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考押题试题生物[来源:学优高考网]_第1页
福建省高考押题试题生物[来源:学优高考网]_第2页
福建省高考押题试题生物[来源:学优高考网]_第3页
福建省高考押题试题生物[来源:学优高考网]_第4页
福建省高考押题试题生物[来源:学优高考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5年生物高考押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以下各组物质的元素组成相同的是( ) A磷脂和磷酸 BADP和DNA C丙酮酸与丙氨酸 D糖蛋白与肝糖原1.B【解析】磷脂 ,ADP和DNA 都含有C、H、O、N、P; 磷酸含有P元素;丙酮酸与与肝糖原含有C、H、O;丙氨酸与糖蛋白含有C、H、O、N,C正确。2.下列有关遗传与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遗传密码的简并有利于生物性状保持稳定C转录时RNA聚合酶的识别位点在RNA分子上DDNA分子的两条单链能平行的原因是碱基对长度相等2.C【解析】“T2噬菌体侵

2、染细菌实验”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正确;遗传密码的简并是指多个密码子可以决定同一个氨基酸,增强了生物性状的容错性,B正确;转录时是以DNA为模板所以RNA聚合酶的识别位点在DNA分子上,C错误;DNA分子中的基本骨架为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形成,中部为碱基对的,由于碱基配对原则使得两条链长度相等,D正确。3.在摩洛哥有一种被称为“奶树”的古老树种,分泌的“乳液”有利于由其根部细胞发育而来的幼树成长。下列有关推论合理的是()A.“奶树”是通过基因工程培育而成的B.成年树与其根部细胞发育而来的幼树的基因型不同C.分泌“乳液”的植株是雌性植株D.成年树分泌“乳液”是表现型3.D【解析

3、】“奶树”是通过无性生殖繁殖的,而不是通过基因工程培育而成的,A错误;成年树与其根部细胞发育而来的幼树的基因型相同,B错误;从题干中不能得出分泌“乳液”的植株是雌性植株,C错误;成年树分泌“乳液”是“奶树”的一种性状表现,属于表现型,D正确。4. 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膜上可合成ATP B.性激素的合成与生物膜有关C.生物膜上可发生信号转换 D.流动镶嵌模型属于概念模型4.D【解析】线粒体、叶绿体中可合成ATP,性激素的合成是在内质网上进行的,神经细胞的膜上可发生信号的转换,流动镶嵌模型属于物理模型。5.人体细胞中的某基因活化后,导致细胞癌变。相关推测最合理的是(

4、 )A.该基因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 B.该基因活化后其细胞周期缩短C.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数量会明显增多 D.癌细胞中DNA聚合酶活性降低5.B【解析】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癌变细胞增殖速度快,因而细胞周期短;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数量减少;癌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DNA的复制,DNA聚合酶的活性增强。6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TP和DNA中含有核糖 B磷脂和质粒可含有C、H、O、N、PC酶的单体是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 D糖被能够识别性激素和胰岛素6.B【解析】ATP中含有核糖,DNA中含有脱氧核糖,A错;磷脂和质粒均含有C、H、O、N、P元素,B正

5、确;酶的单体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C错;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糖被不能够识别,D错。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硝化细菌的遗传控制中心是拟核B真菌分泌纤维素酶需要高尔基体参与C植物细胞的“系统边界”是细胞壁D动物细胞的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7.C【解析】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8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反应阶段不需要酶的参与B暗反应阶段既有C5的生成又有C5的消耗C光合作用过程中既有H的产生又有H的消耗D光合作用过程将光能转换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8. A【解析】光反应过程需要酶的参与。9某种耐盐植物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从而降

6、低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液泡膜和细胞膜构成了原生质层BNa和水分子进入液泡的方式不同C该载体蛋白数量增多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D这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9.A【解析】原生质层是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10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是肽链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B 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中心 C 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中都有新蛋白质的合成 D秋水仙素能抑制植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可使细胞分裂停留在前期 10.C【解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只是分泌蛋白加工场所,肽链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 错误。细胞核是细

7、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 错误。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凋亡过程中都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都有新蛋白质的合成,C 正确。秋水仙素抑制植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染色体的复制和着丝点的分裂,只是无纺锤丝的牵引,染色体不能向细胞两极移动,细胞质不能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D 错误。11下列关于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田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B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可以采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C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制作的生态缸应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阳光直射的地方11.B【解析】田鼠种群密度的调查方

