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不对等供应链中不同定价权下的契约选择_第1页
力量不对等供应链中不同定价权下的契约选择_第2页
力量不对等供应链中不同定价权下的契约选择_第3页
力量不对等供应链中不同定价权下的契约选择_第4页
力量不对等供应链中不同定价权下的契约选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力量不对等供给链中不同定价权下的契约选择秦娟娟/赵道致【专题名称】物流管理【专 题 号】F14【复印期号】2021年04期【原文出处】?管理科学?(哈尔滨)2021年6期第1320页【英文标题】Contract Choice under Different Pricing Power in Unbalanced Bargaining Power Supply Chain【作者简介】秦娟娟,赵道致,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072【内容提要】存放契约为供给商管理库存运营模式中的一种,零售商偏好存放契约从而把库存风险转移给供给商,而供给商那么偏好传统模式从而不需承当库存风险。从批发价格的定价权

2、出发,探讨力量不对等供给链中成员偏好某种契约的条件。分析在力量不对等的供给链中,当批发价格为外生批发价格,即批发价格由外部市场决定时,供给链中成员在传统模式和存放契约下的决策问题,并分析外生批发价格的大小如何影响供给链中成员的契约选择;当批发价格为内生批发价格,即批发价格由供给链中强势方零售商或供给商决定时,分别分析供给链中成员在传统模式和存放契约下的决策问题,并横向分析不同力量比照度的供给链中,供给链成员如何选择契约和供给链的最终运行模式,从而为供给链成员的运营模式选择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Consignment contract is one kind of VMI varieties. T

3、he retailer prefers the consignment contract so that the inventory risk can be transfered to the supplier while the supplier is better off with traditional model. The contracts choice is discussed in the unbalanced bargaining power supply chain based on different pricing power structures. Firstly, w

4、hen the wholesale price is exogenous in the unbalanced bargaining power supply chain decided by the market, the members decisions are discussed in the traditional model and consignment contract respectively. The effect of exogenous wholesale price on the contracts choice is analyzed. Secondly, the m

5、embers decisions are discussed in the traditional model and consignment contract where the wholesale price is decided by the strong member in the supply chain( the dominated retailer or the dominated suppli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the contracts choice is discussed with the endogenous wholesale pr

6、ice in the unbalanced bargaining power supply chain.【关 键 词】传统模式/存放契约/外生批发价格/内生批发价格/契约选择traditional model/consignment contract/exogenous wholesale price/endogenous wholesale price/contracts choice1引言随着供给链管理创新的开展,出现了许多新的供给链管理运营模式,主要包括协同方案、预测及补货系统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

7、CPFR、连续补货方案continuous replenishment programs,CRP、有效顾客响应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ECR和供给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等。这些运营模式的出现改变了供给链的结构并促进了公司绩效的提高1。VMI可用来持续更新库存或供给商管理库存,是鼓励合作和伙伴间信息共享的最受关注的策略之一2。现实中力量不对等的供给链比比皆是,供给链中的强势方总采用VMI模式来转移其本钱和风险。以中国内地范围内的市场为例,在家电市场,大局部销售终端被国美已并购永乐、苏宁和大中控制;大中型城市的食品和日用品

8、市场,大局部市场份额由Wal- Mart和家乐福掌控。在这些供给链中,零售商处于强势地位,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同样,在许多制造业中如Intel和General Motor,大的制造商相对于其销售商而言有更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因此,探讨不同实力比照的供给链中其成员的有关决策问题和VMI运营模式成为许多学者日益关注的问题。2相关研究评述20世纪80年代后期,Wal- Mart和P&G率先实施VMI,并取得不错的效果3。之后逐渐被许多来自不同行业的顶级公司所采用,如Glaxosmithkline4、Electrolux Italia5、Nestle and Tesco6、Boeing and Alcoa

