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模块下册选择题_第1页
基础模块下册选择题_第2页
基础模块下册选择题_第3页
基础模块下册选择题_第4页
基础模块下册选择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单元 一、单项选择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不同的一组是(A)A与尔同销万古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B但愿长醉不愿醒 但见悲鸟号古木C主人何为言少钱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D将进酒,杯莫停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3对将进酒全诗分析不正确的是(C)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鹅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2、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抓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锌快慢多变,一泻千里。4对将进酒第一段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C)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3、,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耗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5对“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A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B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

4、晚已成了雪白。C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是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成了白雪。D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变成了白雪。6下列词语中加粗体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C)A湓浦口(pn) 憔悴(jio) 六玄(yo)B铮铮然(zhng) 贾人(ji)荻花(d)C虾蟆陵(h) 嘈杂(co) 钿头(din)D江浸月(jn) 呕哑(y) 嘲哳(zh)7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A曲罢悯然钿头银蓖连篇累牍口诵心唯B迁徒江湖幽愁暗恨扣人心弦豪言壮语C轻拢慢捻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汗流浃背D东船西舫恬然自安翻复无常 春寒料峭8下列句子中加粗体

5、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D)A使快弹数曲快:赶快。B歌以赠之歌:歌唱。C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句。D座中泣下谁最多泣:眼泪。9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A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低沉抑郁。B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C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D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掩饰哭泣。10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A铁骑突出刀枪鸣B门前冷落鞍马稀C整顿衣裳起敛容D凄凄不似向前声11下列各句在诵读时,节拍正确的一句是(A)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C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D座中泣下谁/最

6、多?江州司马青衫湿。12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A“嘈嘈”形容弹奏动作的粗重,“切切”形容弹奏动作的轻细。B“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C“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D“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13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C)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1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C)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

7、乐演奏的昂扬。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15对下面的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D第五、六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16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正确一项是(A)A玉砌(q)凝噎(y)暮霭(i)B纶巾(ln) 樯橹

8、(l)举酒属客(sh)C玉簟(tn) 舞榭(xi)荠(j)麦D戌(sh)角 黍(ch)离豆蔻(ku)1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C)A商推 变幻莫测 食不裹腹 世务者为俊杰B炒股 蓬荜生辉众口烁金画虎不成反类犬C亵渎 恍然大悟 有恃无恐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18.下列各句所用修辞与“樯橹灰飞烟灭”所用修辞不同的一项是(B)A.举酒欲饮无管弦B.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C.终岁不闻丝竹声D.干戈寥落四周星 19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C) A数罟()) 洿池(ku) 阿谀奉承(y) 师襄(xing) B跬步(gu) 经传(zhun) 以贻(wi)之 苌(chng)弘 C骐骥(q) 句读(d

9、u) 颁白(bn) 老聃(dn) D驽马(n) 郯子(tn) 针砭(bin) 无长(zhng)无少20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 B彼童子之师(那些)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 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 士大夫之族(类、辈) 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是故无贵无贱(没有)21.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吾从而师之 A全不相同 B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 D和现在

10、的用法相同22.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B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圣人无常师C作师说以贻之 D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贻笑大方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23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之学者必有师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小学而大遗人非生而知之者24.下列各组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 圣人之所以为圣 D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25.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

11、项是(B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A其皆出于此乎 B吾未见其明也 C其可怪也欤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26.选出对下列6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C ) 而耻学于师 其皆出于此乎 于其身也 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拘于时 学于余A全相同 B各不相同 C只有相同 D只有相同27.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C)A君子生非异也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斯天下之民至焉 D或师焉,或不焉28.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C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29.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B)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

12、解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大王来何操?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学于余 30. 选出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B )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C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师说外,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D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31下列词语

