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规范及应用_第1页
测量规范及应用_第2页
测量规范及应用_第3页
测量规范及应用_第4页
测量规范及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刘仁钊刘仁钊QQ:3828989311. 平面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生产常用1.平面控制测量松滋坐标系的选择松滋坐标系的选择 设松滋平均海拔高为设松滋平均海拔高为5050米,按上式计算得米,按上式计算得y ym=51.6kmm=51.6km。按每分所对应。按每分所对应的弧长的弧长1.8km1.8km计算,离中央子午线不超过计算,离中央子午线不超过+/-28+/-28。即松滋东西范围应在。即松滋东西范围应在11011032 32 和和1111112828之间。松滋地理坐标东经之间。松滋地理坐标东经11111114-11214-1120303,北纬北纬29

2、2953-3053-302222,东西长约,东西长约7777公里,不满足这个区间。困此上式公里,不满足这个区间。困此上式计算表明:松滋只能选择任意带高斯正形投影,中央子午线计算表明:松滋只能选择任意带高斯正形投影,中央子午线1111114040左左右较合适。右较合适。1.平面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 GNSS定位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生产经常用到1.平面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GNSS网的设计l设网总点数为n,重复设站数为k,接收机台数为m, mknSsmml) 1(21总sml) 1(独1 nl必) 1() 1(nsmlll必独多余(1 1)观测时段数)观测时段数s s为:为:(2

3、 2)总观测基线数为:)总观测基线数为: (3 3)独立基线数为:)独立基线数为:(4 4)必要基线数为:)必要基线数为:(5 5)多余基线数为:)多余基线数为:(6 6)同步闭合环和重复基线:)同步闭合环和重复基线:(7 7)独立闭合环个数:)独立闭合环个数:) 1() 1(21nsmmllr必总多余独lr(1)(2)(3)(4)124356(1 1)观测时段数)观测时段数s s为:为:(2 2)总观测基线数总为:)总观测基线数总为: (3 3)独立基线数为:)独立基线数为:(4 4)必要基线数为:)必要基线数为:(5 5)多余基线数为:)多余基线数为:(6 6)闭合环条件为:)闭合环条件为

4、:即即4 4个同步环和个同步环和3 3条重复基线。独立闭合环个数为条重复基线。独立闭合环个数为3 3。如果增加一个时段,这时基线总数为如果增加一个时段,这时基线总数为1515,必要基线数仍为,必要基线数仍为5 5,这样同步,这样同步闭合环和重复基线条件个数为闭合环和重复基线条件个数为15-5=1015-5=10个,即个,即5 5个同步环,个同步环,5 5个重复基线。个重复基线。独立闭合环个数为独立闭合环个数为10-5=510-5=5。436 . 16mknS1242321) 1(21smml总842) 1(sml独51 nl必358必独多余lll7512必总llr(5)1.平面控制测量1.平面

5、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lGNSSGNSS静态观测质量主要用向量闭合差、基线边长改正静态观测质量主要用向量闭合差、基线边长改正数来衡量数来衡量, ,成果质量主要用平差后边长相对中误差和成果质量主要用平差后边长相对中误差和点位误差来评定。点位误差来评定。22)(dba36.22)210(1022四等1.平面控制测量4 .1337 . 753XSXWWW四等1.平面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注意两种常见的问题l尽量按等级边长的要求布设。l二维平差前删除长基线。中间要加点删除长基线1.平面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RTK生产中注意的问题l图根点测量时应至少测2个测回,测回

6、间隔60秒。每个测回平滑10个数据后取平均值;l测回间仪器需重新初始化,此时应将仪器移出测点外后60秒,然后重新放回测点上对中整平再读数;l碎部点测量时,RTK固定解且收敛稳定5秒后读数。严禁快速移动到信号较差的地方没有收敛稳定5秒就读数;RTK生产中注意的问题l施工建设测量中独立坐标系问题 源椭球选择WGS84, 目标椭球选择54或 80,在测区选取至 少2个施工控制点, 测量坐标后按四参 数计算转换参数。 高程采用加常数参数。XY(200,300)(80,300)独立坐标系独立坐标系O1.平面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l对于二、三级或图根导线可直接按全站仪坐标

