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州2007年春部分重点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 人教版第一册_第1页
湖北恩施州2007年春部分重点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 人教版第一册_第2页
湖北恩施州2007年春部分重点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 人教版第一册_第3页
湖北恩施州2007年春部分重点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 人教版第一册_第4页
湖北恩施州2007年春部分重点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 人教版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恩施州2007年春部分重点中学语文联考试题(高一) 说明:l、试卷由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构成,客观题42分,主观题108分,满分150分;2、考试时间150分钟;3、考生应将姓名、考号写在指定位置;4、考生要把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部分 客观题(14个小题题,每小题3分,计42分) l、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没有(mi) 没死以闻(m) 乘车(chng) 约车百乘(shng) B、朝廷(cho) 朝服衣冠(zo) 工叔段(gng) 工其乏困(gng) C、肄业(s) 肆无忌惮(si) 犟谏(qing) 犟词夺理(qing)D、胜利(shng) 不胜其怒(shng)

2、 长短(chng) 教学相长(zhng)答案:D(A、没有(mi) B、朝服衣冠(zho) C、肄业(y) 2、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书生意气 至高无尚 向隅而泣 事与愿违 B、感概万千 清山碧树 脍炙人口 无缘无故 C、相印成趣 历尽苍桑 义愤填鹰 刁钻刻薄 D、明辨是非 记忆犹新 如愿以偿 苦思苦想答案:D(A、上 B、慨 青 C、映 沧 膺) 3、选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C、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D、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铃上奏着的

3、名曲。答案:D(通感)(A、B、C为比喻)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近段时间,天气变化无常,昨天还是艳阳高照,今天却是满城风雨了 B、这两位老同学有近二十年没见过面了,今天在恩施机场候机厅里不期而遇。 c、时至初冬,天气却直不见凉,-真给人一种如坐春风的感觉 D、今年夏天,我们一家三口游张家界,置身美景之中,不禁由衷感叹:张家界真是鬼斧神工,美丽极了。 答案:B(没有约定而意外遇见)(A、原指秋天的景象,后喻消息一经传出,就众口喧腾,到处哄动,常含贬义。C、喻与品德高尚而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其熏陶。D、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高超。)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 )

4、A、只有当他长大成人,体味了百态人生,并且终于能够和大自然静静对视,在心里一再问自己“时光流逝,在这过程中一直保持有新鲜生命的东两是什么”时,他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B、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c、有一次与一个作家朋友聊天,我问他学习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什么,他想了一会儿说:“为我母亲,为了让她骄傲”。 D、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答案:A(B、“吻着她了”后用“。” C、“为我母亲。为了让她骄傲。” D、十分清新,十分自然,) 6、选出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 ) A、不过,守旧老人们并没有灰心。他们预言说

5、,切都会转危为安,至少那些最神圣的篇章是这样写的。 B、他们向儿孙们唠叨着古怪的字眼,可是孩子们却惦记着玩耍从远方捎来的漂亮石子。 c、重岩叠幛,悬泉飞瀑,固然使人惊心动魄;而夜宿山村古寺,卧听那山谷中一声声清细的岩滴,不亦撩人情思吗?因为你可以从中想象宇宙的深沉D、通过“八荣八耻”的学习,使我们全校师生极大地提高了政治水平。答案:D(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字)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 ) A、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早年丧父,从小勤奋好学。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一书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一部语录体诸子散文集。南宋朱熹将它和孟子以及礼记中的大学

6、、中庸合编为“四书”,后来成为读书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 B、先秦泛指秦代以前。先秦散文主要指春秋末期至战国时期的散文。它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偏重于记述的历史散文,一类是偏重于论说的诸子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是其代表作。 C、普希金(1799一1837)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在苏联文学史上他享有极高的地位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他出身贵族,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30年代,是他创作的黄金时期,他创作了被称为“俄国生活百科全书”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抒情诗我又造访了、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以及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等作品。 D、鲁迅原名周树人生于浙江绍兴,是我国现代历史上“最伟大

7、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开了中国小说史上的新的一页,1923年,他将1918年至l922年问写的15篇短篇小说结集呐喊,“呐喊的意思是“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答案:C(应为“俄罗斯文学史上”)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3一10题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侠之狐言干郑伯旧:“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8、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郐?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戌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对的一项是( ) A是寡人之过也 是:判断词 B既东封郑 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

