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二轮有效复习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有效复习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有效复习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有效复习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有效复习的实践与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三历史第二轮有效复习的实践与思考 揭西县河婆中学 张鹏【论文摘要】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是指一轮模块专题复习基础上,整合各模块知识、进一步构建通史知识结构和提高学科应用能力为目的复习,也是一轮模块专题知识的深化和提高。针对在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与实践。【关键词】有效;问题探究式教学;思考;通常新课程高考高三历史的第一轮(以下简称一轮)复习,以实现高中课程内容的知识掌握和学科基本能力运用的提高为目的,以高中历史课标的内容标准为基本要求来设计复习进度、安排复习内容和选择复习方式。第二轮(以下简称二轮)复习是指一轮模块专题复习基础上,整合各模块知识、进一步构建通史知识结

2、构和提高学科应用能力为目的复习,也是一轮模块专题知识的深化和提高。从目前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基本要求来看,一轮复习不足以实现考生对学科知识、能力的完全掌握,因而二轮复习的教学安排是必要的。就笔者所见,有些教师在第一轮教学中成绩比较突出,有效性不错,但是,进入第二轮后,教学的有效性明显降低,教师还是原样的教,学生还是原样的学,没有在第一轮教学的基础上做点改进,如果一定要说有改革的话,就是教学内容比过去精简了些,练习比原来多了些而已。就二轮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教材还不熟悉;由于还未搭建好知识结构体系,记忆、理解与巩固的质量不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足;对时政热点关

3、注不够等等。针对以上在不同层面呈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在高三历史教学中,探讨如何提高第二轮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的确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自己也一直关注此课题,并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与实践。下面我以“古代中国史”为例,通过对二轮复习的必要性及其目的、二轮复习内容体系的建构、二轮复习的方法建构等三个问题的分析,谈一谈高三历史的第二轮复习有效性的实践和思考,以抛砖引玉。一、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的必要性及其复习目的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的“内容标准”难以构建一个较完整的以时序性、整体性为特征的历史知识体系。依据高中课标的“内容标准”,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是在模块划分的基础上,以模块单元体专题(其基本特征是“专题-

4、主题”)为主要形式构建的,属于专题体例。这种体例有利于深入发挥历史教育功能;有益于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有利于推动教师教育观念的革新。然而,历史学科的知识呈现具有时序性和整体性的鲜明特征。从教学实践的效果来看,“专题-主题” 式体例容易割裂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整体性,不利于学生构建完整、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譬如按照高中课标要求,中国古代史的内容被分割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中,各模块内的中国古代史知识是相对独立的(至少在“专题-主题”体例的呈现形式上是这样)。因而,以进一步构建学生具有时序性和整体性为特征的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整合分散于各模块中各个历史时期的相关内

5、容为目的二轮复习是必要的,是符合历史学科学习的基本要求的,也是符合高中教学基本规律的。二轮复习的内容对象也是新课程考试大纲的要求。2007年开始,教育部对实行新课程高考的省区颁布了考试大纲。历史考纲遵循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以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为基本线索,将必考内容整合为古代、近代、现代三部分,同一时段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内容相对集中,具有贯通古今、关联中外的显著特点,足见其引导学生构建通史知识结构的导向。在第一轮以模块内专题复习为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历史二轮高考复习依据考试大纲的内容体系设计复习内容,努力构建模块内容整合基础上的通史知识结构,这个结构应是符合历史学科时序性和整体性要求的、符合学生对

6、历史知识认知规律的,因而也是科学合理的。二轮复习的安排是基于高中学生历史知识掌握的现状而确定的。由于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知识和能力要求的衔接上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同时现有各地的中考模式下历史学科的学习不受重视,高中学生的初中历史基础知识尤其是通史意识普遍薄弱,初中阶段历史课程的学习不足以支撑高中学生模块专题的学习,这样的现实状况也直接影响了高三历史复习的效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见学生无法解决许多以通史背景为依托的历史问题,历史概念张冠李戴、历史时空意识十分薄弱。加强学生的通史意识、构建通史结构的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应用通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很难完全实现,有必要安排二轮复习以

7、实现这些教学目标。二、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的内容体系建构首先,构建考试大纲要求的通史知识体例(历史学科的时序性要求)。二轮复习中构建考试大纲要求的通史知识体例的必要性,前文已述。以古代中国史为例,考试大纲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历程、传统主流文化思想与科技文艺内容,按历史的时序性要求予以呈现。为了帮助学生构建符合考纲规定的古代中国史的通史知识结构,教师在二轮复习中可以按以下思路设计本部分内容的复习:(1)教师通过合理的手段(纸质文本的或多媒体的)归纳和介绍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基本的历史分期、文明形态的基本演进历程、王朝更替等),使学生能够在依托第一轮知识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形

