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全部教案(共7节)_第1页
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全部教案(共7节)_第2页
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全部教案(共7节)_第3页
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全部教案(共7节)_第4页
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全部教案(共7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全部教案1.太阳系大家庭【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1课。之前的教材对日、地、月系统有一些阐述,本课在此基础上扩大研究范围,研究太阳系这个“大家庭”。在聚焦部分,本课通过问题“除了太阳、地球和月球外,我们还知道太阳系中有哪些天体?”来唤醒学生对太阳系的原有认知,引发学生对于太阳系这个系统的大小、空间等问题的思考,为学生接下来全面认识太阳系奠定基础。探索部分,教材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一是让学生在活动手册上添加自己所知道的天体,补充完善太阳系的天体信息。二是了解太阳,让孩子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关于太阳自身的一些特点。三是了解太阳系大家庭中的其他天体。通过研

2、讨两个问题 “太阳系大家庭中都有哪些天体?这些天体各有什么特点?” 将太阳系的一些信息进行补充整合,让孩子知道太阳系是怎样的一种天体系统。最后教材用比较特殊的天体彗星做为拓展部分,再次提高孩子探索太阳系的兴趣。【学情分析】 很多学生对于太阳系有所了解,但是之前的了解很多学生只是信息非常的琐碎,本课通过学生的广泛搜索、收集资料和集中研讨,让孩子对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进行深入了解太阳系中的一些天体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科学探究目标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3、。2.能够根据资料提炼太阳系的相关信息。科学态度目标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对探索宇宙产生较浓厚的兴趣。2.认识到在讨论交流中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对于丰富、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是必要的。3.保持关注天文现象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感受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会更深化。【教学重难点】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难点:能够根据资料提炼太阳系的相关信息。【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的关于太阳系及太阳系中各天体的资料、学习单等。教师:班级汇总图、课件资料。【教学过程】一、聚焦1.回顾太阳

4、、地球、月球三球的关系和主要特点,明确太阳是一颗恒星,地球是一颗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2.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太阳系大家庭,板贴 班级汇总图3.提问:“除此之外,太阳系中还有哪些天体?”学生根据他们的原有认知进行回答,引发学生间的交流和思考。二、探索1画一画你知道的太阳系。(1)根据自己的了解,画出太阳系。(2)画好后,小组讨论并修改、补充。2.了解太阳。(1)小组提取太阳相关信息。小组为单位共享组员收集的资料,阅读、研讨、提取太阳相关信息。要求按信息重要程度进行排序。(2)太阳信息发布会。小组按信息重要程度进行汇报,其他小组倾听并补充。(3)教师根据学生提取的信息,综合太阳的基本信息,播放太

5、阳的基本信息课件。综合信息: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受太阳引力作用而环绕其运动的其他天体在内的天体系统。太阳位于该系统的中心,并以其绝对优势的质量(约占该系统总质量的99.86%,其他一切天体只约占 0.14%)所产生的巨大引力,像原子核对周围电子一样,控制着整个系统。同时太阳还是整个太阳系中唯一能够自身发光的天体。它所发出的光和热,照亮和温暖着整个太阳系。太阳黑子、日冕等太阳活动可能会引起地球极光、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等现象。(4)根据学生的兴趣,教师适量介绍太阳其他一些信息,并引导学生想深入探究,互联网搜索和收集资料是科学探究一种很重要的方法。3.了解太阳系大家庭中的其他天体。(1)在太

6、阳系中除了太阳,还有许多其他的天体。让学生说说知道的天体。(2)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记录补充班级汇总图(月球、金星、木星、流星、小行星等)并对应介绍教材中一些天体情况。有些天体我们可以用肉眼看到,但有些天体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要借助天文望远镜还能观察到。三、研讨1.小组讨论:太阳系有哪些天体组成?小组汇报交流:太阳系中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等天体,它们都是行星,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冥王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矮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有些行星也有卫星环绕它们运行;太阳系中还有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小天体。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是太

