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_第1页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_第2页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_第3页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_第4页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及答案( 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 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两狼之并驱如故亦毙之B.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其一犬坐于前C. 狼不敢前吾日三省吾身D. 以刀劈狼首静以修身(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3)结尾一段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结尾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 角度,它又告诉 “人”什么呢?【答案】 ( 1)B(2)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3)议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 胜利。【解析】 【分析】( 1 ) A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

3、代词;B隧: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意为“从隧道 ”犬/: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意为 “像狗一样”;C前: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意为 “上前 ”日/:副词,每天; D以:用 /以:表示 目的,相当于 “来 ”。故选 B。( 2 )此句中重点的词有: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这里是 “能有多少 ”的意思; 止,通 “只”,意为 “仅,只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即再狡猾的狼也会败给智慧的人,因此是议论的表达方式。谈启示,首先要理解文章内容,然后联系实际来谈启示。作 者记述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自取灭亡的故事,然后结合实际,谈除了从狼的所作所为 得到启示外,还可以

4、从屠户的所作所为得到启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面对像狼一样的恶 势力,不能心存幻想,一定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故答案为: B;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议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 利。【点评】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 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 意思。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 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 用法的词语。本

5、题第一问考查表达方式,常见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文章的 最后一段是作者对狼的行为的看法,属于议论。第二问考查概括文章的主旨,题目提示换 个角度,可以从 “屠夫 ”的角度,屠夫一开始忍让,狼仍然不满足,直到最后奋起反抗,终 于取得胜利。【参考译文】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 跟着(他)走了很远。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 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 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

6、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 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 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 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 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 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 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 的。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

7、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 料罢了。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学而)学见贤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而)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 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

8、而后已,不亦远乎? ”( 子曰:泰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卫灵公)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诲 女知之乎D.学 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不 知为不知 /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 吾日三省吾身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下面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词义不相同的一项(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以为己任 C. 温故而知新 / 故善学者假人之长(3)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

9、不亦君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简答。请从文中提炼出四个成语: 【答案】 ( 1)A(2)C (3)通 “悦 ”,愉快;生气,发怒,恼怒;却;有害;凭什么( 4) 温习旧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问题。(5)择善而从;温故知新;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 人。【解析】 【分析】( 1) B女通“汝”C知:通“智”D说通 “悦”。(2)A项:自己。 B项:

10、了解,知道。 C项:旧知识;所以。 D 项:反省。(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 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说、女 ”的通假。(4)此题考注意 句中 “故”为“”的意思, 句中 “罔”殆“”的意思。( 5)题目要求写出四个出自论语十则的成语,从不亦乐乎;见贤思齐;三人 行,必有我师;温故知新;死而后已;任重道远这些成语中任意写出四个就可以了。 故答案为: A; C;通“悦”,愉快;生气,发怒,恼怒;却;有害;凭什么; 温习旧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只思考却不学习也

11、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择善而从;温故知新;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 人。【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平时的积累。在 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指出句中通假字以及所通的字,并进行解释;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 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 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 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

12、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 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 与优美;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论语十二章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13、,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也。”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孔子名 ,字仲尼, 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2)解

14、释加下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三十而立 为人谋而不忠乎 (3)本文所选内容是围绕哪两个方面展开的?(4)孔子认为对别人的优缺点应如何正确对待呢?用自己的话说说。(5)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很多观点,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答案】 ( 1)丘;春秋(2)立身,指有所成就;竭尽自己的心力(3)为学与修身(4)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它,对于他们的缺点反观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5)任选一则来谈即可,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重学思结合。【解析】 【分析】(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 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

15、,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 尊为 “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孔孟”。(2)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 “忠 ”:竭尽自己的心力。(3)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 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 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 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 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4)此题不难,题目是关于此章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就是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 (看到自己

16、也有 )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5)开放性试题,关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关于学习态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任选一个加以阐述即可。如,孔子 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是最有效的读书法。一味读书而不去思考,就会被书 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的,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反之一味空想而不去学习和实践, 终究一无所得。故答案为: 丘;春秋 立身,指有所成就;竭尽自己的心力为学与修身 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它,对于他们的缺点反观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任选一则来谈即

17、可,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重学思结合。【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就能回答。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 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 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 容,注意对内容的概括。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文 章的重点语句进行概括。本题考查的是问题的探究能力。考生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进 行分析。【参考译文】孔子说: “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

18、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 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 “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 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 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 老师了。 ”孔子说: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 ;只空想却不学习,就

19、会疑惑。 ”孔子说: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 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 “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 人。”孔子说: “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 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 “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 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 “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日夜不停。 ” 孔子说: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

20、气却不可改变。 ” 子夏说: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仁德就在其中了。 ”4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下面练习。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学而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1、贤哉,回 也! ”雍也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 而子张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孔子,名 ,字仲尼, 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不逾矩 (3)翻译下列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4)写出一个出自论语十二章中

