陶鬲一般单耳,而青铜鬲有耳为多。1,典型的鬲(联裆)  云雷纹圆肩铜鬲(联裆) 商 高10.1厘米,口径9.5厘米 江西省博物馆藏。此鬲侈口,斜折沿,方唇,两立耳略外撇,束领甚短。裆连接成弧形。空足,足立面成三角形。上腹部饰云雷纹带,其上下辅以联珠纹。器壁较薄,纹饰纤细。联裆鬲是区分周文化与商文化的重要考古学标志,直到西周以后才开始在中原地区流行。新干大洋洲出土了许多联裆鬲,除这件铜鬲外,还有更多的

8、联裆陶鬲。从联裆的形制可以看出,这件铜鬲有明显的周文化因素,但新干联裆鬲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周文化器物,西周联裆鬲多无耳,联裆处无明显分界,多带柱足、蹄足或扁足;而新干联裆鬲口沿上有立耳,联裆处有分界,袋足下为中空的锥形足,与西周联裆鬲差别明显;此外,此鬲颈部饰上下以连珠纹位界的云雷纹,也是早期商文化青铜器的装饰特点。新干联裆鬲综合了商文化、先周文化以及吴城文化的元素,呈现出复杂的文化风貌。2,典型的鬲(分裆)  蟠龙纹鬲(分裆) 无耳,春秋晚期,山西考古研究所藏通高11、口径14.4厘米。一九八八年山西太原金勝村出土。折沿,厚唇,微上翘。敛口,束颈,腹部微鼓,平底

9、,瓦状兽蹄足。肩部有三个龙形扉棱。上腹部有一周蟠龙纹带,内填以云纹和三角回纹。龙形扉棱内填圆点纹。此鬲为趙卿墓所出,同墓出土此式鬲共六件。 四,甗(yan,演)    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置食物;下部为鬲,置水。甑与鬲之间有一铜片,叫做箄。上有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  殷  墟 商中后期,无盖 殷墟博物馆藏。 五,簠(fu, 甫)盛食物用。古书里写作“胡”或“瑚”。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盖。1,斗形  丰白簠(丰

10、伯叔父 簠) 周,长方形,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为屋顶形状,三门峡虢国博物馆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周代墓地出土了一件簠,即丰白簠。其中器与盖形制、纹饰、尽寸相同,腹壁斜直,腹两侧有兽首耳,矩形圈足,四边正中有缺。腹中部饰双首曲体夔龙纹,沿下及圈足饰窃曲纹,盖顶、器底饰连体蟠夔纹,中心兽目突起,通高21.6厘米,口径25.8×31.4厘米,腹深7.4厘米。器、盖对铭,共3行14字。2,盒形  蟠蛇纹簠 春秋晚期,通高20、长35.6厘米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一九八八年山西太原金勝村出土盖、器基本相同,上下对合而成

11、。盖器的均作长方矩形,平口,直壁,下腹壁斜折,平底。在盖器的两短边各设一对兽面铺首环形耳,下承四个曲尺蹼形足。腹壁和蹼形足均饰C形蟠蛇纹。此簠为趙卿墓所出,同时出土此式簠共两件。 六,盨(xu, 须)盛黍,稷,稻,粱用。椭圆形,敛口,二耳,圈足,有盖。 与簠区别主要在于腹部比较深,盖显得矮。  虢仲盨 西周宣至(公元前827年 - 前782年) 通高24.2厘米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1993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地出土。器、盖饰凸弦纹、带状窃曲纹,上下相合。盖上立四犬形组。器敛口,附一

12、对犬首环首。盖器同铭,三行、十四行,记虢妃宝盨。墓主人虢国的国君。同出相同的器物共四件,每件的长度均远47厘米以上,形制巨大,在同期出土物中颇为罕见。 七,盂(yu 与)盛水或盛饭的器皿。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很像有附耳的簋,但比簋大。1,商晚  寝小室盂 通高41.3、口径40.2厘米,重41.8公斤。山东海阳博物馆收。寝盂于1994年在海阳盘石镇嘴子前村出土,侈口敛腹,附耳圈足,有盖,盖钮作四瓣花苞状。盖上、其颈和圈足均饰一周夔龙纹,腹饰蕉叶夔纹,均以云雷纹填底。 铭文字数,内底铸铭文4字, 铭文释文为(寝)小室盂2

