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优质教案_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优质教案_第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优质教案_第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优质教案_第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优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 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三首是统编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有三首古诗组成。马诗是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前两句描写了边塞肃杀的风光,后两句以马喻己,表达了渴望受到赏识、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石灰吟是明朝爱国诗人、名臣于谦的作品,托物言志,以石灰自喻,表明自己不怕牺牲、坚守高尚情操的决心;竹石是清朝诗人郑燮的作品,通过描写竹子的品质,表达自己刚直不阿、正直不屈的高风亮节。本课是本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一课,紧扣单元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需要学生更多了解诗人生平,理解诗歌情感,对培养学生的理解发掘能力有很好的启发作用。2、 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已经积累

2、了一定的经验,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但是学生对于古诗的时代背景了解较少,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的资料,必要时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补充有关的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三、说教学目标1.会写“络、锤”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3.结合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感知诗的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4.查找资料,加深对诗的理解,了解诗的表达方法。四、说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重点)2.结合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感知诗的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难点)五、说教法学法说教法1.朗

3、读法 古诗需要充分朗读、熟读成诵,有感情朗读。本课的古诗是三首气势坚定的诗,因此主要采用学生跟读、有感情朗读和自由朗读等形式,要求学生在理解诗中情感的基础上读出气势。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的诗语言简单朴实,学生可以自行理解,但是在情感把握上,需要更上升一层,因此我采取发现点拨教学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学习。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古诗相关图片,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更生动。说学法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课内主要是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结合课后习题,

4、进行适当练习,从而掌握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六、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谈话导入。 1.在古诗中,一些植物或动物常被诗人赋予品格或志向,让我们走进古诗三首,一起来了解。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齐读课题。(二)学习生字 1.学生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课件出示生字。教师检查预习情况。重点交流的几个字:络,锤,凿。(三)学习马诗 1.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2.学生诵读古诗,互相交流,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意。(强调“似、当”的读音) 3.指名学生解释一、二句诗意思,教师引导。 4.小组合作学习三、四句,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诗意。 (1)整体感知,为什么诗人会将弯月形容成“钩”?想象“沙如雪、月似

5、钩”的画面。 (2)理解“金络脑、踏清秋”背后的含义。(以马喻己,侧面表达希望得到赏识重用) 5.入情入境,体会情感。感情朗读,背诵古诗。6.小拓展:了解诗人生平志向和小故事,深入了解诗中的感情。7.归纳主旨: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渴望自己抱负得以施展、能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 8.板书设计: 景沙如雪、月似钩思战 以马喻己马诗志金络脑、踏清秋受重用 企望建功立业第二课时(1) 学习石灰吟1.解诗题,知诗人。课件出示对于谦的介绍。 2.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指导正音。 3.出示注释,学生互相交流、理解古诗大意。教师引导。4.理解“千锤万凿、若等闲”的态度。(从容不迫)感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

6、清白在人间”。(直抒诗人不怕牺牲、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5.有感情朗读,比赛读,比赛背诵。 6.归纳主旨:本诗托物言志,以石灰自喻,表明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尚情操的决心。 7.板书设计:借物喻人若等闲不怕牺牲石灰吟 坚守高尚节操直抒胸臆要留清白(1) 学习竹石 1.解题,知诗人。课件出示对郑燮介绍。2.学生读诗,指导正音。(强调“还、劲”的读音)3.学生自由说说诗意,教师点拨。4.指导理解“咬定”。(想象竹子深深扎根绝不动摇的坚定)把握“任”的表达的态度。(无所畏惧、慷慨乐观)分享诗人关于竹子的轶事,加深对竹石的了解。5.归纳主旨:本诗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中却无所畏

7、惧、坚定乐观,托物言志,表达出诗人的刚直不阿、正直不屈的高风亮节。 6.比赛诵读,一起背诵,尝试默写。7.板书设计竹咬定坚劲任 竹石 托物言志人顽强刚直无所畏惧(二)作业布置1.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竹石2.课外搜集一些其他含有托物言志的诗句。10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4个生字。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4.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生字“络”。2.能借助注释理解马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借助事物的特点表现的精神品质和

8、远大志向。(重难点)一、导入新课,通读古诗1.导入新课:本单元导语中引用了表现宋代爱国将领文天祥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看看这三首古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学生自读古诗。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教师巡视过程中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提醒学生马诗中的“燕”是多音字,在这里读一声,竹石则要特别注意读准“劲”字。3指名读古诗。教师提出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留意字音是否读准。4.师生评议。5.齐读古诗。二、激发兴趣,引入马诗1.教师导入:同学们,马是六畜之首,是进取、勇敢、成功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三首中的第一

9、首,它是一首写古代战马的唐诗。(教师板书诗题。学生齐读诗题)2.介绍:李贺的马诗是以马为题材的一组诗,共有二十三首,这首诗是其中的一首。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学这首诗。三、再读古诗,理解大意1.教师范读,提出要求:听老师范读,想想怎样才能读出古诗的节奏。2.指名回答。(读时要注意停顿)3.学生逐句练习读节奏,然后教师指名读出全诗的节奏。4.指导学生写生字“络”。5.同桌交流古诗大意。借助课文注释,一人逐句说诗意,另一个认真听。6.指名说诗意,教师相机指导。四、理解诗句,体会意境1.学习前两句诗。(1)学生自读前两句诗。要求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指名交流想象的画面。根据学生的交流,

