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土处置与建筑垃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_第1页
余土处置与建筑垃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_第2页
余土处置与建筑垃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第一章综述错误!未定义书签1.1 项目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1.2 建设必要性错误.!未定义书签1.3 项目基本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1.4 研究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1.5 选址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1.6 项目选址依据及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1.7 编制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项目选址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2.1 项目场址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2.2 项目选址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2.3 相关单位对项目建设的回复意见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项目建设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3.1 项目建设用地现状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3.2 规划平面布局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3.3 交通组织形

2、式错误.!未定义书签3.4 绿化设计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3.5 产品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3.6 工艺技术流程错误.!未定义书签3.7 工程、设备明细错误!未定义书签3.8 基础设施配套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3.9 污染物的防治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建设项目规划符合性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4.1 与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及省、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的符合性错误!未定义4.2 与城乡规划的符合性错误!未定义书签。4.3 与周边用地的符合性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建设项目合理性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5.1 工程建设适宜性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5.2 用地现状情况和征地拆迁分析错.误!未定义

3、书签。5.3 项目建设条件适宜性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5.4 交通运输条件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5.5 设施配套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5.6 环境影响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5.7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5.8 历史文化影响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5.9 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和相关行业发展规划指导错.误!未定义书签。5.10 社会影响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5.11 社会稳定风险影响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5.12 用地情况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规划选址结论和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6.1 选址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6.2 规划设计条件与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6.3 建议错误.

4、!未定义书签。第一章综述引言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大量待处置的余土和建筑垃圾困挠着城市管理者,而余土与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将成为我国建筑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对余土及建筑垃圾的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给予高度关注,并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中,中央和地方都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法规和文件,鼓励、扶持和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及配套产业的发展。1.1 项目背景国内建筑垃圾形势及行业发展规划随着我国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从沿海到内陆,我国城市“新陈代谢”的速度都在加快,新的生活水平和环境要求加剧了城市旧改的力度,也增大了城市改造中产生

5、的建筑垃圾的规模和品种。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的新建建筑面积达20亿平方米以上,全球40%的水泥和钢材在中国的建筑工地上,我国是当前世界上基本建设量最大的国家,占世界年整体建设量的50%,建筑垃圾量占城市垃圾总量的27%-40%。根据2010年底调查研究表明,国内每年建筑垃圾产量保守估计在8亿吨以上,且不包括渣土之类可直接或间接二次利用的那部分,而建筑垃圾量每年均呈增长趋势。大多数建筑垃圾自然降解周期较长,如红砖垃圾需20年,而混凝土块则需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若简单填埋堆放,不仅影响城市环境、浪费土地资源,还会造成巨大的能源和资源的浪费。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创

6、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具体内容有: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建设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推进城市矿山开发利用,做好工业固废等大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建设城市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和废旧纺织品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系统,规范发展再制造;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对余土和建筑垃圾处置实行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

7、。同时,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确定,“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为国家鼓励类产业项目建设,国家鼓励余土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鼓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优先采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国务院“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和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十二五末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达到72%。开发绿色建筑关键设备产品,完成传统施工技术绿色化改造。重点突破建筑废弃物再生资源化利用、及再生混凝土高性能化等关键技术”。2013年1月国发办出台的1号文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也指出“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落实建筑废弃物处理责任制,推行余土和建筑废弃

8、物集中处理和分级利用,加快余土处置和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研发推广,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总负责,地级以上城市要因地制宜设立专门的建筑废弃物集中处理基地。”作为*省省辖的*市,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建筑行动号召,严禁城市建筑垃圾乱堆放,因此,余土处置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建设是一项符合国家发展循环、绿色经济要求、综合利用建筑废弃物、利于城市绿色环保的民生工程。1.1.1 *市城市建设发展与城市垃圾现状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的指导下,城市规模和人口的不断发展,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拆除旧建筑、建设新建筑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余土和建筑垃圾

9、,同时对建筑材料的需求量大。根据城管局近五年的数据统计,全市余土和建筑垃圾排放量达300万吨,按照国际测算法,每万吨余土和建筑垃圾占用填埋土地1亩,*市五年产生的余土和建筑垃圾填埋占地面积达300亩,处理20年来的余土和存量建筑垃圾需土地1200亩。目前*市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率很低,许多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这不仅耗用了大量的土地,并产生大量的垃圾清运费,而且余土、建筑垃圾运输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垃圾遗撒、粉尘和灰砂飞扬等问题,严重影响城市的容貌和景观,而填埋场附近,也因大量的建筑垃圾堆积造成地表地貌景观和地下水破坏,进而阻断土壤

