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10《那树》教案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10《那树》教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 那 树那树 是台湾著名散文家王鼎钧的名作。 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 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 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 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 人与 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 以描写和叙述为主。 少有议 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那树用自己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 读者以强烈的震撼。教学本文, 应引导学生感知老树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体会托物寓意的手法,理 解课文的主旨; 探究文章打动人心的奥秘, 品析鉴赏本文的哲理美、 修辞美, 感受悲剧色彩、 奇幻色彩,深层体会王鼎钧散文的艺术魅力, 另外,还应引导学生

2、联系生活实际, 关注身边 的绿色,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课堂教学采用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延伸拓展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合作研讨。 注重多层对话, 全面挖掘课文各方面的资源, 力求使学生在语文学习、 认识自然方面都有收 获。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王鼎钧及其散文创作成就。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力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2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3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培养语感。德育目标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教学重点1了

3、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教学方法1朗读法2讨论点拨法3品读法4延伸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树的生命历程;感知树的形象, 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步骤 一、导语 设计 以前在成都平原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耕牛因年老被农人卖掉,被人杀死吃肉剥皮的现 象,如果你当时恰好看到,你的感受会如何呢?这是一种人类对做

4、出奉献者的不平待遇! 就让我们一起拜读王鼎钧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吧。二、资料助读1关于作者王鼎钧,台湾著名的散文家。主要的散文作品有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 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 )人生观察 长短调世事与棋情人眼碎玻璃灵感等。2预习检测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感受课文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作者的情感?2请你任选一种情感,在文中找出一例句,给大家读一读。3其他同学一定还有很多这一类的句子,就请大家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精彩的部分, 选择其中一句你最喜欢的话进行赏析。4成都市中考语文特别青睐考查散文阅读,自12 年至 2015 年已连续四年考查散文阅读(16 年 A 卷考说明文,B 卷考小说)中

5、考考点及要求1. 能正确理解文中重要词语、重要句子的含义。2. 能根据要求正确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3.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4. 能初步鉴赏评价散文的形象、情感和语言,并能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对文章观点和作 者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散文阅读的考查要点及核心思维能力较多,我们这节课重点赏析文中生动、优美的词 句真题直击 方法点拨例 1. 从划线句句中任选一个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简要品析。 ( 2 分) 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 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

6、里。方法点拨: 1.选准关键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程度副词等)2.效果体会答题格式:某词 +特点 +情感 参考示例:我认为这句中最有表现力的词语是“交会” 。因“交会”一词写出我对儿 子的牵挂与儿子对我的依恋融合在一起的情形( 1 分),形象表现出母子间无法割舍的深情( 1 分)。再次明确:方法点拨: 选准关键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程度副词等) 2.效果体会答题格式:某词 +特点 +情感注:对动词形容词的意思一定要准确理解。 “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 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这句话中的哪些词最富表现力,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倾 向?再一

7、次快速默读课文,思考:A 那树具有怎样的价值和品格,最后遭到怎样的命运?通过以上的分析,B 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写 “那树” ?小组讨论。C、对那树,作者和交通专家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你是怎么看的?找出文中有关句 子思考回答。作者对那树怀有深情, 肯定赞扬大树的价值和品格, 可是交通专家却认为有害无益。D、文章有几处引用故事发生地的人们的传说?其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三处。这些引用的传说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深化主题的作用。E、如何理解文中所写的蚂蚁国的故事?首先给文章带来了奇幻的色彩。 更重要的是创造一种悲壮气氛, 表明动植物世界有 友爱,而人类有时极其缺乏友爱,形成鲜明对比。三、 主题感受:四、 体会本文的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