13、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C ) A凄切(qi) 罗绮(q) 处(ch)之泰然 适逢其会(hu)B相(xing)看 凝噎(y) 间不容发(f) 参(cn)差不齐C应(yng)届 暮霭(i) 良辰(chn)美景 重湖叠巘(yn) D与(y)会 千骑(j) 字字珠玑(j) 荷(h)枪实弹3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A催促 军帐 噤若寒蝉 胜券在握B暮霭 竞然 不勘入目 不屈不挠C天堑 箫鼓 寥若辰星 九宵云外D嘉宾 夜暮 嘻笑怒骂 童叟无欺 33下列对词句中加红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D ) A帐饮无绪(没有心绪,没有好心情) 市列珠玑(泛指珍珠) B兰舟(船的美称)催发 重

14、湖叠巘(山峰)C竟无语凝噎(因为激动或悲伤而说不出话) 羌管弄(吹奏)晴 D此去经年(经过一年) 图(描绘)将好景34古代诗歌中,因声律的要求,常常颠倒词序,下列诗句中颠倒了词序的一项是(C )A留恋处,兰舟催发 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C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3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词原为歌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属于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B慢词是篇幅长的、节奏缓慢的词。慢,有延长引伸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望海潮雨霖铃都属于慢词。 C词按字数多少

15、可分为小令、中调;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柳永、李清照等是婉约派的主要作家。 D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他精通音律,创制了大量慢词。他善于铺叙,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词大都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36对词中语句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C ) A“寒蝉凄切”蝉声本是聒噪的,诗人却以“凄切”来形容,恰好含蓄地表现了当时的心情;宋代汴河两岸多植柳树,“高柳乱蝉嘶”,这开篇四字又暗示了送别的环境。 B“都门帐饮无绪”不仅明写送别的地点,而且毫无隐晦地暗示了送别时的情感世界无绪饮酒。 C“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尽管我留恋,我思念,然而,我走了又去,去了一

16、程又一程,经历了千里风尘,我终于来到辽阔无垠的楚地。 D“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我这一走,至少得有一年。恋人啊,纵然有良辰美景,也形同虚设;纵然有深情蜜意,我还能向谁诉说? 37对雨霖铃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 ) A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分别时难舍难分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而感情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眼前,寥寥十一字,真是力敌千钧! C“念去去”二句中的“念”字用得特别好,后面用“去去”二字叠用,更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于是觉得路途茫茫,道路修远。 D“此去经年”四句,构

17、成另一种情境。“此去”二字,呼应上阕“念去去”,“经年”二字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38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 A柳永本是南方人,在汴京仕途失意,内心充满惆怅,决计离京赴外地。但一想到要与恋人分别,将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凄苦万种,无以名状。 B全词基调极其低沉。诗人又善于借助人物的神态来烘托心情,如“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等,使低沉的基调更显低沉。 C诗人擅长移情于景,擅长渲染氛围,使人物情感明朗化。像“对长亭晚”与“兰舟催发”,都是情化了的语言,产生了鲜明的美学价值和诱人的魅力。 D诗人充分发挥想象,进行了精心构思。上阕面对秋天的傍晚,乃是实事、

18、实景、实情;下阕设想别后情景,无疑为虚写。全词正是运用这种实虚结合的手法,塑造了完美形象,提高了艺术品位。 39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C)A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皆有应当的意思) B钟鼓馔玉不足贵。(美好的饮食。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古来圣贤皆寂寞。(被世人冷落的意思)C陈王昔时宴平乐。(以前的大王。陈,时间久远的。宴,宴会)斗酒十千恣观谑(恣,放纵,无拘束。谑,玩笑)D径须沽取对君酌。(径,就,即。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与尔同销万古愁。(销,同“消”,使不复存在)40对将进酒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A这首诗的主旨跟蜀道难不同,它着力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B这首诗的感

19、情基调,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愤激则是内核。C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悲,“人生”以下六句写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至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D诗的开头两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赋的手法,渲染了一种阔大的境界,读来很有声势,又富有慷慨悲壮的韵味。二、判断(出题教师:艺术工程丁宁)1.琵琶行选自白氏长庆集,“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诗前有小序,交代了作诗的起因,对我们理解全诗很有帮助。()2.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词的代表作。上半阕着重写赤壁的壮丽,从而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下半阕写人物的业绩,抒发对古代英雄的向往和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慨。()3.琵琶

