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集_第1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集_第2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集_第3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集_第4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儿童发展心理学(五) 第五章 儿童记忆的发展记忆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经验)的反映。一、记忆的产生一种观点:胎儿时期(心脏扩音器,胎教)另一种观点:出生后(第2周出现记忆,条件反射的运动记忆,哺乳姿势,出生的第2、3天有记忆)二、记忆的发展(量、质)1、记忆量的发展1)记忆广度记忆材料一次呈现后被试能正确复现的最大量。(训练:电话号码、撒豆子)成人:短时记忆容量:7加减2个模块。初中生记忆容量最好。2)记忆保持时间的长度指铭记材料开始到对材料再认或再现之间的间隔时间,也叫潜伏期。识记保持再认再现儿童约在四岁后记忆保持时间才正常。3)影响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因素*儿童对记忆对象的感知程度 儿童的知识

2、经验和对记忆材料的理解程度(力所能及范围、循序见进) 儿童的情绪状态(积极愿学) 儿童对记忆对象的兴趣。4)独特现象(只在儿童期) 幼儿期健忘:缺乏回忆,3、4岁幼年的事物、内容不能回忆。造成原因:与人脑的发育有关,后发展的细胞掩盖了先发展的脑细胞,无法提取。记忆恢复:在一定条件下,刚刚记忆的材料立即没得的东西往往不多,而相隔若干天后恢复或重现的更好一些。造成原因:A儿童的理解力低;B记忆材料有一定难度。2、记忆质的发展1)记忆的态度在记忆过程中,记忆的有意生及无意性。(目的、意图)发展现象:3岁前记忆态度是无意性的;3岁后有意才开始(家长教育)2)记忆的内容指记忆材料的形式和性质(直观、抽象

3、、形旬3)记忆的策略指自觉运用有助于记忆任务或提高记忆效率的措施和方法。(与态度密切相关,有意积极寻找创造方法,常用的复述、背诵、高级记忆材料的系统化加工,如分类法)3岁是转折点。三、儿童记忆发展阶段与心理年龄特征1、新生儿时期(0-1岁)乳儿期二种表现:建立条件反射,形成稳定的行为反应(1个月左右),形成稳定的行为反应(1个月左右)如哺乳姿势。 定向反射,对熟悉的事物产生习惯化。习惯化:一个新异的刺激出现,会产生定向反射。如果同样的刺激反复出现,逐渐减少注意,这种现象就叫习惯化。(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习惯化:新旧刺激加以区别。(两个概念区别*)记忆:识别(记)、保持、再认、再现,以再认为主

4、。2、婴儿期(1-3岁)仍以再认为主,婴儿末期出现的另一种现象。1)客体永久性(皮亚杰提出)。8-9个月以后(1岁)指当知觉对象从视野消失时,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测验:拿走玩具,儿童是否会找)2)延迟模仿是在原型消失后,进行的模仿,说明再现的出现。(根据表象进行的模仿)3、幼儿期(3-6、7岁)1)记得快,忘的也快。神经系统可塑性高,但缺乏经验,引起惊讶产生的记忆深刻。幼儿期潜伏期短,健忘。2)记忆不精确完整性较差,容易混淆,似是而非。可能会以想象代替现实。3)无意识记效果较好游戏中记的牢。4)形象记忆占优势直观。(抽象概括不易记)5)罗多使用机械记忆(识记)4、儿童期(6、7岁-11、1

5、2岁)1)从无意记忆到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小学三年级开始)2)从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向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小学三四年级)3)从具体形象记忆向词语抽象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4)记忆潜伏期的发展。从瞬时/短时向长时发展。7-9岁迅速发展,随着年龄增长,短时记忆容量增长,初中最多。5)记忆策略的发展没有策略的策略;儿童期处于不能主动应用策略,经诱导可以会用的阶段;10岁以上处于自动自觉采用策略的阶段。5、少年期(11、12岁-14、15岁)记忆的目的;内容、方法:有目的的记忆进一步发展,但仍存在一部分无意识记忆;对词的抽象记忆进一步发展,但抽象教学仍占重要地位;视觉记忆大于听觉记忆的1.6倍

