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检测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28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漫江碧透,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在雨中哀怨,_。(戴望舒雨巷)(3)_,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徐志摩再别康桥)(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诗经关雎)(5)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答案(1)百舸争流(2)哀怨又彷徨(3)软泥上的青荇(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5)此夜曲中闻折柳(二)诗歌阅读(22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也只有沿着坚硬的环节/向天空/

2、步步高升”描写的是奋力向上、力争上游的竹子形象,“坚硬的环节”指的是竹节。B“也只有绿/才是你一生想说的/那句话”表现了竹子满目苍翠、终年常青、生生不息的生命力。C“虽然偶尔你也喜欢化装/穿好一袭墨衣”说的是有些竹子在枯死之后,颜色由绿变成了墨一样的黑色。D“这样的个性”是指竹子任凭“风的构陷”,面对“最冷的朝代”,仍然笔直挺立、宁折不弯的人格特征。(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竹直插云霄的“不变志向”、“一生”追求“绿”的执著信念、“茹冰饮雪”的无畏壮举,寄寓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意志、精神和气概。B“父母兄弟都是/这样的个性”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把对个性人格的由衷赞美自然扩

3、大到对整个民族精神的纵情讴歌。C诗人写竹,绝非单纯的、静止的物象描摹,而是经过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浸泡,渗透了诗人对民族底蕴和民族灵魂的探索。D在这首诗里,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抓住竹的典型特征,从不同的视角,对竹进行简笔勾勒,画面感特别强烈。解析第(1)题,C项,“变成了墨一样的黑色”错误,说的应是画中的竹。第(2)题,A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范围太窄,应是指整个中华民族,不局限于“古代”,也不仅限于“劳动人民”。答案(1)C(2)A3阅读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完成下面各题。(6分)水调歌头游泳一九五六年六月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

4、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人用“长沙水”和“武昌鱼”来指代长沙和武汉,意趣盎然地叙述了行踪。“才”和“又”互相呼应,表现了时间的短暂和行程的紧促。B“风吹浪打”和“闲庭信步”的对比,表现了在风浪中游泳的轻松自如,抒发了迎击风浪、急流勇进的精神气度。C“一桥飞架南北”,以浪漫主义的激情和拟人的手法描绘了长江大桥。“飞”字传神地描绘了大桥凌空的雄姿,也表现了建设速度之快。D“更立西江石壁”三句进一步展示了更为宏伟的远景建设图画,表

5、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气魄,并为结尾写神女的“惊”作好了铺垫。(2)对这首词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写游泳的所见所感,抒发了畅游长江与风浪搏斗的豪情;下阕描写改造长江的图景,寄托奋发图强建设国家的殷切期望。B上阕结尾,引用论语的话,并赋予新意,既深化了上阕的思想内容,又自然地过渡到下阕。C下阕结尾,从神女惊讶的角度显示出国家建设的伟大成就,增添了绚丽神奇的色彩,深化了全词的意境。D诗人发挥了艺术想象力,运用了丰富的联想来抒发豪情,描绘国家的建设图景,具有极强的现实主义风格。解析第(1)题,C项,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第(2)题,D项,本词是浪漫主义风格。答案(1)C(2)D4

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练习。(10分)远和近顾城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1)这首诗有“你”“我”“云”三个对象,它们指的是什么?(3分)答:_(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答:_ (3)为表现主旨,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答:_答案(1)“我”“你”指的是不同的人,“云”则指代宇宙自然。(2)这首诗写了人心的冷漠,人与人之间有着深深的隔膜。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的错位(矛盾),现实(物理)距离很近的人,心与心的距离很远。反映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3)“你”同“我”对

7、比,“看我”同“看云”对比,“你”和“我”的距离与“你”同“云”的距离对比。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5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A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红楼梦)B方鸿渐拿着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后,先到照相馆里穿上德国大学博士的制服,照了张四寸相

