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对比图制作(青工培训)_第1页
油层对比图制作(青工培训)_第2页
油层对比图制作(青工培训)_第3页
油层对比图制作(青工培训)_第4页
油层对比图制作(青工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年9月青工培训 黄克献1汇报人:黄克献汇报人:黄克献采油一厂地质研究所采油一厂地质研究所2012年年10月月2012年9月青工培训 黄克献22012年9月青工培训 黄克献33 7 0 05 03 8 0 03 9 0 05 05 03 7 0 05 03 6 0 05 03 5 0 03 6 0 05 03 7 0 05 03 8 0 05 04 0 0 05 03 9 0 05 03 8 0 05 03 8 0 05 03 9 0 05 04 0 0 05 05 03 8 0 05 03 7 0 05 03 7 0 05 03 8 0 05 0文 2 0 0 - 7 井 - - 文

2、2 0 0 - 2 井 油 层 对 比 图7891 01 08792 0 0 - 72 0 3 - 42 0 0 - 22 1 22 0 0 - 52 4 52 0 04 0 0 03 9 5 03 9 0 03 8 5 02 0 0 - 12012年9月青工培训 黄克献43 1 0 03 1 5 03 2 0 03 2 5 03 1 5 03 2 0 03 2 5 0文 1 7 9 - 9文 1 7 9 - 8文 1 7 9 - 1 6 ( 定 向 井 )文 1 7 9 - 1 4 ( 定 向 井 )文 1 7 9 - 1 13 1 0 03 1 5 03 2 0 03 3 0 03 2 5

3、 03 2 0 03 1 5 03 2 0 03 2 5 03 3 0 0文 南 油 气 田 文 1 7 9 东 块 文 1 7 9 - 9 文 1 7 9 - 1 1 井 沙 二 下 1 - 5 砂 组 地 层 对 比 图沙沙 二二 下下 1 1沙沙 二二 下下 2 2沙沙 二二 下下 3 3沙沙 二二 下下 4 4沙沙 二二 下下 5 5沙沙 二二 下下 1 1沙沙 二二 下下 2 2沙沙 二二 下下 3 3沙沙 二二 下下 4 4沙沙 二二 下下 5 52012年9月青工培训 黄克献516-18S3M5GRCILD文 16-19井 文 16-18井 油 层 对 比 图(m)5025(m)

4、16-19S3M4S3M516-11S3M4S3M5P92-9CILDGRCILDGRCILD16-389101112S3M4f/S3M6GRCILD2012年9月青工培训 黄克献6.S3S9S3S10S3Z1355036003650G RC ILD3450350035502012年9月青工培训 黄克献7是在是在区域地层对比区域地层对比、油气层识别油气层识别的基础上进行的,即一个地的基础上进行的,即一个地区只有在大套地层对比清楚、确定出含油层系的前提下,然后才能开展油区只有在大套地层对比清楚、确定出含油层系的前提下,然后才能开展油层对比工作。油层对比实质上是地层对比在层对比工作。油层对比实质上

5、是地层对比在油层内部油层内部的的继续继续和和深化深化,它和,它和区域地层对比不论在对比所依据的基础理论、还是基本方法上都没有本质区域地层对比不论在对比所依据的基础理论、还是基本方法上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油层对比要求的精度更上的区别。只不过油层对比要求的精度更高高,对比单元划分的更,对比单元划分的更细细,对比,对比所用资料更所用资料更丰富丰富、选用方法综合性更、选用方法综合性更强强。它是以大套地层,如它是以大套地层,如界、系、统、组、段界、系、统、组、段为研究对象,为研究对象,根据根据古生物化石古生物化石、岩石岩石、重矿物重矿物、构造构造、地震地震等进行地层的等进行地层的纵向纵向划分和划分

6、和横横向向对比,又称对比,又称“统层统层”。 可以用可以用录井录井资料来综合判断油、气、水层,例如根据油砂资料来综合判断油、气、水层,例如根据油砂的含油级别或气测曲线显示进行判断;也可以用的含油级别或气测曲线显示进行判断;也可以用地球物理测井地球物理测井资料来解释、资料来解释、判断油、气、水层。判断油、气、水层。一、油层对比的概念一、油层对比的概念2012年9月青工培训 黄克献8 (1 1)了解油层的)了解油层的特性特性(岩性、厚度的变化趋势)和(岩性、厚度的变化趋势)和分布分布特征。特征。 (2 2)研究油层)研究油层空间构造空间构造形态。形态。 (3 3)下一步打井时)下一步打井时预测预测