22、的常用成语。(5)同学们,在学习上你或许曾经有过困惑,或许你现在正在经受着困惑。那么,学习了 论语十二章后,你一定有所感悟,论语十二章中哪一句话你感受最深?请结合自 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的切身体会。【答案】 ( 1)丘;春秋或春秋末(2)通 “悦”,愉快;生气;替或给;越过,超过 (3)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4)示例:三省吾身、温故知新、三十而立等。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亦乐乎、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5)示例: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五则。这则讲的是如何调和“学”与“思 ”的矛盾。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即使过目不忘,学 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

23、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牛角尖。这时如果能够参考 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有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解析】 【分析】( 1)此题考查的是与孔子有关的文学常识。孔子(公元前551 年 9 月28 日公元前 479 年 4 月 11 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 夏邑),春秋或春秋末的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 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2)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 “说”:通 “悦”,愉快。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 “逾”在现代 汉语中也有 “越过,超过 ”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3)

24、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 “自”:从。 “亦 ”:也。(4)根据诗句的个别字眼去推断应是哪个成语。这要看学生平时的积累。对成语含义的 把握,对成语字眼的记忆。如可从 “吾日三省吾身 ”提取“三省吾身 ”。可从 “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师矣 ”提取 “温故知新 ”。可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提取 “三十而立 ”等。( 5)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诗句意思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 受。解答时根据所选的句子的意思来谈启示,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即可。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日常生活中,我 们每天都要接触许多人,而每个人都有

25、自己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就说我们班吧,有 各方面的人才。有学习成绩优异者、绘画高手、书法好手、象棋大师等。多向他们学习, 一定会获益匪浅。故答案为: 丘;春秋或春秋末 通“悦”,愉快;生气;替或给;越过,超过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示例:三省吾身、温故知新、三十而立等。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 贤思齐示例: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五则。这则讲的是如何调和 “学”与“思 ”的矛盾。只学而不思, 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 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牛角尖。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 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

26、,则很有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点评】 本题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对 文学常识的积累。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 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 进行积累。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积累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知识的理解 和自觉的积累能力。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在深入把握诗句意思的基

27、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 受。解答时根据所选的句子的意思来谈启示,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即可。【参考译文】孔子说: “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 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 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 “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 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 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28、。 ”孔子说: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 ;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 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 “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 “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 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 “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

29、习,看 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 “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孔子说: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仁德就在其中了。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 , 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 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 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 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 造福。【注】

30、管仲、隰( xí)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掘:挖。(1)解释划线的词 春往而冬反 遂得水 (2)翻译。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 ”(3)文中故事是成语 的来历,现比喻 。【答案】 (1)通 “返”,返回;找到(2)管仲说: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3)老马识途;有经验,能带领新手工作【解析】 【分析】( 1)解释文言文词语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 反:通假字,动词,通 “返 ”,返的原则,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回; 得:动词

31、,找到。( 2)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 “一一对应,字字落实通顺规范。智:智慧;用:利用。句意是:管仲说: ( 3)成语是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 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 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老马识途:老马识途,途:路,道路。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 道路。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到引导作用。故答案为:( 1) 通 “返”,返回; 找到。( 2)管仲说: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3)老马识途;有经验,能带领新手工作。【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实词

32、与虚词的积 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 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 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 “留”“删”“调 ”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3)本题考查成语积累和解释。答题时应注意,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 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

33、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 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 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附参考译文】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 “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 ”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 有水喝,隰朋说: “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 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 ”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6阅读下列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小题。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

34、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 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弛担持刀 弛: 目似瞑 瞑: 屠暴起 暴: 狼亦黠矣 黠: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35、3)“止增笑耳 ”的仅仅是恶狼吗?文章实际上讽刺的是什么?【答案】 (1)解除,卸下;闭上眼睛;突然;狡猾( 2) (屠户)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一样。 屠户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把这只狼也杀死了。(3)不是,实际上讽刺的是像狼一样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 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 些常见的实词。弛:动词,解除,卸下;瞑:动词, 闭上眼睛;暴:形容词,突然;黠: 形容词,狡猾。(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36、。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 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 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 关键词:顾、积薪、苫蔽。句意:(屠户)看见田野里有 一个打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一样。 关键词:自、股、 亦、毙。句意:屠户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把这只狼也杀死了。(3)本题考查归纳文章的道理。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 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根据“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 争,

37、这样才会取得胜利。实际上讽刺的是像狼一样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 故答案为:( 1)解除,卸下; 闭上眼睛; 突然; 狡猾( 2) (屠户)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 小山一样。 屠户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把这只狼也杀死了。(3)不是,实际上讽刺的是像狼一样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点评】( 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 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 词义。弛:动词;瞑:动词, 闭上眼睛。(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

38、为辅,注意落实重 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 顾:回头看,这 里指往旁边看。积薪:把柴草堆积在一起。薪:柴草。苫(shàn)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苫:盖上。蔽:遮蔽。 股:古今异义词,大腿。亦毙之:把这只狼也杀死了。(3)本题考查归纳文章的道理。答题时应注意,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 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本文的主旨很清楚,就是最后一段作者的议论。文章是以狼 为主来叙事的,并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主旨的。讽刺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 多么奸诈,终

39、归要失败。告诫人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与妥协,必须敢于 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附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 紧跟着(他)走了很远。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 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 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 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 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40、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 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 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 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 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 的。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 料罢了。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炳烛 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乎? ”平公

