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兴八首》(杜甫)说课稿_第1页
2019《秋兴八首》(杜甫)说课稿_第2页
2019《秋兴八首》(杜甫)说课稿_第3页
2019《秋兴八首》(杜甫)说课稿_第4页
2019《秋兴八首》(杜甫)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秋兴八首(杜甫)说课稿秋兴八首(杜甫)说课稿秋兴八首是公园766年杜甫旅居夔州所做的一组七言律诗,我们教材选的是第一首,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今天语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到了秋兴八首(杜甫)说课稿这一优秀教学资源,这篇可以迅速让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做到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相信对大家的授课有一定的帮助!一起来看看。各位评委下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篇目是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这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一首唐诗,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本单元的设计主要是知道学生学习唐

2、诗。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一个巅峰时期,诗体完备,名家辈出,风格多样,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唐代诗歌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在本单元通过第一篇蜀道难体会了李白的浪漫激情后,秋兴八首(其一)则要触摸到的是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和对国家深沉的爱。秋兴八首是公园766年杜甫旅居夔州所做的一组七言律诗,我们教材选的是第一首,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从命意上看,有领起的作用,可以说给全组诗歌定下了一个基调,那就是抒羁旅之愁,悲家国之事。秋兴,从字面上说就是因秋感兴之意。二、学情高一下学期了,同学们通过这前初中和高一上学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

3、审美感知能力,能够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但这是较为浅显的层面。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待进一步的提高。所以对这一课的学习应该注意在两方面引导学生:一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本课情感的抒发是含蓄的,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进入诗人所押写的情境中细细体会。二是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我们说诗歌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通过鉴赏最终要让学生从内心感悟到杜甫在极其困窘的环境中发出的爱国强音。三是教学理念根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理念的要求,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我这一课的教学我将结合诗歌的特点,在诵读的基础

4、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题作用,在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设问和引导。四、教学设计(一)总体设计方向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景,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要注意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的创作风格解诗,注意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知识与能力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赏析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过程与方法把握诗歌意象和情感的有机联系,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品味作品触景

5、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人情感熏陶而有所感悟,引发审美兴趣,提高鉴赏能力教学课时 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走进古典诗歌,就是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境界。在古典悠悠的清芬中,我们的前人会从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中立起,踏着秦砖汉瓦,穿越唐山宋水,衣袂飘飘地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今天,向我们走来的这位诗人我们并不陌生,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人被称为“诗圣”,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同情人民疾苦,创作了大量的反映下层艰苦生活的诗篇。闻一多先生认为他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他就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现在,让我们通过秋兴八首(其一

6、),走近这“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二、背景介绍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杜甫出生在一个时代“奉儒守官”的家庭,自小所收的教育与熏陶,是他对国家命运与民生疾苦非常关注。他曾多次在诗中表示过“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之类的心迹。在流寓四川的年月里,它时刻关心着国

7、家形势,盼望“安史之乱”早日平息,国家与百姓能够重归安宁。可是,事与愿违,“安史之乱”虽与763年被平定,但国家的形势却仍不稳定,回纥、吐蕃等民族自是兵强马壮,不时侵略唐境,吐蕃还于763年一度攻占了都城长安;而唐朝内部在平定“安史之乱”战争中作大的军阀也拥兵割据,对朝廷构成了威胁。国运威迫,犹如四季之在暮秋,杜甫为此而深感忧虑。在寓居四川的近十年里,杜甫历经流离,备尝艰辛,身心憔悴不堪。“不被多年冷似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过懒从衣结,频游任屐穿”(春日江游)、“牙齿半落左耳聋”(复阴)、“缓步仍须竹杖扶”(寒雨朝行视园树)、“穷愁但有骨”(王阆州筵酬十一舅)等诗句,即是他在此期间处境穷

8、困和心境凄惨的真实写照。他日夜想回归故乡,却始终无法实现愿望。写此秋兴时,他已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来日无多,叶落归根之想更为迫切。正是在此种悲人生之秋和国运之秋的心境下,他写下了秋兴这首诗。三、吟诵感知(1)教师范读。听清读音,把握停顿、重音。师:注意这节课是鉴赏课,所以你们是主人,所以希望大家踊跃发言,因为古人说“诗无达诂”。首先,由我来朗诵,这是我对这首诗的理解与感悟。同学自己带着感情,带着你对这首诗的初步感受,自由地朗诵一下本诗。朗诵的同时请你结合注释,去思考一下自己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或者说你有哪些感受。接下来大家开始自由地朗诵。(2)自由朗读。(3)指生朗

9、读。校正读音,明确节奏。(4)齐读全诗。(5)合作译诗。结合注释,疏通诗意;提出疑问,讨论解决。四、涵咏赏析提问:接下来就请同学来谈谈你的初步感受是什么?或者你在朗诵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明确:秋的萧杀,人的忧伤与孤独、凄凉、悲伤、凄苦等等。这些情感可以从玉露、枫树林、波浪、风云、菊花、孤舟、白帝城等景物中体现出来。提问:也就是说,这些景物都带上了情感。“情感”加上“景物”就成了诗歌的一个要素,是什么呢?明确:意象。过渡:所以说,我们在读诗歌时一定要把握住意象。接下来,让我们齐声诵读一下这首诗,读完以后,选取意象进行思考、交流,这些意象带给你怎样的联想?接下来就一起朗读一下。提问:请发表看法

10、与见解。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可以做补充。玉露凋伤枫树林提问:“玉露”用在这里合适么?明确:白露(white dews)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白露”,八月份的,八月份有中秋节,秋天,因此有想家的感觉。提问:大家有没有注意“凋伤”中的这个“伤”字。把“伤”换成“凋落”的“落”字好不好?这两个字换一下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出来?点拨:注意语音语调,速度要慢些,韵脚要拖长,声音要响亮,要读得抑扬顿挫。 听朗读,初步感受,在此基础上反复吟诵,整体感受。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朗读吟诵以及通过朗读吟诵感悟诗歌情感的能力。五、反复诵读,加深体会指导学生朗读,在反复吟诵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反复诵读,加深体会,引导学生在诗歌鉴赏中注重朗读吟诵。六、作业今天我们这节课是读秋兴八首(其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点感受,或多或少而已。我们就把“秋兴八首(其一)有感”当作副标题,请大家给它一个正标题,要求能体现你对整首诗的感悟,或者说是你从这首诗中感觉出来的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