9、7等。Bernstein等把VMI运营模式分为两大类,在VMI模式中,每个零售商决定销量,但将补货策略全部委托给供给商,零售商承受备有存货产生的本钱;另一种是零售商利用VMI将存货本钱全部转移给供给商,最简便的方法就是零售商仅在所有货品全部卖出后才会支付供给商相应货款8。两种VMI模式被分别称作VMI和VMI。在VMI模式中,也存在多种形式。Cachon讨论了自行车生产商Trek Inc实行存放契约,自己承当库存风险9;Netessine等给出另一个例子,Alliance Entertainment Corp.、Ingram Entertainment和Baker & Talor采用直接发货契

10、约,供给商承当所有的库存风险且根据零售商的订单直接把产品运送给相应的顾客10。存放契约是VMI运营模式中的一种,供给商把产品存放在零售商的货架上,当产品卖出后,零售商才会支付相应的货款给供给商,即存货本钱全部由供给商承当。对制造商同样适用,供给商把零件存放在制造商的仓库或生产车间,当供给商的零件被制造商使用后,才会支付货款给供给商。通过采用存放契约,零售商制造商把库存本钱转移给供给商。已有许多VMI运营模式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VMI模式下的协调。Cheung、Aviv和Cachon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研究VMI模式下的协调方案,根据零售商购置量制定数量折扣方案,以到达供给链协调1113;Suc

11、ky研究单个供给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供给链,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依靠转移支付实现供给链协调的讨价还价模型14;Bernstein等分析在VMI契约下的绩效,其中供给商控制库存更新策略而零售商决定产品的价格15。针对目前力量不对等供给链的普遍存在性,许多学者对力量不对等供给链进行研究。艾兴政等指出,零售商讨价还价能力的差异对竞争渠道结构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16;Hua等研究在单一制造商、单一零售商构成的供给链中,零售商对制造商的竞争力讨价还价能力如何受市场需求不确定的影响17;Michael在其提出的竞争五力模型中指出,供给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和客户的讨价还价能力在决定产业竞争强度和利润率方面起着关键作

12、用18。这些研究只是探讨在某种运营模式下,零售商处于强势地位时对供给链中成员决策变量的影响和零售商强势地位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有一些研究综合考虑VMI运营模式在不同力量结构供给链中的决策问题。Fry等分析一种z,ZVMI契约,其中z,Z为零售商决定的最低和最高库存,供给商在该限制下控制其库存更新策略,Fry比照零售商管理库存策略retailer- managed inventory,RMI和VMI下的绩效,在某些情形下VMI绩效优于RMI19;Netessine等分析直接运输契约drop shipping contract,DS在不同力量结构供给链中的绩效问题,得出DS契约在零售商强势的供

13、给链中绩效高于力量对等的供给链中10;Bichescu等考虑在供给链中,零售商决定订货量,供给商决定运输频率,发现供给商强势的供给链中渠道的绩效优于力量对等的供给链20。但是这些研究没有从力量不对等供给链中强势方对批发价格控制权和运营模式决定权的角度分析供给链运营模式的绩效。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拟从两个角度分析传统模式和存放契约。在力量不对等的供给链中,批发价格为外生批发价格,即批发价格由外部市场决定,外生批发价格如何影响供给链中成员对传统模式或存放契约的选择;在力量不对等的供给链中,强势方有决定批发价格的权力,探讨不同的定价权如何影响供给链成员的运营模式选择,从而为供给链成员的运营模式选择提

14、供一定的指导。3根本模型假设供给链由一个供给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供给商生产某种产品通过零售商销售给终端顾客市场。该产品的市场需求为随机变量X,其概率密度函数为fx,概率分布函数为Fx,x0,需求函数的分布满足具有递增广义失败率increasing generalized failure rate,IGFR性质;q为供给商生产该产品的生产量;sq为该产品的期望销售量;p为该产品零售市场上的销售价格;c为供给商生产该产品的单位生产本钱;w为批发价格。3.1集中供给链在集中控制情况下,即一个公司控制整个供给链,整个供给链的利润函数为且有3.2 传统模式传统模式中,在销售季节开始前,零售商根据市场预测