20、行中把琵琶女的命运和诗人自己的身世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把叙事和抒情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对比、衬托等多种艺术手法,使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4.词有词牌,词牌是指词的题目。一般来说,一首词为一阙,“阙”在文字上,指词的分段。() 5.词牌是指词的曲调名称。词的题目指填词用的题目,词的分段俗为上片、下片,或称上阙、下阙,因为一曲便是一阙。()6.词牌指填词用的曲牌名,“念奴娇”、“永遇乐”之类便是;它们又是词的题目,而“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之类只不过是副标题。一曲为一阙,阙在文字上指词的曲调。()7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

21、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8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左传。()9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10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11在唐代,官员官服的颜色因官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高级官员一般是紫色或红色,有“大紫大红”“红得发紫”等说法,官阶低的一般是青色或黑色,从琵琶行“司马青衫”可以看出,李白当时的官阶比较低。()12“出”在古代一般是指地方的官员到朝廷担任要职,如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1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不含通假字()14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

22、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15“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16“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这里指当年赤壁战场。()17“卷起千堆雪”和“强虏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18“羽扇”“纶巾”都是古代儒将的装束。()19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20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21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

23、;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22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2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头几句,写得气势磅礴。作者从眼前滚滚东去的长江写起,联想到历史就如一条流淌千古的长河,有多少风流人物,都被历史长河的波涛所淘尽。()2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历来为人所称道。“穿”“拍”“卷”三个动词,非常富有表现力,形象地传达了赤壁两岸悬崖绝壁、直插云霄的形态,惊涛拍岸所发出巨大的涛声,以及像千堆雪一样汹涌的波涛的情状。寥寥13字,绘声、绘形、绘色,

24、写出了赤壁壮丽的景色。()25“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中,“江山如画”是对前面写景的总结,“一时多少豪杰”既是对前面“千古风流人物”的照应,也为下阕写周瑜张本。()26.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27.白居易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28.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七言古诗卖炭翁和七言律诗钱塘湖春行都是白居易脍炙人口的作品。()29.白居易的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30 “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了乐声的冷涩。()三、多项选择(出题教师:艺术工程王俊丽)1. 下面对将进酒一诗的解说不正确的

25、两项是( AC )。A这首诗属近体诗,以七言为主,杂有长短句。B开头借黄河水起兴,抒发的是青春易逝、功业未成的愁绪。C诗中的“陈王”指的是曹操,借此典故目的是为了抒发自己不受重用的怨恨之情。D本诗忽悲忽乐,忽乐忽悲,悲中有乐,乐中有悲。这种思想感情的特点自然形成了波澜起伏、转折多姿的章法特点。2. 下列将进酒一诗分析不当的是( BC)。A诗歌前四句连用两个“君不见”领起,且均用了夸张手法:一、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三、四句是时间范畴的夸张。B“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诗人及时行乐的消极避世的思想。C“天生我材”两句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虽为“材”而又无“财”的命运的悲叹。D诗中举“陈王

26、”为“饮者”之代表,是因为曹植喜饮酒且自命不凡的性格及有志难展的遭遇与诗人相同。3.有错别字的选项是(BD )A.人生得意须尽欢 B.天生我才必有用C.径须沽取对君酌 D.与尔同消万古愁4.对句中词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C )A. 会须一饮三百杯 会须:必须。B. 将进酒,杯莫停 将:请。C. 斗酒十千恣欢谑 斗酒:比赛喝酒。D. 古来圣贤皆寂寞 寂寞:诗中是被人冷落的意思。5. 使用了典故的两句是(AB )A.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B.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C.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D.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6. 对将进酒解说不正确的两

27、项是(BC )A. “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青人的称呼。B. 题目中的“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C. “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华丽的首饰。D. 置酒会友的并不是李白,诗中的“将进酒”是诗人酒酣耳热之际,兴会淋漓之时,将宾作主的狂放之态。7. 从下面选出环境描写的句子(BD )A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C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D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8.琵琶行中的小序的作用有(ABCD )A. 扼要地交代了时间

