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阶段知能检测_第1页
第一单元阶段知能检测_第2页
第一单元阶段知能检测_第3页
第一单元阶段知能检测_第4页
第一单元阶段知能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阶段知能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广州调研)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中的“周制”是指()A郡县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 D行省制【解析】本题考查对分封制的理解。材料的意思是秦朝为了避免“为诸侯所丧”,不实行分封制而实行了郡县制。因此“周制”应是指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答案】B2(2012·珠海月考)法国史学家谢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2、商王的子孙又重新建立了国家B商朝时期的首都在河南安阳C周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封地就是当时的宋国D周朝时代不但分封了同姓家庭,也分封了一些异姓世家【解析】考查西周分封制。西周分封同姓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其中商朝旧贵族微子启被指令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封于宋地,但并非自己重新建国,故选择A项。【答案】A3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族类繁多

3、,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可知材料重在说明宗法制实施的目的是维护政权统治。【答案】D4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解析】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前,我国奴隶社会盛行的是分封制下的贵族政治,而秦始皇建立的君主专制制度打破贵族政治,建立了以皇帝为核心的官僚集团政治。【答案】A5(2012·武汉质检)钱穆曾说“王家与士庶人家在政治制度上是不相悬

4、异的”,也就是说“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这是对下列哪项制度的评价()A分封制 B宗法制C三公九卿制 D王位世袭制【解析】关键信息是:“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也就是说不再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排除A、B;王位世袭制不符合“王家与士庶人家在政治制度上是不相悬异的”,排除D;三公九卿制是封建的选官用官的官僚体制,符合题意。【答案】C6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功伐之患。”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解析

5、】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的意思是不实行分封制,“使后无功伐之患”,意思是避免了诸侯之间的彼此征伐,这是对秦朝实行郡县制而不是分封制度的肯定。【答案】B7(2012·吉林高三期初考试)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政的中央政府,宰相的派出所,分驻在各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此言论反映的实质是()A元代通过行省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B行省制度使地方行政机构形同虚设C元代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行中书省D元代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十分尖锐【解析】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它是元朝开创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结合材料中“元代的行中

6、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各个地方来管事”的信息可以排除B、C两项。D项说法在材料中难以体现。从材料中“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可判断A项准确。【答案】A8(2011·上海文综)如图为中国古代史上某朝代中央行政体制示意图,该朝代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解析】从图中关键信息“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可判断为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确立并完善于隋唐时期,故C项正确。【答案】C9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A明朝内阁的

7、权力高于皇权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解析】联系所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本题A、B、C三项不符合所学,材料只能说明“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选D项。【答案】D10“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8、,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因军事需要而设置降低了行政效率参与国事决策由皇帝的亲信组成ABCD【解析】“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说明正确;由“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可知正确。材料没涉及军机处的办事程序和行政效率,不能得出的结论。【答案】C11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过程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削弱地方,加强中央削弱相权,加强君权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A BC 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一是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二是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故

9、均正确。【答案】D12有学者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传统中国的帝制为西史所未有,其独特即在君主专制一切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巧妙结合。”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世袭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使做官的途径公开化,普通家庭的子弟通过科举考试也有做高官的机会。科举选官,作为封建社会的“弹性体制”之一,说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再生能力,由此也可认识中国官僚制度的独特作用。【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8分,第14题22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崔祖思(南史),郑严祖

10、、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廷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严世藩(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材料二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材料三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白虎通·宗族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请回答:(1)材料一是中国古籍中出现的人名,这些人名体现了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什么观念?这一观念的产生与商周时期实行的什么制度有关?(4分)(2)观察材料二图示,你能解释这一制度中涉及的核心概念“大宗”“小宗”吗?(3分)基于这一制度,西周社会把整个统治阶级分为哪几个等级阶层?(4分)(3)概括材料三包含的主要思想。(

11、3分)(4)说说这一制度对于巩固西周王朝统治的作用。(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宗法制。第(1)问由材料一人名中的“敬先”、“孝祖”、“茂宗”等可以看出,古人对祖、宗的敬重,明显反映了宗法观念,这主要受商周时宗法制的影响。第(2)问结合分封制、宗法制的相关内容回答。第(3)问考查宗法制的特点,需要提炼材料关键信息。第(4)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宗法观念。宗法制度。(2)凡嫡长子承位可奉祀始祖的都被称为大宗;嫡长子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3)确保大宗的地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4)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

12、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14中国的政治制度自古至今绵延流长,不同时代呈现不同特点,在传承借鉴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帝国以多极简化方式的强力融合,结束了七大战国的裂土分治,使华夏世界获得了统一治权条件下的空前广阔的发展空间。秦,确实是中国帝国时代的开创者。孙皓晖大秦帝国材料二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三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

13、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秦帝国的建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4分)唐代宰相实行委员制有何历史意义?(4分)(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4分)“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什么深远影响?(4分)【解析】第(1)问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回答本问要选准答案的切入点,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有理有据地回答。第(2)问材料一中“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指的是汉承秦制,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为百官之首;而在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的长官都为宰相。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历史意义主要是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三省之间相互牵制,避免了权臣大权独揽,加强了皇权。第(3)问考查了明清君主专制的表现和影响,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可从形成了极端君主专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