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育创新性培养的教学策略_第1页
高中美术教育创新性培养的教学策略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美术教育创新性培养的教学策略摘要:高中的美术应该是一种实践性活动的指导,对于丰富学生的思想,提高他们审美观和艺术欣赏水平,从而充分的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并且反馈于现实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评判能力、思考能力等,都是很有益处的。在教学中,让学生多接触各种工具、材料和操作方法,既可以使他们开阔视野,也可以让他们亲身体会,对艺术鉴赏和艺术创造,都有直观的了解和感受。关键词:创新,审美教育,美术教育,教学策略。创新,其所涵盖的意思,第一,是指前所未有的,即现在说的创造发明的意思;第二,放到新领域内所产生的新的效益,也可称作创新。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全球性代表人物比尔盖茨,他所创造的

2、物质财富是巨大,但是他的创造发明几乎没有一个是由他自己独立发明出来,而是借鉴于别人的发明,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化,重新组合,进行开发得来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创新”不等于发明创造,它的含义超出了发明创造的范畴。可以这样定义:创造包括创造发明,也包括了将既有事物的原有秩序打破或随机组合,并由此所带来的新事物及其带来的新效益。基于以上作出的对创造一词的理解,我们就很容易对现行的经济理论所论述的创新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新世纪之下,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因此,我们要振兴教育事业,要提高教育水平,要改善教育质量就离不开“创新”。创新教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要

3、目的的教育。我们都知道民族的振兴在于培养人才,而高素质人才又需要有高质量的教育,所以把创新融入到教育当中是件长期而艰巨的事情。我们欣喜的看到,在国内当前的学校教育中,素质教育已经逐渐取代了以往呆板、僵硬的“填鸭式”的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育方法,也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的提高自身素质,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论,积极的创造新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美术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4、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术技能的教育,主要核心部分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包括认识美、发展美和欣赏美的能力,都必须要培养鉴赏的能力。由于这种鉴赏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经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慢慢形成的。培养人的审美能力的关键时期是中学时代,他们一旦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会更加迫切的追求美,并且会更持久,能在史高层次上认识美、感受美之外,还会对美产生强烈的创造愿望。美术教育不仅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通过课堂教学中具体、直观、可视的语言来教给学生创造美的技能、技巧,使学生对美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层次。培养学生感受美、美术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美术教育应该重视的,并且以达到高尚的、正确的审美观和

5、塑造完美的人格为目的。从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出发点,美术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创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不打破常规,无所谓创;不造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只能是天花乱坠的想入非非。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其目标是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及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在人的素质方面所形成的创新思维品质和创新心理品质。在本人从事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在美术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上的摸索需要长期坚持,明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创造性教学环境主要包括社会心理的环境,民主环境和开放上进的班风。教师在力争培养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的同时,应引导学生避开趋利倾向

6、。学生大多是出于自尊,来追求创新价值的实现。对爱和安全感的满足,对于这种创新内趋力,老师应给予及时的刺激与强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艺术中去体验生命的意义,使学生体验美的同时,达到一种心领神会的感觉。我们在“以美扬善”进行德育的同时,还应开启美术教育的美育之门,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和热情,并将其上升到志趣的高度。以下是具体的几点教学方法:(1)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可以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引入制造或创设教学内容相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使得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使教学内容可以被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心理机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使其在客观情境中获得具体的感

7、受,由此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产生积极的态度倾向,进而刺激学生思考,探究的需要,发展创新思维。(2) 品味创新成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老师应该正确理解新课标的精神,贴近学生的生活,支持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首要条件。在现代教育提倡“走出书本,走出校园”的形式下,美术教育也应当考虑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我们既要承认教材对学习的指导作用,也不能忽视教材的局限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领会精神,开阔思路,拓宽认识范围,发展学生想象力,品味创新成果在作品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 设计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灵活性与创造性,是我们选择教学方法所要考虑

8、的,要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索式等方法,多创设一些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疑问和设想,引起积极的思维活动,从传统单一的“讲”知识、“授”技能里面“跳出来”,是创新性思维真正需要的。创新性环境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创建人人力争上游,个个求上进开放竞争机制。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同样在教员中也存在,也应该存在竞争,它能给人压力,使人奋发向上。创建竞争机制的目的在于使得参与教学的老师和学生处于“应激”状态,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本质力量,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促进个体创造力的发展。传统中的对竞争的限制词“平等”“公平”给教育中竞争机制的建立造成了误导,使竞争机制发育不健全。“平等”与“公平”多指“机会均等”。就前

9、一概念而言,它们益于扶持弱者,后者则善长于解放强者,然而“机会均等”会忽略学生自身的不“平等”与自身的主观的努力。在中国美术教育中建立竞争机制时,要公正合理的对待先天个人差异与后天条件的不同。重视客观努力,最后强调个公平合理的学习及评价结果,把竟争机制创建成产生内驱力的“工厂”,“保底不封项”,既解放了强者,也扶持了弱者,在有效的学习时间内尽量的可能多地有效获得知识与技能。竞争机制要在教学中一点一滴地积累,如果就较高年级的基本造型能力,可以把学生的作业排成一排,逐一地就构图、透视、明暗等等因素,进行分析;肋口以比较,然后按效果优劣排序进行讲评。同样在这里我们不能犯“机会均等”的错误,应该注意到