6、;意义识记能力进一步发展,记忆材料需要逻辑加工。 儿童发展心理学(六) 第六章 儿童思维的发展一、儿童思维发展的概述1、有关思维的概念对事物本质间接、概括地反映。抽象思维(普心,狭义,人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具有的)儿发:广义的思维。2、儿童思维的发生与发展第一年没有思维,1岁末岁初开始有思维。如婴儿看到妈妈拿着奶瓶表现兴奋。间接概括(产生标志)如看到黑、白马、驴都叫马3、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1)概括性质的发展(演变)动作概括。具体感知到抽象过渡的桥梁。 概念概括(实物概念、抽象概念)房子、汽车、人、野兽、水果、蔬菜2)思维内容的发展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本质。 从反映当前事物

7、到反映未来事物的发展。(固体变液体,种子变植物)3)思维水平的发展 感觉运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概念思维4、思维形式1)概念:是反映事物一般的本质特征或联系的思维形式之一。是与成人接触以后获得的。形成与掌握是不同的,会用不一定掌握。与概括能力有关系。小学四年级是使用和掌握概念的转折点。2)判断:是人脑借助语言对客观事物的特性或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进行分析综合并对客观事物做出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之一。从学前期就开始产生了。其特点是:对事物的判断是按事物的表面或外在现象进行做出的,所以做出不正确或可笑的结论。 判断的依据是以儿童对待生活的态度为依据。 实然判断*(性质判断或

8、关系判断):断定事物情况实际存在或不存在的判断。产生:学前期,学龄初期(表面),中高年级真正产生。 盖然判断*(或然判断或可能判断):断定事物情况可能发生或不发生的判断。小学中年级独立进行。小学低年级指导下进行。3)推理:是指人在头脑中依据已有的判断,经过分析,综合引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包括前提、结论。学龄初晚期产生,但抽象概括性、逻辑性、自觉性水平差。二、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理论 思维产生原因:动作: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适应: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平衡:心理发展的状态过程。 动作结构,又叫动作模式(动作图式,皮亚杰) 如本能图式,吃奶动作运用有两种手段:同化和顺应图式的运用就叫同化(与生俱来) 图

9、式发生改变就叫顺应。如吸吮到咀嚼。思维发展阶段:四个1、感觉运动思维阶段(0-2岁)萌芽子阶段:1)反射练习阶段(0-1个月)如看、吸吮、手打脚踢,被动性,不会主动做。2)习惯协作时期(1-4个月)如吸吮手指,动视觉结合3)有目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4-10个月)4)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时期(11-12个月)如对付障碍物。5)通过尝试错误和调节解决新问题时期(12-18个月)独立性、好奇心、创造力。6)思维萌芽时期(18-2岁)没有动作前已有思考,表象内部动作、运算概括3个层次:本能阶段习惯阶段思维萌芽阶段2、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运算:是一种内化了的,可逆的观念上的操作。四层含义1)头脑中

10、2)方向可逆3)运算守恒性(物体的量不随物体形状的改变而改变)4)系统性没达到运算思维阶段叫表晚(形象)思维阶段。自我中心,不守恒。为运算阶段明显的特点。自我中心*: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区分开来。(不含有自私的成份)末期时,守恒混乱。3、具休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初步逻辑思维阶段)1)守恒性(有实物的支持)具体的形象性守恒相关实验P114三个论证:同一样论证(东西没增加,也没减少)、补偿性论证(A的细长,B的矮宽)、可逆性论证(B倒回A)如出现混乱状态,一会说儿A多,一会儿说B多,已经说明和守恒性迈进。2)群集运算(系统)类包含为:组合性 逆向性 同一性 重复性(多余性)