41、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 “盲臣 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 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 乎? ”平公 曰: “善哉!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 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注】 炳烛:点烛。 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昧行:在黑暗中行

42、走。(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 恐已暮矣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及鲁肃过寻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每处所填不超过 5 字)(4)从孙权劝学一文中找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5)孙权劝学一文哪句话可以看出吕蒙学有所成?用的写作手法是什么?(6)读完这两篇文章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案】 ( 1)迟、晚;怎么;再次、重新;等到、到( 2) 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 我难道是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3)年纪大;事务多(4)刮目相待(5)

43、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侧面描写。(6)略【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 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 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 “及 ”这 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是不同的。这里是 “到了的时候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 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注意 “安、戏、孤、岂 ”

44、等字要准确翻 译。(3)本题考查筛选并提取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 程中达到读懂读通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这里学生能用原文理解出,晋 平公担心学不好: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年龄大了学不好;吕蒙:蒙辞以军 中多务 事务多,繁忙顾不上学习。(4)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归纳要点。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 叹: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 兄何见事之晚乎 ! ”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鲁肃的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 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成语:刮目相待。

45、(5)本题考查概括要点和侧面描写。本文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是全文的最精彩之 处。由文中可知,鲁肃是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 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 “吴下阿蒙 ”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 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 “变”的结论,而吕蒙之 “变”的核心正是 “才略 ”的猛增。(6)本题考查说出阅读感受和启发。学生能扣住观点,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实 际,扣原文主题进行小结。比如: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 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或者: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 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

46、就。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谈阅读感受的能力。点评:此题 为开放题,没有唯一答案,但要语句通顺,有理解有感悟,但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并联 系生活实际。故答案为:( 1)迟、晚;怎么;再次、重新;等到、到。( 2) 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 我难道是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3)年纪大;事务多。(4)刮目相待(5)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侧面描写。(6)略【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先翻译句子,再参考古今义或词类活用等情况,准确解释词语,“安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关键词语的

47、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 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3)本题考查筛选并提取信息。答题时应注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 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分析归纳:(晋平公)年纪大;(吕 蒙)事务多。( 4)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归纳要点。答题时应注意,吕蒙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自信。答 案:刮目相待。( 5)本题考查概括要点和侧面描写。答题时应注意,鲁肃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 下阿蒙 ”,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 “吴下阿蒙 ”又

48、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 了一个纵向的对比,运用侧面烘托的写法。(6)本题考查说出阅读感受和启发。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 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要求感悟真切,联想合理 ,中心明确 ,语言通顺。【附参考译文】炳烛 夜读晋平公问师旷,说: “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 “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 “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师旷说: “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

49、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 “讲得好啊! ”孙权劝学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 推托。孙权说: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 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 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 “你现在的(军 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吕 蒙说: “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

50、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 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8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答题。陈元方年十一时,候 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元方曰: “老父在太丘,强行绥 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 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 “孤 往者 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元方曰: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 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 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 【注】 候,拜访,问候。 履行,实践,做。 绥,安,安抚。 孤,封建时代王侯 对自己的谦称。 师,学习。( 1) “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法令,制度; 方法,做法; 效法,仿效

51、; 标准,法则。你认为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中的“法”的意思是: (只写序号)。(2)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袁公问 /曰贤家君在太丘 /远近称之 /何所履行B. 袁公问曰 /贤家君在 /太丘远近 /称之何所履行C. 袁公问 /曰贤家君在 /太丘远近称之 /何所履行D. 袁公问曰 /贤家君在太丘 /远近称之 /何所履行(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4)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 “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答案】 (1)(2)D(3)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慰他们(用仁义安抚贫弱的人)。(4)强者绥

52、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出行守时,交往守礼,乃基本的做人之道,但有时也会有相反的情况发生。【解析】 【分析】( 1)这句话的意思为:不知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 因此,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中的“法”的意思是:效法、仿效。(2)“袁公问曰”是一个完整的主谓结构的句子,后面应断句,因此排除AC。“贤家君在太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不能断开,因此排除B。故选 D。(3)翻译前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意思。以:用;抚:安抚、抚慰。之:代指弱者。翻译时 应调整语序:弱者以仁抚之。这句话可以翻译为: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慰他们(用仁义安抚贫

53、弱的人)。(4)联系上文可知,“此事”指的是: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陈元方说这句话是针对袁公的 “孤 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 袁公的言外之意是你父亲这样做是在效仿我,元方不认同,于是就举周公、孔子的事例进 行反驳,言外之意是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点评】( 1)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 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方法: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

54、文的联系; 抓住“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 根据虚词进行断句; 根据固定句式 进行断句; 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进行断句。(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 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上文筛选恰当的信息。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反复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 容,然后联系

55、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论语十二章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学而)”(学”。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而)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也! ”(雍也)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6、”(雍也)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1)给下面划线的词注音。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人不知而不愠 博学而笃志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自圆其说B.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半信半疑C. 温故而知新 / 马无故亡而入胡D. 不舍昼夜 /太丘舍去(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阅读下列两则语录,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这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