13、,西周  西周伯盂 西周,高39.5cm,宽53.3cm,重35.8kg,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盂圆腹,卷沿,有二附耳,圈足。颈部前后饰浮雕兽首,兽首两侧饰夔首鸟身的变形夔纹,也称夔鸟纹。腹部饰宽叶纹,圈足上饰对角夔纹。盂内底有铭文2行15字: 伯作宝尊盂,其万年孙子子永宝用享。 八,敦(dui,音对)盛黍、稷、稻、粱用。三短足、圆腹、二环耳、有盖。也有球形的敦。  西瓜敦 战国,湖南开元博物馆藏 高:24CM 宽:25CM 内径:21.5CM。盖与器能合成球形,因有“西瓜敦”之称。腹部

14、有两对对称环形耳,腹下螭龙形足。盖上三圆系,盖面及腹部饰有格绞丝纹,交叉点饰圆环形虺纹图案,花纹精巧,造型新颖。 九,豆(dou 斗)盛肉酱一类食物用的。上有盘,下有长握,有圈足,多有盖。  镶嵌狩猎画像豆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前476年)上海博物馆藏。豆是一种盛食器。盖、器扣合似球形,下承短柄圈足。器和盖各饰狩猎画像两组,用红铜镶嵌,描绘巨兽中箭,各种禽兽飞跃奔走,而猎人处于兽群之中勇武行猎的情景。整个图象结构基本上改变了商周以来的模式,成为战国画像艺术发展的先驱。 十,尊(zuen 遵)盛酒器。形似觚,中部较粗

15、,口径较大,有圆的,也有方形的。1, 圆形  青铜棘刺纹尊 西周,镇江博物馆藏。1976年12月,丹阳司徒公社发现一处青铜器窖藏,共出26件青铜器,其中有2件棘刺纹尊,一件高27.8厘米,一件高23.2厘米,皆为侈口、高圈足、扁鼓腹,颈、足饰密集的锯齿纹、几何纹,腹饰带有纤细而密集的青铜墙铁壁芒刺的棘刺纹,颈、腹、足间界以圈点纹。2,方形  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国家博物馆收藏。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

16、 十一,牺尊  金银错镶嵌牛牺尊 战国,山东齐国历史博物馆,金银错镶嵌战国铜牺尊长46厘米,高28.3厘米,重6.5公斤,仿牛形,昂首竖耳,偶蹄,由头颅、体、盖分铸而成。首体接合处,合缝痕被项圈巧妙遮掩,项圈宽1厘米,嵌16枚椭圆形银珠(失10枚),突起如铃。口角左右错银丝两道,各嵌8枚银质星点,以示胡须,头顶及双目间至鼻梁上端镶嵌绿松石,眼球里是墨精石,眼上眉毛是各嵌7枚长方形绿松石块。牛背上有一盖,盖为一个扁嘴长颈禽,禽颈反折,嘴紧贴背上,巧成半环形盖钮。两翅平展,羽翎均以绿松石铺填。通体以粗细相间的金、银丝嵌饰的几何云纹。 十二,卣(yo

17、u 有)盛酒器(是盛酒器中的主要一种)。一般形状为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也有作圆筒形、鴟鴞形或虎食人形。  青铜提梁卣 西周,镇江博物馆收藏。卣带梁通高34.5厘米,口径17.7厘米13.5厘米,1982年9月丹徒大港母子墩西周墓出土。器横截面为椭圆形,有盖,腹倾垂,圈足有直裙,盖面斜直,盖纽为一小立鸟,扁提梁,两端有牛头形兽首。器颈部及盖顶面均饰以平行细绳纹相间的小圈点纹带,圈足饰斜三角云纹,提梁饰两行圈点纹。 十三,盉(he,音和)盛酒器,或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一般是深圆口、有盖、前有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盖

