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本科血液课件_第1页
医学专题—--本科血液课件_第2页
医学专题—--本科血液课件_第3页
医学专题—--本科血液课件_第4页
医学专题—--本科血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血液的组成和理化(lhu)(lhu)特性特性第三节第三节 生生 理理 性性 止止 血血第四节第四节 血型血型(xuxng)(xuxng)与输血原则与输血原则第二节第二节 血血 细细 胞胞 生生 理理第一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二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三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四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五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血浆蛋白功能:血浆蛋白功能: 参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形成参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形成(xngchng); 协助运输激素、脂质、离子、维生素等低分子物质;协助运输激素、脂质

2、、离子、维生素等低分子物质; 参与生理止血过程;参与生理止血过程; 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和营养功能等。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和营养功能等。 第六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血 细 胞第七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八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男:男:40% - 50%40% - 50%女:女:37% - 48%37% - 48%第九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循环循环(xnhun)血量血量储存储存(chcn)血量血量第十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十一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由血液中晶体物质由血液中晶体物质 (电解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电解质)所形成

3、的渗透压。作用作用:保持细胞:保持细胞(xbo)(xbo)内外水平衡。内外水平衡。由血液中蛋白质由血液中蛋白质 (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作用作用:保持血管内外水平衡。:保持血管内外水平衡。胶体渗透压与水肿的关系胶体渗透压与水肿的关系: : 血浆蛋白血浆蛋白( (白蛋白白蛋白) )浓度浓度胶渗压胶渗压水向组织水向组织间隙间隙(jin x)(jin x)转移转移组织液组织液水肿。水肿。第十二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 分类:分类: 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 (主要

4、为主要为NaCl) (NaCl) (主要为白蛋白主要为白蛋白) ) (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 ) 大大 小小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保持RBCRBC正常形态和功能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第十三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十四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十五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 0.85% NaCl 0.85% NaCl溶液是等渗、等张溶液溶液是等渗、等张溶液 (NaClNaCl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 1.9% 1.9% 尿素尿素

5、(nio s)(nio s)溶液是等渗溶液但不是等张溶液溶液是等渗溶液但不是等张溶液 (尿素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引起红(尿素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引起红 细胞溶血)细胞溶血)第十六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颜色:颜色: 血液的颜色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血液的颜色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xuhng dnbi)的的颜色。颜色。 动脉血呈鲜红色;静脉血呈暗红色。动脉血呈鲜红色;静脉血呈暗红色。比重:比重: 正常人正常人全血比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全血比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的数量; 血浆比重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血浆比重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的含量; 红细胞比重与红细胞内血红蛋

6、白的含量成正比。红细胞比重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成正比。第十七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粘滞度:粘滞度: 全血的粘滞度主要全血的粘滞度主要(zhyo)取决于血细胞比容的高低,取决于血细胞比容的高低, 血浆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血浆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血液的粘滞性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血液的粘滞性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酸碱度酸碱度(pH(pH值值) ): (1 1)正常值)正常值:pH:pH为为7.357.357.457.45 (2 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 : 1) 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H2CO3

7、2) 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通过肺和肾的调节:第十八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十九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二十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二十一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 红细胞在血浆中下沉的速度,红细胞在血浆中下沉的速度,通常以红细胞在第通常以红细胞在第1 1小时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 男性:男性:0 015mm/h 15mm/h 女性:女性:0 020mm/h20mm/h 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 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 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测定血沉有

8、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 也可作为也可作为(zuwi)(zuwi)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意义意义(yy):第二十二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 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 某些疾病(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某些疾病(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 原因:原因:决定红细胞叠连的因素主要在于决定红细胞叠连的因素主要在于血浆成分的变化,血浆成分的变化,而不而不在于红细胞本身。在于红细胞本身。 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及胆固醇增高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及胆固醇增高可加速可加速(ji s)红细胞叠连,血沉加快红细胞叠连,血沉加快 血浆白蛋白、磷脂增多时则抑制叠连发生,使血沉

9、减慢。血浆白蛋白、磷脂增多时则抑制叠连发生,使血沉减慢。第二十三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二十四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二十五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l0.85% NaCl 红细胞保持红细胞保持(boch)正常大正常大 小和形态小和形态l0.42% NaCl 红细胞胀大破裂、红细胞胀大破裂、 开始溶血开始溶血l0.35% NaCl 红细胞完全溶血红细胞完全溶血第二十六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三)红细胞生成和调节(三)红细胞生成和调节(tioji)(tioji) 红细胞生成所需原料:红细胞生成所需原料: 蛋白质、铁、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铁、

