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三版)_第1页
大学语文(第三版)_第2页
大学语文(第三版)_第3页
大学语文(第三版)_第4页
大学语文(第三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学语文(第三版)2012年7月考试考前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抗战时期诗人与战争的现实密切联系,在解放区出现了以"新歌谣"为特色的诗歌创作潮流,代表作有( )。 A王贵与李香香和漳河水 B兄妹开荒和夫妻识字 C白毛女和小二黑结婚 D逼上梁山和武松2散文黄昏的作者是( )。 A朱自清 B戴望舒 C何其芳 D张爱玲3被称为"临川四梦"作品分别是( )。 A墙头马上、单刀会、汉宫秋、黄梁梦 B窦娥冤、潇湘夜雨、秋胡戏妻、张生煮海 C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D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4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是指( )。 A幻灭、动摇、追求 B家、

2、春、秋 C雾、雨、电 D金锁记、倾城之恋、沉香屑5史记·项羽本纪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是( )。 A以事件写人物 B重在写心理 C重在写历史 D以人物表现哲理6雷雨中的蘩漪的身份是( )。 A周朴园的元配 B周朴园的继室 C周朴园的女佣 D周朴园的外室附:参考答案1A2C3D4C5A6B二、填空题1柳宗元的作品集是_,他的游记文作品有_等。220世纪30到40年代先后结集为旅途随笔、忆、短简、点滴、梦与醉、龙·虎·狗、废园外等的作家是_。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分为_、_两类。4田汉前期主要作品有_、_等。5抗战爆发到40年代,出现了大量的优秀剧作,历史剧有郭沫若的_、

3、虎符、高渐离等战国剧系列、阳翰笙的天国春秋、欧阳予倩的忠王李秀成等。6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包括晏殊、李清照、张先、_、_等人。7老舍的长篇小说作品主要有二马、离婚、_和_。8清代短篇文言小说的压卷之作是_的_。9诗经反映了周初至春秋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特别是其中的"_,劳者歌其事"的民歌,奠定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10郭沫若的诗歌代表作品是_。1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代表作是_的_,志人小说代表作是_的_。12被誉为初唐四杰的是王勃、_、_和骆宾王。附:参考答案1. 柳宗元的作品集是_,他的游记文作品有_等。解答:柳河东集 始得西山宴游记2. 20世纪30到

4、40年代先后结集为旅途随笔、忆、短简、点滴、梦与醉、龙·虎·狗、废园外等的作家是_。解答:巴金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分为_、_两类。解答:志怪 志人4. 田汉前期主要作品有_、_等。解答:名优之死 获虎之夜5. 抗战爆发到40年代,出现了大量的优秀剧作,历史剧如郭沫若的_、虎符、高渐离等战国剧系列、阳翰笙的天国春秋、欧阳予倩的忠王李秀成等。解答:屈原6.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包括晏殊、李清照、张先、_、_等人。解答:欧阳修 柳永7. 老舍的长篇小说作品主要有二马、离婚、_和_。解答:骆驼祥子四世同堂8. 清代短篇文言小说的压卷之作是_的_。解答:蒲松龄 聊斋志异9. 诗经

5、反映了周初至春秋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特别是其中的"_,劳者歌其事"的民歌,奠定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解答:饥者歌其食10. 郭沫若的诗歌代表作品是_。解答:凤凰涅槃1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代表作是_的_,志人小说代表作是_的_。解答:干宝 搜神记 刘义庆 世说新语12. 被誉为初唐四杰的是王勃、_、_和骆宾王。解答:杨炯 卢照邻三、名词解释题1志人小说2词牌3报告文学附:参考答案1. 志人小说解答:志人小说的出现,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品评人物、清谈玄学的风尚有关。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该书主要记载魏晋名士的逸闻琐事和玄虚清谈,描写了魏晋名