10、生物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为贯彻落实*发展循环经济政策,解决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问题,充分进行余土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回收处置再利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发展,节约城市资源,该项目建设显得十分必要,同时也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项目的原材料即余土和建筑垃圾由环卫部门供应,生产的产品为循环再生产品,可获得国家的税收等优惠政策,因此在同类产品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本项目就是在上述背景下,结合公司多年开发再生产产品的经验和*市政府号召,展开对*市发展中的余土处置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的生产性建设项目,既是顺应区域发展趋势,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好项目,又是顺应地方社会发展需求,解决土地、环境问题和地方发展过程

11、中双向资源供求紧张的社会公益性项目。1.1.2 项目发展目标概述城市余土和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必须遵循循环经济“3R”(资源化、减量化、循环化)和“谁产生、谁承担;谁处理、谁受益”的原则,实行建筑垃圾处理有偿服务,对建筑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改变传统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的线性模式,形成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再生原料-建筑物的循环模式,让原材料在建筑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合理、高效、持久利用,并将其对自然环境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程度。建筑垃圾经回收处置资源化再利用后,可生产为混凝土用再生骨料、建筑工程用预拌砂浆、再生混凝土制品、新型混凝土掺合料、混凝土砌块、混凝土墙板、水泥、轻型砖等多

12、种资源再生综合利用建筑产品。基于对*市建筑垃圾的组成分布和相关建筑产品市场情况的调研,结合生产产品的竞争力分析基础上,项目最终确立建设*市一流水平的建筑垃圾破碎站,0.20.2年处理12万吨的建筑垃圾,并生产再生骨料10万吨,再生料环保砖亿块,成为*省上饶地区余土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示范工程,开启市余土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模式,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的全面开展。1.2 建设必要性1.2.1 是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将工程建设中的余土进行聚集收纳,可避免建筑材料的浪费,还可为其他工程建设的土、沙石提供所需,有利于促进城市建材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城市环境的保持;建筑垃圾中的

13、大部分成分经分捡、剔除或粉碎后,可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电线和各种废钢配件等金属,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可以再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金属材料;废竹木材则可以用于制造人造木材;砖、石、混凝土等废料经破碎后,可以代砂,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打混凝土垫层等,还可以用于制作砌块、铺道砖、花格砖等建材制品;砖、瓦经清理可以重复使用;废砖、瓦、混凝土经破碎筛分分级、清洗后,可作为再生骨料配制低标号再生骨料混凝土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工程垫层、室内地坪及地坪垫层、非承重混凝土空心砌块、混凝土空心隔墙板或粉煤灰砖等。因此,我们要改变对建筑垃圾的传统观念和将其一扔了之的传统做法,把城市建筑垃

14、圾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回收和利用。收纳废弃的余土和城市建筑垃圾,回收处置再加工,重新作为建筑材料再利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挥极作用,是城市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1.2.2 余土处置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筑余土和垃圾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紧张局面,使城市日益面临着土地、资源、人口、环境的高压局面。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建设对建筑材料的不断消耗,*建筑材料资源日趋短缺,不少优质的天然建材资源已接近枯竭,同时,大量采石、采砂以及水泥的大量使用,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另一方面,城市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往郊外或乡村,或采用露天

15、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围城”、“围山”、“围墙”现象严重,不仅侵占大量的耕地资源并产生相当的垃圾清运费,而且倾倒、填埋的建筑垃圾对土壤、地下水、河流、空气产生二次污染,因而阻断土壤生物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形成永久性危害。针对*市余土及建筑垃圾不断膨胀造成一系列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余土处置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民生工程,是*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2.3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可形成新的产业链,促进*发展多元化经济通过专业的回收处理机构,将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与建筑垃圾产生后的处理利用结合起来,形成综合处理利用体系。收集的余土可运送至工程建设中,建筑垃圾经

16、回收处置加工后,其成果可制成道路结构层材料、墙体材料、市政设施等新型环保节能产品用于城市建设中,促进建材市场的资源节约和再生利用,同时,也带动了钢材、人造木材、塑料制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用于加工制造多种再生资源化建筑制品,促进*建材、房地产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对*市发展多元化经济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1.2.4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属于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必要推广。人类为满足目益高涨的生活需求,不断地加强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甚至采用了掠夺式的开发手段。资源的枯竭已经使人类的生存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确保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关键