7、阳系的中心。2.通过刚才的视频以及自己的资料,说说这些天体各有什么特点? 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及时在班级汇总图中表示出来。 四、拓展彗星是一种绕日轨道十分特殊的天体,我们通过课件来了解一下,请大家看看彗星有什么特殊之处。五、小结通过今天的探究我们了解了太阳系大家庭的哪些情况?太阳系大家庭中的奥秘还有很多很多,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更深一步的去探究。【板书设计】太阳系大家庭矮行星、流星、彗星等【作业设计】1.太阳系是以 为中心。2.太阳的质量占这个太阳系所有天体质量的( )%。 A.20 B.50 C.80 D.99.863.太阳系大家庭中的成员有( )等。(多选)A.太阳 B. 行星 C.卫星 D.流

8、星 E彗星2.八颗行星【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2课。第一课已对太阳系有了初步介绍,这一节课中进一步对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一些探究。聚焦部分通过两个提问,考察上节课的内容和指出本课研究的方向。探索部分分为三个环节:一是阅读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相差比较大,大小相差也比较大。二是给八颗行星排序。这个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将数据进行一一比较,再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重组和排序。给八颗行星排序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八颗行星排列和大小的规律。三是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这个活动是这一课的主要内容。研讨部分主要讨论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让学生交流处理数据的方法。

9、处理数据是一个难点,所以可以让学生充分表达。处理数据的方法不同,制作模型的效率也会不同。第二个问题的研讨旨在让学生感受到教科书中的示意图与真实的太阳系相差甚远。学生能够体会到根据数据来建模的客观性。拓展部分,教材通过木星及其卫星的观察将观察活动延伸到课外,同时让学生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观测工具的进步,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会逐渐深入。【学情分析】学生对太阳系有了初步认识,知道太阳系中的主要组成天体。但对于太阳系中主要行星的分布情况,绝大部分学生局限于教材中的太阳系示意图,不知道真实的太阳系与此相差甚远。本节课通过数据建模让学生体会到数据建模的重要性和客观性。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求真力。【教学目标

10、】科学概念目标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它们在其特定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转。科学探究目标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行星相对位置关系模型。科学态度目标1.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2.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事实是有一定距离的。3.保持关注典型天文现象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用纸带建立八颗行星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关系模型。难点:建模过程中学生对于各组数据的处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小组准备: 1米长的软皮尺、签字笔、学习单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课件出示太阳系示意图

11、,提出问题:太阳系的八颗行星有哪些?2.学生作答,教师继续追问:八颗行星是如何排列的呢?二、探索1.阅读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出示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请学生分享从表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八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数据找到距太阳“最近”和“最远”的行星。根据八颗行星的赤道直径数据找到“最大”和“最小”的行星。2.给八颗行星排序。(1)仔细观察八颗行星基本数据表,按要求在课本中给八颗行星排序。方法 1:按离太阳的远近排序。方法 2:按直径大小排序。(2)交流八颗行星排序。3.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1)出示太阳系示意图,请大家看看,这张图有没有问题?根据八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数据和赤道直径数据

12、,离太阳的远近距离和大小比例有问题。(2)我们先来研究八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数据,现实中离太阳的远近距离比例大约是怎么样的?出示材料:软皮尺、签字笔。小组讨论:如何在这尺上体现出来? 交流汇报:如何确保八颗行星都能排列在长纸带上,0刻度是代表什么?距离太阳最远的海王星放在哪里最合适?(3)处理数据,将八颗行星标记在皮尺上。(4)将完成后的八颗行星位置图贴在黑板上,比较太阳系示意图说说有何不同。4.课件出示:如果按比例大小是不是和这张太阳系示意图一样呢? 三、 研讨1.为什么太阳系示意图不按实际比例画呢?观看宇宙图不一定按实际比例画的,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数据。2.将黑板上的相同行星以弧线相连,绘