6、士的人生态度和文化趣味,或写形貌,或写心理,或写才学,或写性情,突出个性,以形传神。小说人物描写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语言简约,隽永传神,透出十足的机智和幽默,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2. 词牌解答:词,有许多调子,每个调子有一个名称,后来把它称作词牌。人们依照已有的曲调来填词,即依声韵用字、依曲拍为句,依乐段分遍,逐渐形成了每个调子的固定格式。3. 报告文学解答:报告文学是现代散文史上崭新的文体,是现代传播事业的产物。"报告文学"取得极大进展是在30年代,有大量的优秀作品和著名作家出现,比如夏衍的包身工等。这些报告文学作品要么关注现实问题,要么着眼于战争或世界局势的瞬息变化,

7、要么偏重风云人物的即时报道,非常有效地将通讯报道、人物特写、形势分析及叙事散文融合起来,成为一种信息容量极大的新型散文文体。四、默写题1.默写杜甫的登高。2.默写苏轼前赤壁赋第四自然段。3.默写李白将进酒。附:参考答案1.默写杜甫的登高。解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烦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2.默写苏轼前赤壁赋第四自然段。解答: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

8、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3.默写李白将进酒。解答: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五、

9、简答题1简述王安石散文特色。2简要分析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的写作特点。3简述赵树理传家宝的语言特色。附:参考答案1简述王安石散文特色。解答: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他重视文章的社会功能,强调散文经世致用的功利目的,反对片面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倾向,他反对一味因袭模仿前作,主张在继承遗产的基础上自出己意。王安石散文创作题材宽广,体裁多样,不拘成法,自出机杼。无论长篇,还是短制,都结构谨严,析理透辟,逻辑周密,气势逼人;笔力雄健,语言简练,风格雄健峭拔。其论说文、记叙文、抒情文均有佳作。读孟尝君传、答司马谏议书、游褒禅山记、

10、祭欧阳文忠公文等均为代表作。2. 简要分析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的写作特点。解答:本文在写作上有如下特点:1围绕争夺郑国统治权这个中心事件,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2把人物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之中,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人物自己的言行,刻画了他们不同的特点。例如:郑庄公的心狠手辣、阴险狡猾、虚伪刻薄;共叔段的贪得无厌、狂妄愚蠢、不得人心;武姜的自私褊狭、昏聩糊涂、以私情干政;以及祭仲的老成持重,公子吕的直率急躁,颖考叔的聪慧机敏等。3叙事特点,善于剪裁史料,安排详略得当。文章详写庄公和母亲、弟弟不和的起因、矛盾激化及战前后各种人物的活动,传神地刻画他们的性格,生动地揭示他们的内心

11、世界,形象地再现了春秋乱世统治阶级内部尔虞我诈、互相残杀的社会现实,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对庄公与共叔段交战的经过和结局、挖隧道的过程采用了略写的手法。这些都体现了左传严谨简约的特点。4富有感染力的细节描写,如"庄公寤生",颖考叔"食舍肉",庄公母子"遂而相见"等,给文章增添了情趣。5语言简洁传神。3. 简述赵树理传家宝的语言特色。解答:赵树理的语言完全没有"五四"以后一些小说的欧化句式和"学生腔",又不用未经加工的方言土话,注重对口语的加工提炼,使其既通俗化、大众化,又不粗俗简陋,是富有表现力

12、的有韵味的语言。不仅人物对话如此,叙述、描述语言也是如此。六、 论述题1.分析郭沫若天狗中"天狗"的象征含义以及这首诗的艺术特色。2.分析晏殊鹊踏枝词中拟人的修辞手法。3.试分析白居易长恨歌一诗的艺术特色。附:参考答案1.分析郭沫若天狗中"天狗"的象征含义以及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解答:"天狗"是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反叛精神的象征,是"开辟洪荒的大我";借"天狗"自由、无羁、破坏与反叛的形象,发出气吞一切的绝叫:"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用剥食自己皮肉、