10、学生自身的差异与以有的背景知识,适当的鼓励进步快的学生。适当举办举办画展,举办知识竟争和技能比赛等这些建立竟争机制的方式,活跃学生的创作灵感,让他们提高兴趣。由老师组织举办小组、班级或年级性展览,展览的场所不一定限制在同一个地方比如礼堂或展览厅,可以自由安排在教室、画室或学校的橱窗等适当的场所举行。在举办此类活动时应注意方式的灵活性,切忌死板与程式化,还要注意创造性,不能把竞争等同于追求名次。信息交流与开放的教学环境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很有帮助的。美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正因为这样的学科特性,也就要求我们在不同的班级、学校与地区甚至是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艺术上的“对外开放”,将会使

11、我们的视野更为开阔,也会让我们准确的了解我们所处的地位,清醒的认识到自己。世界是一直保持动态变化的,我们也应该跟着环境对自己做出调整,以适应环境的需要。美术教育也是一样,不但要积极改变适应环境变化,也需要改造环境,使它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重视个体发展、尊重个性、塑造个性的时代。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性。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对个性的重视。没有个性的人,是缺乏创造精神的人;没有个性的民族,是死气沉沉的民族;没有个性的时代,是缺少发明与创造的时代。没有了个性,又谈何人类自身及社会的发展?所谓个性就是在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上形成起来,具有明显的有别于别人的所有综合

12、性。素质教育离不开个性教育,个性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手段和途径,没有个性教育,素质教育的落实永远是一句空话。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个性化教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它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差异性,还应当有学生的共性。美术课程浸润着浓厚的人文性,美术本身极为注重独特与创新,在美术课程中实施个性化教学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差异性并不是个性的全部内容,它还有趋同的内容,所以美术的个性化教学可以从差异与趋同两方面将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自主性、独特性,养成创造性思维和品格,使包括审美素质在内的个性得到完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是我们在教学过

13、程中应当着重注意的,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立足于实际,大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无论方式、也不局限于形式,同时多培养他们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主的、独特的见解。这就需要营造出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平等温和的语言,诚恳热情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宣泄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作业中的优点,存在的不足,给予耐心的疏导和帮助。学生在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下,将非常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完善其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素质,打好素质教育的基础。首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学习和创造的动机往往被认为仅仅

14、是单纯为了学习和创造直接的物质利益。但实际上是不对的。学生创新的兴趣在教育过程中被激发出来,对他们学习效率将会有很大帮助。我们在教学中不应该仅仅强调要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中的构图、形状、色彩做到何种程度等等,这样做会使学生被动的完成作业,草草交差了事,达不到良好的教育目的,也使创新教育没有实现本来的意图。做为教师我们应该了解,第一,学生也是人,他们也具有创新的潜能,将这个潜能完整的开发出来,是教育的目标;第二,创新的意识,不是灵光一现,而是需要对学生做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训练,而且还应该说明的是,这种训练不是刻板的、生硬的、公式化的,而应该因材施教;第三,训练的过程,必须是一个开放的过程,除了个

15、人的修炼,更要注重团队的脑力作业;第四,与社会专业操作程序运作吻合。在创造性思维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视知觉原理和心理学理论,我们的设计思维研究涉及了联想思维法、发散思维法、逆向思维法以及思维整合等训练项目。当然,我尽量把训练的方式改造成适合学生参与的活跃的形式,而把那些令人紧张的学术名词隐藏起来。比如我们训练形式中的“属性研究”和“主题延伸”来分别锻炼学生的联想思维和发散思维;以“机智设计”的方式来强化逆向思维法。其次,重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积极的探索精神教育心理学很早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创造力并不与人的智商成正比。也就是说,高智商不一定说明你有很强的创造能力。“艺术的特点就是创造性,个体的认

16、知和感受不一样,视觉符号的表现也不一样。美术活动是创造性活动,不是技能模仿课。”东晋右将军,世称书圣的王羲之,书法名垂千古。他并非凭什么书法天才,而是靠自己锲而不舍的努力一“墨池之功”,取得卓越成就的。再看画坛,哪位大师不是靠不懈的探索取得成功的!科学界此类例子更是枚不胜举。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为精确的圆周率,以圆内正接六边形一直计算到二万四千五百七十六边形的周长,才使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凡大成者,通常是以常人所不及的勤奋努力,才能够取得一般人无法达到的创新性成果。在培养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拓宽视野,跳出单纯培养创造力教学的这个狭小的范围,以追求创新型人格的建立,所以就更需要一个长期、广泛的培养过程,应该涉及到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