18、与鋬之间有链相连接。1,西周时期  珙从盉 珙从盉商代。山东博物馆收藏。 尺寸:通盖高28.4、口径11.3厘米 出土时间.地点:1930年.益都苏埠屯商墓出土 珙从盉 详细描述调味器。子母口,深腹,圜底,前有管状流,后有兽形鋬,下承三柱足。盖纽作菌形。盖侧与鋬顶有用来栓系的半环纽相对应,器颈与盖各饰一周兽面纹。铭文内容 盖与柄下对铭“作珙从彝”四字。2,战国时期  螭梁盉 战国,故宫博物圆收藏。高24.2cm,宽24.2cm,重3.52kg 。短颈,广肩,有提梁,肩部有流,

19、圆体,鼓腹,腹底圆,下有三异兽形足。提梁整体作镂空螭形,螭首扁平,尾下垂,有四爪,螭身弓起,呈桥状,首、尾分别置于器口两侧肩部,这种镂空螭梁在青铜器中是比较少见的。盖顶正中有一猴形钮,猴曲腿蹲坐,颈上套一环,环上有链,猴单爪握链,链的另一端与梁上的环钮相连。猴的神态自然生动。流作鸟首形,鸟首顶上伏卧一小虎。三足为站立的怪兽,人面鸟咀,额上有双角,身侧有两翼,前爪左右各抓一蛇,形象古怪。盉通体满饰花纹,盖顶饰云纹,盖边饰蟠螭纹,肩及腹下饰勾连云纹,腹中部饰蟠螭纹,流饰羽纹。    3,变形  人面盉 西周,美国费利尔美术馆收藏

20、,河南安阳市殷墟出土。大口宽腹圈圆足式,有盖,为具有龙角的人面形,两耳有孔,人面仰天朝上。器盖与器身连起来看,如同一个仰卧的人头,形态甚为奇异。器身显得较矮,在两旁近额处有两只兽面状贯耳,恰与人面双耳巧妙相对;另一个流(出水管);器底圈足边镂三孔,一孔在流之下,其他两孔分别在盖耳和贯耳之下,可用系深以系绳提携。在腹部和器盖的两角之间,主要饰有商代常见的龙纹,圈足上则铸饰云雷纹。 十四,方彝(yi 乙)盛酒器。高方身,有盖,盖形似屋顶,且有钮。有的方彝上还带有觚棱。腹有曲的,有直的,有的在腹旁还有两耳。1,标准件  方  彝 

21、西周,纽约私人博物馆收藏2,连体  妇好长体有肩附耳式方彝 西周,河南博物馆收藏。彝本是青铜礼器的通称,宋人始称这类器物为方彝。方彝的造型特征是长方形器身,带盖,直口,直腹,圈足。器盖上小底大,做成斜坡式屋顶形,圈足上往往每边都有一个缺口。也有少数方彝下腹外鼓成曲腹状。方彝的盖与器身往往铸有4条或8条凸起的扉棱,全器满饰云雷纹地,上凸雕出兽面、动物等纹样,给人以庄重华丽的感觉。商代晚期的方彝一般多是直壁,上口大于底部。在河南安阳妇好墓曾出土一件长体有肩附耳式的方彝,器身横长两倍。 十五,罍(lei 雷)盛酒或盛水器。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形式。方形罍

22、宽肩、两耳,有盖;圆形罍大腹、圈足、两耳。两种形状的罍一般在一侧的下部都有一个穿系用的鼻。1,方罍  鴞钮兽面纹方罍 商後期 台北故宫藏。带盖高27公分 器高20.5公分 口径17.1×16.8公分 腹深17.3公分 足径15.5×16公分圈足高2.9公分盖径15.2×15.5公分。颈、足上层皆饰弦纹,颈下层饰夔纹,足下层则饰小型兽面纹,腹上层饰蝉纹,下层则饰兽面纹,兽面纹张口裂牙,与四川一号祭祀坑罍近。纹饰的表现手法为罗越的第四种风格。主体花纹兽首下颚呈尖角,肩上兽首下颚有两个突起,