13、心肝等匪夷所思的夸张,表达要扫荡一切、彻底破坏一切,非常自信而又有些惘然的情绪;那是觉醒之后的渴望和焦灼,是典型的五四"暴躁凌厉之气";艺术上想象奇特,句式短促,节奏跳脱,用语粗犷;直捷的呼喊和痛快淋漓的宣泄适合表达五四青年的反叛与追求。2.分析晏殊鹊踏枝词中拟人的修辞手法。解答:这首词上阕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移情于物,"槛菊愁烟兰泣露"一句,秋菊和兰,本来无所谓有愁与无愁,而作者赋予它有如人一样的情感,写秋菊含愁、幽兰饮泣好处是让物代替人来表达情感,达到委婉含蓄的艺术效果;二是能在抒情上更进一层,物本无情,现在都在愁,在哭泣,而人本是有情的,面对菊

14、兰的愁泣,就更加要伤感,这就深入了一层。"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句也是用了拟人手法的,明月是自然之物,本不会知道人在别离时有无苦痛,而这里偏要说明月不知道人在离别时痛苦,有意将月光照到房子里,撩起人对远方行人的思念。显然,这是一种艺术表达,是人在痛苦,痛苦的人有意说菊兰悲伤,说月亮不能明白事理。运用拟人手法会使人与境浑然一体。3.试分析白居易长恨歌一诗的艺术特色。解答:长恨歌的艺术特色首先是叙事、写景与强烈的抒情结合,在叙事中抒情。这是一首叙事诗,故事完整,情节曲折,详略适宜。在叙事过程中,不但有景物描写的穿插,而且采用了回环往复的抒情手法,处处融入强烈的感情色彩

15、。其次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诗里所写的帝、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既有感于历史,又根据当时的民间传说,进行艺术创造。其三是人物形象鲜明而生动。刻画人物主要通过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来实现,如写明皇"泪垂"时面对眼前的"物是人非":"芙蓉如面""柳如眉"和梨园弟子、椒房阿监等,无不引起主人公的思念之情。最后是语言精美,声调流畅。这是一首七言歌行体的诗歌,但也有相当程度的律化,有大量的对偶或合律的句子。押韵多变化,或连句押韵,或平声,或仄声,换韵灵活,而又音韵和谐、优美。因而此诗当时就广为流传,唐宣宗吊白居易诗曾有&quo

16、t;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之语,此后千载,更是久传不衰。七、作文题1.以感动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或议论文。2.以说"尊严"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或议论文。3.以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附:写作指导和参考范文议论文训练指导议论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和评论,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一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和说明比较侧重于从不同方面去反映客观事物,而议论则比较侧重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它的基本特点就可概括为阐述见解。由于议论侧重于阐述见解,所以议论常常是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很强的理论性的,它所采取的方法是以理服人,要做到论点明

17、确,论据比较充分,论证合理。 完整的议论会有论点、论据和论证(论证方式)三个要素。议论要能论点明确,论据比较充分,论证合理。论点是指作者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的主张和见解,就是议论的中心,中心在议论文中称论点。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它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论点是靠论据来支撑和证明的,论点要成立,论据一定要可靠和充分。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将论据和论点联系起来的一种方式或程序。它可以分为证明和反驳两类。而证明和反驳又各有若干种常见的方法。对于论证的要求是合乎事理,合乎逻辑推理,合乎论证的方法方式。 1议论文的基本要求 (1)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议论是议论文的主要表现手法。 (2

18、)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是指作者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的主张和见解。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即作者所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比较复杂的议论文往往有分论点,分论点是服务于中心论点的,它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是“目”与“纲”的关系。对论点的要求是正确、鲜明、有现实意义。 论据是议论文中所采用的材料,即论证论点的根据,作者建立观点的理由。论据与论点之间存在着内在因果关系,首先,论点源于客观现实;其次,论据是论点赖以存在并证明其正确的依据,是客观事实和被证明是真理的言论,即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有了论点、论据,还要考虑如何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使论点和论据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论据能够充分地、有力地阐明

