龄血脉康对高脂血症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_第1页
龄血脉康对高脂血症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_第2页
龄血脉康对高脂血症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_第3页
龄血脉康对高脂血症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龄血脉康对高脂血症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VD患者血脂异常和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血管性痴呆(VD)发病机制中的关系和作用及松龄血脉康对VD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4组:正常血脂组、正常血脂治疗组、高血脂组、高血脂治疗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hsCRP、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采用荧光标记免疫检测血清HCY水平,生物化学法测定血脂。结果 高血脂治疗组较高血脂组H

2、CY、hsCRP、IL1、TNF浓度显著降低;正常血脂治疗组较正常血脂组HCY、hsCRP、IL1、TNF浓度也明显降低;高血脂组较正常血脂组HCY、hsCRP、IL1、TNF浓度也明显增高。全部VD患者MMSE评分和HCY、hsCRP浓度负相关。结论 松龄血脉康能够降低VD患者血清HCY、hsCRP浓度发挥其脑保护作用,HCY、hsCRP参与了VD的发病机制,血脂代谢异常通过增强HCY、hsCRP表达这一途径也参与VD发病。     【关键词】  松龄血脉康;血管性痴呆;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高血脂  &#

3、160; 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AS)、脑动脉闭塞性疾病等脑血管疾病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1,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重要的炎症标志物之一,而炎症在AS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3,4。高脂血症也是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5,6。血管性痴呆(VD)作为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后天性获得性智能障碍,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也参与了其发病机制,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也是VD的直接原因7,8。松龄血脉康作为传统中药制剂,可降低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脑保护作用,但对VD的脑保护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

4、,本研究探讨松龄血脉康对VD的脑保护作用机制及血脂异常、HCY、hsCRP在VD发病机制中的关系和作用。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06年9月至2007年6月VD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分别来自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重庆市第二、第三社会福利院、重庆市西郊医院老年科。VD患者入选标准:诊断依据世界卫生组织ICD10中VD的诊断标准DCR10(1993年),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文盲≤ 17分,小学文化≤20分,中学或以上文化≤24分者。凡评分于界值以下者视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其中1323分为

5、轻度痴呆,512分为中度痴呆,<5分为重度痴呆。改良Hachinski缺血量表评分为59分者。排除改良Hachinski缺血量表评分&le;4分、考虑为Alzheimer病者;确诊为抑郁症、失语症、健忘症、去大脑皮质状态和脑卒中后额颞顶叶受损的精神症状者;单纯由于窒息、呼吸衰竭、一氧化碳中毒、氰化物中毒及颅脑创伤等引起的痴呆患者。既往脑血管疾病病史和CT或MRI检查显示既往脑血管疾病证据。高脂血症入选标准:血清总胆固醇(TC)&ge;5.72 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ge;3.64 mmol/L作为入选条件,合并高血压16例,冠心病8例,

6、排除肝肾疾病及甲状腺功能减低等引起的继发性高脂血症,排除感染、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1.2 主要试剂、仪器设备 主要试剂:HCY(美国雅培公司),AXSYM型荧光免疫分析仪;hsCRP、IL1&beta;、TNF&alpha;酶联免疫试剂盒(晶美生物技术公司提供);721分光光度计:FACS caliber,Becton Dickinson,USA,美国Sigma。松龄血脉康胶囊:成都康弘制药有限公司。1.3 实验分组和方法 分别抽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以检测血清HCY、hsCRP、IL1&beta;、TNF&alpha;、血脂,室温放置2 h,以2 000

7、 r/min离心10 min,提取血清100 &mu;l,放置-70冰箱保存,用同一批号试剂测定。实验分为4组:正常血脂组、正常血脂治疗组、高血脂组、高血脂治疗组,每组20个样本。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hsCRP、IL1&beta;、TNF&alpha;,荧光免疫法测定HCY,生物化学法测定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x&plusmn;s表示,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2 结 果各组血清中HCY、hsCRP及MMSE评分、IL1&beta;、TNF&alpha;、血脂水平检测

8、结果 表1结果显示正常血脂治疗组血清HCY、hsCRP、IL1&beta;、TNF&alpha;浓度和正常血脂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P<0.01)。高血脂治疗组血清HCY、hsCRP、IL1&beta;、TNF&alpha;浓度和高血脂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P<0.05,P<0.01)。表1显示高血脂治疗组血清HCY、hsCRP、IL1&beta;、TNF&alpha;浓度均比正常血脂治疗组增高,高血脂组血清HCY、hsCRP、IL1&beta;、TNF&alpha;浓度均比正常血脂组

