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DOC12_第1页
论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DOC12_第2页
论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DOC12_第3页
论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DOC12_第4页
论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DOC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摘要:人类社会已经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在此背景下 ,企业管理也从资本管理进入知识管理的发展阶段 ,任何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都有与其相适应的先进的企业文化。在充分掌握知识管理和企业文化的意义和特征的基础上 ,分析企业文化对知识管理的影响 ,如何构建有利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关键词:知识管理;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塑造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CultureStudent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XIE YinTutor ZENG YanyanAbstract:Mankinds s

2、ociety has already got into knowledge-based economy from the industrial economic ages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management also turns into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from the capital management,any forerunners management styles all have with it mutually adapt

3、 of the forerunners corporate culture Analyze corporate culturesinfluence to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controll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meaning of the corporate culture and the found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well, how set up corporate of being advantageous to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Talk ab

4、out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culture.Keywords: Knowledge Management;Corporate Culture; the Shape of Corporate Culture一、 知识管理和企业文化的涵义(一)知识管理的涵义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指通过知识共享,充分运用集体智慧来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造力.知识管理可定义为组织、控制知识并为管理决策服务的过程由于知识管理的概念是企业界最先提出并实施的。根据美国生产力与质量研究中心(APQC)的定义,知识管理是指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和充分发挥其作用的过程。美

5、国德尔福集团的创始人之一的米尔.森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著名的IT咨询商Gartner Group 公司认为,知识管理是通过对企业组织能力的提升,成功地达到对企业信息的掌握、鉴别、检索、分享与评价。这些信息不仅包括数据、文献,还应包括企业成员头脑中从未被重视过的隐性知识及专业经验。” 在美国Lotus公司于1998年1月发表的“Lotus、IBM和知识管理”战略白皮书中,更是把创新、反应能力、生产率和技能素质作为特定商业目标和知识管理的基本内涵,以帮助公司自身适应知识管理的活动要求。巴斯就认为,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

6、奎塔斯则把知识管理看做“是一个管理各种知识的连续过程,以满足现在和将来出现的各种需要,确定和探索现有和获得的知识资产,开发新的机会。”唯格认为,知识管理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自上而下地监测、推动与知识有关的活动;创造和维护知识基础设施;更新组织和转化知识资产;使用知识以提高其价值。(二)企业文化的涵义最近,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先生在其所著企业文化塑造一书中,给企业文化的一个定义是: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就是企业文化。在特伦斯(Trrence)和阿伦(Allan)合著的颇具影响的专著企业文化中对企业文化所作

7、的定义是:“用以规范企业人多数情况下行为的一个强有力的不成文的规则体系”。美国学者约翰P科特和詹姆斯L赫斯科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和经营实践特雷斯E迪尔和阿伦A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是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企业环境。威廉大内认为,企业文化是进取、守势、灵活性即确定活动、意见和行为模式的价值观可以说,前人在企业文化方面的研究给企业管理提供了很大贡献,但是企业文化的概念有些模糊,影响到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笔者认为,把企业文化界定为企业的精神,即企业家创办和经营企业的主导意识比较恰当,其核心为价值观。其他的如行为规范等都

8、只不过是由企业精神派生出来的。二、企业文化与知识管理的相互关系(一)企业文化对知识管理的影响企业文化对于促进分享知识、学习知识和创造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建立适应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对于落实知识管理目标十分重要。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文化对知识管理的影响都有了一定的共识,他们认为:1、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的作用,知识管理同样以人为本。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之一。马俊在浅析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内在联系中说到知识管理管理的虽然是知识,但由于知识主要存在于人的头脑当中,实际上是以对人的管理为中心的,这也是知识管理有别于信息管理的特点。从这点上看,企业文化与知识管理有着共同的特征,企业文化的建设必

9、将为知识管理的实施开辟道路。2、企业文化以建立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观为中心,以共同的价值观来引导员工的取向。也是知识管理要形成的价值观。同样,国内学者白静在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创新一书中也提到知识管理实施过程中,要求企业建立网络型的组织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之一就是团队化,而共同的组织价值观是不同的团队之间的粘结剂。知识管理需要在组织内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企业文化建设为达到这个要求提供了途径。3、企业文化倡导员工敢于冒险,允许失败,来达到知识管理的目标。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创新积极性,推动知识创新,这正是知识管理要达到的目标。4、企业文化决定人们对待知识的态度,崇尚知识、强调学习是

10、组织文化要实现的目标之一。这种文化鼓励员工积极学习、应用新知识,从而推动了知识的交流与应用,加快了知识创新的速度。5、企业文化影响员工个人知识与企业集体知识之间的关系。杨军在论企业文化建设中说到企业文化包含不可言传的知识转移所需的语言,这种语言对隐性知识的传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的建设推动了知识的交流,有利于实现知识共享。6、企业文化影响员工个人知识与企业集体知识之间的关系。沈国斐,王积瑾在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说到企业文化包含关于组织与其员工之间如何传递知识的规则,并对知识的归属加以界定。在知识的所有权明确的情况下,有利于激励员工积极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并把知识拿出来与

11、组织成员共享。7、和谐的企业文化会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知识交流提供顺畅的传播渠道。知识管理要求企业内部的知识交流渠道广泛和畅通,纵向和横向的交流都是必须的。组织文化建设将会促进组织内部横向交流,为知识管理的实现提供条件。(二)知识管理条件下企业文化的新特征1、共享型文化在柳丽华基于知识管理背景下的企业文化建设中说到:企业只有创造一种良好软环境,让知识共享成为企业的核心理念,才能为知识创新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企业致力于建设有利于企业知识共享和交流增值的共享企业文化。共享型企业文化能使每一位员工都认为贡献知识和与人分享知识是一种自然的行为。共享型企业文化要求企业的知识管理者拥有鼓励

