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致青年教师》有感_第1页
读《致青年教师》有感_第2页
读《致青年教师》有感_第3页
读《致青年教师》有感_第4页
读《致青年教师》有感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读致青年教师有感学校:书江完小姓名:林利芹联系电话#160;  读致青年教师 有感利用暑假我在家看了致青年教师这本书,对于我们新任教的老师来说,满怀着对教师工作的憧憬和希望。但现实似乎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让我看清楚我所面临的教学,其实任务艰巨。吴非老师写的致青年教师一书,真是受益匪浅!书中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实的语言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边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边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却不由怵然。教龄、资历、经验,未必就意味着是个成熟、理性的教师!我们初入教师这一行业,都是想着要当好一名老师,可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

2、们又如何能够解决呢?我觉得除了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之外,更多的还是要自己好学,多读书真的让人的思想开阔很多,特别是我们偏远乡下的教师,更多的就只能靠自己多去琢磨,多去学习。暑假天气炎热,每到晚上的时候我喜欢散步到书店里看看,在书店里也能看到这本致青年教师,很多人会为了找一本好书而发愁,我很喜欢教育局这种帮老师订书的方法,让我们省去了很多查找书籍的时间,再偏远的地方也能好好的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读致青年教师第一篇的课题是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看完这一篇,就感觉似乎遇见了知己,他好像说出了我内心此刻正想的,回来后细细品读,觉得这本书很不错,适合我们这些刚刚刚刚踏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的新手们,书

3、中讲述了青年教师的很多困惑,并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角度提出很多好的建议,以及对教育的深层阐述。吴非老师说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当无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动和伤感时,就让我们的眼泪流出来。想想:是啊!我们也是普通人,我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情感宣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流泪呢?作为老师,我们要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老师。面对学生,我笑过,也哭过。我曾为学生那纯洁善良的心灵感动得流泪,也曾为他们中一些同学的不争气而伤心落泪。事后,我常埋怨自己太没出息,感情太脆弱,但看了吴非老师这篇文章后,我明白这是我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作为教

4、师,就是教学生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而不是一个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冷眼处之的人。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都是冷血动物,那么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我认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关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发现真善美的引导者。 其实我觉得我在工作中也有很多很压抑的地方,有着我无法改变的现实在里面,不是每一个的工作都那么如意的,我的工作似乎从没有被认可过,而我不想放弃 , 这本书好似一盏灯,指引着我不断的前行。也让我在教育迷茫之时,找到了方向。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领路人,我们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

5、。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原。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所以说,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这其实跟我们常说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个道理。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不能事事斤斤计较,不能嫉贤妒能,不能心胸狭隘,我们不妨也做一个“肚里能撑船”的老师,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在这一点上,我还是印象比较深刻,以前有一位老师经常都来办公室里找少先队的老师理论,说我们班的谁和谁,不是在打架,而是耍着玩,不能扣分。无论值日生怎么说亲

6、眼看到,都没有用。后来我跟了那个班,第一次上晨读的时候,我去教室,刚好有一个学生迟到了,旁边的那个同学赶紧把书包放到没来的那位同学凳子上,我没有作声,观察着他的举动,等了一会,值日生来了,“问那个空位上的人呢?”“结果全班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说,来了,去上厕所了,你看书包都在那里。”值日生瞄了我一眼,似乎想证实什么,我这时意味到这也许是学生早就形成了这样的思想,我让值日生扣了我们班的分,班上的同学都不解的眼神看着我,我跟他们说,我要表扬他们的集体荣誉强,但是所做的方法不对。后来一学期我们班都没有迟到的同学了,班级评分也经常是第一名。   最后我觉得我们一定要谨记吴非

7、先生的这一句话, “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它的亮度就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走上教师这一职业,也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条不断学习的道路,要时时充电,这样才能“传道授业解惑也。” 就如书中说到:“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中。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所以,过去我们那种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得有一桶水的观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