9、“以为疆界” C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D越国以鄙远 鄙:边疆、边邑,这里用作动词,“当做边疆”。答案:A、“是”为代词,代“吾不能早用子”这件事。 9、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行李之往来要用亡郑以陪邻 是寡人之过也 A两个“亡”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B两个“亡”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 C两个“亡”字不同,两个“字”也不同 。D两个“亡”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答案:c、句的“亡”为灭亡 句的“亡”是消灭,灭掉 句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义 句的“之”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结构助词“的”。10第2

10、自然段结尾“许之”的主语是( )A、郑伯 B、烛之武 C、秦伯 D、佚之狐 答案:B文中“许之”的主语应是烛之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欣赏文艺创作,需要发挥“注意”的作用,这就是把感受、思考、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某一特定的作品。这里有一个保持注意稳定性的问题,就是要保持一段时间,有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会在欣赏中得到较为深刻完整的认识。要让欣赏者保持注意的稳定性,当然关键在于创作者,是他创造高水乎的艺术,才能抓住欣赏者的注意。但在这个问题上决不能完全否认欣赏者的主碉能动作用。假如“欣赏者把艺术创作全然不当一回事,既不尊重创作者的劳动,也无意提高艺术趣味和欣赏能力,而只是

11、空虚无聊,寻求刺激,漫不经心,走马观花,东张西望,谈天说地,以至喧哗吵闹,起哄捣乱,那么无论面对多么高级的艺术,他也是无动于衷,更不必说保持注意的稳定性了。反过来说,能够保持注意的稳定,却显然有欣赏者的主观努力在,因为在艺术欣赏的稳定注意中,有着欣赏者的感受、思考、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的积极运转特别是欣赏比较高深的艺术,就更要欣赏者作出巨大的主观努力,才会有准确深刻的感受和理解。中国绘画史上有这样一个著名的事例:“唐阎立本至荆州,观张僧繇旧迹,曰:定虚得名耳。明日又往,曰:犹是近代佳手。明日往,曰:名下无虚士。坐卧观之,留宿其下,十余日不能去”(见宋郭苦虚图画见闻志)。其次还要谈谈稳定注意中的

12、一个具体问题。人在注意的时候、,可以采取分析的态度,也可以采取综合的态度。在采取分析态度的对候,客观刺激物或意识中的某部分便突出出来在采取综合态度的时候,客观刺激物的许多部分或以往的许多经验则组成整体作为注意对象。由于在注意时所采取的分析或综合态度,可以使被反映的事物的局部或整体相应地突出出来,获得更清楚的印象。任何人观看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都必然会注意她那微妙的笑容,这是整个画面的中心。但同时人们从这幅画中,又可以感受到蒙娜丽莎的优美双手是同她的微笑相协调和呼应的;背景中的山水如何衬托着画面的中心,也很耐人寻味。而看到最后,留在欣赏者脑海里的突出印象,也仍然是那微妙的笑容。 ll、下列对

13、艺术欣赏中“稳定注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高水平的作品,才能使欣赏者的感受、思考、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得到正 确指引。 B、欣赏者欣赏时把感受、思考、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指向并较长时间地集中于某一特定的作品。 C、创作者通过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创造出高水平的作品,以此来抓住欣赏者的长久的 注意力。 D、欣赏者只有在欣赏高深的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才能较长时间地稳定自己对作品的注意力; 答案:B(A、没有指明主体是欣赏者,也没有强调欣赏的持久性。c项的侧重点落在了创作者而不是欣赏者身上。D“只有在欣赏高深的艺术作品过程中”限制不当)12、下列对阎立本观赏张僧繇旧迹时去而复返的理解,正确的

14、一项是( ) A、阎立本由怀疑到信服的变化,说明欣赏者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者的创作能力是同 步提高的。 B、阎立本通过对张僧繇的作品认真深入的研究,了解并且提高了自己欣赏艺术作 品的能力。 c、技巧高超、内涵丰富的艺术作品,其妙处不是二般欣赏者所能体会的;而需要细细品味。 D、对于比较高深的艺术作品,欣赏者要深入琢磨一才能体味其中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内涵。 答案:D 阎立本观画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上文“特别是欣赏比较高深的艺术,就更要欣赏者作出巨大的主观努力,才能有准确、深刻的感受和理解”这个观点的。13、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娜丽莎艺术成就最高之处是画中人物微妙的笑容,