28、、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B. 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C.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D. 为全诗定下了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9下列句中“言”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D )A七言律诗 B. 自言本是京城女C. 东船西舫悄无言 D. 六百一十六言10. 琵琶行一诗的下列诗句中,起到烘托琵琶女琴技作用的选项是(AC )A.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B.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C. 东船西舫情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D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11. 对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分析正确的两项是(CD )A是虚写。“大江东去”比喻千古历史,如同水里淘金一

29、样,最后沉淀出历史人物。B是实写。写出东去的长江,波涛冲刷,不见一丝旧迹,只有一些优秀人物还留在人间的传说中。C从大处着笔,虚实结合,不仅给人以极佳的视听效果,写尽雄伟壮阔的长江气势,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写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叹转到对历史英雄的羡叹。D用长江、千古风流人物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引出作者胸中万古的豪情。12下列选项中对“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一句理解正确的三个选项是(ABD )A.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这种儒将装束显示出周瑜神情的从容娴雅。B.“强虏”指强大的敌人,“强虏灰飞烟灭”说的是赤壁之战中曹操水军大败的情况。C.“谈笑间”说

30、的是曹操的水军不堪一击,因而使周瑜在谈笑之间就轻松取胜了。D.此句隐含作者对英雄业绩的艳羡,以及因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13对“乱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三项是(ABD )A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B“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C“卷起千堆雪”句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D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汹涌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1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三项是(ACD )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一首词的上下

31、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B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15. 对“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ABC )A“羽扇纶巾”,指诸葛亮。这句表达处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B“羽扇纶巾”,指诸葛亮。这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协助周瑜大破曹军C“羽扇纶巾”

32、,指周瑜。这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协助诸葛亮大破曹军D“羽扇纶巾”,指周瑜。这句表达处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16. 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欠妥的两项是(CD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头几句,写得气势磅礴。作者从眼前滚滚东去的长江写起,联想到历史就如一条流淌千古的长河,有多少风流人物,都被历史长河的波涛所淘尽。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历来为人所称道。“穿”“拍”“卷”三个动词,非常富有表现力,形象地传达了赤壁两岸悬崖绝壁、直插云霄的形态,惊涛拍岸所发出巨大的涛声,以及像千堆雪一样汹涌的波涛的情状。寥寥13字,绘声、绘

33、形、绘色,写出了赤壁壮丽的景色。C“遥想公瑾当年”句中“遥想”一词统领的内容是“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D词的下阕通过对周瑜的回想,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但在词的最后,诗人得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不如及时行乐,因而觉得前面的感想是多余的,是自寻烦恼。17. 下列句中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两项是(AD )A都门帐饮无绪(绪,头绪)B暮霭沉沉楚天阔( 云气,雾气)C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忍受,承受)D此去经年(一年)18对“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D )A渲染功业无成的伤感。B运用比喻,使形象更加鲜明。C交代离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D景物描写,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

34、的基调。19对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写作技法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BC )A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人物感情。B运用白描手法,写人物动作、情态。C运用工笔细描,将一对情人伤心失魄之状跃然纸上。D运用虚拟想象手法,表达深厚的感情。20“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话描绘的“景”和“情”分别是( CD )A幽静的 B恬淡的 C凄冷的 D凄苦的21. 下列句子中的“师”跟“古之学者必有师”一句中的“师”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C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吾从而师之C弟子不必不如师 D.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22.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两项是( AD )A郯子(tn)苌

35、弘(chn) 李蟠(pn)B句读(d) 穷兵黩武(d) 买椟还珠(d)C传记(zhun) 传宗接代(chun) 六艺经传(chun) D贻之(y) 心旷神怡(y) 甘之如饴(y)23. 选出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三项( ABC )A古之学者必有师B余嘉其能行古道C小学而大遗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24.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句是( BD )A何陋之有B郯子之徒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2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相同的三项是( ABD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

36、老聃26. 选出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两项( BD )A古之学者必有师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C吾从而师之D闻道有先后27.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两项是( BD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或师焉,或不焉。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28. 下列加线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不相同的是( ABCD )A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C古之学者必有师D年十七,好古文29. 下列说法,有误的两项是( AD )A.师说、爱莲说、捕蛇者说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相当于现代的记叙文。B.“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语出论语述而,原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六艺经传”中“六艺”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