13、制出八颗行星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全班制作的八颗行星位置模型,你有什么认识或问题?四、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习到了什么?五、拓展布置课外观察活动:观察木星,如果有条件的同学可借助工具观察。【板书设计】 八颗行星 【作业设计】1.离太阳平均距离最近的是( ),最远的是( )。A.水星 B.地球 C.木星 D.海王星2.太阳系八颗行星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A.水星 B.地球 C.木星 D.海王星3. 离太阳平均距离按近到远排列依次是 。3.日食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3课。本课继续研究太阳系,重点关注太阳系中天体的运行。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它支配

14、着太阳系中所有其他天体的运行。月球在绕地球运动的同时,也被地球携带着绕太阳公转。在运行过程中,天体会发生一些有趣的天文现象,比如日食。教科书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模拟三球运动。学生可以利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发光,地球仪(或大球)模拟地球,用乒乓球(或小球)模拟月球。第二个活动是模拟日食。第三个活动是汇总观察结果。本课通过这三个活动为主线开展循序渐进的探究学习。【学生分析】日食是学生已知或观察过的一种天文现象,把日食作为主题,对学生来说不仅有趣、有吸引力,还在于日食的发生与地球、太阳、月球三者的相对大小和相对运动有关,有助于学生认识太阳系的组成和运行状态。同时,日食现象说明了宇宙天体是运动

15、着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素材之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日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科学探究目标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模拟日食现象。2.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和解释。科学态度目标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3.保持关注典型天文现象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模拟日食现象。难点: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

16、和解释。【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三张颜色和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支架、双面胶、画日食现象的圆片纸、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聚焦1.看图引入。出示太阳、地球、月球运动轨道图。2.提出问题:你们观察过日食吗?知道日食是怎么发生的吗?预设:学生对日食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它支配着太阳系中所有其他天体的运行。月球在绕地球运动的同时,也被地球携带着绕太阳公转。在运行过程中,天体会发生一些有趣的天文现象,比如日食。3.学生对日食现象进行简单交流。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调查学生前概念,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二、探索1.模拟三球运动。(1)出示手电筒、大球、小球。

17、(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这些物品模拟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在模拟三球运动的过程中,你观察到了什么?(3)组织学生自由分享,相互交流。(4)通过交流,提取信息。总结: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相对位置时刻在发生变化,在某一个特殊时刻,太阳、地球和月球有可能会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手电筒的光线有可能会被挡住。2.模拟日食。(1)提出问题:月球真的能挡住太阳吗?能否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推测?(2)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物体来模拟天体?天体的大小关系如何?天体应该如何摆放?人应该在哪里观察?如何观察?等等。(3)出示模拟实验器材:三个大小和颜色不同的纸片、支架。(4)讲解模拟实验方法:将三张纸片

18、摆放在一条直线上,在地球纸片上打上一个观察孔,让月球纸片和观察孔高度一致,将月球纸片转到离地球纸片远近略有不同的两个位置上,通过观察孔观察“月球”挡住“太阳”的情况。(5)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并将看到的日食现象画在学生活动手册上。3.汇总观察结果。(1)教师张贴班级汇总表,给每组学生提供两张圆片纸。(2)学生将1号位置(近)和2号位置(远)所看到的日食现象画在圆片纸上,张贴在班级汇总表中。设计意图:通过模拟三球运动为模拟日食做铺垫,然后学生汇报观察总结这三个活动,让学生对日食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三、研讨1.提出问题:你们观察到日食现象了吗?月球处于远近不同的位置时看到的现象有何不同?

19、学生结合班级汇总表,交流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小结:当月球位置距离地球较近时,月球能够挡住整个太阳;当月球位置距离地球稍远时,月球不能挡住整个太阳。2.引导学生结合前面的学习,描述太阳系是怎样的天体系统。教师总结:太阳系是一个运动着的天体系统,这些天体都在不停地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有趣的天文现象。设计意图:通过研讨学生能够从汇总表中得出“近大远小”的道理。同时也帮助学生梳理对太阳系这个天体系统的理解。四、拓展1.出示“金星凌日”的图片(或视频),介绍“金星凌日”是如何发生的。2.提出问题:金星的直径和地球差不多大,为什么金星看上去那么小?3.学生结合本节课学习,对“金星