17、。首先,应循环利用不可再生资源,以实现降低利用成本、能耗,保护环境的目的;其次,通过技术开发和研究,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并开发新的替代资源。其三,应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即:工业生产的废弃物、农牧业生产的副产品以及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城市垃圾。通过开发利用这些可再生资源,不仅可以减少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需求的压力,还可以产生相当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生态环境保护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从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意义重大,具有广泛推广的必要性。本项目以消纳*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的所有建筑垃圾为目标,经资源化再利用后可生产包含混凝土用再生骨料、混凝

18、土砌块、轻型砖等建筑材料,上述产品均属于资源再生综合利用项目,余土和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将极大地提高建筑材料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和谐发展。1.3 项目基本情况1.3.1 项目名称:*市余土处置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内容:年处理12万吨的建筑垃圾,并生产混凝土用再生骨料10万吨和再生料环保砖0.2亿块等建筑材料。1.3.2 建设方案本着项目区满足工艺流程要求和物流运输线路短捷合理的布局原则下,规划项目区通过南北向8米宽的项目区主干道直达老上德公路,作为项目区与外界周边联系的主要通道。项目区共分为办公、生活服务区;产品研发、展示区;

19、洗车、维修配套区;生产区;库品区域和余土、建筑垃圾堆放区;残渣填埋区等区域。项目区总用地面积365.32亩,其中,建设用地总面积为52.87亩,用于办公、生活服务、产品展示、车辆存放、产品生产、成品存储等内容建设;非建设用地面积312.45亩,用于建筑垃圾及余土的露天堆放和残渣填埋等场地使用。1.4 研究范围本次论证报告的研究范围包括:项目选址;项目工程与涉及的*市总体规划、新营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与周边用地的关系。1.5 选址要求1、项目选址应重点考虑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充分考虑与城乡规划布局的协调。2、应位于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并与服务区域联系便捷,且不影响城区的正常生活,以便节约运输

20、成本,并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3、项目选址应与对外交通通达便利,便于建筑垃圾入厂及产品输出。4、项目选址时,考虑地基不稳定因素,地震带、软土层、冻土层、地形高差,地下水,地表水,河流,山脉走向等。避开滑坡、泥石流、明和暗的河塘、塌陷区河地、地震断裂带等不良地质构造,应避开溶洞、采空区、岸边冲刷区、易发生滚石等地质构造复杂、不良地质现象严重的地段。5、项目选址尽量避开压覆矿产资源,避开对国家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区造成大的影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6、项目选址应选择人口密度低、土地利用价值低、征地费用少、施工方便的场址,尽量减少和消除社会负面影响。7、符合当地的城乡建设规划,不占用重点保护的自然区、

21、人文遗址、环境保护敏感区、风景旅游区及有开采价值的矿藏。8、注意节约用地,尽量利用荒地、劣地,不占或少占农田,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减少拆建障碍物清理工作。9 、注重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1.6 项目选址依据及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4、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5、*省城乡规划条例6、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7、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8、*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通知9、*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10 、*市林业局征占用林地呈报材料11 、相关的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规范1

22、2 、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1.7 编制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2、遵循符合城乡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充分发挥余土处置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3、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为依据,积极做好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4、基于节约用地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与新营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5、贯彻环境保护的原则,维系区域生态平衡。6、遵循保障公共利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协调的原则。第二章项目选址方案本工程包括两个部分内容(即余土与建筑垃圾的回收

23、堆放及资源化加工与利用)。本项目属于工业建设项目,且因项目对堆放场地需要有宽敞、平坦的土地特殊要求,因此,报告需对项目选址进行方案比选。2.1 项目场址选择场址选择分析本项目主要为*市中心城区的余土和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置,主要服务对象为人口聚集和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银城城区,具有货运量大、运输频繁、线路不一的特点,建设内容属于工业生产项目。结合项目服务主体和建设内容,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用地性质体现为工业用地,因此,项目选址应位于城市工业区内,然而,城市余土和建筑垃圾的堆放会对城市市容市貌、城市环境等方面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项目应选址于城市工