15、它给欣赏者留下深刻 的印象。 B、蒙娜丽莎能够在脑海里留下“微妙笑容”的突出印象是欣赏者采取了分析态度的结果。 c、艺术作品必须经过欣赏者积极主动韵心理活动,才会深入人心,显现其客观效果。 D欣赏艺术作品,在保持稳定注意的阿时,欣赏者还要把分析与综合恰当地变换多次。 答案:C(角度不对,划线句子强调分析与综合的结果,而不是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1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思想情趣、艺术修养低下的人,是不能体会到艺术作品的妙处的。B、像张僧繇一样,很多艺术家的艺术作品都曾经被欣赏者怀疑过。 c、只有创作者和欣赏者共同努力,艺术作品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D、无论

16、采取分析态度还是综合态度,都需要欣赏者保持注意的稳定性。 答案:B 艺术家的作品被欣赏者怀疑过的现象不是绝无仅有的,但说“很多”则缺乏根据。第二部分 主观题(108分)15、读下面两首诗,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题乌江亭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休,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 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改势难回。江东子弟虽今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这两首诗都是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所写的咏史之作,其议论不落窠臼而又各有新意,但都能言之成理。你认为哪一首更好,为什么?答:(6分)杜诗好。杜诗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好男儿应包羞忍辱,永不言败。有胸怀大志的江东子弟,是完全可以东山再

17、起的,全诗格调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王诗好。王诗王诗冷静理智地思考了当时的形势,指出项羽的失败已无法挽回,是历史的必然,指出江东子弟是不会随他卷土重来的。 杜诗好。作者批评项羽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含讽刺之意,批评、讽刺之余又表明“败不馁”的道理,颇有积极意义。王诗好。乌江一役不只是项羽的个人悲剧,其实,连年战役,百姓疲弊,渴望安定的生活,因此,它的思想性高于杜诗。 16、用课文原旬填写名句(6分)_ ;_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_,_;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

18、着朵儿的_;_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答案:(6分)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上书谏募人者,受中赏;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17、翻译下列句子(8分)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答案: 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如果能够让我听一听您的高见,哪有什么晚的呢? 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了别国。 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百姓会来归顺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与书为友 一本好书常可视作生命的最佳归宿,一生所思所想之精华尽在其中。欲知其人,常可观其所读之书,恰如观其所交之友。与

19、书为友如同与人为友,都应与其最佳最善者常相伴依。 好书可引为诤友,一如既往,永不改变,耐心相伴,陶陶其乐。当我们身陷困境或处于危难时,好书终不会幡然变脸。好书与我们亲善相处,年轻时从中吸取乐趣与教诲,鬓发染霜,则带给我们以亲抚和安慰。 同好一书之人,往往可以发现彼此间习性也有相近,恰如二人同好一友,彼此间也可引以为友。古时有句名谚:“爱我及犬”,若谓办“爱我及书”,则更不失为一智语。人们交往若以书为纽带,则情谊更为真挚高尚。对同一作家之钟爱,使人们的所思所感、欣赏与同情,都能交相融会。作家与读者,读者与作家,也能相知相通。 英国文艺评论家赫兹利特说:“书籍深透人心,诗随血液循环。少小所读,至老

20、犹记。 书中所言他人之事,却使我们如同身历其境。无论何地,好书无须倾尽其囊,何可得之。 而我们的呼吸也会充满了书香之气。” 一本好书常可视作生命的最佳归宿,一生所思所想之精华尽在其中。对大多数人而言, 他的一生便是思想的一生,因此好书即为金玉良言与思想光华之总成,令人感铭于心,爱 不忍释,成为我们相随之伴侣与慰藉菲力浦西德尼爵士言:“与高尚思想相伴者永不孤 独。”当诱惑袭来,高尚纯美的思想便会像仁慈的天使,翩然降临,一扫杂念,守护心灵。 高尚行为的愿望随之产生良言善语常会激发出畅举嘉行 书籍具有不朽的本质,在人类所有的奋斗中,惟有书籍最能经受岁月的磨蚀。庙宇与 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了,而经典之

21、籍则与世长存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 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只要拂动书页,当时所言便历 历在目,犹如耳闻。时间的作用淘汰了粗劣制品就文学而言,只有经典名言方能经久传 世。 。 书籍将我们引入到一个高尚的社会,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 堂,让我们亲聆所言,亲见所行,心心相印,欢悦与共,悲哀同历。我们仿佛也嗅到他们 的气息,成为与他们同时登台的演员,在他们描绘的场景中生活、呼吸。 凡真知灼见决不会消逝于当世,书籍记载其精华而远播天下,永成佳音,至今为有识之士倾耳聆听。古时先贤之影响,仍融入我们生活的氛围,我们仍能时时感受到逝去已久的人杰们一如当