15、信息确定其订货量,供给商按照零售商的订单进行生产供货。当销售季节开始时,零售商使用订货量满足市场需求。在该模式中,供给商基于零售商的订单进行生产,所以供给商不需要承当库存风险。零售商的决策变量为订货量,目标函数为利润的最大化。在该模式下供给商按照订单生产,没有决策变量,不承当风险。传统模式下,事件发生的时间序列如图1。图1传统模式事件发生的时间序列图Figure 1 The Sequence of Events in Traditional Model传统模式下的事件顺序为,供给商和零售商同意批发价格w;在销售季节来临前,零售商基于对市场需求的预测决定订货量;供给商基于零售商的订单而生产,不承

16、当风险;市场需求发生,零售商使用订货量满足市场需求,供给链中成员的收益产生。图2存放契约事件发生的时间序列图Figure 2 The Sequence of Events in Consignment Contract在传统模式中,零售商和供给商的期望利润函数分别为3.3存放契约存放契约中,在需求发生前产品的所有权一直属于供给商。该产品销售出去后,产品的所有权才转移给零售商,零售商按照已卖出产品数量和一定的批发价格支付收益给供给商,供给商获得一定的收益。存放契约中,供给商在销售季节来临前决定生产量,决策变量为生产量。零售商用供给商的生产量满足顾客需求,零售商没有决策变量,不承当风险。存放契约下

17、事件的时间序列如图2。存放契约下事件顺序为,供给商和零售商同意批发价格w;在销售季节来临前,供给商基于对市场需求的预测决定生产量;市场需求发生,零售商根据实际发生的市场需求提取货物,供给链中成员的收益产生。在存放契约下,零售商的期望利润为4模型分析从根本模型出发,分析批发价格的两种定价方式。批发价格为外生批发价格,即批发价格由外部市场决定;批发价格为内生批发价格,即批发价格由供给链中强势方零售商或供给商决定。在两种批发价格结构中,供给链中成员在传统模式和存放契约下如何决策,并分析不同力量比照度的供给链中供给链成员如何选择契约。4.1外生批发价格在传统模式和存放契约下,供给链中成员决策时批发价格

18、为外生批发价格。现实中许多情况下,批发价格可以认为是外生批发价格,如当供给商给多个零售商供货,且供给商给多个零售商的批发价格没有价格歧视,或者市场上有多个供给商,存在着剧烈的竞争,那么批发价格由外部市场决定21。假设在力量不对等的供给链中,从供给商到零售商之间的产品市场为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即批发价格为外生批发价格,无论是零售商还是供给商都没有权利决定批发价格。批发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供给链中成员在给定批发价格情况下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和最正确的运营模式。下面分析外生批发价格如何影响供给链的绩效以及供给链中成员的决策和契约选择。首先,在传统模式和存放契约下,对整个供给链而言,哪种模式中供给链的绩

19、效最高,即整个供给链的利润最大。由供给链在传统模式和存放契约下的利润公式可以看出,供给链的利润函数在两种运营模式下一样,都只与供给链中的生产量有关。且当供给链中的生产量小于集中控制下的最优生产量时,供给链的利润是生产量的增函数,即供给链的利润随着生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在传统模式下,供给链的生产量为批发价格的减函数,而在存放契约下,供给链的生产量为批发价格的增函数。因此,当某批发价格使供给链的利润在传统模式和存放契约下的生产量相等时,供给链的利润相等,具体结论和证明见定理1。证明:在传统模式下,供给商的利润函数为图5传统模式和存放契约下的供给商利润wsFigure 5 The Supplie

20、rs Profits in Traditional Model and Consignment Contract ws在力量不对等的供给链中,如果供给商处于强势地位,当外生批发价格较低时,其将强迫零售商选择传统模式,但是外生批发价格较高时,强势供给商将倾向于选择存放契约,从而最大化其利润。4.2内生批发价格类似于Netessine等的研究10,本研究定义力量不对等供给链中强势的一方具有控制决策过程的能力,即较强势的一方在Stackelberg博弈中首先行动。因此,力量不对等的供给链可以描述为强势一方先行动决策的Stackelberg博弈。当批发价格为内生批发价格时,强势一方作为领导者有决定批发