7、油层油层位置位置。 (4 4)了解油层的)了解油层的连通连通情况。情况。 油层对比对于油田的开发和开采很重要,特别是油田开发后期,油层对比对于油田的开发和开采很重要,特别是油田开发后期,能量低,需注水或注蒸汽进行。二、三次采油时,了解油层的连通能量低,需注水或注蒸汽进行。二、三次采油时,了解油层的连通情况尤为重要。情况尤为重要。二、对比图用途二、对比图用途2012年9月青工培训 黄克献9 油层对比不是根据深度对比,也不是根据厚度对比。油层对比不是根据深度对比,也不是根据厚度对比。 地质理论依据:油层对比是以地质理论依据:油层对比是以“同一沉积范围内,同一时代沉积物具有同一沉积范围内,同一时代沉

8、积物具有相似相似的的沉积特征沉积特征”做为分层对比地质理论依据。做为分层对比地质理论依据。 这些沉积特征包括:这些沉积特征包括:岩性岩性(颜色、(颜色、成分)、岩石成分)、岩石结构结构、构造构造、电性电性等。等。 岩性对比示意图岩性对比示意图 三、油层对比的的地质理论依据三、油层对比的的地质理论依据标准层标准层沉积旋回沉积旋回依据依据2012年9月青工培训 黄克献10 标准层标准层:是指油层剖面上:是指油层剖面上岩性稳定岩性稳定、厚度不大厚度不大、特征明显特征明显( (颜色、岩性、化石、特殊矿物、电性等颜色、岩性、化石、特殊矿物、电性等) )、分布、分布面积较广面积较广的岩的岩层。层。 取得标

9、准层应距目的层较取得标准层应距目的层较近近,实际工作中把标准层当作,实际工作中把标准层当作等等时面时面。标准层易识别、易对比,把标准层卡住后,依靠标准层。标准层易识别、易对比,把标准层卡住后,依靠标准层的控制,标准层上下的油层也就可以对比清楚。的控制,标准层上下的油层也就可以对比清楚。 油层对比依据油层对比依据 1、标准层、标准层2012年9月青工培训 黄克献1116-18S3M5GRCILD文 16-19井 文 16-18井 油 层 对 比 图(m)5025(m)16-19S3M4S3M516-11S3M4S3M5P92-9CILDGRCILDGRCILD16-389101112S3M4f/

10、S3M6GRCILD沙三中沙三中4沙三中沙三中51、标准层、标准层2012年9月青工培训 黄克献12 (1 1)稳定沉积层稳定沉积层。多形成于盆地均匀下沉、水域最广的较深水相的沉多形成于盆地均匀下沉、水域最广的较深水相的沉积。特征:分布面积大,岩性、厚度稳定,在时间上也是等时沉积。如陆积。特征:分布面积大,岩性、厚度稳定,在时间上也是等时沉积。如陆相湖泊沉积中的黑色页岩。相湖泊沉积中的黑色页岩。 (2 2)大套同类岩性的地层中某些)大套同类岩性的地层中某些特殊岩性夹层特殊岩性夹层。如陆相碎屑岩剖面。如陆相碎屑岩剖面中的煤、石灰岩、油页岩、凝灰岩等。中的煤、石灰岩、油页岩、凝灰岩等。常见的标准层

11、有两种情况:常见的标准层有两种情况:1、标准层、标准层2012年9月青工培训 黄克献13 理想的标准层不会太多,对于那些条件稍差的,可做为理想的标准层不会太多,对于那些条件稍差的,可做为“辅助标准辅助标准层层”(又叫又叫标志层标志层)。为了区别其使用价值,要对标准层分级。为了区别其使用价值,要对标准层分级。(1)一级标准层一级标准层:岩性、电性特征明显。在三级构造范围内稳定分布。:岩性、电性特征明显。在三级构造范围内稳定分布。稳定程度达稳定程度达90以上。用于确定油层组界线。如以上。用于确定油层组界线。如黑色泥岩、页岩、介黑色泥岩、页岩、介形虫泥岩、钙质砂岩形虫泥岩、钙质砂岩等。等。(2)二级