9、也增高,且高血脂治疗组2、4、6 w值比正常血脂治疗组相同时点都有增高趋势。表1 各组血清中HCY、hsCRP、IL1&beta;、TNF&alpha;、血脂水平及MMSE评分结果与正常血脂组比较:1)P<0.05,2)P<0.01;与高血脂组比较:4)P<0.05,5)P<0.013 讨 论许多流行病学调查揭示了高脂血症、AS、高血压、糖尿病、高半胱氨酸血症等的血管性危险因素是VD直接原因9。脑血管病变促进了临床前期的VD患者表现出痴呆症状,在VD的预防和治疗中应重视血管性因素,加强早期无痴呆症状人群高血压、糖尿病、AS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控制。HCY

10、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其水平增高可直接或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DNA的合成,使血管平滑肌细胞明显增殖。CRP是由IL6及TNF等细胞因子诱导,只能由肝细胞合成产生的一种较为典型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因能与肺炎球菌细胞壁C多糖结合而得名。CRP在正常人含量极微,但在严重细菌感染、物理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AS,血管损伤,缺血和坏死等情况下可明显升高,通常作为独特的炎性标记物来检测。有研究显示,血管的炎性过程导致AS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原因,近年来许多证据表明CRP在AS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10。本实验表1结果显示正常血脂治疗组血清HCY、hsCRP、IL1&

11、;beta;、TNF&alpha;浓度和血脂正常组比较显著降低,经过松龄血脉康治疗4、6、8 w后HCY、hsCRP、IL1&beta;、TNF&alpha;浓度值和治疗前2 w比较也有明显变化。TC、LDLC 值正常血脂治疗组和血脂正常组也无明显变化。高血脂治疗组血清HCY、hsCRP、IL1&beta;、TNF&alpha;浓度和高血脂组比较显著降低,经过松龄血脉康治疗4、6、8 w后HCY、hsCRP、IL1&beta;、TNF&alpha;浓度值和治疗前2 w比较也有明显变化。TC、LDLC 值高血脂治疗组明显变化,和HCY、hs

12、CRP、IL1&beta;、TNF&alpha;浓度变化具有方向一致性。高血脂治疗组血清HCY、hsCRP、IL1&beta;、TNF&alpha;浓度均比正常血脂治疗组增高,高血脂组血清HCY、hsCRP、IL1&beta;、TNF&alpha;浓度均比血脂正常组也增高,且高血脂治疗组2、4、6、8 w值比正常血脂治疗组相同时点都明显增高。所以,本实验不仅说明了血脂代谢异常通过HCY、hsCRP升高,炎症途径促发了VD的发生,而且也证实了松龄血脉康可以通过降低VD患者血清HCY、hsCRP浓度,抑制VD神经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途径发挥其脑保护作

13、用。本实验结果显示VD患者经过松龄血脉康治疗处理后HCY、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证明了松龄血脉康是治疗VD的一种有效脑保护剂。由于本实验缺乏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资料,病理组织学证据也缺乏,有关松龄血脉康的神经保护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nbsp; 1 Nilsson K,Gustafson L,Hultberg B.Elevated plasma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is mainly related to the

14、 presence of vascular disease and not the diagnosisJ.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2007;24(3):1628.2 Nilsson K,Gustafson L,Hultberg B.Plasma homocysteine and vascular disease in psychogeriatric patientsJ.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2006;21(3):14854.3 Roman GC.Vascular dementia prevention:a risk factor a

15、nalysisJ. Cerebrovasc Dis,2005;20(2):91100.4 Kawamura T,Umemura T,Kanai A,et al.Soluble adhesion molecules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the progression of 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Metabolism,2006;55(4):4616.5 Korczyn AD,Vakhapova V.The prevention of the demen

16、tia epidemicJ. J Neurol Sci,2007;257(12):24.6 Nilsson K,Gustafson L,Hultberg B.Plasma homocysteine is elevated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memory complaints and vascular diseaseJ.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2007;23(5):3216.7 Onyike CU.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dementiaJ.Int Rev Psychiatry,2006;18(5):42331.8 Kouta Y,Sakurai T,Yokono K.Cognitive dysfunction and dementia associated with elderly diabetesJ.Nippon Rinsho,2006;64(1):11923.9 Schmidt R,Schmidt H,Curb JD,et al.Early inflamm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