12、知识共享的核心理念,积极地为企业营造一种全员共享学习的宽松组织环境;要求企业有完善的以知识共享和创新为导向的激励机制,要求知识型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参与知识共享和创新的行为都有相应的客观评价标准;要求企业文化的参与各方摒弃传统的竞争观念,树立以合作促竞争,以竞争促合作的关系,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2、学习型的企业文化都跃良、卓骏在知识管理下的企业文化塑造中提出:学习给企业带来效益和机会,知识的积累只有学习,创新关键在于学习,环境的适应要依赖于学习,企业应变的能力来自学习,这就需要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只有建立学习型的企业文化,使企业迅速向学习型组织进行转化,使企业的学习能力得到巩固和强化

13、,并最终使学习和创新成为企业的重要价值观和竞争力。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强调共同愿景,崇尚创新精神,尊重知识,宽容失败,鼓励员工学习新事物、新规则、新理论,研究新问题,适应新变化,开拓新领域。学习型文化强调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坚持贯彻这几条原则。3、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王金明,田利娟在试论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的转型中提到:知识管理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也是其重要的价值观。在知识管理过程中,人是核心,注重人才管理,强调尊重人。知识的获取、利用、转化等过程中所结成的人际关系会以知识为纽带,形成知识关系,较以往的人际关系多一些知识的成份,甚至在特定的场合下是纯粹的知识关

14、系。只有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知识管理才能得到员工发自内心的支持和拥护,得以顺利实施,否则很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4、灵活、开放、适应型企业文化知识管理本身就是应对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企业竞争日趋激烈而产生的管理模式,面对这样动态、复杂、多元的社会环境,应以灵活多变的运作方式积极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才能确保在未来国际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在适应性文化中,成员们都有一种信念,即组织可以对付任何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全体成员保持一种为确保长期的组织成功而愿意从事一切的必要工作热情。知识管理不仅注重企业内部知识的共享和增值,同时追求与其他外部组织达到共赢。在企业外部,现代企业与顾客的关系,与供应商的关系,

15、与同行企业的关系,必须诚实、公平、互惠互利。彼此间相互信任,进行信息交换与知识共享,才能成为新型的合作伙伴,才能共同创造未来的辉煌。灵活、开放、适应型企业文化中革新、创造性和风险行为被高度赞赏与奖励。上面的观点在红妹.企业与知识管理。刘承伟.企业管理的第二次革命.中都有提到,可以说是众多国内学者的共识。三、如何塑造适应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一) 企业管理层要成为知识管理的倡导者、参与者企业管理层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是影响企业员工的重要因素,而且是决定企业管理模式成败的关键力量。曹正进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模式知识管理中提到:要推进知识管理,管理层应该发挥倡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在企业内部创

16、造一种能够激发、增加和方便员工沟通、交流的良好环境,以利于员工之间进行知识交流、共享和创新。管理层应该对知识经济、知识管理、企业文化等趋势或理论有系统学习和深刻的理解领会,明确企业究竟拥有或应该拥有哪些知识,哪些人拥有这些知识的使用和支配权,知识在企业内部流动中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进行哪一方面的知识培训和创新等等,管理层也应该成为企业知识交流、共享、学习与创新等各个环节的一员。(二)提高管理过程的开放程度与透明度这样可以更好地增进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信赖关系,从而促进知识管理的实施。如实施“门户开放政策”,对管理人员不设单独的工作间,让他们与一般员工在同一房间内工作,并鼓励员工随时随地与

17、管理者进行讨论,还经常组织跨部门的项目小组来开展工作,并对参与多个项目小组的员工实施奖励,这些措施可以增进公司的和睦程度,培养了员工团结一致的精神。(三)建立促进创新的激励机制,营造适宜知识创新的环境良好的机制与环境是促进创新人才成长、激发创新热情与创新思想的必备条件,企业创新环境的不断改善是企业知识创新不断获得成功的关键。高厚礼,吴宗杰在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变革中提出企业知识创新环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宏观环境,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这些因素是企业文化创新形成的基石;二是微观环境,指不同企业在不同的创新阶段、不同创新项目等所处的特定环境。营造知识创新环境,对企业来说主要是营造知识创新的微

18、观环境。微观环境的营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硬环境的营造,即营造用于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软环境的营造,要建立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为员工营造有利于发散性思维、敢于突破旧框框的环境。当然,管理层也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带头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形成上上下下热衷创新的氛围。(四)努力实现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是落实知识管理目标的有利途径著名学者王国强在其文章如何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文中提出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实现目标认同,有助于形成连带感,从而建立起相互信赖、共担责任的关系。然而,实现目标认同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这是由于企业目标难以定量和难以观察。为了克服这个困难,企业需要在企业目标的具体量化方面多下功夫,通过对企业目标的实现方法和时间进行具体化,尽可能地将企业目标用定量化的手段表现出来,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识。另外,企业还须坚持不懈地向员工进行企业目标的宣传,比如,可以通过简报、通信、录像带、电子邮件等形式定期宣传企业目标。参考文献: 1白静.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创新J.商场现代化,2006(4).2都越良,卓骏.知识管理下的企业文化塑造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