24、业用地范围的边缘区域的独立地段。依据*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中的银城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银城城区工业用地主要规划分布于银城工业小区和银鹿工业小区,综合考虑现状银城工业小区和银鹿工业小区内的土地使用情况和土地利用规划布局,以及余土与建筑垃圾堆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因此,本项目场址选择可以为:方案I:位于*市银城主城区新营街道办荷头岭马供槽,老上德公路的东北侧区域,项目选址总用地面积为365.32亩。方案位于银鹿大道的东部,项目选址总用地面积为365.32亩。2.1.1 场址方案比选 城市用地空间发展方向选择分析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通过对银城城区城市空间方向的分

25、析比较后,确定银城城区用地发展方向概括为北控、南拓、东西延伸。方案I位于银城城区东部的新营街道办区域内,是银城城区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而方案H位于银城城区北部,属银城城区用地发展的控制方向,因而,方案I比方案H选址更合理。 与原材料堆放地的联系根据*市中心城区规划建设项目审批领导小组办公室2015年5月27日的会议记录摘要第八条内容“对*市弃土场选址方案的审议”,明确*市建筑垃圾及余土堆放场地设于新营街道办荷头岭马供槽位置。而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即是将建筑垃圾进行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方案I选址位于原料堆放处,十分便于原料的加工利用。而方案H距原料堆放地有一定的距离,这样势必会因运输成本而增加企业生产

26、成本,同时,还可能在运输途中产生二次运输污染。因此,方案I比方案H选址更合理。 用地建设条件分析方案I位于低丘陵峡谷区域,地势低洼,坡度较缓,经现场踏勘,对该地块的土地适用性进行评价后,确定该地块工程建设条件较好,属H类建设用地,且项目区用地宽裕,符合余土和建筑垃圾的堆放要求,因此,本项目若选址于此,后期应按相关法定程序办理用地性质变更手续后可直接利用回收的余土进行填方工程,既能充分发挥余土循环使用作用,又可降低建设成本;而方案是地形坡度较大的山地,地势高,土方工程量大,开发建设的难度大,属山类建设用地,因此,方案I选址更为理想。 建设成本分析新营街道办原是银城城区的近郊集镇,后被纳入主城区范

27、围内,土地逐渐被开发利用,因而土地成本比银城城区土地相对较低,且项目建设所需的填方工程可直接利用回收的余土进行,大大降低了项目建设成本;而方案H位于银城城区内,土地价格较高,且项目建设所需的挖方工程量大,建设难度大,因此项目建设成本较高。由此,方案I选址较为理想。 对外交通组织条件方案I位于银城南路的北部,项目区内部规划设计的8米主路直通老上德公路和银城南路,且与德昌高速连接线衔接便利,为项目区加工的产品运至*其他乡镇乃至上饶地区提供了迅捷的交通条件;位于银鹿大道东部的方案口虽与中心城区联系便利,但产品若要远销外地,运输路径长,运输成本较高。 基础设施利用条件方案I和方案H周边的道路网框架及给

28、、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均已配套,因此,可利用条件较好。表2-1项目场址比选方案编号方案I方案H优点1、符合银城城区用地空间发展方向2、位于原料堆放场地,十分便于原料的资源化利用,节约生产成本3、用地建设条件较好,施工便利4、项目建设成本较低5、对外交通条件良好6、周边区域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1、对外交通条件良好2、周边范围的基础设施条件成熟不足1、需办理林业用地转换成可建设用地的申报手续1、需办理林业用地转换成可建设用地的申报手续2、与城区用地空间发展方向不符3、用地建设条件差,开发建设难度大4、土地成本高,运输成本高,建设工程量大,项目建设成本较高2.1.2 比选结论经过方案综合比选分析,选

29、址方案I虽不位于城区用地建设范围内,但工程建设条件较好,且项目选址与原料堆放地联系十分便捷,项目建设符合城市用地空间发展方向,项目建设条件成熟,故本项目选址建议采用方案I作为余土处置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选址。2.2 项目选址概述建设项目选址方案位于位于*市银城主城区新营街道办荷头岭马供槽老上德公路的东北侧区域。项目规划范围为:东、西、北三面接壤绵延起伏的山地,南达银城工业小区用地,距离南侧的老上德公路约190米,距银城南路约500米,项目区总用地约365.32亩,其中项目区的建设用地为52.87亩,非建设用地约312.45亩。充分结合项目区内现状地形地貌,统筹考虑项目建设内容和生产经营需要