20、凌日”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设计意图:借助“金星凌日”现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太阳系的认识,加深生对于天体的相对大小、相对距离、相对位置关系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身能力,建立宇宙的空间观念意识。【板书设计】4.认识星座【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4课。从本节课开始,教材通过两课时开展对星座的学习和认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星座,并通过北斗七星模型的建立,去客观真实地了解星座并建立星座的正确概念。聚焦部分通过提问,调查学生对星座的前概念和原认知。学生的星座概念很多是通过神话故事,动画作品,星座运势等非正式的学习渠道,缺乏科学性。探索部分分为两个个环节:一是初步了解星座。通过介绍星座的

21、由来,强调星座是人类认识星空的产物,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仅此而已。二是建一个星座模型。将小球用长短不同的细线悬吊在一些特定的位置,通过照射投影出北斗七星的样子。但随着照射角度的变化,七颗星星投影组成的图案也随之变化。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研讨分析观察结果的成因,通过这样的模型让学生了解到星座只是不同远近互不相干的一些星星在夜空的组成的图案而已,并非神话传说中的神仙或动物的塑像,更不能决定人的命运,建立起星座的客观认知。拓展部分引入了“光年”这个科学词汇,并一一介绍了北斗七星七颗恒星与地球的距离,给学生带来震撼的同时,使得学生对宇宙的空间产生新的认识。【学情分析】 本节课虽不是学生初次听说星座这个词

22、汇,但学生对于星座的认知往往受到现实生活中一些错误概念的影响,需要教师通过引导,为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同时,星座的知识已跳脱太阳系,来到了更广阔的宇宙空间。学生需要发挥更充足的空间想象能力,让自己逐步从平面走向立体,从模型走向宇宙空间,建立起正确的星座概念。【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也不同。科学探究目标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2.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会越来越多。【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星座模型,

23、建立星座的正确概念认知。难点:对星座模型不同视角的观察结果,进行合理推理并作出解释。【教学准备】教师:班级记录表。小组:纸板、细线、橡皮泥、手电筒、记录单等。【教学过程】1、 聚焦:(预设5分钟)1.谈话:你知道哪些有关星座的知识?是如何知道的?学生畅谈对对星座的了解。教师课件出示:为了方便辨认,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出不同的区域。根据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他们命名。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就称为星座。2.板书课题:认识星座。二、探索和研讨:(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纸板、细线、橡皮泥、手电筒、记录单等(1) 认识星座1.教师课件出示:为

24、了方便辨认,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根据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他们命名。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就称为星座。2.展示全天88星座图:不同的国家一开始对星座的划分有所不同,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统一将全天星空划分为88个星座。3.小结:星座是人类认识星空的产物,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并非什么神话传说中所谓的神仙或其他动物的塑像,更不能决定人的命运等。(二)建一个星座模型1.课件展示:北半球天空最重要的星象之一:北斗七星2.建立北斗七星模型(1)模型制作:找一张边长为5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纸板,按图所示打上7个小孔。在17号小孔上

25、分别挂上15厘米、12厘米、15厘米、17厘米、27厘米、27厘米、14厘米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小球。(2)投影观察:将模型悬挂,用手电筒从不同的角度照射,投下一组影子,并将多组投影记录下来。(3)说一说你的发现。(预设:不同角度投影的结果不同,当手电筒从正面照射时,投影的结果正好是北斗七星的勺子形)(三)研讨1.研讨问题1:我们画下来的星座图像相同吗?为什么会不同呢?学生将不同视角的投影结果汇总,比较各个投影图像的区别,讨论产生区别的原因。(预设:不同角度产生的投影结果各不相同,有些小球影子靠得更近了,有些小球的影子离得更远了。这是因为视角的不同而产生的变化。)2.研讨