10、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2. 2. 促进红细胞的成熟的物质:促进红细胞的成熟的物质: VitB12VitB12和叶酸和叶酸3. 3.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激素4. 4. 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的破坏: 平均寿命平均寿命120120天,被巨噬细胞吞噬天,被巨噬细胞吞噬 第二十七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二十八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v 聚集有两个时相:聚集有两个时相: 第一时相(可逆聚集时相)第一时相(可逆聚集时相) 第二时相(不可逆聚集时相)第二时相(不可逆聚集时相)v 释放释放(shfng)(shfng): 聚集的血小

11、板释放颗粒内的活性物聚集的血小板释放颗粒内的活性物 质质, , 主要是一些主要是一些生理性致聚剂生理性致聚剂第二十九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三十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血管血管(xugun)收缩收缩凝血系统凝血系统(xtng)激活激活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形成形成第三十一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三十二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一、一、生理性止血过程生理性止血过程1. 1. 血管收缩血管收缩 损伤损伤(snshng)(snshng)刺激;血小板释放缩血管物质刺激;血小板释放缩血管物质2. 2. 血小板止血栓形成血小板止血栓形成 血小板粘附、聚集在血管受损处血小

12、板粘附、聚集在血管受损处, ,形成止血栓形成止血栓(初步止血)(初步止血)3. 3. 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与维持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与维持 激活凝血系统,使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激活凝血系统,使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网加固血小板血栓(有效止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网加固血小板血栓(有效止血)血) 第三十三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三十四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三十五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v凝血因子凝血因子(blood clotting factor)(blood clotting factor)定义:定义: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血浆与组织中直

13、接参与血液(xuy)(xuy)凝固的物质凝固的物质种类:种类:1414种种第三十六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三十七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凝血因子的特点凝血因子的特点 F IV F IV 是钙离子是钙离子 除除CaCa2+2+和磷脂外,其余凝血因子为蛋白质和磷脂外,其余凝血因子为蛋白质 除除F IIIF III(组织因子(组织因子(ynz)(ynz))外,其他凝血因子)外,其他凝血因子(ynz)(ynz)均存均存 在于新鲜血浆中,在于新鲜血浆中,F F 、在肝脏在肝脏 合成,需维生素合成,需维生素K K参与。参与。 凝血因子激活后,在该因子右下角标上凝血因子激活后,在该因子

14、右下角标上“a”a”第三十八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XaVa、Ca2+凝血酶原凝血酶原()凝血酶(凝血酶(a)纤维蛋白纤维蛋白(xin wi dn bi)原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xin wi dn bi)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形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形成 - -凝血酶原的激活凝血酶原的激活 - - 纤维蛋白的生成纤维蛋白的生成第三十九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四十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四十一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四十二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四十三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2. 2. 肝素肝素

15、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的一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的一种粘多糖,可与抗凝血酶种粘多糖,可与抗凝血酶IIIIII结合结合(jih)(jih),增强,增强抗抗凝血酶凝血酶IIIIII的抗凝作用。还可刺激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还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抑制物和其他抗凝物质细胞释放组织因子抑制物和其他抗凝物质来抑制凝血过程。来抑制凝血过程。3 . 3 . 蛋白质蛋白质C C系统系统4. 4.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第四十四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四十五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四十六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四十七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

16、科血液第四十八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四十九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五十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 血型遗传血型遗传(ychun)(ychun)和分布和分布 基因型基因型 表现型表现型 , , 第五十一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五十二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五十三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五十四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1)(1)输血:输血:第一次输血不必考虑第一次输血不必考虑(kol)Rh血型血型 第二次输血需考虑第二次输血需考虑Rh血型是否相同血型是否相同(2)(2)妊娠:妊娠:RhRh- -的

17、母亲的母亲 若输过血,怀孕后其孕儿为若输过血,怀孕后其孕儿为Rh+者,孕妇的抗者,孕妇的抗Rh+的抗体,可通的抗体,可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溶血。过胎盘导致胎儿溶血。 第一次孕儿为第一次孕儿为Rh+,胎儿的,胎儿的RBC因某种原因因某种原因(如胎盘绒毛脱落如胎盘绒毛脱落)进入进入母体,或分娩时进行胎盘剥离过程中血液挤入母体,或分娩时进行胎盘剥离过程中血液挤入(j r)母体母体,孕妇体内产生抗孕妇体内产生抗Rh+的抗体。的抗体。 第二次妊娠时第二次妊娠时,孕妇体内的抗孕妇体内的抗Rh+的抗体,通过胎盘导致胎的抗体,通过胎盘导致胎 儿溶血。儿溶血。第五十五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五十六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第五十七页,共六十一页。医学专题-本科血液(二)、(二)、必须必须(bx)(bx)做交叉配血试验(做交叉配血试验(cross-match testcross-match test) 把把 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试验,称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试验,称为交叉配血主侧,为交叉配血主侧, 再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做配合试验,称为再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做配合试验,称为交叉配血次侧交叉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