12、标准层二级标准层(辅助标准层或标志层辅助标准层或标志层):岩性、电性特征较突出。在三:岩性、电性特征较突出。在三级构造的局部范围具有稳定性,稳定程度在级构造的局部范围具有稳定性,稳定程度在50一一90。在已确定油。在已确定油层组界线的基础上,配合沉积旋回特征划分砂岩组和单油层。岩性一层组界线的基础上,配合沉积旋回特征划分砂岩组和单油层。岩性一般为般为钙质粉砂岩与灰绿色、深灰色泥岩钙质粉砂岩与灰绿色、深灰色泥岩组合。组合。标志层标志层2012年9月青工培训 黄克献14 标准层电性特征示意图标准层电性特征示意图 在钻井剖面中,抓住标准层的在钻井剖面中,抓住标准层的电性特征是认准标准层的关键。电性特

13、征是认准标准层的关键。标准层的电性特征一般有两种表标准层的电性特征一般有两种表现方式:现方式:(1)单一岩性特征:标准层在电测单一岩性特征:标准层在电测曲线上具明显特征,易与上下邻曲线上具明显特征,易与上下邻层区别。层区别。 (2)组合电性特征:不同岩组合电性特征:不同岩石类型组成的稳定层组在石类型组成的稳定层组在电测曲线上的反映。电测曲线上的反映。标志层标志层2012年9月青工培训 黄克献15 是指地层剖面上,若干相似的岩性在纵向上有规律的是指地层剖面上,若干相似的岩性在纵向上有规律的重复出现的现象。这种有规律的重复出现,可以在岩石的颜重复出现的现象。这种有规律的重复出现,可以在岩石的颜色、

14、岩性、结构、构造等各方面表现出来,最明显的是表现色、岩性、结构、构造等各方面表现出来,最明显的是表现在岩石的粒度上。在岩石的粒度上。 形成沉积旋回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是由于形成沉积旋回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是由于地壳周期性地壳周期性的升降运动引起的升降运动引起。 正旋回正旋回:一般情况下,地壳下降,发生水进,导致水一般情况下,地壳下降,发生水进,导致水体由浅变深,在剖面上形成体由浅变深,在剖面上形成自下而上自下而上由由粗变细粗变细的的水进序列水进序列。 反旋回反旋回:地壳上升,发生水退,水体由深变浅,在剖地壳上升,发生水退,水体由深变浅,在剖面上形成面上形成自下而上自下而上由由细变粗细变粗的的水

15、退序列水退序列。 完整旋回完整旋回:是指地壳下降而又上升,水体由浅变深,是指地壳下降而又上升,水体由浅变深,再由深变浅,在剖面上形成再由深变浅,在剖面上形成自下而上自下而上由由粗变细再变粗粗变细再变粗的的水水进水退序列进水退序列 旋回旋回旋回岩性 降 升地壳升降规模与沉积旋回幅度的关系地壳升降规模与沉积旋回幅度的关系油层对比依据油层对比依据 2 2、沉积旋回、沉积旋回2012年9月青工培训 黄克献16 在油、气田地质研究中,将地层沉积旋回分为在油、气田地质研究中,将地层沉积旋回分为四四级:级:“沉积旋回沉积旋回”的分级:的分级: (1)(1)一级旋回一级旋回:相当在整个沉积盆地升降运动背景下的

16、区域性复合沉积旋回,:相当在整个沉积盆地升降运动背景下的区域性复合沉积旋回,反映了反映了个完整的个完整的水进水进- -稳定稳定- -水退水退的沉积过程。分布范围受盆地内一级构造单元的沉积过程。分布范围受盆地内一级构造单元控制,旋回幅度相当于控制,旋回幅度相当于1212个连续沉积的地层个连续沉积的地层“组组”,与同级沉积旋回以假整合,与同级沉积旋回以假整合或微角度不整合接触。一级沉积旋回中岩性较粗的部分相当一个含油层系。或微角度不整合接触。一级沉积旋回中岩性较粗的部分相当一个含油层系。 (2)(2)二级旋回二级旋回:在一级旋回中包含的次一级旋回。在二级构造范围内可以对:在一级旋回中包含的次一级旋