8、。父亲和丈人处各寄一张,然后在法国玩了几星期,买了二等舱票回国,结束了四年的留学生活。(围城)C桑丘说,“那些不是巨人,是风车。”堂吉诃德说:“在征险方面你还是外行。他们是巨人。如果你害怕了,就靠边站,我去同他们展开殊死的搏斗。”这段对话讲的是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事。他把风车当作巨人,把风车的翅翼看成是巨人的胳膊,要向前厮杀。当他向第一架风车扑去时,刚好一阵风吹来,把他从风车上摔了出去。亏得桑丘上来搀扶,他才爬起来。当天,他们在旅店里度过倒霉的一夜。(堂吉诃德)D“佩瑶!你怎么?哼,要来的事,到底来了!”吴荪甫似乎努力抑制着忿怒的爆发,冷冷地说。吴荪甫曾经热心于发展故乡双桥镇的实业,但是上海的报

9、纸以很短的篇幅登载了双桥镇失陷的消息。早晨的餐桌旁,他向妻子诉说他的痛心与忿恨。(子夜)E聂赫留朵夫决定陪玛丝洛娃一起去西伯利亚服役,他回家乡处理田产,看到农村一副破败景象,农民都在挨饿,他知道这是农民们的土地被夺走的结果。于是,他决定放弃土地所有权,把土地交给农民,只收取租金,而且租金由农民自己支配,用于公共事业。(复活)解析A项,应是英莲被拐走后甄家被烧毁;C项,应是在林子里过夜。答案AC6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1)简述你对曹操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2)简述一个表现赵子龙英勇无敌的故事。答第()题:_答案(1)(示例)曹操与陈宫逃亡到吕伯奢家,吕家杀猪款待。曹操听见后

10、院传来磨刀声和“绑上再杀”的言语声,疑心大起,连杀吕家八口。当他发现错杀之后,并无悔过之心。当陈宫责怪他残忍杀害吕伯奢时,他还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2)(示例)千军之中救阿斗:曹操大军来袭,刘备携百姓渡江,被杀得首尾不能相顾,妻离子散。赵子龙受刘备之命保护主公的妻儿,但混乱中走失。赵子龙杀入曹军阵营救出甘夫人,再杀入曹营怀揣幼主大战长坂坡,赵子龙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人。赵子龙一战成名。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7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

11、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论语子路)【注】 士:士在周代贵族中位于最低层。此后,士成为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称。果:果断、坚决。硁硁(k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斗筲(sho)之人:筲,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器量狭小的人。孔子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与上文对“信”的表达是否矛盾?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说明你对孔子“信”的理解。答:_答案不矛盾。孔子的“信”即守信,讲信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的是“信”对人的

12、重要性。但孔子并不是无条件地推崇“信”,他认为人要懂得在不违背道义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参考译文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算得上呢?”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13、,完成810题。宋艺术论(节选)廖奔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版图狭小的一代。尽管汉唐辽阔幅域的掠影还飘荡在回忆里,但已经转化为宋人心理上挥之不去的悲凉情结。宋代成为历史上最为软弱的王朝,它使宋人失去了汉唐那种博大、开阔、外向、奋发的眼界、胸襟、抱负与理想。与宋朝转为婉约、深沉的时代精神相一致,宋代的艺术特质也朝向注重意态和内在神韵发展,形成一种新的审美思潮。经由庄禅哲学与理学的过滤与沉淀,宋人的审美情感已经提炼到极为纯净的程度,它所追求的不再是外在物象的气势磅礴、苍莽浑灏,不再是炽热情感的发扬蹈厉、慷慨呼号,不再是艺术造境的波涛起伏、汹涌澎湃,而是对某种心灵情境的精深透妙的观照,对某种情感意绪的体贴入

14、微的辨察,对某种人生况味的谨慎细腻的品味,这是一种旷达、超然、深沉、内潜的人生态度的折光。宋代艺术在形貌上不取丰腴雄硕而取瘦削矍烁,在气质上不取浅表声容而取深潜意态,在神韵上不取春华之精而取秋叶之容。它就如同汇集了千万条溪流之后的湖水,消失了激流漩涡,沉溺了浪音涛声,托浮而出的是饱涨、平静、清澈的水面,这是一种清波容与、波光荡漾、秋水般“表里俱澄澈”的境界。从而,意境、神韵就成为宋代艺术的重要美学范畴与特色。宋人爱讲意境、韵味,追求一种由外物形象自然触发而产生的审美情趣。对于艺术品言外之意的追求,自然就酝酿了宋代文人把“逸品”视为最上品的审美准则。所谓逸品,就是在法于造化、师于自然之上,作品还

