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反应概述(Hypersensitivity)_第1页
超敏反应概述(Hypersensitivity)_第2页
超敏反应概述(Hypersensitivity)_第3页
超敏反应概述(Hypersensitivity)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超 敏 反 应 概 述( Hypersensitivity )v定义:以被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应变应原(抗原)后所发生的一种异常或病理性的免疫反应,主要表现为机体的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又称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v基本特点:引起超敏反应的变应原种类繁多,这种反应具有免疫学反应的特异性和记忆性的特征,可涉及细胞和体液免疫的整个过程,但以某一种类型的反应为主。v分型:常分为四型,即I、II、III和IV型,又分别称为速发型、细胞毒型、免疫复合物型和迟发型超敏反应,其中前三型均由体液免疫介导,第IV型由细胞免疫介导。第一节 型超敏反应v主要特点:1.发生快、消退快,一般不易造成组织细胞的损伤,多

2、表现为功能的紊乱;2.参与的抗体为IgE和IgG4,参与的细胞为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3.补体不直接参与其反应;4.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5.可经血清被动转移。 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有关可能的变应原参与的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通过1)直接吞噬、破坏肥大细胞等脱出的颗粒;2)释放组胺酶灭活组胺;3)释放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4)释放磷酯酶D灭活血小板活化引子,从而对型超敏反应有负反馈调节作用嗜碱性粒细胞:同肥大细胞一样,其表面有大量的FcR,胞浆内有含多种生物活性介质的大量嗜碱性颗粒。当IgE与其FcR结合形成“桥联”后可导致细胞脱颗粒,释放出生物活性介质而引起过敏反应。参与

3、的抗体抗体与受体结合导致细胞脱颗粒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和机制v机体致敏阶段: 变应原初次进入机体后,刺激机体的B细胞产生特异性IgE/IgG4抗体,这些抗体同肥大/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R结合,形成致敏的肥大/嗜碱性粒细胞,这种致敏状态可维持半年至数年。v发敏阶段: 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变应原后,可迅速同结合在肥大/嗜碱性粒细胞表面FcR上的紧密相连的IgE/IgG4抗体形成“桥联”结合,使肥大/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出胞内的生物活性介质,引起过敏反应。触发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几种方式I型超敏反应发生的信号传导途径I型超敏反应的基本过程生物活性介质及其生物学效应v颗粒内预先存在的介质及其作用:颗粒

4、内预先存在的介质及其作用:1.组胺组胺: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多,作用于神经末稍至奇痒;2.激肽酶原激肽酶原:促进血浆中的缓激肽和其它激肽类物质的转换和释放,导致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刺激痛觉神经产生疼痛;3.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向局部聚集,对反应起负调节作用。v细胞内新合成的介质:细胞内新合成的介质:1.白三烯(白三烯(SRS-A):由细胞膜磷脂代谢产物花生四烯酸衍生而成,可使平滑肌强烈长久收缩、痉挛且不能被抗组胺药缓解;2.前列腺素前列腺素E(PGE2):也是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使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并

5、调节组胺的释放(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3.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可凝聚和活化血小板而使之释放组胺、5-羟色胺等物质,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型超敏反应参与的有关介质型超敏反应的早期相和晚期相反应临床诊断过敏性疾病的基本方法之一急性过敏反应的常见疾病:过敏性休克:以青霉素等药物和再次使用抗毒素血清时容易出现;其它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肠炎和特应性皮肤超敏反应等也常出现。定性诊断是否患有急性过敏反应的实验室方法确诊急性过敏反应变应原的实验室技术防 治 原 则v预防原则: 1.查明变应原并避免接触; 2.特异性脱敏治疗:短期内进行小剂量、多

6、次注射特异性变应原进行脱敏治疗; 3.减敏疗法:采用多次、少量、长间隔(57天)皮下注射特异性必要性进行减敏治疗;v药物治疗: 1.抑制活性介质释放的药物: 2.生物活性介质拮抗药: 3.改善器官反应性的药物: 4.某些调节免疫反应的中药脱敏或减敏疗法的作用机制 治疗I型超敏反应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v特点:1.IgG、IgM类抗体直接作用于细胞表面的抗原或半抗原;2.激活补体系统、单核吞噬细胞及其它细胞参与造成细胞损伤和溶解。v发生机制:1.受攻击靶细胞表面的抗原:存在于自身正常细胞的表面成分、结合于正常细胞表面的半抗原等;2.细胞损伤机制:1)抗原-抗体复合物经经典途径激

7、活补体系统,靠补体的攻膜复合体杀伤细胞;2)对体内游离并结合IgG抗体的血细胞,通过位于单核吞噬细胞表面的FcR,或C3bR的介导产生调理吞噬作用;3)对固定的组织细胞,在特异性IgG的介导下,具有FcR的NK细胞参与下产生ADCC效应而杀伤靶细胞。v常见疾病:1.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2.新生儿溶血症:见下图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因感染或药物引起4.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5.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肾炎:6.特殊的II型超敏反应抗体刺激型:如桥本氏甲状腺炎等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机制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v特点: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IgG、IgM类抗体结合形成可溶性复合物,沉积于全身或局部血管的基底膜,激活补体系统,吸引白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导致在复合物沉积部位出现一系列的炎症反应。v常见病如初次接受一种动物抗血清治疗12周后出现的反应、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过敏性休克样反应等疾病。型超敏反应(迟发型)v特点: 致敏T细胞与相应致敏原作用而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和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