19、论点。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讲究论证方法。 (3)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用令人信服的事例说明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引证法,用正确可信的科学原理证明论点的正确。因果法,从事物的因果关系上进行论证,一般是用原因来证明结果,对比法,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加以对比,达到否定错误论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类比法,根据两种事物之间具有某些相同的特点进行比较,这是一种形象化的论证方法。喻证法,用形象的比喻加强对论点的证明。反证法,在证明一个正确论点时,先反驳一个相反的论点,使这个正确论点牢不可破地确立在读者的思想里,树立正确的观点。从论点的反面进行论证,例如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为了说明必须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20、的道理,从反面指出:“不这样,革命就会失败,人民就要遭殃,国家就要灭亡。”引申法,把反面论点向前引申,得出一个明显荒谬的观点来说明道理的方法,这种方法又叫归谬法。以上几种论证方法,虽各有特点,但在具体应用时,可根据议论文的内容,有针对性的恰当运用,也可同时使用几种论证方法。 (4)准确、鲜明、概括、生动是对议论文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是写作议论文的基本要求。 (5)议论文的结构形式有下列几种: 并列式。总论点提出之后,用并列的几个分论点或几个层次,去论证总论点的正确,并列式结构的每个层次的开头,常用两种方式来表达:用句式相同的话;用序数加以排列。当然,不用上述方式亦可,只要每一层在内容上是平行的,

21、都从属于中心论点的一个方面就行。 递进式。先提总论点,然后层层深入地进行阐述。所谓“层层深入”就是说,几个分论点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或由小到大,程度上逐步有所加重;或由大到小,自抽象到具体;或前一层是后一层的基础;或前一层先浅说,后一层是前一层的深化等等。 对比式。是在一篇文章的几个分论点之间,或在同一部分的几个层次之间,形成正反对照,把对与错、好与坏、美与丑等事物对举出来,通过比较,揭露矛盾,从而阐明中心论点。运用“对比式”结构应注意:要有相同的对比点;要有对等的对比量;对比要具体化。 总分式。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先总后分;一种是先分后总;一种是先总后分再总。先总后分,是先提出中心论点(总

22、论),然后根据中心论点中所提到的几个方面的内容,提出分论点,通过逐项论述(分论),对中心论点加以阐发。先分后总,是围绕所论述的中心问题,先逐层展开论述(分论),然后再总结归纳出中心论点(总论)。先总后分再总,是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加以阐述,最后再进行归纳总结。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这是以立论为主的议论文最常见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种结构。”引论”又称“绪论”,是提出问题的部分,即把所要议论的话题摆到读者面前。好的“引论”应简明、新颖。“本论”又称“正论”,是分析问题、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部分,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可以论述几个问题,也可以论述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写本论应做到:要紧

23、承引论,要力避重复。本论部分的结构形式大体有两类:一是逐层深入论述的,称为“纵式”;一是并行展开论述的,称为“横式”。”结论”是解决问题的部分,是文章内容发展的自然结果,通常放在文章的最后,与引论相呼应。 但结论与结尾并不是一回事。结论大于结尾,可以是一段,也可以是两段。结论部分应做到:干脆利索,收束有力。 (6)议论文的开头和结尾,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议论文提出论点的方法有:从事例中提出论点;从问题中提出论点;从比喻中提出论点;从引用中提出论点;从对比中提出论点。 议论文结尾的方法有:总结全文;卒章显志;篇未点题;呼应开头;推究原由;再作深化;推而广之;希望劝戒;留有余味;自然结尾。 2对议

24、论能力的要求 论点明确 论点是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论点明确是以正确为前提的。论点通常用陈述句表述,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这个陈述句应带有肯定判断或否定判断的意味。 例如:刻苦学习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条件。只有刻苦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成绩。直接命题写议论文,标题往往就是论点,如上述各题。 论据比较充分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它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选择论据应该注意: 论据必须与论点相一致,论据是受论点统率制约的。 材料应该充分、典型(有代表性)尽可能新颖、有时代感。 论证合理 论证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纽带,是把论据和论点联系起来的一种方式和过程。 安排好结构 议论