8、法是标志重捕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是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制作的生态缸应避免阳光直射。12关于右图所示生理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1上的三个相邻碱基叫做密码子B该过程需要mRNA、tRNA、rRNA参与C多个结构1共同完成一条物质2的合成D结构1读取到AUG时,物质2合成终止12.B【解析】物质1是mRNA,物质2是多肽,结构1是核糖体。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是密码子;每个核糖体均分别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据多肽链长短可知该多肽链从左向右合成,所以应该是读取到UAA时,肽链合成终止。13下表是某患者血液中激素水平检验报告单的部分内容,据表分析错误的是检验名称结果单位参考范围甲状腺

9、激素98.5pmol/L9.01-19.5促甲状腺激素0.09pmol/L0.35-4.94A患者的细胞代谢速率高于正常水平B患者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较正常人高C患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水平D患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较低可能是缺碘造成的13.D【解析】促甲状腺激素水平较低的原因是垂体受到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14 .根尖的根冠细胞分泌一种激素能主动向伸长区运输,这种激素与分生区分泌的低浓度生长素的作用相反,与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有关。根尖结构如图所示,不做任何处理时根尖垂直向下生长。若对根尖做以下四种处理,请根据激素共同调节的特点,判断其中根尖向左弯曲的是( )14.C【解析】A 图云母片

10、阻断了根冠分泌的抑制生长的激素的向上运输,伸长区各部位生长素分布均匀,根尖垂直向下生长。B 图根冠分泌的生长抑制物只能从右侧向上运输,对根尖右侧的生长起一定抑制作用,而左侧生长不受抑制,故左侧生长速度快于右侧,根尖向右弯曲生长。C 图中的云母片不仅阻断了根冠向伸长区的运输,也阻断了分生区分泌的生长素向伸长区的运输,根尖左侧几乎不生长;根尖右侧根冠分泌的生长抑制物和分生区分泌的生长素都能运输到伸长区,但由于正常情况下根尖能够向下生长,说明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抑制物对生长的抑制作用,故右侧能够向下生长,整个根尖向左弯曲生长。D 图云母片的插入对伸长区的生长无影响,根尖应向下竖直生长。15.图甲

11、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电位变化对应于PQ兴奋传导过程B.电表记录到处电位值时,Q处无K+外流C.电表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D.若S处电极移至膜外,电表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15.C【解析】电位变化表示产生动作电位,对应于Q点的兴奋,A错误;电表记录到处电位值时,说明恢复静息电位,因此,Q处有K+外流,B错误;电表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是R点产生动作电位后又恢复静息电位,而兴奋不能从细胞体传递到轴突末梢,所以其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C正确;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

12、单向的,所以不论S处电极在膜外还是膜内,电表的指针都只发生一次偏转,D错误。16. 如图表示温棚内光照强度(X)与农作物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的关系(棚内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处于适宜的条件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当X>Q时,可采取遮光措施确保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B.和Q点相比,P点时叶肉细胞内C5的含量较Q点低C.在N和Q点时分别取农作物上部成熟叶片用碘蒸气处理,Q点所取的叶片显色较深D.当X=P时,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16.B【解析】当X>Q时,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过强,通过遮光可减弱

13、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图中Q点以后,净光合作用强度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强光照使蒸腾作用过快,散失水分过多,导致部分气孔关闭,CO2吸收量减少,因此,P点时叶肉细胞内C5的含量比Q点高;在光照强度为N到Q的范围内,净光合作用强度不变,即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积累的有机物不变,但总有机物积累量在增加,所以在Q点所取的叶片显色较深;当X=P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同时进行,故产生ATP的场所应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17.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的原理是让细胞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

14、错误的是()A.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于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所致B.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本人的干细胞C.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D.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斥反应,原因是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17.D【解析】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自患者本人,否则容易发生排斥反应,B正确;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有关,C正确;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斥反应,主要是因为效应T细胞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D错误。18.下列有关蓝

15、藻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周围分布着大量核糖体,通过RNA传递遗传信息合成多肽B.细胞中无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不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C.DNA分子裸露不形成染色体,但基因的传递遵循孟德尔定律D.蓝藻细胞的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分别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完成18.A【解析】蓝藻细胞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无线粒体和叶绿体,A正确,D错误;蓝藻细胞内虽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但其细胞质和细胞膜上存在着相应的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B错误;蓝藻细胞的基因的传递不遵循孟德尔定律,C错误。19.下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动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动物的一个原始生

16、殖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生殖细胞B.性腺中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C.能够发生基因重组的是乙D.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19.D【解析】从图乙和丙看出,该动物为雌性,故该动物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生殖细胞;性腺中可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图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发生基因重组;图丙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无同源染色体。20.一种植物的落叶进入潮湿的土壤后,可发育成一株完整的幼苗,这一过程不涉及()A.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激素调控B.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DNA的复制、转录、蛋白质的合成D.有丝分裂、细胞分化、组织器官的形成20.B【解析】该过程涉及细胞呼吸、光合作用、激素调控,A不符