7、测量方法对于二、三级或图根导线可直接按全站仪坐标测量方法施测。施测。作业方法:按照测回数要求,依次在A、P1、P2、P3及C点设站测出P1、P2、P3、C和D点坐标,各点均取测回平均值。然后计算坐标闭合差、方位角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已知测量已知测量CCyCCxyy,fxxf已知测量坐标CDCDSyxSfSfTfff,1,221.平面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2.高程控制测量2.高程控制测量l一个城市只应采用一个统一的高程基准,宜采用一个城市只应采用一个统一的高程基准,宜采用19851985国家高程基准或沿用国家高程基准或沿用19561956年黄海高程系,也年黄海高程系,也可采

8、用地方高程系。可采用地方高程系。l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宜划分为二、三、四、五等,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宜划分为二、三、四、五等,宜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施测;宜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施测; 四等及以下等级可采四等及以下等级可采用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方法;五等可采用卫星定用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方法;五等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方法。位测量方法。l高程控制点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应为高程控制点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应为1-3km1-3km,工业,工业厂区、城镇建筑区宜小于厂区、城镇建筑区宜小于1km1km,但一个测区及周围,但一个测区及周围应有应有3 3个高程控制点。个高程控制点。2.高程控制测量2.高程控制测量2.高程控制测量l电磁测

9、距三角高程测量,宜在平面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成三角高程网或高程导线。2.高程控制测量2.高程控制测量l全站仪水准测全站仪水准测量新方法量新方法 由图不难看出由图不难看出A、B两点间高差:两点间高差:ABABHHhABLaVDaLbVDb于是于是A、B两点高差两点高差hABbbBaaAVDLHVDLH根据图中标示有下式成立:根据图中标示有下式成立:)()(abbaABABVDVDLLHHh若前后觇标高相等,则有:若前后觇标高相等,则有:abABVDVDh式中式中VD就是全站仪测距模式下的棱就是全站仪测距模式下的棱镜中心到仪器水平面的距离。镜中心到仪器水平面的距离。SDHDVD2.高程控制测量lGP

10、SGPS拟合高程测量,仅适用于平原或丘陵地区的五等及以拟合高程测量,仅适用于平原或丘陵地区的五等及以下等级高程测量。主要技术要求:下等级高程测量。主要技术要求:1 GPS 1 GPS 网应与四等或四等以上的水准点联测。联测的网应与四等或四等以上的水准点联测。联测的GPS GPS 点,点,宜分布在测区的四周和中央。若测区为带状地形,则联测宜分布在测区的四周和中央。若测区为带状地形,则联测的的GPS GPS 点应分布于测区两端及中部。点应分布于测区两端及中部。2 2 联测点数宜大于选用计算模型中未知参数个数的联测点数宜大于选用计算模型中未知参数个数的1.51.5倍,倍,点间距宜小于点间距宜小于10

11、km10km。3 3 地形高差变化较大的地区,应适当增加联测的点数。地形高差变化较大的地区,应适当增加联测的点数。4 4 地形趋势变化明显的大面积测区,宜采取分区拟合的方法。地形趋势变化明显的大面积测区,宜采取分区拟合的方法。5 GPS 5 GPS 观测的技术要求,应按相应静态测量规定执行;其天观测的技术要求,应按相应静态测量规定执行;其天线高应在观测前后各量测一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高度。线高应在观测前后各量测一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高度。3.地形图测量3.地形图测量l地形的类别划分和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确定,应分别符合下列规定:1 应根据地面倾角()大小,确定地形类别。3.地形图测量2 地形

12、图的基本等高距(m),应按下表选用3.地形图测量l地形测量的区域类型,可划分为一般地区、城镇建筑区、工矿区和水域。l地形测量的基本精度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3.地形图测量2 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下表规定3.地形图测量3 工矿区细部坐标点的点位和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3.地形图测量4 4 地形点的最大点位间距,不应大于下表的规定地形点的最大点位间距,不应大于下表的规定3.地形图测量l图根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测量,可同时进行,也可分别施测。图根点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1m