30、,配置必要的建筑工程设施、生产设备和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各功能区的位置和规模。根据项目区的地形特征和功能发挥,确定项目区的建设用地共分为A、B两个地块。各地块的用地红线坐标详见下表:表2-2项目建设用地红线坐标一览表地块编号地块面积坐标点编号X坐标值Y坐标值(m2)A地块7380A1201565.610503485.257A2201586.538503493.416A3201605.789503510.105A4201581.130503582.300A5201641.224503599.558A6201629.500503639.886A7201566.309503622.089A820157

31、4.287503588.457A9201526.714503572.640B地块27870B1201693.988503523.901B2201890.758503578.719B3201846.647503735.758B4201725.778503698.485B5201702.175503678.876B6201706.533503661.412B7201723.616503665.047B8201732.778503635.323B9201685.363503621.509B10201691.791503589.681B11201693.649503572.1232.3 相关单位对项目

32、建设的回复意见情况表2-3相关单位对项目建设的回复意见情况列表序号单位回复意见和要求1中心城区规划建设项目审批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则同意选址方案2*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意实施3*市国土资源局同意选址,需依法办理用地手续4*市城乡规划局同意选址5*市环境保护局同意实施,需办理环保审批手续6*省林业厅同意项目实施7*市林业局同意实施第三章项目建设方案3.1 项目建设用地现状概况项目建设用地位于老上德公路的东北侧,新营街道办荷头岭马供槽区域。项目总用地规模为365.32亩,项目区内现状用地主要由坡度较小的山地、荒地和几个水塘组成,项目区内有3处临时建筑,1处村民住宅用地,现已妥善解决好村民拆迁安置工作。

33、地块用地呈不规则的狭长条形状,项目区南北长1140米,东西最宽约450米。项目区内地形高差较小,坡度较缓,目前,项目正处于道路建设阶段。3.2 规划平面布局方案在满足项目区工艺流程要求和物流运输线路短捷合理的布局原则下,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充分结合项目区西南面的老上德公路和工业用地布局,规划以项目区西南面的用地红线为起始位置修建一条8米宽的主干路直达项目区北部,并与老上德公路衔接,抵达银城南路,作为项目区与周边城市道路的主要交通衔接桥梁。并由主干路延伸多条东西向次干路通达项目区东、西面,组成项目区内部的道路网架格局。项目区分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区域,其中,建设用地分为A、B两个地块,用地面积

34、共计为52.87亩。A地块规划布局主要有办公楼、生活辅助用房和产品研发展示区等工程内容,用地面积约11.07亩;B地块规划布局主要有车辆维修、停车、冲洗平台、建筑垃圾分拣区、建筑垃圾粉碎区、可回收垃圾处理区、再生建材生产区、成品仓库等工程建设内容,用地面积约41.80亩;非建设用地主要规划布局有建筑垃圾堆放、余土堆放和残渣填埋等工程内容,用地面积为312.45亩。各工程内容既相互独立又联系便捷,旨在把项目区建设成一个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生产的产品品质高、环保实用、较具竞争实力,能为城市建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及综合利用“产业化”起示范带领作用,并成为*市建筑垃圾处理的主

35、要降污、生产、加工区及各类再生骨料建材的主要货源地的高标准生态环保产业项目建设目标。规划将办公、生活服务区和产品研发展示区布局在项目区南面的地块A内,将洗车维修配套区、生产区和库品区位于A地北面的B地块内,紧靠建筑垃圾堆放区,便于建筑垃圾等原料与厂房加工的最迅捷运送,项目区范围的最北面为余土堆放和残渣填埋区,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余土和建筑垃圾对城市容貌和环境的影响。项目区总用地面积为365.32亩,建设用地总面积为52.87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5440m2,建筑基底面积为15180m2。表3-1项目总技术指标一览表序号名称单位指标1项目区总面积亩365.322建设用地总面积m2352503建设用

36、地总建筑面积m2254404建筑占地面积m2151805容积率0.726建筑密度%43.17建设用地绿地率%15表3-2地块A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序号名称单位指标1建设用地面积m273802总建筑面积m252203建筑占地面积m221604容积率0.715建筑密度%29.36绿地率%20表3-3地块B主要技术指标览表序号名称单位指标备注:生产厂房规划建筑高度为10米,建筑面积按两层计算。1建设用地面积m2278702总建筑面积m2202203建筑占地面积m2130204容积率0.735建筑密度%46.76绿地率%103.3 交通组织形式结合周边的道路交通格局,依据项目区的盆地地貌,规划沿项目区中