11、系列化4、形式运算思维阶段(12-15岁)又叫抽象逻辑思维。形式运算又叫命题运算就是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 ,离开上个月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的逻辑推理的思维。比如代数里假设的XY)四变换群正面工肯定 反面或否定 相互 相关或对射举例:物体的运动与否与灯的亮与不亮有无关系正命:因为灯亮,所以物体在动否定:灯亮不亮,与物体运动无关相互:因为物体动,所以引起灯亮相关:灯不亮,物体也动。 儿童发展心理学(七) 第七章 儿童想象的发展一、概述1、定义:在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重新组合成新形象的过程。2、特点:形象性、新颖性。3、分类:根据想象有无目的性分: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根据想象独立性和创

12、造性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读者与作者) 根据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幻想: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准备。 理想:如果某种幻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就变成理想。 空想:如果某种幻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就成为空想。二、想象在儿童发展的意义1、是儿童认知发展的标志之一2、是理解的基础(靠联想进行的)3、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情感想象。)孩子怕打针 自居作用。在游戏中将自己当成最佩服的人。三、想象的发生与发展1、发生:1岁半-2岁产生(与思维同年)条件:具备加工材料;具备加工能力。记忆表象的简单迁移2、发展(阶段与心理

13、年龄特征)1)婴儿期(1-3岁)2)幼儿期(3-6、7岁)想象初级形态、水平不高。误解:想象最发达的时期。表现: 以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为主 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刚刚开始萌芽(如画画,童话故事中大耳朵、长鼻子)发份的渴望3、儿童期:有意性、现实、创造性成份逐步增长并有日益增多的趋势4、青少年期:有意想象占主导地位(作文写作) 想象趋于现实化 创造想象日益占优势地位(科技作品)儿童发展心理学(八) 第八章 儿童智力的发展一、什么是智力错误或不全面的概念:*智力是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全面,不仅人有,动物也有,不能反映智力的实质)智力是一种潜在的、综合的能力。(不对,包含了很多心理成份,如想象、知觉,

14、潜在无硬性标准,没有反映智力的实质)智力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或判断推理能力。(抓住了核心问题,但不全面。)智力是一种创造力。(不全面)科学概念:智力是人的认识活动中,具有多维结构综合性能力,其中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是智力的核心。如判断推理。二、智力结构(观点很多)*名称/提出者/主要观点1、特殊因素说(桑代克)智力是由许多特殊因素组成的。主要包括四种。C、A、V、D,C表示填句,A表示算术推理,V表示词汇,D表示领会指示。2、二因素说(斯皮尔曼)包括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一般因素是基础,特殊因素是一般因素基础上产生的。3、群因素说(塞斯登)由彼此不同的一群因素组成,又叫原始能力,

15、最后概括为7种。数学;词的概括;词的理解;推理;记忆;空间知觉;知觉速度。4、三维结构说(吉尔福特)任何一项智力活动都是对一定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操作并产生一个结果的过程。120种,5、智力构成说(皮亚杰)是发展中不断构成起来的,靠动作适应社会,通过图式或运用图式,顺应/同化达到平衡。6、智力活动阶段说(加里培林)分五个阶段:了解当前活动的阶段 运用各种实物来完成活动的阶段 有外部语言参加的,依靠表象来完成活动的阶段 依靠内部语言参加在脑子里完成活动的阶段 智力活动过程简约化的阶段。举例:儿童学习心算、默读以上为传统的学说,大多偏重对知识的测量。新的理论*:7、智力三元论(斯腾伯格)信息加工角度。

16、智力概念:个体对内外情景中信息刺激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能力: 元成分高级管理成分,参与智力活动计划、评价、策略选择等。 操作成分执行元成分的指令 知识获得成分负责对新知识、新信息的获取 三元: 成分性智力 经验性智力运用已有的经验处理新问题时,综合不同观念而形成的领悟或创造 实用性智力指个个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经验处理日常事务,适应新环境的能力。8、多重智力论(霍华德 加德纳)*智力指在某种文化环境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于解决问题或生产创造时所需的能力。7个:语言智力:学习和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逻辑数学智力:数学运逄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空间智力:使知识识别距离,判定方向的能力 音乐智力:对韵律