23、兽首角下垂而上钩,皆显现带有南方或西南方区域特性,与四川罍兽首近。盖与器纹饰满装,盖纹饰部分为銹所掩,而不清楚。但X光片则清楚呈显,其中间作夔纹圆形装饰,并有四个分别面向四边的兽面纹,并有夔纹作边饰,未见有明显的垫片。鸟为实心的,鸟爪则为平面的纹饰。范线系以立鸟中线为准,而分为四范的。盖内壁仅有立鸟部2,圆罍  战国错银青铜罍 战国,广东博物馆收藏。高22厘米,口径14.9厘米,底径14.8厘米,口平,沿宽厚、颈稍高、肩缓平,圆腹,平底,加圈足,盖上有环钮,肩上双环耳,铺首尾鸟头形,盖口沿、颈、肩、腹和圈足部份都有错银花纹,花纹由相勾连的飞鸟和云气纹组成,轻快刘畅

24、,变化多样细线为错银,粗线填朱漆,出土时颜色红艳。 十六,壶盛酒或盛水器。如诗经上说:“清酒百壶”,孟子上说:“簟食壶浆”。壶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种形状。 壶与垒的区别主要是壶径长。1,方壶  莲鹤方壶 春秋时期,河南博物院收藏。高126.5厘米。2,圆壶  青铜错金银立鸟壶 战国,南京博物院藏。通高74、口径19厘米。1965年江苏涟水三里墩西汉墓出土,此壶独特之处是盖上有盖。盖、底均饰立鸟,中部隆起的壶盖边缘,蹲踞三对展翅欲飞的雏鸟,口微开,似鸣叫。壶盖中心有一圆孔,上加浮盖,浮盖上有五瓣梅花式钮,钮之

25、顶端站一只双翅舒张、引颈高鸣的鸿雁。壶底以三鸟作器足,鸟形象生动,鸟爪扣地,鸟身后倾,双翅上扬。壶体表面饰错金银,间嵌绿松石。此壶为战国晚期新出现的镂刻、错金银、嵌玉镶珠、鎏金银等多种金属工艺融为一器,华丽工整,美观凝重,构思之奇巧令人称绝,充分显示了我国青铜工艺水平的高超。 3,提梁壶  春秋提梁壶 十七,勺取酒器。一般作短圆筒形,旁有柄。  祖柄青铜勺 战国:赤峰市宁城县甸子乡小黑石沟出土,原件藏内蒙古博物馆。 十八,匜(yi,仪)深沿盘,开口成流。匜为盥洗器,左传有“奉匜沃盥”,沃的意思是浇水,1,有足与耳(

26、鋬)  齐侯匜 西周,上海博物馆收藏。高24.7厘米长48.1厘米。 此器平盖,龙首鋬,四兽形足。通体饰较密的横条沟脊纹。腹内底有铭文四行二十二字,记齐侯为虢孟姬良女作匜。孟姬女是虢君之女,为齐侯夫人。在青铜匜中,以此形制为最大、最重。2,无足或者无耳(战国到汉)  楚王银匜 战国,故宫博物院藏。建国前出土于安徽寿县,银盥器战国高4.9厘米,口径12.511.8厘米,重100克。早期西周到春秋一般是长形,后期战国到汉为圆(方)形,有短腿或者无腿,耳演变成提梁或者无耳。 十九,觚(gu,姑)饮酒器,长身、侈口、口和底

27、均呈喇叭状,直径比尊细。  天  觚 西周前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收藏。器通高26厘米,口径15厘米,现藏于。敞口,束颈,厚方唇,腹部不显,高圈足。颈饰仰叶纹,有鳞纹边饰。腹饰对称夔纹,圈足饰卷体钩鼻兽纹。全器自颈至圈足有四道三棱形棱脊,上饰人形几何纹。此觚纹饰奇丽,同类器形较为少见。觚是流行于商代至西周初的饮酒器。整个觚体分为三段,上部器口与细颈为容体,中间的腹部为实心,考古学上称之为"假"腹,下面为圈足。这样的造型设计符合力学原理,使重心降低,增强了器物的稳定性,显得精巧别致而又不失沉稳庄重。商代酒器最基