21、价格的权利。进一步分析在力量不对等供给链中,当批发价格为内生批发价格时,即批发价格由供给链中强势方强势零售商或强势供给商决定时,供给链中成员在传统模式和存放契约下的决策问题,并横向分析不同力量比照度的供给链中成员如何偏好于某种契约以及供给链的最终运营模式。4.2.1传统模式1零售商定价权在力量不对等的传统模式中,假设零售商处于强势地位拥有定价权,即由零售商决定批发价格和订货量。供给商根据零售商的订单生产产品,没有决策变量,不承当风险,所以对供给商而言,只要有大于零的订单量就可以获得利润。因此,零售商希望能够尽可能地降低批发价格从而最大化其利润。但是,供给商的利润必须满足参与约束,其利润至少应该

22、大于零。因此,零售商可以设定批发价格略大于生产本钱。在该种情况下,零售商几乎可以获取全部的供给链利润。传统模式下,有关决策变量应满足在现实中,强势零售商总是尽可能地降低批发价格。大型垄断零售商在供给链中占据强势地位,这样的市场地位使它在与供给商交易时的议价能力始终处于主动。零售商总是尽力压低上游供给商的进货价格,从而取得本钱优势。随着市场进一步被垄断及大型零售商议价能力的上升,供给商的经营利润还有进一步被压低的可能。另外,大型零售商可以延期多个月支付上游供给商货款,这样使其账面上长期存有大量现金;进一步的扩张提升了零售渠道的价值,又直接影响着对供给商的议价能力。但是零售商不能一味地降低批发价格

23、,侵蚀供给商的利润,这有可能造成供需双方合作关系的破裂,必须满足供给商的参与约束条件,如2004年格力空调退出与大型家电零售商的合作,对买卖双方都造成一定的利润损失。2供给商定价权在力量不对等的供给链中,假设供给商在供给链中处于强势地位拥有定价权,即由供给商决定批发价格。供给商在零售商发出订单之前给出其批发价格,因此供给商的问题是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决定批发价格。零售商在给定批发价格的根底上决定订货量,供给商依据订货量进行生产。采用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该问题。供给商作为领导者首先决定批发价格,零售商作为跟随者基于供给商的决策决定订货量,采用逆向归纳法解决该博弈问题。对零售商而言,由

24、4式可知零售商的订货量和批发价格之间为一对一的函数关系,因此用订货量表示批发价格,此时批发价格,4.2.2存放契约1零售商定价权在存放契约下,假设零售商有权决定批发价格,即零售商作为领导者决定批发价格,供给商作为跟随者基于零售商给定的批发价格决定生产量。同样,采用逆向归纳法解决该Stackelberg博弈模型。4.2.3契约选择本研究横向分析在不同力量结构供给链中,供给链成员如何偏好于某种契约即传统模式或者存放契约以及供给链的最终运营模式。当在零售商强势的供给链中,零售商拥有批发价格的决定权,该种供给链的结构常存在于零售业中,如Wal- Mart、Target。这些大型零售商因为占有较大的市场

25、份额和对销售渠道的垄断在供给链中处于强势地位,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常采用各种手段欺压供给商的利润,如长期拖欠和占用供给商的货款,迫使供给商交纳进场费、上架费等各种名目繁多的费用,压低供给商的批发价格等。当在供给商强势的供给链中,供给商拥有批发价格的决定权,该种供给链的结构常存在于垄断的制造业中,如Intel和General Motor。这些制造商拥有对核心技术的垄断或者具有较大的生产规模,在供给链中处于强势的地位。由图6和图7可以看出,在力量不对等供给链中,当零售商处于强势地位时,零售商拥有定价权,零售商在传统模式下的利润高于存放契约下的,而供给商在存放契约下的利润高于传统模式下的。因为零售商处