17、的欣赏表达能力 技能智力:支配肢体来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 人际智力: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 自知智力:认知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他认为每个人在以上几个方面都有表现。三、智力与知识的关系儿童掌握知识技能越多,智力就能更好的发展,智力越发展,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就越顺利,也就是说,智力既是掌握知识的前提也是掌握知识的结果,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四、智力发展的速度与限度(发展的一般趋势)1、速度辛特纳认为儿童出生到岁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5-10岁速度次之;10-15负发展速度虽然逐渐减慢,便并没有停止,15岁以后达成成熟阶段。布鲁姆认为一个人出生到5岁智力发展最快,假如出生到17

18、岁以智力发展水平全部达到100%来看,0-4岁就获得了50%,4-8岁获得了30%。8-12岁获得20%(巩固时期)2、限度早期智力发展在15岁左右,但近年来研究,人的智力到30岁达到高峰,以生开始逐渐下降。另一种观点,人在40-50岁智力仍在发展,增长缓慢。还有一种观点,人到80岁智力才开始衰退,甚至90岁才开始衰退,普通人17、18岁顶点。五、智力的分布从低到高呈正态分布状态。智力的等级分布 IQ 等级 百分比 130以上智力超常 2.3 120-129 优秀 7.4 110-119 中上(聪明)16.3 90-109 中等 49.6 80-89中下(迟钝)16.2 70-79 临界 6.

19、0 69以下低能 2.2用遗传优生的手段提高儿童智力。六、智力的测量(鉴定)比奈西蒙 IQ=心理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韦克斯勒 离差智商(WISC)每套量表包括12道题目,分6个文字题和6个非文字题。学前儿童(6岁以下) 学龄儿童(6-16岁) 成人智力量表(16-75岁)七、智力的分类及个别差异一般智力与特殊智力时间差异,早期和晚期八、智力发展的模式1、聚合式:起点不同,过程相反,终点一致2、发散式:起点相近,过程渐分,终点相平3、交叉式:起点不同,过程交叉,终点相反儿童发展心理学(九) 第九章 儿童语言的发展一、概述*1、有关概念:语言、言语2、结构:语音 语义(词义) 语法(句

20、子) 语用技能3、语言在儿童发展的作用1)概括作用2)调控作用4、语言产生的标志在1岁左右,说出第一批真正能被理解的词开始。二、儿童语言发展过程1、语言发展准备期(前语言期)反射性发声阶段(哭) 呀呀语阶段,音节的重复(9个月达到高峰)2、语言发展期1)语音音位 区别性特征 语音范畴知觉P1482)语义(词义) 达不到语义的程度一生都在进行语义发展普通名词(用的最多,包括动词不分,扩张、缩小、比喻2-6岁普遍存在) 形容词(2-6岁半普遍存在,4-5岁快速增长期) 时间词(时间阶段,时间次序) 空间方位(左右最难,3-4岁增长最快) 指示代词(这那最难,教时必须有参照物) 人称代词(有参照物,

21、“他”理解最差) 量词(很重要,很复杂)3)句子的发展理解先于语言产生:三个层次水平不完整句(单词句、电报句) 完整句(简单句、复杂句) 复合句(联合复句、主从复句)理解:第一、对复杂句的理解(被动语态句,双重否定句难) 第二、理解策略*(事件可能性策略、词序策略、非语言策略、预期(理解定势)4)语用技能的发展语用技能是指人们在特定语境中应用语言进行交际所必须掌握的一系列方法与规则。说者:吸引听者,内容,方式适应对方的水平,根据反馈,随时调配。 听者:推断意图,即时反馈。三、语言获得理论*三大派,每大派两个子学派1、环境论1)模仿说传统模仿说由阿尔波特于1924年首先提出。认为儿童学习语言是对

22、成人语言的临摹。儿童语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许多学者对其引起争论。不同意其说法。因为事实证明,儿童模仿和儿童已有语法水平距离罗大时,儿童不能模仿。二是儿童常常在没有模仿范型的情况下,产生和理解许多新句子,具有创造性。怀特赫斯特主张对传统的模仿说加以改造。提出了选择性模仿说。选择性模仿说认为,儿童学习语言并非是对成人语言的机械模仿,而是有选择性的。儿童能把范句的句法结构应用于新的情境以表达新的内容。虽然新的模仿说比较符合获得过程实际情况下的模式,但也不是唯一的模式。2)强化说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射学说和两种信号系统学说到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都认为语言的发展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连锁和结合