10、教师相机用课件出示大漠的图片,并启发想象:千百年前边塞的战争场面是什么样子?学生们交流当年将士们为保卫家园浴血奋战的场景。(2)分小组再读这两句诗。要求边读边感受:脑海中的画面给你一种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并说明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指导朗读:当学生通过“沙如雪”“月似钩”,感受到如雪的沙漠、如钩的弯月带给人们清冷和悲凉的感觉时,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这两句诗,并力求读出这样的意境。(3)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2.学习后两句诗。(1)学生自读后两句诗。要求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匹怎样的马?(2)指名交流。预设:看到了一匹戴上了金络头的马。教师提示:你是从哪个词想象到的?(金络脑)

11、你们能想象到那是怎样的一种场景吗?(战马披挂上阵、身姿矫健的样子)预设:看到一匹在战场上驰骋的战马。教师提示:你是从哪个词想象到的?(快走)你看到的画面真的存在吗?(3)指导朗读:通过“何当”一词,我们能感受到诗人期待骑上戴着金络头的战马驰骋战场却无法实现的心情。教师应引导学生尝试读出这种无法实现报国志向的无奈、悲凉之情。(4)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后两句诗。五、联系生平,体会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请你结合课前查阅的诗人生平资料想想李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只为了写马的轻捷矫健吗?(1)同桌先讨论,然后全班交流。(2)教师总结:这首诗名为咏马,实则咏人,诗人借咏马来抒发自己的情怀。2.指名有感情地朗

12、读全诗。教师指导朗读:诗人李贺少年成名,声名远播,但仕途失意,始终不能大展宏图。大家可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尽可能读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悲凉之情。3.全班边想象画面边背诵全诗。第2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3个生字。2.能借助注释理解石灰吟和竹石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石灰吟和竹石。默写竹石。4.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重难点)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回顾旧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马诗,让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全班集体背诵,边背边回忆:诗人在咏马的同时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情怀?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石灰吟和竹石这两首诗,看看这两位诗人又表露了

13、怎样的人生志向。(教师板书诗题,学生齐读诗题)二、细读古诗,把握诗意1.师生各读一首。要求:读出古诗的节奏。2.理解诗句意思,比较两首诗的异同。(1)学生先自主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与同桌交流。(2)指名说诗意。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思考:这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3)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这两首古诗的不同点在于所写事物不同;相同点在于都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即两种事物所处的环境都很恶劣。(4)学生再读两首古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石灰石和竹子分别处于怎样的恶劣环境之中?它们又是怎样面对的?三、深读古诗,品悟诗情1.学习石灰吟。(1)学生自读石灰吟,边读边思考:石灰石是抱着什么样的态度

14、来面对各种磨砺的?(2)指名读前两句诗,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启发思考:“千锤万凿”“烈火焚烧”是什么意思?通过这两个词语,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画面?组织学生交流。教师指导朗读:经历着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石灰石畏惧了吗?大家在读这两句时,最好重读“千锤万凿”“烈火焚烧”,这样就可读出石灰石的坚韧与无畏。(3)学会“锤”和“凿”这两个字。学生观察字形,教师提醒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写这两个字。教师点评。(4)指名读后两句诗,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即使粉骨碎身,它也不怕?组织学生交流,教师追问:“清白”是什么意思?(“清白”一词出自楚辞·离骚中的“伏清白

15、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意思是为保持清白的节操,即使死了也值得,这向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指导朗读:清清白白做人,纵使粉骨碎身也毫不畏惧,这正是诗人心中的坚定信念。大家在朗读这两句诗时要尽可能读出诗人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志向而无所畏惧的精神。2.学习竹石。(1)学生自主读竹石,边读边思考:竹子是抱着怎样的态度来面对各种磨砺的?指名读前两句诗,提问:“咬”“不放松”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交流。教师指导朗读:竹子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决心才能将根牢牢扎在裂了缝的、破碎的岩石中啊!大家在朗读这两句诗时一定要把这种勇气和决心读出来。(2)指名读后两句诗,并请大家想一想: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汇报、交

16、流。教师指导朗读:竹子面对无数的磨难、恶劣的环境,仍不屈不挠。大家在朗读这两句诗时一定要将这种精神读出来。3.比较异同。(1)同桌之间相互读两首古诗,然后结合课前收集的诗人生平资料,讨论石灰石和竹子面对磨难时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2)同桌交流,然后教师指名汇报。(3)教师小结:诗人分别借石灰石和竹子,表达了自己清白立世的人生信念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四、背诵古诗,总结提升1.教师指导背诵古诗。(1)创设情境指导背诵石灰吟。(2)用课件展示竹石图的图片。(3)全班学生背诵。2.启发思考:想一想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古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1)学生回答。(2)教师小结:这三首诗都是名为咏物,实则写人,诗人都是借事物来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这类诗就是咏物诗。板书设计10古诗三首咏物诗托物言志马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石灰石不怕牺牲坚贞不屈竹坚韧刚劲铁骨铮铮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我在学生读准字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