17、合题意;该过程仅涉及有丝分裂,不会出现减数分裂,不会出现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符合题意;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中涉及DNA的复制、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C不符合题意;一种植物的落叶进入潮湿的土壤后,经有丝分裂、细胞分化、组织器官形成,发育为完整的幼苗,D不符合题意。21.比特尔等提出了“一个基因一种酶假说”。在生物体内,各类物质或分子是经过一系列代谢步骤合成的,每一步都受特定的酶所催化。现假设已分离到某微生物的 5 种突变体(1-5),它们都不能合成生长所需的物质 G,但是该微生物在合成途径中,物质A、B、C、D、E 都是必需的,但不知它们的合成顺序;于是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突变体

18、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示加入相应物质,微生物能正常生长)请分析突变体 4在哪两种物质之间合成被阻断( )AB 和 D BD和 A CA和 E DE 和 C21.B【解析】从图表分析得知, 加入物质B,都不生长,说明它的合成影响了其他4种物质的合成,即物质B要首先合成,同理分析,合成的顺序接下去依次为D、A、E、C、G。突变体4加入物质A、C、E、G才能生长,说明合成A前面的途径阻断,又因为加入物质C、E、G仍然不生长,所以突变体4一定是在D-A发生基因突变而不能合成催化D-A的酶。22.下图表示基因突变鼠和正常鼠运动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基因突变鼠出现图中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A.胰岛B

19、细胞受损B.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C.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受体D.细胞无法吸收葡萄糖合成肝糖原22.C【解析】从题图看出,基因突变鼠的血糖升高能力受到影响,可能的原因是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受体,而胰岛B细胞受损、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细胞无法吸收葡萄糖合成肝糖原都可导致血糖浓度升高。23. 某对夫妇的1对染色体上的基因如图所示,A、b、D分别为甲、乙、丙三种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则他们的孩子()A.同时患三种病的概率是1/2B.同时患甲、丙两病的概率是3/8C.患一种病的概率是1/2D.不患病的概率为1/423.D【解析】由题意可知,父亲产生ABD和aBd两种精子,母亲产生Abd

20、和abd两种卵细胞,后代的基因型为1/4AABbDd(同时患甲病和丙病)、1/4AaBbDd(同时患甲病和丙病)、1/4AaBbdd(只患甲病)和1/4aaBbdd(不患病)。24. 甲、乙分别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坐标图和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所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没有共同点B.图乙的物质运输方式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C.图乙所示的细胞可能是红细胞D.婴幼儿肠道吸收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的过程可用图乙中的跨膜运输方式表示24.C【解析】甲、乙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二者的共同点是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图乙所示为协助扩散的运输方式,细胞膜的形态没有发生变化,不能体现

2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符合图乙所示的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特点;婴幼儿肠道吸收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的方式是胞吞,与图乙不符。25. 某一小岛上的野兔原种种群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部分个体分别迁移到了两个其他的小岛上。如图表示野兔原种进化的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物种1与新物种2可能是同一物种B.由野兔原种形成新物种显示了物种形成的一种方式,即经过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C.图中X、Y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仅表示自然选择过程D.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25.C【解析】新物种1与新物种2可能是同一

22、物种,也可能不是同一物种;图中显示了经过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的方式;种群产生不同性状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有利性状个体保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X、Y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表示若干次突变和基因重组,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26. GPCPs是一条往返穿膜七次的跨膜蛋白,下图是其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G蛋白和G蛋白偶联受体说法错误的是()A.G蛋白偶联受体(GPCPs)可能是糖蛋白B.该条肽链只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C.此肽链中氨基酸的“R基”之间形成的“-S-S-”,具有维持活性的作用D.G

23、蛋白是在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26.B【解析】G蛋白偶联受体(GPCPs)中存在信号分子结合位点,故可能是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由于不知道氨基酸中的R基是否存在氨基或羧基,故该条肽链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R基之间形成的化学键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有重要作用;蛋白质是在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27.图甲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转化过程,图乙表示在适宜温度条件下该植物净光合速率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过程分别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B.图甲中四个过程不可能在同一个细胞中进行C.图乙中光照强度为B时,细胞内X物质的产生速率比Y物质产生速率要快D.