17、回。在二级构造范围内可以对比,其旋回幅度相当一个地层比,其旋回幅度相当一个地层“段段”。每个二级旋回可以是代表水进的正旋回或。每个二级旋回可以是代表水进的正旋回或代表水退的反旋回。二级旋回中可以包括几个油层组,每个油层组是二级旋回中代表水退的反旋回。二级旋回中可以包括几个油层组,每个油层组是二级旋回中油层特性相近的部分。一般都有标准层或辅助标准层用来控制旋回界线。油层特性相近的部分。一般都有标准层或辅助标准层用来控制旋回界线。2、沉积旋回、沉积旋回2012年9月青工培训 黄克献17 (3)(3)三级旋回三级旋回:同一岩相段内几种不同类型的单层组成的旋回性沉积(如由几:同一岩相段内几种不同类型的

18、单层组成的旋回性沉积(如由几个单砂层与泥岩层组合成的小的正旋回或反旋回)。它受局部构造控制,在三级个单砂层与泥岩层组合成的小的正旋回或反旋回)。它受局部构造控制,在三级构造范围内可以对比。它与构造范围内可以对比。它与砂岩组砂岩组大体相当。集中发育的含油砂岩有一定的连通大体相当。集中发育的含油砂岩有一定的连通性。上、下泥岩隔层分布比较稳定。可将上、下泥岩层作为对比时确定旋回界线性。上、下泥岩隔层分布比较稳定。可将上、下泥岩层作为对比时确定旋回界线的依据。的依据。 (4)(4)四级旋回四级旋回:它是包含一个单油层在内的不同粒度序列岩石的一个组合。受:它是包含一个单油层在内的不同粒度序列岩石的一个组

19、合。受水流强度控制,其稳定范围仅局限于三级构造的局部地区。旋回中较粗的部分相水流强度控制,其稳定范围仅局限于三级构造的局部地区。旋回中较粗的部分相当于当于单油层单油层。 在利用旋回对比油层时,可从大到小分级次进行对比。这就是在利用旋回对比油层时,可从大到小分级次进行对比。这就是“旋回对比旋回对比,分级控制分级控制”的道理。的道理。 2、沉积旋回、沉积旋回2012年9月青工培训 黄克献18 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大量资料来源于测井资料,油层对比也主要借助于测井曲线并结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大量资料来源于测井资料,油层对比也主要借助于测井曲线并结合岩心、岩屑资料综合完成。合岩心、岩屑资料综合完成。 1:2

20、00组合测井。组合测井。 采用的对比曲线采用的对比曲线: 1、视电阻率(、视电阻率(R) 2、自然电位(、自然电位(SP) 3、自然伽玛(、自然伽玛(GR) 4、井径(、井径(CAL) 5、微电极(、微电极(ML,NL) 6、中子(、中子(CNL)四、油层对比所用资料四、油层对比所用资料2012年9月青工培训 黄克献19 “旋回对比旋回对比,逐级控制逐级控制” 1 1单井资料准备及水平对比基线选择单井资料准备及水平对比基线选择 油层对比主要是在搞清楚岩性一电性关系的基础上,用油层对比主要是在搞清楚岩性一电性关系的基础上,用测井曲线测井曲线展开油层划分与对比。展开油层划分与对比。 通过取心井的岩

21、心与电测曲线进行比较,研究各种岩性、各级沉积旋回在电测曲线上的显通过取心井的岩心与电测曲线进行比较,研究各种岩性、各级沉积旋回在电测曲线上的显示,搞清岩性示,搞清岩性-电性关系,从而可用电测曲线特征来判别含油层系的岩性和沉积旋回特点。电性关系,从而可用电测曲线特征来判别含油层系的岩性和沉积旋回特点。 目前各油田常使用目前各油田常使用2.5m底部梯度底部梯度视电阻率、视电阻率、自然电位自然电位和和微电极微电极三条测井曲线。在一口井完三条测井曲线。在一口井完钻后将油层部分上述三条曲线汇编成单井电测资料图,做为油层对比基础资料,图幅格式如下钻后将油层部分上述三条曲线汇编成单井电测资料图,做为油层对比