23、。主张对言语行为进行“功能分析” 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使成人的言语反应继续发生的必要条件。强调“强化依随”的概念来解释各种行为。刺激-反应链锁和强化学说对语言学说界和心理学界都曾发生过很大影响,但从60年代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一是斯金纳这些话根据的不是实际的观察。二是强化既是渐进、累积的过程,就意味着儿童语言发展中不会出现突变,不能解释儿童在短短几年内迅速获得听、说本族语言能力的事实。2、遗传论(先天说)1)先天语言能力说*先天语言能力说是由乔姆斯基提出的。他认为,决定人类幼儿能够说话的因素不是经验和学习,而是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儿童获得语言在4岁内就能完成。 *语言是一个有

24、高度组织性的抽象规则系统,是人类先天具有的普遍的语法能力 *语言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这个转化是由语言获得装置实现的。 *儿童获得的是一套支配语言行为的特定的特定规则系统。先天语言能力学说于60年代提出后,最大贡献是根本改变了儿童被动模仿的看法,注意儿童本身的特点。学术界对该学说的评论有:一是乔姆斯基的理论在方法论上是思辨性的,在观点上是先验的,唯理论的。 二是根据先天普遍语法理论,似乎幼儿在语言获得开始有具有一套成人的语法系统,但事实上在使用功能和含义上往往差别很大。 先天能力说表面上强调儿童本身在获得语言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既然是人类生来俱有的,无异于是从行为主

25、义相对的另一个极端来否定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自然成熟说勒纳伯格赞成先天决定论,但在理论上以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作为理论基础。主要观点如下:生物的遗传素质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 语言以大脑的基本认识功能为基础。 语言既是大脑功能成熟的产物,语言的获得必然有个关键期。(2-11、12岁)勒纳伯格的理论无法解释本身听力正常父母聋哑的儿童为什么不能学会正常人的口语而只能使用聋哑人的手势语。3、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1)认知论以 皮亚杰为代表的一派主张从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说明语言发展,认为儿童的语言能力仅仅是大脑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而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观点

26、如下: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 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 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既不是环境强加的,也不是人脑先天具有。它来源于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皮亚杰学派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说明儿童认识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其合理性。但他们过分强调认知发展是语法发展的基础时,必然要遇到认识发展和语言发展的关系是直接和单向的等等难题。2)社会相互作用论 20世纪70年代后,国外一些心理学家特别重视儿童和成人交往在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和成人的语言发展是语言获得的决定因素。不过学术界对指向儿童的语言的性质和作用有不少疑问。语言输入在儿童语言获得中究竟

27、起多少作用,还存在不少问题。从现有的研究水平来看,要对语言获得过程及其机制提出结论性意见,还为时过早,有待跨学科的探索。儿童发展心理学(十) 第十章 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一、情绪情感感的产生布里奇斯:出生时,弥散性,兴奋或激动;3个月才开始有情绪的产生,如喜悦或悲伤。2岁分化稳定,积极或消极。二、积极的情绪1、笑的发展1)笑的发展自发的微笑:0-5周 反射性 社会性微笑:5-15周 无选择社会性微笑向有选择性社会微笑 不同的社会性微笑:6-7个月。扩大家庭微笑2)出声的笑:4个月,都是一种适应的反应模式2、依恋*1)定义: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接触的一种倾向。2)意义:2点使婴

28、儿与抚养者形成积极地感情联结,激发抚养者更精心的照顾后代,对儿童形成信赖感有重要的影响。 对儿童后期探索行为形成安全基地。3)类型:3种A类型:20%,回避型。无依恋,与陌生人和抚养者一样。 B类型:70%,安全型。 C类型:10%,反抗型。反抗抚养者。4)依恋的发生和发展:3个月产生。5)依恋发展的影响因素最主要来自于母亲的抚养行为。母亲与孩子交往是形成依恋的基础。敏感性行为 同步性行为 交互性行为近年来开始研究父婴依恋特点:交往内容上,游戏 交往方式上,运动 活动性质上,触觉,肢体运动类。(母亲视觉多)父婴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哪些影响?父亲是儿童重要的游戏伙伴。 父亲是婴儿积极情绪情感满

