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氏《杂诗》诗词鉴赏_第1页
无名氏《杂诗》诗词鉴赏_第2页
无名氏《杂诗》诗词鉴赏_第3页
无名氏《杂诗》诗词鉴赏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无名氏杂诗诗词鉴赏【年代】:唐【作者】:无名氏 杂诗【内容】无定河边暮角声,赫连台畔旅人情。函关归路千余里,一夕秋风白发生。【赏析】:写西北边地羁旅的乡思在唐诗中是大量的,有些诗什么都讲清了:高原的景象多么荒凉啊!河上的暮角声多么凄厉啊!我的心儿忧伤,多么思念我的故乡啊 等等,可你只觉得它空洞。然而,有的诗譬如这首杂诗,似乎 “辞意俱不尽 ”,你反而被打动了,觉得它真是充实。“无定河边暮角声,赫连台畔旅人情。 ”这组对起写景的句子,其中没有一个动词,没有一个形容词。到底是什么样的 “暮角声 ”?到底是何等样的 “旅人情 ”?全没个明白交代。但答案似乎全在句中,不过需要一番吟咏。 “无定河 ”,

2、就是那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中的 “无定河 ”,是黄河中游的支流,在今陕西北部,它以 “溃沙急流,深浅无定 ”得名。 “赫连台 ”,又名 “髑骼台 ”,为东晋末年夏国赫连勃勃所筑的 “京观 ”(古代战争中积尸封土其上以表战功的土丘) 。据晋书及通鉴载,台凡二,一在支阳(今甘肃境内) 、一在长安附近,然距无定河均甚远。查延安府志 ,延长县有髑骼山,为赫连勃勃所筑的另一座髑骼台,与无定河相距不远,诗中 “赫连台 ” 当即指此。 “无定河 ”和“赫连台 ”这两个地名,以其所处的地域和所能唤起的对古来战争的联想, 就构成一个特殊境界, 有助于诗句的抒情。在那荒寒的无定河流域和古老阴森的赫

3、连台组成的莽莽苍苍的背景上,那向晚吹起的角声, 除了凄厉幽怨还能是什么样的呢?那流落在此间的羁旅的心境, 除了悲凉哀伤还能是何等样的呢?这是无须明说的。 “暮角声 ”与“旅人情 ”也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情”因角声而越发凄苦, “声”因客情而益见悲凉,不明说更显得蕴藉耐味。从第三句看,这位旅人故乡必在函谷关以东。 “函关归路千余里 ”,从字面看只是说回乡之路迢遥。但路再远再险,总是可以走尽的。这位旅人是因被迫谋生, 或是兵戈阻绝, 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流落在外不能归家呢?诗中未说,但此句言外有归不得之意却不难领会。暮色苍茫,角声哀怨,已使他生愁;加之秋风又起, “大凡时序之凄清,莫过于秋;秋景之凄清,莫过于夜 ”(朱筠古诗十九首说),这就更添其愁,以至 “一夕秋风白发生 ”。李白名句 “白发三千丈 ”,是用白发生长之长来状愁情之长; 而“一夕秋风白发生 ”则是用白发生长之速来状愁情之重,可谓异曲同工。诗人用夸张手法,不直言思乡和愁情,却把思乡的愁情显示得更为浓重。“词意俱不尽者,不尽之中固已深尽之矣 ”(姜夔白石道人诗说),这就是诗歌艺术中的含蓄和蕴藉。诗人虽未显露词意,却创造了一个具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