25、文的结构通常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构成。 引论部分常常先提出论点。如果是给材料作文,通常是简叙材料后,略作分析提出中心论点。 本论部分,展开论证。常用的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并列式展开。一种是层层深入式。如作文题:匆以恶小而为之。 小恶的本质仍然是恶,是恶即不可为 小恶发展下去,会成为大恶 “大”与“小”是相对的,要从本质上看问题 做人不仅不应为恶,还要进而为善,要多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 上述四个层次之间,就是层层深入的关系。 结论部分或重申论点,或得出结论,或照应开头。记叙文训练指导记叙文的题型可能干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要写好,都必须具备审题、立意、选材、剪裁、开头结尾、照应过渡等只有通过命

26、题作文训练才可能逐步养成的能力。记叙文的写作包括写人、记事、状物、写景等类。 写记叙文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及结果交待得清清楚楚。 如果是命题性的记叙文的写作,还要在审题立意、选材剪裁、布局谋篇上下功夫。同学们学了有关记叙文的知识后,虽然明白了一些道理,但写出的作文却不如意,甚至不成样子,那么怎样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令人满意的记叙文呢? 还要注意选材要新颖 写好记叙文,关键在选材。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多思索,见人所未见,存储写作素材。写作时,严格把好选材关,从自己的材料库中,根据命题的需要选用新颖、生动的材料,写作文能事半功倍。材料新鲜生动,才能表现出新鲜活泼的生活,才能引人入

27、胜。如果用些尽人皆知的旧材料,写别人写过的或相似的东西,就很难翻出新意,而沦入“老生常谈”,别人读了味同嚼蜡,毫无兴趣。因此选材时,一定要抛掉那些“陈陈相因”的老调,“发别人所未发”,给别人耳目一新之感,增加记叙文的吸引力。 比如要求以圆的想象物为对象,写一篇想象作文。圆的想象物很多,但是有的学生,题中给了“日光”的例子,他就想到太阳,或想到篮球、足球,选材太一般化,而使作文失之于平淡。也有相当多的同学想象丰富,选择新颖材料,写出有个性特色的东西,如有的写井,有的写磨盘,有的写露珠,有的写车轮,有的写草帽,有的写拱桥。或大或小的无数种圆的联想物使作文增辉,一下子吸引了阅卷老师而得到满意的分数。

28、例: 枪口枪口,黑洞洞的枪口,它是冰冷的,也是无情的。 今天,他盯着圆圆的黑洞洞的枪口会想些什么呢? 8岁时他父母双亡,几天没吃饭,奄奄一息躺倒在山坡上,是好心的放羊人救了他,14岁那年,家乡来了老百姓自己的队伍,他便跟着他们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经历了多少枪林弹雨他已记不清了,而如今他却走到了枪口之下,为什么? 是什么把他送到枪口之下?是山珍海味?是洋楼别墅?是千百万元的脏款? 枪口是圆的,难道人生也应该走成圆的? 这篇考场作文富含哲理,在展开想象时密切联系现实,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运用对比,更使短文所揭示的问题震聋发聩。再看下面这例短文: 枪口这是一枝很老的猎枪的枪口。它的圆口外侧,由于

29、年代的久远已经生出了黄色的斑驳的锈迹;而它的内口,却由于子弹的不断摩擦显出健康富有活力的银灰色的光泽。 一只野兔忽然出现在这枪口的视野之中,于是枪口开始变得兴奋,它有些轻微的抖动,黑黑的瞳孔死死盯住这只逃命的兔子。野兔在继续拼命地奔跑,枪口在移动,子弹也已上好,枪口在渴望着那一瞬间猛地枪口停了下来,接着就地后退了一下,伴随着一缕清烟和枪口欢快的叫声,野兔倒下了,一切都结束了。 这篇作文,以独特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新颖的选材见长。 再看下面一篇例文: 华灯初上,此时是京城最美的时候了,她却无心欣赏街景,拼命的骑车往家赶。倒不是害怕,而是因为她想象得出妈妈此时在家准保又以急得团团转了。妈妈都50