26、问题2:哪一个图像和北斗七星的形状相同?(预设:当模型按设计图摆放,并从正面照射时,橡皮泥小球的影子构成了一个北斗七星的勺子形。)教师补充,这个角度正是从地球看过去的角度。3.研讨问题3:建立星座模型的活动给了我们什么启发?我们对星座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学生畅言自己对星座新的认知。教师补充:在用投影机的光从不同角度照射星座模型时,我们看到的七颗星组成的不同图形,就如同我们坐在宇宙飞船上,绕这七颗星转动一周所看到的不同景象。三、拓展(预设:3分钟)1.认识距离单位“光年”:北斗七星的七颗星分布在距离我们几十到一百多光年远的宇宙空间里。光年: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一般被用于衡量天体之间的距离。意思指:

27、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线经过一年时间的距离。光速大约是30万千米/秒,那么一光年大约是94600亿千米。2.了解北斗七星中七颗恒星距离地球的实际距离。摇光距离地球约101光年,开阳距离地球约78光年,玉衡距离地球约81光年,天权距离地球约81光年,天玑距离地球约84光年,天枢距离地球约124光年,天璇距离地球约79光年。四、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的星座的由来,了解了星座的形成。一个星座实际是由远近不同、没有关联的恒星在天空中组成的视觉图像而已。星座是人类认识星空的产物,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并非什么神话传说中所谓的神仙或其他动物的塑像,更不能决定人的命运。【板书设计】4.认识

28、星座优先保证清晰度放大倍数星座由来: 为了便于认星,将恒星分群,将星空划域北斗七星模型 :从地球的角度观察其他角度: 【作业设计】1.下列关于星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星座可以预测人的运势 B.星座是一些动物和人物的形象 C.星座中各个恒星之间其实没有关系 D.北斗七星是古代的一只勺子飞上天变化而成的2.从星座模型的不同角度照射,会出现不同的投影,这不能说明( )。A.模型制作错误或实验失败了 B.从宇宙的其他角度看北斗七星,形状可能就不一样了 C.星座只是一些互相没有关系的恒星在天空上组成的视觉图像 D.只有从某一个角度才能观察到勺子状的投影3.光年是一个( )。 A.时间单位 B

29、.恒星单位 C.长度单位 D.重量单位 5.夏季星座【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5课。本节课在初步认识星座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星座寻找方向,认识夏季的主要星座,以及借助活动星盘观星。聚焦部分引导学生思考星座的作用以及如何认识星座,让学生对星座的意义有进一步的思考。探索部分三个环节,一是利用星座寻找方向,学习如何借助北斗七星寻找北极星,确认正北方向。这对整个星空的方位确定也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二是认识夏季的主要星座,通过寻找亮星的方式,分别认识织女星、牛郎星、天津四组成“夏季大三角”的三颗亮星。在此基础上认识这三颗亮星所在的天琴座、天鹅座、天鹰座这三个星座。在教学中,也引入

30、了关于星座的一些传说故事,增加趣味性。三是利用活动星盘观星,将星座学习活动从课堂延伸至课外。研讨部分共同讨论“认识星座有什么作用”以及“有哪些辨认星座的方法”这两个问题,强调星座的天文地理意义,避免学生被一些错误的星座知识影响。【学情分析】本课在学生认识了星座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会利用星座找方向,认识夏季主要星座的特征,最后利用活动观星盘观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开展观星活动。特别是现在的城市夜空观星条件普遍比较差,在教学中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借助工具开展观星交流活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根据北极星辨认方向,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

31、观察认识星座。2.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观星等天文活动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空活动的意义。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星座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意识到我们可以利用工具更好地认识宇宙。【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北斗七星寻找北极星,认识夏季主要星座。难点:学会星座辨认方法并运用到实际中去。【教学准备】教师:观星软件。小组:活动星盘。【教学过程】2、 聚焦:(预设5分钟)1.谈话:夏季是观察星空的好季节,天空中有许多亮星,可以帮助我们识别一些星座,那星座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畅谈星座的作用。教师课件出示:在古代,星座是人们观测天象和夜间辨别方向的