22、年,活力永存。18文中引用的“书籍深透人心,诗随血液循环”其含义是什么?(4分)答案:(4分)好的书籍可以使人的心灵受到震撼,感人的诗句会令人热血沸腾。19为什么说欲知其人,常可观其所读之书?读好书的具体感受是什么?(6分)答案:(6分)第一问:好书是生命的最佳归宿,精华尽在其中,一个人读好书,他的一生便是思想的一生;好书是金玉良言与思想光华之总合,令人爱不释手,铭刻于心;当诱惑袭来好书可以产生高尚纯美的思想,一扫杂念,守护心灵;好书中的良言善语常会激发出畅举佳行,所以,欲知其人,常可观其所读之书。第二问:书籍将我们引入一个高尚的社会,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相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室,心心相印,悲

23、哀同历,语意相近即可给2分。 20、统览全文,经典之籍与世长存的原因是什么?(6分)答案:(6分): 书籍有不朽的品质,在人类所有的奋斗中,唯有书籍最能经受岁月的磨蚀;经典书籍中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直到今大仍然新颖如故,熠熠生辉;书籍记载人类的精华而远播天下,永成佳音,答对两点即给6分。 2l、按要求猜写谜语,选做一题(2分)用“尖”字猜一个四字成语:188l一198l鲁迅 猜一个四字成语: 答案:(2分)自相矛盾 百年树人22、学校即将举行一年一次的田径运动会,请你为自己所在的班级写一个简短的入场式解说词,不少于80字,涉及班级、姓名处一律用“”表示。(6分)23、有些话孤立起来看,

24、有不同的理解,但放到一定的上下文里意思就明确了。请在下面句子后面加上一些话,使原句语意明确:(4分) A、他走了一个钟头了,B、他走了一个钟头了,C、他借我200元, D、他借我200元,答案:A才走了不到五里路(“走”是行走)B你这时来找他,怎么找得到?(“走”是离开)C到现在还不还,我等着要急用呢!(他向我借钱)D帮我渡过了难关,真得感谢他!(他借给我钱)24、作文(60分) 生于世界上,存予宇宙间,你不比别人多,也不比别人少,同顶炎炎烈日,共沐皎皎月辉,心智不缺,心力不乏,只要你勇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个性及风采,那么,你就没有必要去仰视别人。 你,就是一道风景! 不要隐予云海峰峦之后,不必

25、藏于青竹绿林之中,你就是巍巍山峦的一石,就是莽莽森林中的一株。所以你没有必要敬畏名山大川,没有必要赞叹大漠孤烟。你的存在,其本身就在解释着世上所有的景致:你的存在。正注释着时代的一种风情! 读完以上文字后,请你以“你就是一道风景”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l、D(A、没有(mi) B、朝服衣冠(zho) C、肄业(y) 2、D(A、上 B、慨 青 C、映 沧 膺) 3、D(通感)(A、B、C为比喻) 4、B(没有约定而意外遇见)(A、原指秋天的景象,后喻消息一经传出,就众口喧腾,到处哄动,常含贬义。C、喻与品德高尚而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其熏陶。D、形容建筑

26、雕塑等技艺的高超。) 5、A(B、“吻着她了”后用“。” C、“为我母亲。为了让她骄傲。” D、十分清新,十分自然,) 6、D(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字) 7、C(应为“俄罗斯文学史上”) 8、A、“是”为代词,代“吾不能早用子”这件事。 9、c、句的“亡”为灭亡 句的“亡”是消灭,灭掉 句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义 句的“之”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结构助词“的”。 lO、B文中“许之”的主语应是烛之武 l1、B(A、没有指明主体是欣赏者,也没有强调欣赏的持久性。c项的侧重点落在了创作者而不是欣赏者身上。D“只有在欣赏高深的艺术作品过程中”限制不当)12、D 阎立本观画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上文“特别是欣赏比较高深的艺术,就更要欣赏者作出巨大的主观努力,才能有准确、深刻的感受和理解”这个观点的。13C(角度不对,划线句子强调分析与综合的结果,而不是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14B 艺术家的作品被欣赏者怀疑过的现象不是绝无仅有的,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