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峒隧道(第六期)出口端右洞YK29+022~YK28+992_第1页
谢家峒隧道(第六期)出口端右洞YK29+022~YK28+992_第2页
谢家峒隧道(第六期)出口端右洞YK29+022~YK28+992_第3页
谢家峒隧道(第六期)出口端右洞YK29+022~YK28+992_第4页
谢家峒隧道(第六期)出口端右洞YK29+022~YK28+99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池至都安高速公路谢家峒隧道超前预报检测报告报告编号:HT2011-016-007(出口端右洞)(第六期)YK29+022YK28+992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2011年5月30日委托单位: 河都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项目经理部检测单位: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主 检: 编 写: 审 核: 批 准:注 意 事 项1、报告无“检验报告专用章”无效。2、未经检验单位书面批准,复制报告无效。3、报告无主检、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4、报告涂改无效。5、若对检验报告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验单位书面提出。6、委托检验仅对来样负责。7、已出具报告的委托试验,将在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网站(http:)公布。自

2、公布之日起,如委托单位超出6个月未取报告的,本单位有权对报告进行处理。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地 址:南宁市高新区高新二路6号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 试验研究大楼邮政编码:530007电 话:传 真:E-MAIL:gx2311603开户名称: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 开户银行:建行南宁路桥支行帐 号:4500 1604 2630 5070 0353目录1任务来源及工作内容52. 工程概况53检测依据及方法53.1 检测原理53.2 检测依据63.3 检测方法64、检测仪器65、检测结果76、结论与建议96.1 结论96.2下一步工作建议:10 1任务来源及工作内容受河池至都安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项目经理部的委托

3、,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二一一年五月三十日对谢家峒隧道掌子面YK29+022采用地质雷达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本次主要探测隧道掌子面前方30m 范围内岩土体的含水、空洞和破碎情况。目的是为隧道信息化施工提供掌子面前方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对不良地质条件做好思想准备,提前做好施工组织和准备必要的施工措施。2. 工程概况谢家峒隧道为双向分离式隧道,右线设计长度1322米,左线设计长度为1267米,最大埋深约为330m。隧道区属岩溶峰从-谷地地貌,隧址穿越山峰脊部。出口段山体自然坡角3545°,。山体大部分基岩裸露。隧址区地层由第四系覆盖层(Qdl+el)、石炭系上统白云岩(C3)和石炭系中统灰岩(

4、C2)组成。3检测依据及方法本期预报采用地质雷达法对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进行检测。3.1 检测原理地质雷达(GroundPenetratingRadar,简称GPR)探测原理。地质雷达方法是一种用于确定地下介质分布的广谱(1MHz1GHz)电磁技术。可广泛地应用于浅层的混凝土结构、地质结构和岩性检测。它是利用超高频脉冲电磁波为震源,多以自激自收的形式,可采用连续、间断两种方式探测地下介质分布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具有快速、无损、连续检测、实时显示等特点。3.2 检测依据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作业依据为:公路工程物探规程(JTGT C22-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

5、)3.3 检测方法地质雷达隧道掌子面超前地质预报时,首先进行仪器组装,先把100MHz加强型天线用电缆线与主机连接好。然后打开主机的开关,把天线紧贴到掌子面,调节好主机的各项参数后就可以开始探测。在探测过程中,由两个现场施工人员辅助探测人员把天线沿着掌子面移动探测到的图像。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谢家峒隧道掌子面布置2条测线。如下图所示:图2隧道掌子面质雷达测线布置图4、检测仪器地质雷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采用SIR-3000型探地雷达系统。SIR-3000型探地雷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包括仪器主机和100MHz加强型天线两部分。5、检测结果通过对谢家峒隧道掌子面YK29+022掌子面进行地质雷达探测

6、,所得的探测及解释成果图如下图4所示。图4 谢家峒隧道掌子面YK29+022地质雷达探测图 6、结论与建议6.1 结论谢家峒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成果表(YK29+022YK28+992) 预报时间:2011年5月22日隧道名称谢家峒隧道预报方法地质雷达掌子面桩号YK29+022预报范围YK29+022YK28+992仪器型号SIR-3000天线频率100MHz地质描述地层岩性灰岩,灰色、灰白色,弱风化,中厚层状构造。构 造构造形迹主要为裂隙预报内容岩 溶溶洞、溶隙发育地下水无其 他无结论此段围岩为弱中风化灰岩,岩质较硬,掌子面前方020米探测范围内,局部存在雷达反射异常,推测此段节理裂隙较发育,岩

7、体较破碎,局部溶隙存在,1827米掌子面左侧及右侧各存在一处明显的反射异常区,推测为溶洞发育,溶洞推测为空洞。施工建议此区段围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1827米段可能存在溶洞发育,施工中易出现掉块、塌方现象。建议加强支护。6.2下一步工作建议:1.从检测数据结合该处的地质资料,该段范围内围岩为灰岩,围岩节理裂隙较育,岩体较碎,岩溶发育,施工中易出现掉块、塌方现象。2.对跨度小的溶洞建议采用填充法处理,根据情况分别采取浆砌封闭、回填压实,隧底回填、拱顶防护,换填片石、加强衬砌,隧道底板梁处理及条形基础等措施。当隧道通过较大溶洞,填塞或加固施工困难,或溶洞虽小,但流水量大,不宜堵塞,或溶洞填充物松软,不宜建造基础时,建议采用跨越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