32、重要工具。 例如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识方向。思考:我们该如何去认识天空中的星座。2.板书课题:夏季星座。二、探索和研讨:(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活动星盘,观星软件等(一)利用星座找方向1.认识北极星: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别方向,可是北极星是一颗不太亮的星,但我们可以利用北斗七星较容易地找到它。2.教师课件出示北极星、北斗七星及大熊星座的图片,认识大熊星座。思考讨论:如何通过北斗七星寻找北极星。3.教师课件出示:由北斗七星勺子前端(勺口)的两颗星连线向外延长约 5 倍的距离,就能找到北极星。(二)认识夏季星座1. 出示夏季星空图,教师提供认识星座的一些方法。(1)定方向。(2)找明

33、显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图中的星座有何明显的标志?(3)找亮星,定星座。织女星、牛郎星和天津四是夏季星空中有名的亮星,形成一个三角形,被称为“夏季大三角”。找到它们,也就找到了天琴、天鹅、天鹰三个星座。2. 教师介绍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然后再请学生说一说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是什么。(预设:织女星下方有四颗较暗的小星,牛郎星左右两侧各有2颗较暗的小星。)3.通过找亮星,寻星座的方法,教师介绍心宿二及所在的天蝎座。(三)学习使用活动星盘观星1. 学习如何使用活动星盘学生准备好事先制作好的活动观星盘。教师讲解活动观星盘的使用方法:将活动观星盘举过头顶,并转动观星盘,让盘上的“北斗七星”与天空中的北

34、斗七星处于大致相同的方位,根据盘中的星座来认识天上的星座。2.课外观星根据学生情况成立班级观星课外小组,并在适当时间组织几次观星活动。教师强调有关课外观星的安全事项。(四)研讨1.研讨问题1:认识星座有什么作用?教师给出具体情景:例如在一望无际的海上,在一片荒芜的空地。学生展开讨论思考,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回答给予肯定,对错误的回答进行正确引导。2.研讨问题2:我们有哪些辨识星座的方法?学生回顾认识星座的主要方法。(预设:定方向,找明显特征;找亮星确定星座。)三、拓展(预设:3分钟)1.手机观星:教师投屏观星软件,介绍软件的使用方法。组织学生利用观星软件进行观星。四、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通过今

35、天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夏季的一些主要星座,并学会了活动星盘和观星软件两种观星工具,希望大家在课后利用好两种工具,积极开展观星活动,并做好观星记录。【板书设计】5.夏季星座5倍优先保证清晰度放大倍数寻找北极星: 将北斗七星的勺口延长5倍。夏季大三角:天津四(天鹅座)织女星(天琴座)牛郎星(天鹰座) 【作业设计】1.下面四颗星,不属于夏季大三角的是( )。 A.天津四 B.北极星 C.织女星 D.牛郎星2.牛郎星属于( )星座。A.天鹰座 B.天琴座 C.牵牛座 D.天蝎座3.晴朗的夜空中,我们能发现一条闪亮的光带,它是( )。 A.星座 B.天河 C.星云 D.银河6.浩瀚的宇宙【教材简析】本

36、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6课。之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日、地、月系统,并逐渐了解了太阳系。本课将引发学生思考,太阳系以外的银河系是一个怎样的星系?并扩展到银河系以外的星系,引发学生对宇宙的结构和空间的想象。探索部分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引导学生认识银河系,用一系列数据来说明银河系的规模,并给出了银河系的“侧视图”和“结构图”,当学生有了前面学习太阳系的空间感之后,再来认识银河系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二是建立银河系模型,学生将根据银河系的“侧视图”,利用陀螺、纸片、米粒、胶水等材料建立银河系模型;三是拓展认识河外星系。学生通过对河外星系的了解,认识到银河系并非宇宙的边界,银河系外还有广阔的宇宙空间,

37、体会到宇宙的浩瀚及无穷魅力。【学情分析】在之前的课程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日、地、月系统,并逐渐了解了太阳系,但是对整体的宇宙系统概念相对模糊。学生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想象能力,并能用简单的词句进行描述和表达,这些知识和技能储备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2.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科学探究目标1.制作银河系模型,对模型进行评价和改进。2.根据模型,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和变化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随着