29、足重要的源泉。(活泼、乐观、勇敢、独立) 父亲对婴儿的个性品质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父亲在儿童的性别角色(社会性别)的正常形成中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男孩四岁前无父亲陪伴交往,缺乏攻击性,女性化倾向,独立性缺乏;女孩在五岁前与无父亲陪伴交往,青春期与异性交往会产生焦虑,无所适从。三、消极情绪的发展1、哭的发生与发展出生,但意义上不一定是消极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分化。根据哭的类型和原因,大体分为两种趋势。从完全生理性的哭向社会性诱因发展。 从无意识条件反射哭向有意识操作性的哭发展。2、恐惧是指有机体在面临并企图摆脱某种危险情境而无能为力是产生的情绪体验。1)布里奇斯认为,儿童恐惧产生地儿童

30、6个月,后天习得。(一家之说)2)发展:2 个阶段学前期经历了四人阶段 学龄期3)怯生:儿童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出的害怕反应。有一个逐渐的过程。影响怯生产生的影响因素?*父母是否在场 环境的熟悉性 陌生人的脸部特点 抚养者的多少 婴儿与抚养者(母亲)的亲密程度,过于密切,容易怯生。 婴儿接受到刺激的多少。4)预示着儿童社会情绪的产生,预测性恐惧。抚育续时间长,有时甚至影响一生。如学龄期,延续着生理性,预测性的恐惧。又有着学业失败的惧怕,及同伴关系破裂的惧怕。很可能在父母、老师面前掩饰某种惧怕。特别是男生。如不及时矫正,很可能形成第二天性。3、焦虑1)定义:是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

31、胁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体验。(目标往往不清楚,不知怕什么)2)类型:3种 现实性或客观性焦虑(考试、就业) 神经过敏性焦虑(一点小事都焦虑) 道德性焦虑3)作用:有时还有积极性,大部分为消极。低度焦虑,保持警惕。4)如何克服焦虑?正视焦虑,不要逃避,从被动变主动,学会适当的发泄,如倾诉,看刺激电影,游戏、运动、音乐或有策略的撤离。另:内疚是个体期望应当做的事失败时产生的情结绪情感体验(产生于儿童时期)5)儿童发展过程的主要焦虑早期:分离焦虑 学龄:学习焦虑耶克斯:学习与焦虑平衡。耶克斯焦虑规律*:高度焦虑只有同高度的能力相结合才能促进学

32、习,而高度焦虑与低能力或一般能力结合则抑制学习。应当把焦虑控制在中等或偏低程度,才有利于一般能力水平者的学习。4、儿童期情绪障碍:沮丧 社会退缩 焦虑反应 青少年抑郁症 儿童发展心理学(十一) 第十一章 儿童个性的发展人生舞台上的表演(扮演)的角色,整体精神面貌.一、个性结构:广义:包括心理学的整个内容。个性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 自我意识 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狭义为前三个。二、个性的形成(发生)1、时间:真正产生在学前期(西方心理学在2岁以后)2、原因:幼儿期以前的儿童心理基础还没有形成 环境的改变(从家庭走向社会),一切生活内容发生改变自觉性、独立性开始成长。三、个性发展的主要因素1、生物学因

33、素(遗传)先天素质、遗传基因、生理学(青春发育期特征)、体貌特征、成熟速率、气质特征2、社会因素(主要因素)个性是从社会品质方面揭示的。个性的形成也是逐步实现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个体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知识、行为习惯和价值体系的过程。1)家庭对儿童个性形成有四个方面的影响家庭物质环境。如家庭摆设影响秩序性;家庭物质刺激的多少(电视、DVD、电脑);经济收入。 情绪气氛(主要为父母)。理想:友好、积极、愉快、民主;相反,矛盾不断;另:封建专制式;中性,基本愉快,偶有小吵小闹,原则问题一致。 教养方式(教育态度一致,前后一贯致。 家庭结构成员组成2)集体与人们的偶然集合不同的群体,是群体发展的高

