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共3页)_第1页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共3页)_第2页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共3页)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古今异义: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检查; 今义:探究并领会。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 輮 通 “煣”, 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槁暴 有 通 “又”。暴 通 曝, 晒干。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 通 “智”, 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 生 通 “性”,天赋,资质。三、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

2、quot;使弯曲")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四、特殊句式(一)状语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二)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三)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

3、然也。(“者也”,是判断句式的标志;“者”“也”是语气词,“者”用在结果分句后,表示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示解释的原因。)2臂非加长也。 3声非加疾也。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四)省略句 1輮(之)以(之)为轮。 2輮(之)使之然也。五、固定格式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六、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今义:认为。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3、用心

4、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今:人格高尚的人)七、一词多义1、于青,取之于蓝。 (从,介词)而青于蓝 (比,介词)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对于,介词)2、而劝学(节选)一文中共有16个“而”,弄清它们的用法和意义对研读课文很有帮助,并且“而”是高考必考的18个文言虚词中的重点,劝学中的“而”的用法和意义归类如下:(1)、连词,表转折,可翻译成“却”“但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2)、连词,表递进,可翻译成“而且”“并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连词,表因果,可翻译成“因而”。此句也可表顺承。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4)、连词,表修饰,可翻译成“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5)、连词,表假设,可翻译成“如果”“假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6)、连词,表并列,可翻译成“和”“与”。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焉:(1)、风雨兴焉(,

6、“于之”,意为在这里)(2)、圣心备焉(语气词)4利:(1)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2)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5. 之(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取独)(2)青取之,而青于蓝  (代青)(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的标志)(4)非蛇鳝之穴 (的)6.假(1)善假于物也 (借助)(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装)(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借)(4)因求假暂归 (假期,休假)(5) 假以雄权  (授予,给予)7.绝(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停止)(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

7、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与世隔绝)(3)以为(口技) (极了)(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横渡)(5)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 (断绝关系)八、文学常识 1荀况 荀况(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时人尊为荀卿,越国(今山西省安泽县)人。荀况是孔、孟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也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大的代表人物。曾游于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荀卿废,便安家于兰陵, 著书数万言而卒。荀卿之儒与孟轲之儒在思想上有许多显著不同。尊王道,举贤能,与孟子同,兼称霸力,法后王,与孟子异。孟子主张人性本善(性善论),荀子则主张人性本恶(性恶论)。正是基于他对人性的这样的认识,他非常重视教育的功能和人的后天学习的作用。这也是他把劝学置于其著作第一篇的原因。他的许多提法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反映当时人民的要求,有唯物主义观点。 2荀子 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荀况学问博通,对过去学者多有批评,长于论辩,故其文多长篇大论,必发挥尽致,畅所欲言而后已,大抵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通篇用排偶句法,也是荀子散文的特点,劝学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