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_平山堂》苏轼词作鉴赏_第1页
《西江月_平山堂》苏轼词作鉴赏_第2页
《西江月_平山堂》苏轼词作鉴赏_第3页
《西江月_平山堂》苏轼词作鉴赏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江月-平山堂苏轼词作鉴赏【作品介绍】西江月;平山堂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词的上片写瞻仰 欧词手迹而生的感慨,下片写听唱欧词而生感慨,道出缅怀之情,有 抚今追昔的万千感慨。【原文】西江月;平山堂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 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 梦。【注释】西江月:词牌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 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的故事。原唐教 坊曲,后用作词调。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 三涧雪、江月令。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仄韵,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阕起首两句例用对仗。2平山堂:在扬州

2、大明寺侧,欧阳修所建。舆地纪胜:“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故名。”弹指:佛教名词,比喻时间短暂。翻译名义集卷五时分: “时极短者谓刹那也”,“壮士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又云“二十念 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老仙翁:指欧阳修。苏轼于熙宁四年于扬州谒见欧阳修,至此 为九年,十年盖举成数。龙蛇飞动:指欧阳修在平山堂壁留题之墨迹。文章太守、杨柳春风: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 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 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是为“文章太守”、“杨 柳春风”所本。未转头时是梦:白居易自咏:“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 此翻进一层,谓未转头

3、时,已是梦幻。【白话译文】我第三次经过平山堂,前半生在弹指声中过去了。整十年没见老 仙翁了,只有墙上他的墨迹,仍是那样气势雄浑,犹如龙飞蛇舞。我 在平山堂前“欧公柳”的下面,写下这首词悼念文坛英杰,故扬州太 守欧阳修。别说人死后万事皆空,即使活在世上,也不过是一场大梦 呀!【创作背景】此词写于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第三次到扬州 平山堂,缅怀恩师欧阳修,同时也蕴含苏轼自身的人生感叹。到作此词为止,苏轼共三次到过扬州,第一次,是公元 1071年 (熙宁四年)由京赴杭任通判,南下经扬州;第二次,是公元 1074 年(熙宁七年)由杭州移知密州,北上途经扬州;第三次,是公元 1079年(

4、元丰二年),从徐州移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则“三过平 山堂下”实质上浓缩了苏轼近十年间南迁北调的动荡生涯,此时四十二岁的苏轼,顿生弹指之间,半生倏忽已过的感慨。近十年的人生跨 度中,自己固然已蹉跪岁月,尊敬的恩师欧阳修亦已仙逝,而堂上仍 留有他遒劲的手迹,更让人心生缅怀之念。【赏析】平山堂位于扬州西北的大明寺侧,乃欧阳修于公元 1048年(庆 历八年)知扬州时所建。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四月,苏 轼自徐州调知湖州,生平第三次经过平山堂。这时距苏轼和其恩师欧 阳修最后一次见面已达九年,而欧阳修也已逝世八年。适逢自己政治 处境艰难,苏轼为重游故地、缅怀恩师而作的这首词,自然会有抚今 追昔

5、的万千感慨。词的上片写瞻仰欧词手迹而生的感慨。 作者对他的恩师欧阳修怀 有深挚的情谊,此刻置身于欧公所建的平山堂,自然思绪万千。“三 过平生堂下”,是说自己此番已是第三次登临此堂了。此前,公元1071 年(熙宁四年)他离京任杭州通判,熙宁七年由杭州移知密州,都曾 途经杨州,来平山堂凭吊恩师。“半生弹指声中”,是作者抚今追昔, 感慨岁月蹉跪、遭遇坎坷、人生如梦。“十年不见老翁”,是说十年前作者曾与欧阳公欢聚,不料此次 聚会竟成永诀,次年恩师就仙逝了。 “壁上龙蛇飞动”,是说欧公虽早 已仙去,但平山堂壁上仍刻有他亲书手迹,其中有他的词朝中措 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

6、前垂 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 尊前看取衰翁”。瞻仰壁间欧公遗草,只觉龙蛇飞动,令人发扬蹈厉。 此句以景衬情,睹物思人,令人为人生无常而感慨万千,低徊不已。词的下片写听唱欧词而生感慨,道出缅怀之情。“欲吊”、“仍歌” 均用欧词原句,既重现当日欧公风流自赏之态,又有欧公手植杨柳、 所题诗词仍留存世间,可堪告慰之意。作者由过平山堂睹物思人,想 及欧阳恩师的某些事迹,感念他的恩德;又由自己的坎坷经历想到恩 师的某些遭遇,因此,当他凭吊逝者,目睹平山堂前恩师手植的“欧 公柳”,耳闻歌女演唱欧词,自然会生发万千感慨。白居易说:“百年 随手过,万事转头空”。苏轼则比之

7、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休言万事转 头空,未转头时是梦”。欧公仙逝了,固然一切皆空,而活在世上的 人,又何尝不是在梦中,终归一切空无。不要轻言东坡消极,或许正 是心怀此念,他才得以坦然面对纷至沓来的政治打击: 人生既然不过 虚幻,政治失意与挫折,算得什么呢?故而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云:"‘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追进一层, 唤醒痴愚不少。”苏轼受佛家思想影响颇深,习惯用佛家的色空观念看待事物。白 居易诗云“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苏轼则更进一步认识到“休 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 漠感,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 其中深深地埋藏着 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苏词中传达的这种独特的人生态度, 是解读其作品的关键所在。【作者介绍】苏轼( 10371101 ),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公元 1057年(嘉祐 二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 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 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檐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 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