34、级形式。(目标一致、关系平等、民主)3)同伴*定义:彼此之间地位平的人就叫同伴。在社会上是平等的,共同操作时,在行为的复杂程度上处于同一水平的个体。 作用:同伴是强化物;同伴是范型;同伴帮助去自我中心;同伴给予稳定感和归属感;同伴是社会化动因。4)游戏定义:是一种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的为了满足认识身体需要的轻松自由的学习活动。 作用:首先游戏可以推动儿童认知的发展,允许儿童自由探索各种客体,解决问题;其次,游戏可以推动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在想象性游戏中,儿童学会了解别人,还可实践一下自己想要担任的角色。最后,游戏还可以使儿童解决一些情绪上的问题,在没有成人威胁下,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的冲突。5

35、)友谊 定义:在建立在利益一致和相互依恋基础上的个人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形式。 阶段*:赛尔曼将儿童的友谊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3-7岁),这时儿童还未形成友谊的概念。同伴就是朋友,一起玩就是友谊。 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儿童要求朋友听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顺从自己的同伴就是自己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 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阶段。 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 第五阶段(12岁开始):是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6)社会文化传媒。电视、电影、网络、书籍、报刊,对儿童个性发展有正反两面。正面:重要的学习资源;负面:具有危险性的虚拟世界。三、心理因素只研究自我意识1)定

36、义:主体的我,客体的我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2)结构:2个层次:形式和内容形式结构:自我认识(知)-自我体验(情)-自我调节(意)心理过程 内容结构: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3)发生与发展 发生:学前期能区分主体和客体 发展:进入学校以后,出现加速发展的现象。 一:知识体验、思维发展低,所以仍处于低水平(与成人相比) 二:青少年时期,发生突变。生理:青春期;社会:高级学校、心理自我,反醒思维。青少年个性发展的特点:* 自我的分化。主体我:具有知觉能力、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自我;客体我:作为客观观察对象的自我第二次诞生(青少年后期,自我分化

37、) 自我同一性。是指青少年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的重要方面前后一致,比较完善的意识。(另同一性失败:混乱: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识;拒斥:过早把自己形象固定化,过早停止对自己的同一性判断观察,得过且过,缺乏主观判断,盲目遵从权威。 自我意识的强度和深度不断增加 自我评价逐渐趋于成熟。特点:独立性、全面(优、缺点)、概括性(标准)。四、个性发展理论1、弗洛伊德理论横:个性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纵:性欲阶段理论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1、2区别:*6个弗洛伊德特别强调本能的作用,本我的力量,自我只是伊底(本我)和超我的奴仆;埃里克森则更强调自我的作用。 弗洛伊德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时,仅把儿童

38、囿于母亲一儿童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而埃里克森则把儿童置于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 弗洛伊德对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只到青春期为止,而埃里克森则把个性发展阶段扩展到8个阶段,贯穿人的一生。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埃里克森则认为人的本笥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儿童出生后都存在向善或向恶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他对形成和发展良好个性品质抱着较为乐观的态度。 埃里克森把儿童人格的发展看作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一定要经过几个从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普遍发展任务。上一个阶段任务完成有助于下一个任务的完成。但是,埃里克森不像弗洛伊德那样悲观,并一事实上像弗洛伊德所说的那种病理性后果。同时,埃里克森也指出,即使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了,并不等于这个矛盾不复存在了,在以后的发展里仍有可能产生先前已解决的矛盾。 埃里克森认为社会重要,而弗洛伊德认为家庭对个性发展影响重要。3、米德理论*社会人际互动理论,每个个体借助语言与他人互动的结果。经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2岁以前,还未掌握语言)原始自我阶段 模仿阶段(母亲、教师等成为心理中的重要他人)重要他人的自我阶段 社会角色扮演阶段(重要他人中某个人的优点综合一个理想形象,作为一个社会角色扮演。)泛化重要他人的自我阶段。五、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1、有关概念*1)性别:根据生物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