30、岁的人了,平时干什么事都很冷静,但只要她晚回家一会儿,妈妈便急得不得了,弄不好还要把爸爸当“出气筒”。她想想爸爸此时的“狼狈相”,不禁有些开心。果然,还未进家门,就听得妈妈因着急而略显尖锐的声音。一时间,她竟然呆住了,头一次感到这是最动听的声音,她带着一种被宠爱的得意与满足,悄悄站在门外,侧耳倾听着这“人间仙乐”。 这篇表现“母爱”的短文,不落窠旧,选取一个全新的角度,描写因她回家晚一会,妈妈“急得不得了”而发出“尖锐”的说话声,而把爸爸当“出气筒”的情景,把母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富于情趣。而她“悄悄站在门外”“侧耳倾听人间仙乐的顽皮形象”,又从侧面反映出母爱的真挚与深切。表现母爱是传统题材,这

31、篇短文避开了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耐心细致的指导学习,鼓励进步,寄予厚望,或生病送往医院、陪床等一般化的材料,而选取了一个生活中常见却易被人忽略的真实镜头,从新的角度表现母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叙述的基本特点是陈述过程;描写的基本特点是描绘形象。写记叙文,通常要注意以下几点: 处理好中心与材料的关系 中心是文章要表达的某个观点、某种感情。材料是用来表达中心的人、事、物、景等具体事物。一个题目,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中心、不同的中心也可以有相同的标题。中心是从具体材料中体现出来的。中心一经确定,又对材料起着统率和制约作用。 对材料的处理,要做到详略得当

32、 处理材料详略的依据是中心的需要。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要详写(指要把具体人、具体事、具体过程写出来)。与表现中心有关的材料,略写。与表现中心无关的材料,不写。 要把记叙文的六要素交代清楚 时间,地点,人物,事物的起因、经过、结果作为记叙文的要素一定要交待清楚。 记叙文的叙事要线索要交代清楚 线索是叙事性文章的脉络,是连缀材料的红线。做线索的事物可以是时间、地点、感情、某个具体的物、某一句话在文中常常表现为重复某个词语、某句话等等。 记叙文要安排好顺序与结构 记叙文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者没有优劣分,要依文章的需要选定。结构上要注意安排好开头、结尾,过渡和照应。 常用的过渡方法是使用过渡句或

33、过渡段。 常用的照应方法是文题照应,行文中前边安排伏笔,后边注意回应,首尾照应等。 恰当地使用人称 用第一人称写别人的心理活动时要注意合理。第二人称常用“你,你看,你想”等词语,第三人称常用“他,他说,他想”等词语。 注意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记叙文以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为主,但也可以抒情和议论,只不过抒情和议论在文中不是主要的表达方式罢了。 抒情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一是寓情于所写的人、事、物、景之中。 议论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揭示所记述的事物的意义,能揭示文章的中心。 抒情和议论常常结合起来进行。抒情和议论要紧密结合所记的人、事、物、景进行,防止无病呻吟,空发感慨。 要

34、具体生动地写人记事 写事,要过程具体,但不能不分详略。写人,要注意具体描绘人物的肖像(外貌)、语言、行动、心理。 具体生动,就是要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衬托 是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铺垫也叫陪衬。 渲染 是运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事件等多方面的重彩浓墨(反复、排比)的描写,以突出气氛,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象征 是借用具体形象来暗示与其相似的某些特定事理或思想感情,它既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曲折隐晦地表达难以直写的感情,又能使深奥的道理表现得浅显明白,如用火光象征希望等。 伏笔 在文章的前边将下文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照应 即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暗示,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严密中心更突出。前后照应会使人感到故事完整,结构严谨,给人印象深刻。范文一篇给大家举一篇范文,并从结构上加以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莫以成败论英雄 (1)引论从古至今,有些人总是以成败论英雄。他们衡量英雄的标准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落难的凤凰不如鸡”。这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看现象不看实质的评价方式是十分错误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