22、基础资料,图幅格式如下图所示图所示 :五、油层对比方法五、油层对比方法2012年9月青工培训 黄克献20 单单井井电电测测资资料料图图 2012年9月青工培训 黄克献21 水平对比基线选择:水平对比基线选择: 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含油气层系中的各油层单元在各井剖面上的深度位置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含油气层系中的各油层单元在各井剖面上的深度位置相差往往较大。选择水平对比基线就是使各井剖面中的油气层都处于沉积时层位相差往往较大。选择水平对比基线就是使各井剖面中的油气层都处于沉积时层位相当的情况下进行对比。相当的情况下进行对比。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选择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选择标准层标准层的的顶面顶面或或

23、底面底面作为对比基线作为对比基线。确定出水平对确定出水平对比基线后,按一定比例尺将各井剖面置于水平对比基线上,绘出各井电测资料图,比基线后,按一定比例尺将各井剖面置于水平对比基线上,绘出各井电测资料图,注意要把电测曲线与标准层关系卡准。注意要把电测曲线与标准层关系卡准。16-18S3M5GRCILD文16-19井文16-18井油层对比图(m)5025(m)16-19S3M4S3M516-11S3M4S3M5P92-9CILDGRCILDGRCILD16-389101112S3M4f/S3M6GRCILD沙三中沙三中4沙三中沙三中52012年9月青工培训 黄克献22 (1)在一个三级构造上钻井比

24、较多时,为了掌握横向上油层变化规律,首先挑选)在一个三级构造上钻井比较多时,为了掌握横向上油层变化规律,首先挑选沿沿构造轴线构造轴线的各井进行对比,然后适当选几条的各井进行对比,然后适当选几条垂直构造轴线垂直构造轴线方向上的井对比。初步达到各方向上的井对比。初步达到各剖面层位一致,不窜层。再以这些井为骨干,分区进行对比。经过反复对比,以剖面层位一致,不窜层。再以这些井为骨干,分区进行对比。经过反复对比,以“剖面剖面控制分区,分区验证剖面控制分区,分区验证剖面”,直到各井层位统一为止。,直到各井层位统一为止。 对比方法对比方法 2012年9月青工培训 黄克献23 (2)在纵向上选择对比单元时,按

25、旋回级次,)在纵向上选择对比单元时,按旋回级次,“由大到小逐级对比由大到小逐级对比、由小到大逐级验证由小到大逐级验证”。 油层组的划分一般与地层单元一致,因而可以运用区域地层对比方法。油层组的划分一般与地层单元一致,因而可以运用区域地层对比方法。 而砂岩组和单油层是更小的对比单元,其对比标志已不明显,故主要是在油层组的对比而砂岩组和单油层是更小的对比单元,其对比标志已不明显,故主要是在油层组的对比线控制下,根据岩性、电性所反映的岩性组合特点及厚度比例关系做为对比依据。最后线控制下,根据岩性、电性所反映的岩性组合特点及厚度比例关系做为对比依据。最后做到做到油层组油层组、砂岩组砂岩组、单油层单油层

26、三级控制,使其层位一致。三级控制,使其层位一致。 (3)油层对比本身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随着井眼的增多,对比成果要不断进行修改,并且)油层对比本身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随着井眼的增多,对比成果要不断进行修改,并且在油田开发时,大量的动态资料也给对比成果的修改不断提供依据。在油田开发时,大量的动态资料也给对比成果的修改不断提供依据。 对比方法对比方法 2012年9月青工培训 黄克献24 (1)(1)利用标准层划分油层组利用标准层划分油层组 下图是三口井部分剖面。剖面的顶部和底部都有大段泥岩层,下图是三口井部分剖面。剖面的顶部和底部都有大段泥岩层, 其中顶其中顶部有成组的油页岩区域地层对比标准层,油页岩

27、分布十分稳定,电性曲线部有成组的油页岩区域地层对比标准层,油页岩分布十分稳定,电性曲线也非常稳定,是良好的对比标志层,也是划分砂层组的标志层。也非常稳定,是良好的对比标志层,也是划分砂层组的标志层。六、油层对比步骤六、油层对比步骤16-18S3M5GRCILD文16-19井文16-18井油层对比图(m)5025(m)16-19S3M4S3M516-11S3M4S3M5P92-9CILDGRCILDGRCILD16-389101112S3M4f/S3M6GRCILD沙三中沙三中4沙三中沙三中52012年9月青工培训 黄克献25 (2)(2)利用沉积旋回对比砂岩组利用沉积旋回对比砂岩组 一个三级旋