38、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会越来越多。【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对宇宙的结构和运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头脑中建立起有关宇宙系统的概念。难点:学生能根据已知银河系的结构作出模型,并可以对宇宙结构进行想象和描述。【教学准备】教师:班级记录表。小组:陀螺、纸片、米粒、胶水、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过程】3、 聚焦:畅想宇宙(预设5分钟)1.引导:天空中的每一颗恒星都类似太阳一样发光发热,也有可能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看星空我们就知道有许多这样的系统。同时,我们的太阳系属于一个恒星集团银河系。2.提问:(1)银河系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星系?(2)宇宙中还有类似的星系吗?宇宙有多大?3.交流:

39、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宇宙。二、探索:(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陀螺、纸片、米粒、胶水、学生活动手册(一)初识银河系1.介绍银河系教师介绍银河系的基本情况和数据,出示银河系的“侧视图”和“结构图”,标记出太阳在银河系中的大致位置。(PPT图片)2.学生交流思考(1)引导:你觉得银河系像什么?你能描述银河系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吗?你认为宇宙有多大?假设外星人给我们写信,通讯地址的层级关系是怎样的?(2)学生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组分享交流。(3)老师总结:老师概括性总结学生观点,客观描述银河系各部分结构,科普光年的概念,梳理宇宙结构,及时纠正学生错误认知。(二)制作银河系模型1.教师出示制作银河系模型

40、材料:陀螺、纸片、米粒、胶水。2.讲解制作方法,学生观察。在纸片上模拟画出银河系的“核球”和几条“旋臂”,把一些米粒粘在纸片上,模拟银河系的“恒星”,最后把纸片固定在陀螺上旋转,可播放制作视频供学生参考。3.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开始制作。4.模型评价:你能对照书本上的“侧视图”再观察你的模型么,有什么新的发现可以和同学分享?引导学生根据“侧视图”对自己做的模型提出问题,将问题记录在活动手册上。(三)河外星系:仙女星系1.引导: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很多,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2.初识仙女星系:介绍仙女星系的基本情况,出示仙女星系的“侧视图”,是类似于银河系的旋涡星系,介绍仙女星系的基础数据,

41、展示图片。3.设问:你能说说仙女星系的结构特点么?它与银河系有哪些相似哪些不同的地方?4.交流总结:学生发言并互评,老师总结。三、拓展(预设:3分钟)1.资料拓展:展示更多河外星系和宇宙的视频、图片资料。例如大麦哲伦星系、猎犬座星系等等。2.研讨:结合资料畅想宇宙有多大?宇宙活动是怎样的?四、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宇宙充满着活力,宇宙中的天体在高速运动着,恒星还在发生着变化。【板书设计】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银河系(旋涡星系):核球、银盘、银晕、旋臂等仙女星系(河外星系)宇宙是充满活力、天体高速运动着的!【作业设计】1.( )可统称为宇宙。 A.银河系+太阳系 B.银河系+河外星系 C.河外星

42、系+仙女星系 D.银河系+仙女星系2.银河系中天体围绕( )高速公转着。A.旋臂 B.盘面 C.核球 D.银晕3.宇宙是( )。 A.静止的 B.活力的 C.很小的 D.不存在的答案:1.B 2.C 3.B7.探索宇宙【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7课。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有一个几千年历史的过程的,聚焦部分引导学生回顾人类探索宇宙的方法,以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探索宇宙的方法发生的变化。探索部分分为两个环节:一是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教科书选用了一系列图片展示了这样的历程;二是了解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成就。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目前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

43、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可让学生搜集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件。研讨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各小组所梳理、提炼的信息进行交流和汇报。【学情分析】在本单元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宇宙的各个部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本课需要学生收集资料,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同时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对知识进行统整。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探索宇宙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努力甚至牺牲,从中感受到科学家对待未知世界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学生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收集能力,并能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知识和技能储备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2.人类通过改进技术和工具,不断地认识和探索宇宙。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多途径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科学态度目标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会越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