28、本的组合是一爵一觚,用以斟饮;也有与斝成组合的。 二十,斝(jia,甲)温酒器。形状像爵,有三足,两柱,一鋬。  兽面涡纹斝 西周,湖北省博物馆藏。高15.1cm;流尾长16.7cm。斝初见于夏代晚期,盛行于商,西周时期。斝的侈口较同类的爵要宽。口沿有柱,一侧置鋬,长足,有盖和无盖的形制并存。通常有青铜铸造,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形状似爵而大,然无流无尾,仅在口缘上有两柱。 二十一,爵(jiu, 决)饮酒器。相当于后世的酒杯。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两柱,后有尾,旁有鋬(把手)  妇好平底爵 

29、商,安阳殷虚博物馆收藏。青铜爵是最早的青铜容器,青铜爵是古代饮酒器,兼可温酒,商到春秋流行。青铜爵的一般形状为前有流,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下有三足,流与杯口之际有双柱。青铜爵形式独特奇巧,是中国古酒具中的形象代表。 二十二,角(jiao )与爵相比,无两柱。  角 商后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通高21.4厘米,1990年河南省安阳市郭家庄一六O号墓出土.口有两翼,作凹弧形分离,两翼尾呈锐角;深腹,一侧有鋬;卵形底,下有三棱形尖锥宝心足,足尖外撇。腹部饰饕餮纹、夔纹,两翼下饰三角纹、夔纹、云雷纹作地。鋬内有铭文“亚沚”。殷墓随葬青铜器,一般以觚、

30、爵相配,此墓无爵,代之以角,共出十件。 二十三,觯(zhi,志)饮酒器。圆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数有盖。 类似现在的小罐或者大杯。  庶  觯 西周早期, 首都博物馆收藏。高20径厘米 11.5厘米,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此觯在铜觯中可谓形体较大者,盖内与器内底铸有相同铭文"乙丑,庶赐贝于公中,用作宝彝",意思是贵族"庶"获大贵族"公中"赐予贝币,铸觯为念。 二十四,兕觥(sigong,四公)盛酒或饮酒器。椭圆形腹或方形腹,

31、60;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盖作成兽头或象头形。下部形状与大小类似匜,只是有盖。  凤鸟纹兕觥 西周.南京博物院收藏。 高21.2长21.8,1954年丹徒烟墩山出土。 二十五,盘盛水或承接水。多是圆形、浅腹,有圈足或三足,有的还有流。1,圈足  青铜盘 春秋,安徽博物馆2,立足  龟鱼纹方盘 战国早期,通故宫博物院收藏。高22.5厘米,长73.2厘米,宽45.2厘米。现藏于盘的通体内外满饰华丽的花纹和多种浮雕的动物。以四只蹲踞的卧虎为足。盘底浮雕排列有序的鱼和龟,四侧饰有十二只浮雕蛙

32、,以蟠螭纹构成水波流动的状态,画面生动。盘外腹两长边各饰一对衔环铺首,外腹四面铸浮雕熊、鸟嘴带翼怪兽吞食蜥蜴、独角兽哺乳幼兽。 二十六,碳炉类似盘,烧碳用,常有链,长方形为多。  青铜碳炉 春秋,安徽博物馆收藏。 二十七,俎砧板,切肉用,宰割的工具。大多为木头,青铜的很少见。所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青铜俎 春秋,安徽博物馆收藏。 二十八 缶(fou ,否 )(大)罐的意思,小的直径有20厘米,大的直径有一米多。1,小  蔡侯铜盥缶 春秋&

33、#160;安徽博物馆收藏。 通高36厘米、口径21厘米。1955年安徽省寿县西门蔡侯墓出土。 蔡侯铜盥缶(guàn fu,音灌否),盖顶作六柱环握。腹下内收,底为假圈足。盖和器均饰圆饼状涡纹,盖为6个,器为8个。器外壁嵌红铜兽纹,纹饰精美。器、盖同铭:“蔡侯申之盥缶”。出土时内附有一小匜。原有双链提梁,已残。2,中 铜盥缶 春秋,十堰市博物馆藏。这尊盥缶腹部两耳有环,可以将缶提起置高,缶底生火加热。这件盥缶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其缶身的纹饰立体感强,周身的小龙小蛇盘结而成的镂空蟠螭纹清晰可见,有可能在铸造的过程中用到了失蜡法。3,大 &