28、回相当于一个砂岩组。在油层组内应根据岩性组合规律进一步划分若干三级旋回。一个三级旋回相当于一个砂岩组。在油层组内应根据岩性组合规律进一步划分若干三级旋回。一般情况下,在二级旋回背景上,各三级旋回均按水进型考虑,即水进开始做为三级旋回的起点,一般情况下,在二级旋回背景上,各三级旋回均按水进型考虑,即水进开始做为三级旋回的起点,水进结束做为该旋回的顶界。即在剖面上各砂岩组顶部均有一层泥岩,该泥岩在三级构造范围内水进结束做为该旋回的顶界。即在剖面上各砂岩组顶部均有一层泥岩,该泥岩在三级构造范围内相对稳定分布,为对比时确定层位关系的具体界线。相对稳定分布,为对比时确定层位关系的具体界线。16-18S3

29、M5GRCILD文 16-19井 文 16-18井 油 层 对 比 图(m)5025(m)16-19S3M4S3M516-11S3M4S3M5P92-9CILDGRCILDGRCILD16-389101112S3M4f/S3M6GRCILD沙三中沙三中4沙三中沙三中52012年9月青工培训 黄克献26 (3) (3)利用岩性和厚度比例对比单油层利用岩性和厚度比例对比单油层 在局部范围内,同一时期形成的单油层其岩性和厚度是相似的。因此,在每个三在局部范围内,同一时期形成的单油层其岩性和厚度是相似的。因此,在每个三级旋回级旋回(相当一个砂岩组相当一个砂岩组)内,应进一步分析其岩性组合规律,细分若干

30、个四级旋回。内,应进一步分析其岩性组合规律,细分若干个四级旋回。在四级旋回内较粗的部分就是单层在四级旋回内较粗的部分就是单层(含油者叫单油层含油者叫单油层)。按岩性、厚度相似的原则,。按岩性、厚度相似的原则,对比各单油层。由于四级旋回内各单层数量不尽相等,单层厚度可能相差悬殊,所对比各单油层。由于四级旋回内各单层数量不尽相等,单层厚度可能相差悬殊,所以在连接对比线时,应视具体情况做层位上的合并、劈分或尖灭。以在连接对比线时,应视具体情况做层位上的合并、劈分或尖灭。16-18S3M5GRCILD文 16-19井 文 16-18井 油 层 对 比 图(m)5025(m)16-19S3M4S3M51

31、6-11S3M4S3M5P92-9CILDGRCILDGRCILD16-389101112S3M4f/S3M6GRCILD沙三中沙三中4沙三中沙三中52012年9月青工培训 黄克献27图图9-8 砂层连线的形式砂层连线的形式a-单层与单层连线;单层与单层连线; b-单层与多层连线;单层与多层连线; c-交错层位连线;交错层位连线;d-单层间的单向尖灭连线;单层间的单向尖灭连线;e-单层间的相互尖灭连线;单层间的相互尖灭连线;f-单层间的双向尖灭连线单层间的双向尖灭连线(4)(4)连接对比线连接对比线 油层对比不仅需要将各井剖面油层的层位关系,而且还要将油层的厚度变化和连油层对比不仅需要将各井剖

32、面油层的层位关系,而且还要将油层的厚度变化和连通状况表示在对比图上。这项工作是通过连接对比线来完成的,即将相同层位的顶、通状况表示在对比图上。这项工作是通过连接对比线来完成的,即将相同层位的顶、底界线连接起来。底界线连接起来。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连线形式和尖灭位置确定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连线形式和尖灭位置确定方法。 1)连线形式连线形式 2012年9月青工培训 黄克献28外外推推法法确确定定尖尖灭灭位位置置:据两点间同砂层厚度变化梯度向厚度薄一方外推,至厚度为0处,可求得该层的尖灭位置。但砂层的实际尖灭位置常比按上述方法推求的位置收敛得更快。在勾图时应向内侧移动一定距离(平面图上移动一等值

33、线距离)。公公式式计计算算岩岩层层尖尖灭灭位位置置: x x= =L L/ /( (h h+ +1 1) )x-砂岩层尖灭处-相邻已尖灭井(乙剖面)距离;h-岩层在甲剖面上的厚度;L-相邻剖面(甲和乙)的水平距离。1-当地的经验数据,对其它地区不一定合适。对大井距剖面能否应用此公式,尚待研究。2)尖灭位置的确定)尖灭位置的确定a.根据工作经验直接勾绘尖灭位置根据工作经验直接勾绘尖灭位置: 一般情况下,在砂层一般情况下,在砂层发育井发育井与砂层与砂层尖灭井尖灭井间的间的1/2处勾绘出砂层尖灭线。砂层厚度越大,一般尖灭越远。处勾绘出砂层尖灭线。砂层厚度越大,一般尖灭越远。b.根据公式计算勾绘尖灭位