26、于强势地位,零售商拥有最终决定供给链运营模式的权利,所以对于供给链而言,零售商将选择传统模式作为最终的运营模式,即在零售商强势的力量不对等供给链中,最终的供给链运营模式为传统模式。当供给商处于强势地位时,由供给商决定批发价格,那么有零售商偏好于传统模式而供给商仍然偏好于存放契约,但此时因为供给商处于强势地位,所以供给商将选择存放契约模式来运营供给链。上述分析结果总结见表1。5结论本研究分析力量不对等供给链中两种定价结构下供给链中成员的运营模式选择。通常认为零售商更倾向于存放契约来转移其风险,而供给商那么倾向于传统模式而不承当风险。但是,通过本研究的分析可以看出,批发价格定价权不同时,供给链中成

27、员对于契约的偏好是不同的。研究说明,如果供给商在供给链中处于强势地位,当外生批发价格较低时供给商偏好选择传统模式作为供给链运营模式,当外生批发价格较高时供给商偏好选择存放契约作为供给链运营模式;当批发价格为内生批发价格时,零售商偏好选择传统模式,供给商偏好选择存放契约,供给链的最终运营模式为存放契约。如果零售商在供给链中处于强势地位,当外生批发价格较低时零售商偏好选择传统模式作为供给链运营模式,当外生批发价格较高时强势零售商偏好选择存放契约作为供给链运营模式;当批发价格为内生批发价格时,零售商偏好选择传统模式,供给商偏好选择存放契约,供给链的最终运营模式为传统模式。在现实中存在着多种VMI运营

28、模式,本研究仅探讨在力量不对等供给链中成员如何选择传统模式或存放契约,在后续工作中可以进一步研究供给链中成员在其他VMI模式中如何选择最终的供给链运营模式。同时,还可考虑库存本钱等因素对供给链中成员利润的影响,使模型更接近实际情况。【参考文献】1Yao Y L, Dresner M. The Inventory Value of Information Sharing, Continuous Replenishment, and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and Transpor

29、tation Review, 2021,44(3):361-378.2Angulo A, Nachtmann H, Waller M A. Supply Chain Information Sharing in a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Partnership 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2004,25(1):101-120.3Waller M A, Johnson M E, Davis T. Vendor-managed Inventory in the Retail Supply Chain J. Journal of Bu

30、siness Logistics, 1999, 20(1):183-203.4Danese P. Beyond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The Glaxosmithkline Case J. Supply Chain Forum;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4,5(2);32-39.5De Toni A F, Zamolo E. From a Traditional ReplenishmentSystemtoVendor-managedInventory: A Case Study from the Household Electrica

31、l Appliances Sector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5,96(1):63-79.6Watson E. Nestle Switches to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with Tesco J. Food Manufacture, 2005, 80(8):20.7Micheau V A. How Boeing and Alcoa Implemented a Successful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Program J. Journal of Busin

32、ess Forecasting, 2005,24(1): 17-19.8Bernstein F, Chen F, Federgruen A. Coordinating Supply Chains with Simple Pricing Schemes:The Role of Vendor-managed Inventories J. Management Science,2006,52(10):1483-1492.9Cachon G P. The Allocation of Inventory Risk in a SupplyChain: Push, Pull, andAdvance-purc

33、hase Discount Contracts J. Management Science, 2004,50(2):222-238.10Netessine S, Rudi N. Supply Chain Structures on the Internet and the Role of Marketing-operations Interaction C/David Simchi-Levi, Wu S, Shen Z. Supply Chain Analysis in the eBusiness Era. Chapter 19.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Kluw

34、er, 2004.11Cheung K L, Lee H L. The Inventory Benefit of Shipment Coordination and Stock Rebalancing in a Supply Chain J. Management Science, 2002,48(2);300-306.12Aviv Y. Collaborative Forecasting and Its Impact on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C/ Simchi-Levi D, Wu S, Shen Z. Handbook of Quantitative Sup

35、ply Chain Analysis. Chapter 10. New York:Springer Science, 2004:393-446.13Cachon G P.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with Contracts C/Graves S, De T Kok. Handbooks in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cience:Supply ChainManagement.Amsterdam, theNetherlands: Elsevier B V,2003:229-339.14Sucky E. A Bargaining Model with Asymmetric Information for a Single Supplier-Single Buyer Problem J. European Journa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