13、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10。l对于较小测区,图根控制可作为首级控制。l图根点点位标志宜采用木(铁)桩,当图根点作为首级控制或等级点稀少时,应埋设适当数量的标石。3.地形图测量l解析图根点的数量,一般地区不宜少于下表规定3.地形图测量l图根导线测量,宜采用6级仪器1 测回测定水平角。其主要技术要求,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3.地形图测量l对于难以布设附合导线的困难地区,可布设成支导线。支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可用6级经纬仪施测左、右角各1 测回,其圆周角闭合差不应超过40。边长应往返测定,其较差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3000。导线平均边长及边数,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3.地形图测量l极坐标法图根点测

14、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宜采用6级全站仪或6级经纬仪加电磁波测距仪,角度、距离1 测回测定。2 观测限差和最大边长,不应超过下表规定。3.地形图测量l图根高程控制,可采用图根水准、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等测量方法。图根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3.地形图测量l仪器的对中偏差不应大于5mm,仪器高和反光镜高的量取应精确至lmm。l应选择较远的图根点作为测站定向点,并施测另一图根点的坐标和高程,作为测站检核。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5。l作业过程中和作业结束前,应对定向方位进行检查。3.地形图测量l参考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基准转

15、换,可采用重合点求定参数的方法进行。2 使用前,应对转换参数的精度、可靠性进行分析和实测检查。检查点应分布在测区的中部和边缘。检测结果,平面较差不应大于5c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 mm(D 为参考站到检查点的距离,单位为km)。3 参考站站点的地势应相对较高,周围无高度角超过15的障碍物和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或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4 参考站的有效作业半径,不应超过10km。5 接收机天线应精确对中、整平。对中误差不应大于5mm;天线高的量取应精确至lmm。D303.地形图测量l流动站的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流动站作业的有效卫星数不宜少于5 个,PDOP 值应小于6,并应采用固定解成果。2 流

16、动站的初始化,应在比较开阔的地点进行。3 作业前,宜检测2 个以上不低于图根精度的已知点。检测结果与已知成果的平面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5。4 作业时保持气泡居中,获得固定解收敛时间不小于5秒。5 不同参考站作业时,流动站应检测一定数量的地物重合点。点位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6m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3。4. 测量成果质量检验 4.1 二级检查一级验收程序和要求 4.2 平面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 4.3 高程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 4.4 1:5001:2000地形图质量检验 4.5 全野外数字测图项目应提交资料l规范性文件:GB/T24356-200

17、9测绘成果检查验收l基本要求: 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单位作业部门过程检查、单位质量管理部门最终检查、项目管理单位组织验收。l检验方法: 资料核查、实地检测l工作流程图:4. 测量成果质量检验 4.14.1二级检查一级验收程序和要求二级检查一级验收程序和要求l过程检查(过程质量控制)过程检查(过程质量控制) 作业小组是测绘生产最基层的生产单位,对其要求如下:作业小组是测绘生产最基层的生产单位,对其要求如下: (1 1)作业员和作业小组自查或互查)作业员和作业小组自查或互查 作业员和作业小组按专业设计和有关规范标准规定要作业员和作业小组按专业设计和有关规范标准规定要求进行生产;求进行生产; 作业员和

18、作业小组对自己生产的产品或成果进行作业员和作业小组对自己生产的产品或成果进行100%100%的自查或互查,并填写自查或互查记录。的自查或互查,并填写自查或互查记录。4. 测量成果质量检验 4.14.1二级检查一级验收程序和要求二级检查一级验收程序和要求(2 2)项目组检查)项目组检查 项目组是测绘生产的最基层质量控制单位,对其要求如下:项目组是测绘生产的最基层质量控制单位,对其要求如下: 监督作业员和作业小组按专业设计和有关规范标准规定要求进行监督作业员和作业小组按专业设计和有关规范标准规定要求进行生产;生产; 在作业员和作业小组自查或互查基础上,项目组质检人员(项目在作业员和作业小组自查或互