34、置:根据公式计算勾绘尖灭位置:x=L/(h+1)2012年9月青工培训 黄克献29 * * *油田油田* * *区区* * *井小层划分数据表井小层划分数据表(5 5)制表)制表 小层数据表:小层数据表:根据油层对比成果,把每口井的分层数据分别记录在统一的根据油层对比成果,把每口井的分层数据分别记录在统一的表格上。小层数据表是油田地质研究的基础资料,为下一步编绘油层剖面图、油表格上。小层数据表是油田地质研究的基础资料,为下一步编绘油层剖面图、油层栅状图、油砂体平面图、计算储量、油井动态分析和开发方案调整提供依据。层栅状图、油砂体平面图、计算储量、油井动态分析和开发方案调整提供依据。有效厚度:有

35、效厚度:就是指有效油层的厚度。有效油层是指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能产出工就是指有效油层的厚度。有效油层是指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能产出工业油气的储集层,即通常所说的产层。排除水层、干层、夹层的厚度。业油气的储集层,即通常所说的产层。排除水层、干层、夹层的厚度。一类有效厚度:一类有效厚度:指油层中达到有效厚度标准的厚度。指油层中达到有效厚度标准的厚度。二类有效厚度:二类有效厚度:指油层中含油情况稍低于有效厚度标准下限值的厚度。指油层中含油情况稍低于有效厚度标准下限值的厚度。2012年9月青工培训 黄克献30粗分段、细分组,粗分段、细分组,对比标志记心中。对比标志记心中。比感应、对伽玛,比感应、对伽玛

36、,曲线组合不能差。曲线组合不能差。砂对砂、泥对泥,砂对砂、泥对泥,厚度关系要统一。厚度关系要统一。勤交流、多对比,勤交流、多对比,天长日久见功底。天长日久见功底。地层对比基本功地层对比基本功2012年9月青工培训 黄克献31:为了掌握横向为了掌握横向上油层变化规律,首先挑选沿构造上油层变化规律,首先挑选沿构造轴线的各井进行对比,然后适当选轴线的各井进行对比,然后适当选几条垂直构造轴线方向上的井对比几条垂直构造轴线方向上的井对比 。确定作图井段确定作图井段的顶底界面(沙三中的顶底界面(沙三中4-54-5)。)。根据作图范围大根据作图范围大小,选用适当的小,选用适当的。横比。横比例尺(井距)、纵比

37、例尺(井柱高例尺(井距)、纵比例尺(井柱高度)度)七、油层对比成果图的编制七、油层对比成果图的编制1 3 - 1 11 3 - 31 3 - 75 09 2 - 1 41 3 - 6 0 71 3 - 61 6 - 52 4 41 6 - 39 2 - 791 3 - 2- 3 4 0 0- 3 4 5 0- 3 3 5 0-3420-3420-3350-3400-3350-3300-3300-3300-3350W 2 3 5油 水 界 面等 高 线断 层井 口井 底- 3 3 0 0图 例- 3 3 6 0- 3 3 7 0- 3 3 8 0- 3 3 9 0- 3 4 1 0-3340-3

38、340-3430-3440-3430-3340-3330-3360-3370-3380-3390-3410-3420-3430-3360-3370-3380-3340-3330-3320-3310-3340-3330-3330-3320-3320-3310-3310 1127 1133 0 . 2 5 K m05 0 m1 6 - 81 6 - 1 21 6 - 91 6 - 22 2 51 6 - 71 6 - 41 6 - 61 6 - 1 51 6 - 1 41 6 - 1 01 6 - 2 41 6 - 2 37 31 6 - 1 91 6 - 1 31 6 - 2 21 6 - 2 61 6 - 1 1W 1 61 6 - 1 81 6 - 2 11 6 - 2 5P 9 2 - 51 2 7 - 17 1B 49 45 1 - 9P 9 2P C 9 2P 8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