37、部的平地地形由西南侧的用地红线起始位置修建一条8米宽的主干路直达项目区北部,作为项目区与周边城市道路的主要交通衔接桥梁。并由此延伸多条东西向次干路通达项目区东、西面,形成项目区完善的主、次道路交通网架。3.4 绿化设计方案本工程规划在项目区用地红线的东、西、北三面分别设置不少于10米宽的防护绿带,项目区退南侧的城市工业用地不少于15米的防护绿带,使项目区与周边用地形成宽阔的绿化隔离,大大降低本工程对周边用地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依据地形地貌,保留项目区部分地势较高的小山包,作为景观生态区。同时,在项目区建设用地红线范围内,在各建、构筑物四周、道路两旁设置以吸声滞尘效果较好的常绿阔叶树、灌木、花、草

38、坪等绿色植物合理搭配,营造绿树成荫、绿地成片、风景别致的良好环境,并起到降低噪音、隔离污染、净化美化环境,调节项目区内小气候的作用。规划项目区建设用地范围内绿地率达15%以上。3.5 产品方案建筑垃圾经回收处置资源化再利用后,可生产为混凝土用再生骨料、建筑工程用预拌砂浆、再生混凝土制品、新型混凝土掺合料、混凝土砌块、混凝土墙板、水泥、轻型砖等多种资源再生综合利用建筑产品。基于对*市建筑垃圾的组成分布和相关建筑产品市场情况的调研,结合生产产品的竞争力分析基础上,项目最终确立建设*市一流水平的建筑垃圾破碎站,年处理12万吨的建筑垃圾,并生产再生骨料10万吨,再生料环保砖0.2亿块,成为当地具有一定

39、规模和影响力的现代化建筑垃圾回收企业,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的全面开展。项目投产后需要的主要原料:建筑垃圾、水泥、煤粉灰;燃料动力:电;主要辅料:外加剂。以上物品均在本地区解决。3.6 工艺技术流程1、建筑垃圾通过装载车由堆放场送至直线喂料机。2、粒径小于3cm的石子直接进入双层圆滚筛,而粒径大于3cm的石子通过喂料机进入第一段破碎一颖式破碎机。3、破碎后物料进入双层圆滚筛,将建筑垃圾中含有的木条、塑料、铝合金构件等杂物分离开来,并经永磁自卸式除铁器分离物料中的钢筋、铁钉等金属物质;同时粒径小于3cm的物料直接进入料仓,而粒径大于3cm的物料通过双层圆滚筛进入第二段破碎一二级

40、破碎机。4、物料经第二段破碎后,再次进入双层圆滚筛,满足规格的物料进料仓,未满足规格的物料重新破碎。5、整个破碎过程中,设置有喷水器,防止扬尘。鄂式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二级破碎机均设置于整体封闭房内,并连接布袋除尘器,防止粉尘和噪音的污染。3.7 工程、设备明细主要建、构筑物表3-4主要建、构筑物明细表工程名称总建筑面积(m2)建筑占地面积(m2)建筑层数(F)办公楼18006003生活辅助用房9003003产品研发、展示区252012602配电室1201201车辆维修区6006001冲洗设备1501501能源供应室1501501建筑垃圾粉碎区120012001建筑垃圾分拣区12001200

41、1备注:生产厂房规划建筑高度为10米,建筑面积按两层计算。可回收垃圾处理区120012001再生骨料建材生产区230023001再生建材生产区(2栋)120012001成品仓库(3栋)480048001合计2548515225主要设备表3-5设备明细表序号名称型号规格功率数量备注1大料仓自制112圆锥破碎机PSGB-131316013振动喂料机ZSW27*751114鄂式喂料机PE600*9007515一级破碎机2FS1000*90075*216棒条式滚圆筛GS107T1117反击式破碎机PFY121011018双层圆滚筛450*19001519单机袋除尘器HMC965.5110永磁自卸式除铁

42、器PCYD11-103111封闭式胶带输送风力分拣机15112平带B=800,L=127007.513.8基础设施配套方案序号名称型号规格功率数量备注13花纹带B=800丄=2200015114花纹带B=1000,L=2680037115电控系统1项目区可充分利用银城工业小区已具有的成熟基础设施建设。3.8.1 给水规划由项目区西南侧的老上德公路市政管网接入,并沿项目区南北向的主干路敷设给水管网,满足项目区给水需求,并新建水源井1座,作为备用水源。3.8.2 排水项目区排水系统实行雨、污分流制,沿项目区南北向的主干路分别敷设雨水管和污水管。雨水和洁净废水经沉淀后再回收利用,同时,为防止东、西、