19、查基础上,项目组质检人员(项目组技术负责人和专职质检人员)对作业员和作业小组生产的产品或成组技术负责人和专职质检人员)对作业员和作业小组生产的产品或成果进行果进行100%100%的过程检查,并填写过程检查记录;的过程检查,并填写过程检查记录; 过程检查结束后,编写测绘项目过程检查结束后,编写测绘项目专业技术总结专业技术总结。4. 测量成果质量检验 4.14.1二级检查一级验收程序和要求二级检查一级验收程序和要求l最终检查最终检查 (1 1)最终检查要求)最终检查要求 生产单位为测绘项目的最终质量控制单位生产单位为测绘项目的最终质量控制单位,对其要求如下:,对其要求如下: 在过程检查的基础上,测

20、绘项目的最终检查工作由生产在过程检查的基础上,测绘项目的最终检查工作由生产单位的质量管理机构负责实施;单位的质量管理机构负责实施; 最终检查工作按最终检查工作按CH 1002CH 100295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的要求,结合项目的要求,结合项目专业技术设计书专业技术设计书和有关规范标准的质和有关规范标准的质量规定要求进行;量规定要求进行; 检查人员应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并将检查记录随产品移检查人员应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并将检查记录随产品移交存档。交存档。4. 测量成果质量检验 4.14.1二级检查一级验收程序和要求二级检查一级验收程序和要求(2 2)测绘产品经最终检查后的处

21、理)测绘产品经最终检查后的处理 检查中发现有不符合专业技术设计书和有关规范标准规检查中发现有不符合专业技术设计书和有关规范标准规定时,应及时提出处理意见,交被检单位进行改正。定时,应及时提出处理意见,交被检单位进行改正。 当问题较多或性质较严重时,可将部分或全部测绘产品当问题较多或性质较严重时,可将部分或全部测绘产品退回被检单位,另其重新检查和处理,然后再进行检查,直退回被检单位,另其重新检查和处理,然后再进行检查,直到检查合格为止。到检查合格为止。 测绘产品经最终检查合格后,编写测绘项目的测绘产品经最终检查合格后,编写测绘项目的检查报检查报告告,检查报告检查报告随测绘产品一并提交验收。随测绘

22、产品一并提交验收。4. 测量成果质量检验 4.14.1二级检查一级验收程序和要求二级检查一级验收程序和要求l测绘产品验收测绘产品验收(1 1)对测绘产品验收的要求)对测绘产品验收的要求 验收工作由测绘项目的委托单位组织实施,或由该单位委托具有验收工作由测绘项目的委托单位组织实施,或由该单位委托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验收;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验收; 验收工作应在测绘产品经最终检查合格后进行;验收工作应在测绘产品经最终检查合格后进行; 验收工作按项目验收工作按项目专业技术设计书专业技术设计书和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结和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结合合CH 1002CH 10029595测绘产品检查验

23、收规定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的要求进行;的要求进行; 验收人员应认真做好验收记录,并将验收记录随产品移交,供分验收人员应认真做好验收记录,并将验收记录随产品移交,供分级存档。级存档。 4. 测量成果质量检验 4.14.1二级检查一级验收程序和要求二级检查一级验收程序和要求(2 2)验收过程中和验收后的处理)验收过程中和验收后的处理 经验收判为经验收判为“合格合格”的批,被验单位应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的批,被验单位应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处;进行处; 经验收判为经验收判为“不合格不合格”的批,应将验收批全部退回被验单位的批,应将验收批全部退回被验单位责令其重新检查和处理,然后再申请复验;责令其重新检