8、成中国古代通史知识的基本框架。(2)按照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清的历史分期,让学生将考纲所规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史的内容分别重组,同一时期三个必修模块的历史内容相对集中,形成通史知识的复习体例。(3)以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的已有认识为基础,结合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史内容,形成断代史的整体认知,归纳出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以上知识整理的过程,也是构建相关知识纵横联系的过程,有利于学生通史意识的增强,从而建构了一个符合考试大纲内容要求的通史知识体例。其次,整合各模块相关联的知识内容,搭建学生整体感知历史的平台(历史学科的整体性要求)。高中历史必修课程分别反映了人类社会活动的三

9、个领域,三个学习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自成体系,但又密切关联,互为补充,反映了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三个学习模块构成了历史必修课程不可分割的整体。但问题的关键是,二轮复习中教师依据什么理论、采用何种方法来搭建一个能让学生整体感知历史的平台。高中历史课标指出,“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依据唯物史观,二轮复习中进一步建立起模块间知识的联系,形成学生对历史发展的整体感知。仍以中国古代史的二轮复习为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教师引导学生从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入手,联系同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史知识内

10、容,建立经济史与政治文化史的合理联系。也即以经济的发展决定政治文化的发展为应用原理,形成以经济史为中心的历史发展的认识。比如: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决定了古代中国形成了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并且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得到强化,古代农耕经济和专制制度反映在思想文化上则是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又如受小农经济的制约,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具有宗法制的特征,而这使得中国古代文化则带有浓厚的伦理观念色彩(如理学的纲常名教)。同样依据唯物史观,经济的发展或停滞,经常受到政治因素与文化因素的制约。例如,中国历代王朝都视农业为本业,“重农抑商”政策造成了中国长期停滞在农耕经济的社会里,新经济因素不能得到顺

11、利发展,社会经济的活力遭到抑制。中国传统的“重道轻器”观念,也限制了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这些都反映了政治文化因素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当然,这只是从宏观上构建学生整体感知历史的平台。在二轮复习的具体过程中,更多地是在考纲要求的通史知识体例背景下,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把握模块间知识联系的时机以整体感知历史。三、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的方法建构-问题探究式教学设计;问题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主线,学生围绕问题主动构建新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贯穿教学全过程的问题设计,以问促思,以思生疑,以疑促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

12、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传统的毕业班历史二轮复习,往往是教师构建新的知识体例和讲解重难点,学生课后进行相应的练习训练,其弊端显而易见。那么,问题探究式教学如何引入历史二轮复习?从过程设计来看,应包含三个步骤:创设情景与提出问题、引导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反馈总结与完善结论。事实上,只有第一个步骤是教师的主观设计(其余均属难于预见的过程、结果)。限于篇幅,这里就考纲规定的中国古代史的复习如何提出问题举例说明。中国古代史二轮复习问题设计举例:(1)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具有哪些特征?试从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特征、基本经济结构及其特点、主流思想与科技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归纳总结。(依据文明史范式

13、,宏观认识中国古代史的农业文明特征)(2)列举中国古代主要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分析和概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征及其制度演变的趋势。你如何理解政治制度的变化必然影响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发展的这一规律?(具体复习政治史的基本内容,构建古代中国史的通史框架;同时建立与经济文化史内容密切联系的模块整合模式)(3)试从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及影响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因素等基本史实中,认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了古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请举事例说明。(具体复习经济史的基本内容,进一步实现经济史与政治文化史内容密切联系的模块整合的目的)(

14、4)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怎样的演变?科技文化又取得了哪些成就? 联系你对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历史特征的认识,理解“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具体复习文化史的基本内容,通过联系政治经济史,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进一步形成分析文化发展原因与地位的学科能力)(5)古希腊的民主和古罗马的法律是西方文明的渊源,与它们相比古代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何自己独特的贡献?(关联中外是二轮复习的基本要求,从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来认识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罗马各自文明发展的特征及其对世界文明演进的贡献。)任何复习手段的采用,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上按考纲要求的中国古代史二轮复

15、习的问题设计,采用了问题探究式的教学设计思路,旨在构建具有时序性和整体性为特征的中国古代史知识体系,整合分散于各模块中古代各历史时期的相关内容,搭建学生整体感知历史的知识与能力平台。当然,这些问题的设计只是宏观复习方向上的,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些问题再分解成若干小问题以逐个解决,老师应尽量地通过一定的历史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只有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才能真正实现二轮复习有效性的提高。四、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后思考在回顾上述的教学分析过程时,笔者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认为在运用问题教学法进行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四个原则:(一)基础性。学生要在课前做好预习与复习,重温基础知识,明确重点难点。(

16、二)发展性。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重视知识的调动与应用,而且要在此基础上,瞄准高考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强化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三)针对性。问题设计必须围绕考试说明与历史学科指导意见中规定的内容;(四)互动性。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自己要有问题意识,养成思考的习惯,通过耳濡目染,学生也会跟着来,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责难、质疑,提出问题,并且随时给予表扬鼓励。执行新课程考试大纲的新课程高考,只在课改实验省(区)进行了四年,而各地对新课程高考复习模式的探究自然也仅处于初步阶段。高考复习一定是有阶段性计划和阶段性目标的,历史高考的复习要不要第二轮和怎么设计第二轮复习,以及二轮复习的教学指导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