15、能够放逸出一股超尘脱俗之气,透示出深沉的人生况味与历史领悟。追求言外之意、韵外之致,把逸品放在神、妙、能品之上,反映了宋代审美趋势从再现到表现、从写实到写意的转化。对于意境、韵味的追求,势必导致艺术风格的日益趋于平远幽淡。传世宋人山水,无一不体现出淡泊静谧、幽深邈远的浓郁意境,其题材多为雪景寒林、渔村小雪、秋江暝泊、烟岚萧寺、寒江独钓等等,透示出悠远、静谧、闲适、疏淡的意境,追求一种旷远晴空、远离人世的超尘脱俗感,其中又以水墨山水画为主流,更为突出萧索寥落的空寂感,物化出天人相容、物我两忘的人生哲理,染有浓郁的禅意道心。平淡典雅是宋代一切文人艺术所追求的境界。(选自高中语文读本南方出版社)8下

16、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国因版图的狭小,使宋人失去了汉唐那种博大、开阔、外向、奋发的眼界、胸襟、抱负与理想,从而转为婉约、深沉的时代精神。B第二段运用大量笔墨,把唐朝与宋朝的审美思潮进行对比,说明宋代的艺术特质注重意态和内在神韵发展。C追求一种清波容与、波光荡漾、秋水般“表里俱澄澈”的境界,成为宋代艺术的重要美学范畴与特色。D宋代文人把“逸品”视为最上品的审美准则,反映了宋代审美趋势从再现到表现、从写实到写意的转化。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综合能力,能力等级C,涉及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考点。C项,错在“追求一种清波容与

17、、波光荡漾、秋水般表里俱澄澈的境界”是现象,而范畴是对事物、现象的本质联系的概括。答案C9“宋代成为历史上最为软弱的王朝”,作者说这句话的意图是什么?(3分)答:_答案作者为了指出国力的强弱对国人心理的变化,从而指出宋人失去了汉唐那种博大、开阔、外向、奋发的眼界、胸襟、抱负与理想,转为婉约、深沉的时代精神。10宋代新的审美思潮具体表现为哪几个方面?(3分)答:_答案审美情感由宏观转向微观,进入精微细腻的品味,提炼到极为纯净的程度。审美意境与神韵从再现到表现、从写实到写意的转化。艺术风格的日益趋于平远幽淡而典雅。(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忠心不二的公牛(美)海

18、明威从前,有一头公牛,他的名字不是费迪南德,他对鲜花丝毫没有兴趣。他酷爱角斗。他与其他所有的同年龄的或者任何年龄的公牛角斗。他所向无敌。他的双角像硬木一样坚挺,像豪猪的毛刺一般尖锐。角斗时,他们的腰部顶得他发疼,但他并不在意。他的颈部肌肉鼓起一大块肉团,西班牙语称此为morillo;在他准备角斗时,这morillo高耸如山。他随时随地准备斗一场。他的毛皮乌黑油亮,他的双目清澈明亮一旦有什么原因挑动了他,他就会不顾死活地角斗,那股子认真劲儿恰如有些人对待吃饭、读书或者上教堂一样。每次角斗,他都非要拼个你死我活不可。不过,其他公牛并不怕他,因为他们出身高贵,所以不怕他。但他们不愿惹他,也不愿同他角

19、斗。他并不是恃强凌弱或者心地邪恶之徒,他无非喜欢角斗而已,好比人们喜欢唱歌或者当个国王、总统什么的。他从来不思考。角斗是他的职责,他的义务,他的欢乐。他在多石的高地上角斗,他在软木树下角斗,他在傍河的绿茵茵的牧场上角斗。他每天从河边走十五里路去高高的石地,跟所有正视他的公牛角斗。即使如此,他从来不发火。他器宇轩昂,他喜爱角斗。那么他的命运如何呢?主人心里却在犯愁,为的是这公牛与其他公牛角斗耗去了他大量金钱。每头公牛价值一千多元,可是,和这头伟大的公牛角斗后,他们的价值落到二百元以下,有时甚至更低。为此,主人决定不把他送去斗牛场受人屠宰,而是让自己所有的牲畜承袭这头公牛的血统。于是,他选定他作种