43、北面的山体发生泄洪灾害,规划采取沿建筑群体的周边山脚设置截洪沟、档土墙等安全防护措施,并连接主干路的排水管,形成项目区完整的排水体制。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沉淀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后接入城市道路污水管网。3.8.3 供电本工程的负荷等级为三级负荷,拟由银城工业小区10KV变电站供电,沿项目区主干路以电缆直埋方式进10KV总配电间高压进线柜,建筑物内电缆沿电缆沟或电缆桥架敷设,或穿管暗敷。3.8.4 通信项目区由银城工业小区接入邮政、电信、移动、连通、有线电视、无线网络等通信网络。3.9污染物的防治措施该项目主要污染物、污染源在于建筑垃圾卸车破碎、筛分时

44、候所产生的粉尘和噪音污染。针对上述污染源采取全封闭框架结构厂房;骨料破碎车间放置地下;骨料成品放置全封闭筒仓内;传送带加防护罩防止粉尘扬起;在粉尘释放点采用先进的PPDC气相脉冲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高;车间隔墙设计为双层墙表面进行消音处理,内衬消音材料以阻止噪音扩散;厂区四周种植大面积绿化带既起到消音吸尘,还能美化厂区环境。使得噪音排放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及粉尘排放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力争将企业做成整洁环保型工厂。第四章建设项目规划符合性分析4.1 与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及省、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的符合性国家产业

45、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确定,“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为国家鼓励类产业项目建设本项目建设内容符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等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内容精神,是*省出台的关于加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促进资源化利用的意见的具体实施,与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节能环保产业相呼应。同时,*市已将建设余土处置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列入2015年城建重点项目之一,国家、省及地方出台的产业政策和文件精神,加上*市政府对项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依据和良好的建设条件。综上所述,本项目与国家

46、产业政策和相关行业发展规划衔接性良好,是*省、*市政府关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文件精神的具体行动。4.2 与城乡规划的符合性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的符合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由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规划确定*城市发展定位是:中国铜都,以矿业体验旅游、新兴产业为特色的山水宜居旅游城市。本项目区位于*市银城主城区规划控制区范围内,其建设内容是将*市的余土和建筑垃圾回收并资源化利用后,生产再生骨料和再生环保砖,是*市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有效促进*市推动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型产业升级,积极推动

47、*成为区域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因此,本项目建设是城市性质的重要体现,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根据总体规划,银城主城区用地发展方向为“北控、南拓和东西延伸”。位于银城城区东部的新营街道办,因其用地条件较好,开发建设成本低,且是银城与花桥组团衔接联系的枢纽区域,加之德昌高速互通口建设于此,而成为银城城区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本项目落户于新营街道办,既符合银城城区用地的发展方向,也可借新营街道土地成本较低的有利发展条件而成为企业节约建设成本的有利因素。本项目建设,能有效的将影响市容市貌的建筑垃圾“变废为宝”,改善城市卫生环境,节约建材能源和土地资源消耗,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为*

48、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发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符合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余土处置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建设项目,用地性质体现为工业用地(M)。而现状用地是空闲地和林地,为城市非建设用地,为使项目的后续实施更具合法性,因此,本项目建设前应按相关法定程序办理用地性质申报等手续,使其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相符。因此,项目选址应位于银城城区内的工业用地范围内,然而,项目区回收利用的原材料为城市余土和建筑垃圾,其堆放会对城市市容市貌、城市环境等方面造成相当的影响,因此,项目应选址于城市边缘的工业用地范围

49、内。同时,经现场踏勘,对该地块的土地适用性进行评价后,确定该地块工程建设条件较好,属H类建设用地。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的用地发展方向和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为城市性质的实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用地性质体现与总体规划不一致,因此,项目建设前应按相关法定程序办理用地性质变更手续使其与总体规划相符。4.2.1 与新营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的符合性根据新营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本项目所在地属林业用地区,不占基本农田保护区和一般农田区。项目使用林地位于*市银城新营街道办荷头岭马供槽,地貌属丘陵区,坡度较缓。根据项目使用林地可