34、#160;大铜尊缶 战国,湖北博物馆收藏(另一在国家博物馆)。酒器,用于祭祀,家宴等仪式活动,形体庞大,是目前所知出土的古代最大的青铜酒器。肩部有“曾候乙作持用终”七字铭文。大尊缶出土共2件,造型一样,大小相近,花纹相同,两件大尊缶分别高125、126厘米,腹径100、102厘米,分别重292、327.5公斤。此为两周时期已出土的最大的两件酒器,应为储酒器。器体采用两次铸接,内壁上可见两模合接处有凸起的箍带。器表有纵范痕四条,每截为四块范合铸,两次铸的范痕不在一直线上。盖钮和腹钮均为铸接。这种分铸法如同联禁对壶一样,技术水平相当高超,是大型器具采用分铸法的精品。 二十九,禁

35、禁,是承置酒器的案具。  战国云纹铜禁 春秋中期 河南博物院藏。宫廷盛酒器具。形制:通高28.8厘米,器身长103厘米,宽46厘米 出土时间,1978年出土地点,河南淅川下寺(子庚墓)禁,是承置酒器的案具,起于西周初年,灭于战国时代。之所以称“禁”,盖因周人总结夏、商两代灭亡之因,均在嗜酒无度。在中国历史上,禹可能是最早提出禁酒的帝王,相传“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夏、商两代末君,都因沉湎于酒而国家破亡。周鉴于此,发布了中国最早的禁酒令酒诰,其中规定:王公诸侯不准非礼饮酒,只有祭祀时

36、方能饮酒;民众聚饮,押解京城处以死刑;不照禁令行事执法者,同样治以死罪,在这种情况下,王公诸侯虽在祭祀时可以饮酒,甚至违法饮酒,但承置酒器的案具却烙下中国第一个“禁酒”时代的印痕名曰“酒禁”。 三十,鉴缶以冰酒、温酒的器具  曾侯乙青铜鉴缶 战国,湖北博物馆收藏。该鉴缶通高63.3厘米,重170公斤,由方鉴与方尊缶两部分组成,外部为鉴,鉴内置一尊缶。方鉴口沿外折,方唇、短颈、深腹,四兽形足,有镂空方盖。四角、四边各有一龙耳。方尊缶直口、方唇、溜肩,下折内收,圈足有盖,并有与器口扣接的子母榫。鉴与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夏天可以放入冰块,使酒变凉或防止酒变质,

37、冬天则贮存温水,尊缶内盛酒,这样就可以喝到“冬暖夏凉”的酒。鉴和尊缶均饰以变形蟠螭纹、勾连纹和蕉叶纹等,并均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 下面介绍的是乐器中的打击乐器。钟口两角称为 “铣” shian3;铣间的钟口称为 “于”;于上面钟下部位置称为 “鼓”;钟上部称为“钲”jeng2,;钟顶叫做“舞”,用来挂钟的扁环称为“钮”,柱状的钟柄称为“甬”,钲上的纹饰叫做“钟带”;凸起的乳钉就称为“枚”;而在钟的内壁,有一些经过打磨的条状坑纹,称为“音脊”。 三十一,铜铃体形较小,一般在5厘米直径,器壁较薄,铃体上窄下宽,横断面为合瓦形铃体,一侧有扉棱,舞面为平面,内有铃舌,摇动使铃舌顶部打击铃壁内侧发出声音,上设有桥形钮。铜铃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有舌青铜乐器,各式样的铃一直被使用至今。1981-1986年在洛阳偃师二里头夏文化遗址的挖掘中,先后有4只铜铃出土。这些铜铃出土时,铃体皆被数层织物包裹,铃舌为玉质,保存完好,有的尚被置于铜铃腔内。铃、舌金玉相配,可见在当时为极其珍贵的物品。  铜  铃(外观)  铜  铃(内)  铜  铃(侧面) 三十二,铙(钲)作为中国最早的青铜乐器,夏二里头铜铃为商、周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