24、查和处理,然后再申请复验; 当验收人员与被验单位人员在质量问题的处理上有分歧时,当验收人员与被验单位人员在质量问题的处理上有分歧时,由生产单位上级质量管理机构裁定;凡委托验收中产生的分歧可由生产单位上级质量管理机构裁定;凡委托验收中产生的分歧可报自治区测绘主管部门的质量管理机构裁定;报自治区测绘主管部门的质量管理机构裁定; 测绘产品经验收(复验)测绘产品经验收(复验)“合格合格”后,编写后,编写验收(复验)验收(复验)报告报告。4. 测量成果质量检验 4.14.1二级检查一级验收程序和要求二级检查一级验收程序和要求4. 测量成果质量检验 4.2 4.2 平面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平面控制测量成果

25、质量检验l质量元素: 数据质量、点位质量、资料质量1.数据质量数据质量数学精度数学精度观测质量观测质量计算质量计算质量2.点位质量点位质量选点质量选点质量埋石质量埋石质量3.资料质量资料质量整饰质量整饰质量资料完整性资料完整性lGNSSGNSS4. 测量成果质量检验 4.2 4.2 平面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平面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 测测量量成成果果检检验验内内容容及及方方法法lGNSS 测测量量成成果果检检验验内内容容及及方方法法l导线测量成果检验内容及方法导线测量成果检验内容及方法l导导线线测测量量成成果果检检验验内内容容及及方方法法l水水准准测测量量成成果果检检验验内内容容及及方方法法l水

26、水准准测测量量成成果果检检验验内内容容及及方方法法lG GN NS SS S高高程程测测量量成成果果检检验验内内容容及及方方法法lG GN NS SS S高高程程测测量量成成果果检检验验内内容容及及方方法法l数数字字测测图图成成果果检检验验内内容容及及方方法法l数数字字测测图图成成果果检检验验内内容容及及方方法法l全野外数字测图项目应提交资料包括两类:全野外数字测图项目应提交资料包括两类: 成果数据和文档资料。成果数据和文档资料。l按项目产品种类划分包括:按项目产品种类划分包括: 基础控制产品和数字地形图产品。基础控制产品和数字地形图产品。4. 测量成果质量检验 4.54.5全野外数字测图项目

27、应提交资料全野外数字测图项目应提交资料(1 1)基础控制产品应提交资料)基础控制产品应提交资料 基础控制成果资料应提交资料基础控制成果资料应提交资料 a a、基础控制成果说明;、基础控制成果说明;b b、成果表;、成果表;c c、点之、点之记;记;d d、测绘范围地理位置图;、测绘范围地理位置图;e e、基础平面控制、基础平面控制网联测展开图;网联测展开图;f f、基础高程控制网联测展开图。、基础高程控制网联测展开图。4. 测量成果质量检验 4.54.5全野外数字测图项目应提交资料全野外数字测图项目应提交资料基础控制平差计算资料应提交资料(以基础控制平差计算资料应提交资料(以GPSGPS观测成

28、果为例)观测成果为例) a a、计算说明;、计算说明; b b、点名(点号)对照表;、点名(点号)对照表; c c、基础、基础GPSGPS平面控制网基线解算处理报告;平面控制网基线解算处理报告; d d、基础、基础GPSGPS平面控制网同步环闭合差统计报告;平面控制网同步环闭合差统计报告; e e、基础、基础GPSGPS平面控制网异步环闭合差统计报告;平面控制网异步环闭合差统计报告; f f、基础、基础GPSGPS平面控制网复测基线较差统计报告;平面控制网复测基线较差统计报告; g g、基础、基础GPSGPS平面控制网三维无约束平差精度分析报告;平面控制网三维无约束平差精度分析报告; h h、基础、基础GPSGPS平面控制网三维无约束平差;平面控制网三维无约束平差; 4. 测量成果质量检验 4.54.5全野外数字测图项目应提交资料全野外数字测图项目应提交资料基础控制平差计算资料应提交资料(续)基础控制平差计算资料应提交资料(续) i i、基础、基础GPSGPS平面控制网二维约束平差精度分析报告;平面控制网二维约束平差精度分析报告; j j、基础、基础GPSGPS平面控制网二维约束平差;平面控制网二维约束平差; k k、水准测量野外高差计算表(四等及以上等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