50、行性报告调查结果确定:项目区林地保护等级为山级,林地功能为中部城市绿化及用材林区,属限制开发区。项目区林地未涉及重点林业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无古树名木、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分布,也无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而将林地使用改建成建筑垃圾资源化生产加工项目,可有效改善*市垃圾处理能力和城市环境治理水平,利于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项目使用林地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项目使用林地合理可行。综上所述,本项目选址对新营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的影响不大,但土地用途从非建设用地(林地)改变成建设用地(工业用地),与土地利用规划不符。因此,项目用地需按土地管理法律、法

51、规规定办理用地手续后方可进行动工建设。4.3与周边用地的符合性项目区的周边用地分别为:北面为山地,东、西面为山地,南面为工业用地。为促进建设项目用地与周边用地的相融共存,因此,本项目选址用地与北面的山地和东、西面的林地保持不少于10米的安全防护绿带,与南面的工业用地保持不少于15米的防护距离,使项目区与周边用地形成宽阔的绿化隔离,减少本工程对周边用地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项目区建设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建设工程采取相应的防噪、防污染、种植绿化等措施,将项目产生的影响降至最低。项目区周围1km范围内无大型水源保护区,未有全国、省和*市重点保护名胜古迹,项目区底下未发现有开采价值的矿床,因而不会对周边的

52、用地产生不利的影响。项目区每年消化的城市建筑垃圾和再生产的环保建材,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和建材成本,环境效益显著。同时,通过项目区的防护绿带种植和项目区建设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建设工程采取相应的防噪、防污染以及绿地种植等绿化工程建设,可有效改善项目区内景观和生态环境,是城市环境保护的有力举措。第五章建设项目合理性分析5.1 工程建设适宜性分析地形地貌条件分析本项目区为低山丘陵地貌,地势低洼起伏变化不大,由山地和部分闲置空地及几个水塘组成,建设用地高程一般在55-76m之间,非建设用地高程在65-100m之间。5.1.1 气象条件分析本项目区属中低纬度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春秋短、冬夏长

53、,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8.1C,年均降水量为1981.7mm,年均日照时数为1617.9小时,年平均无霜期达279天。4.1.3 水文和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项目区地表水主要为低洼地段水沟和水塘,水深,地表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上游基岩裂隙水补给,对普通混凝土一般无侵蚀性。根据区域地质调查表明,拟选址地块内地表无基岩露面,本区域内无泥石流、无断裂、滑坡、崩塌、沉陷、溶洞等不良地质现象,有良好的承载力,经土方平整后可作为建设用地使用。5.1.4 地震分析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本区属国家基本地震烈度6度地震区。本工程主要建筑结构设计应符合6度抗震设防的要求,采取

54、相应抗震构造措施。5.1.5 现场勘察分析经相关部门现场勘察,确定本项目区范围内未压覆矿产资源,无国家和地方指定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胜古迹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并无地质灾害影响,不影响防洪和排涝,不影响通航及军事设施。综上所述,从工程建设适宜性分析来看,通过对项目范围内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和工程地质、地震等工程建设条件概述及现场相关部门的勘察分析,拟选场地适宜本项目工程建设。5.2 用地现状情况和征地拆迁分析用地位置和现状情况本项目位于*市新营街道办荷头岭马供槽,是银城城区的银城工业小区的边缘地段,项目区西南邻近老上德公路,距其约190米,距银城南路约500米,项目区对外交通条件优越。项目拟

55、选用地处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的银城城区规划控制区范围内,属新营一村用地。地块用地形状呈不规则的狭长条形,区内地势低洼,高程起伏较缓。项目用地现状由山地、少量荒地和部分水塘组成。5.2.1 征地拆迁工程区域范围内有1栋村民建房,已妥善解决好村民的移民安置和拆迁补偿等事宜,因此,项目区已具备良好的开工建设条件。项目区的建设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工程建设,应按相关法定程序办理用地性质调整等手续方可开工进行。由此可见,拟建场地的建设条件良好。5.3 项目建设条件适宜性分析本项目处于*市银城主城区规划控制区范围内,且银城工业小区的边缘地带,不仅符合总体规划的用地布局,还充分考虑了项目回收的原材料对市容市貌和环境的影响因素。既避免了项目区对城市环境和交通产生较大影响,且与城市保持有良好的交通联系,加之城市余土和建筑垃圾的原料供应充足以及资源化处置的迫切需求,项目建设条件成熟。同时,项目选址已取得政府相关部门的文件支持,项目规划也符合*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用地发展方向和城市空间结构布局,项目建设具备充分的规划依据。经现场勘察,项目区底下无有开采价值的矿床,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