20、牛。不料,这是头古怪的公牛。他们把他迁到牧场,与育种的母牛一起生活。他一眼看中一头年轻、漂亮的母牛。与其他母牛相比,她更加苗条,肌肉发达,皮毛闪亮,活泼可爱。他无法角斗,便索性爱上了她,对其余的母牛连看都不看一眼。他一心想跟她呆在一起,其余的母牛对他来说不屑一顾。养牛场的主人希望公牛会回心转意,学得乖点,或者有所变化。可是,这公牛始终如一,他爱恋自己的情人,情深意笃。于是,主人把他和另外五头公牛送去斗牛场处死。这一来,公牛起码能角斗一场,尽管他忠心不二。他的角斗非常精彩,人人都表示赞赏,杀死他的汉子表示格外的赞赏。角斗结束后,杀死他的、所谓的角斗士的汉子身上那件紧身短袄全湿透了,他十分口渴“这

21、牛厉害极了,”斗牛士说道,顺手把剑递给掌剑者。他握剑时剑柄向上,勇猛的公牛心脏的血顺着刀刃往下淌。这公牛再不会有任何烦恼了。他的尸体正由四匹马拖出斗牛场去。“是啊。他就是维拉梅耶侯爵不得不干掉的那头公牛,因为他忠心不二。”无事不晓的掌剑者说。“也许我们都应该忠心不二吧。”斗牛士说。1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因为公牛的双角像硬木一样坚挺,像豪猪的毛刺一般尖锐,所向无敌,所以他酷爱角斗。B文章多处渲染公牛不择环境,不择对象的角斗,就是为了突出其好斗的本性,正是这一本性,让他最终走向死亡的悲剧。C作者对公牛爱情的描写,也是为了突出其忠心不二的性格特征。D作者写角斗士的口

22、渴的细节,就是为了衬托出公牛角斗的精彩。E“也许我们都应该忠心不二吧”这句话是斗牛士对公牛的赞赏与钦佩。解析A项,因果倒置,正是他酷爱角斗,才练就了他坚挺、尖锐的双角。B项“正是这一本性,让他最终走向死亡的悲剧”错,不是好斗的本性使他走向死亡,而是“忠心不二”的本性。答案AB12文章有三次点到公牛“喜欢角斗”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_答案第一次点到公牛“喜欢角斗”,指出角斗是公牛的本性,而不是为了炫耀或荣誉;第二次则是指出角斗是其快乐所在;第三次则指出角斗中的坚忍不拔的精神。这三次角斗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公牛坚持自己的所爱,忠心不二。(如有其它分析,言之成理亦可)13小说以公牛在斗牛场被

23、处死为结局,有人认为公牛因忠心不二导致了悲剧,而有人认为公牛在斗牛场死去,是死得其所。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探究小说结尾的意义。(6分)答:_答案探究角度一:公牛对角斗与爱情的忠心不二最终导致死亡的悲剧,而这种悲剧正折射出人类对信念的动摇,以反讽的手法升华人类应忠心不二的主题。探究角度二:公牛坚持着自己的所好,自己的爱情,他的坚持使自己的一生以最完美的方式画下惊叹符号。正如斗牛士所说“也许我们都应该忠心不二吧”,人类就要像这头公牛一样,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不在乎生活的际遇,活在自己骄傲美丽的世界中。公牛的结尾诠释了人类生活的一种勇敢的行为与美丽的归宿。(如有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亦可)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14下面是四个意思连贯的比喻句。请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仿写四个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4分)答案(示例)(1)书籍是一片海洋,中国文学是海洋中的生物,古典文学是一只贝,诗词就是贝中的珍珠。(2)自然是一座图书馆,山脉是其中的大部头著作,岩层是厚厚的书页,化石就是页上的字迹。15根据语境,在横线处分别续写诗句。(4分)孔子奔忙于驿道,忙完了,_;庄子濯洗在清流,洗完了,_。两位圣人,两种追求。答案(示例)心灵里几多纷扰手掌上一片寂静(意思对即可)16把下面几个句子调整为一段语意连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