24、图乙中光照强度小于A时,两曲线重合的原因主要是CO2浓度的限制27.C【解析】由图甲信息可知,表示CO2的固定,表示C3的还原,这两个过程均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这四个过程可以在同一细胞中完成,如叶肉细胞,A、B错误;图乙中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因此物质X的产生速率大于物质Y的产生速率,C正确;当光照强度小于A时,两曲线重合的原因主要是光照强度太弱,D错误。28.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体内存在一种被称为“脂肪控制开关”的基因,这个基因一旦开启,就能提高对脂肪的消耗并产生“抗疲劳”肌肉,帮助心脏和神

25、经系统保持持久耐力。美国科学家公布研究报告说,他们通过向实验老鼠转入“脂肪控制开关”基因,成功培育出“马拉松”老鼠,比正常老鼠多跑出一倍距离,速度也快一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转入“脂肪控制开关”基因的有效方法是向实验老鼠肌肉中注入含“脂肪控制开关”基因的重组DNAB.“脂肪控制开关”基因中存在起始密码C.“马拉松”老鼠在改善机体耐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机体消耗脂肪的能力D.可以向“马拉松”老鼠转入其他的基因兴奋剂,如EPO(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培育“超级运动员”28.B【解析】转入“脂肪控制开关”基因的有效方法是向实验老鼠肌肉中注入含“脂肪控制开关”基因的重组DNA,A正确;“脂肪控制开关

26、”基因转录的mRNA中存在起始密码,B错误;“马拉松”老鼠在改善机体耐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机体消耗脂肪的能力,C正确;转入基因兴奋剂,如EPO(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可培育“超级运动员”,D正确。29.如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血浆渗透压下降,则b、c可分别代表产生渴觉和尿液减少B.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C.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升高D.若A代表草原,a为过度放牧,则b、c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提高29.B【解析】若A代

27、表下丘脑,a为血浆渗透压下降,则会引起机体尿量增加,主动排尿,A项错误;若A代表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B项正确;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诱捕雄虫会使种群性别比例失调,种群密度降低,C项错误;若A代表草原,过度放牧会使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降低,D项错误。30.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下面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模拟生物圈“温室效应”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M和N是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NB.图中生态瓶内有河水、水草、小鱼、泥沙等成分,因此生态瓶实质上就是一个群落C.如果N内的温

28、度比M内的低,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D.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30. D【解析】通过分析比较M、N两装置,发现唯一不同的是二氧化碳的浓度,所以两实验装置为对照实验组,单一变量为二氧化碳浓度,本实验探究的是高二氧化碳浓度对温度的影响,所以实验组为N组,起对照作用的是M组;装置中既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河水、泥沙、光等,又有生物成分:水草、小鱼、微生物等,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实验一段时间后,如果N内的温度比M内的高,说明含有高浓度二氧化碳的气体,能够导致气温的升高,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二、非选择题31. 研究证实ATP

29、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1)神经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_ (生理过程)。研究发现,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 h有40 kg 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210 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人体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_。(2)由图可知,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_。(3)据图分析,科学家当初推测ATP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实验思路是:科学家用化学物质阻断典型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后,发现某些神经细胞_ (能或不能)发生电

30、位变化,从而确定猜测的正确性。(4)为了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h。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经过多次试验后,所得数据如表所示: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实验数据表明,细胞内ATP浓度下降,细胞死亡率增加。推测X物质最可能作用于_(细胞结构)。 若用混有浓度为2 ng·mL-1的X物质的饲料饲喂大鼠,其小肠吸收葡萄糖的速率_(填“减慢”或“加快”或“不变”)。 31.(1)有氧呼吸(呼吸作用) ATP和ADP相互转化 (2)腺苷 (3)能 (4)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 线粒体 减慢 32.图甲为菠萝叶肉细胞

31、内的部分代谢示意图,其以气孔白天关闭,晚上开放的特殊方式适应干旱环境。(1)图甲所示,PEP、OAA、RuBP、PGA、C为菠萝叶肉细胞内的部分相关代谢物质,能参与CO2固定的有 ,推测C是 。(2)干旱条件下,菠萝细胞白天产生CO2的具体部位是 ;菠萝细胞夜间pH下降,原因是 (写出2点)。(3)以测定CO2吸收速率与释放速率为指标,探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温度/51020253035光照条件下CO2吸收速率/(mgh-1)11.83.23.73.53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速率/(mgh-1)0.50.7512.333.5温度在2530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

32、物总量逐渐 (增加/减少)。假设细胞呼吸昼夜不变,植物在30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4h,则一昼夜净吸收CO2的量为 mg。将该植物置于较弱光照下一段时间后取其叶片进行色素分离,与适宜光照下分离的色素带进行比较,发现弱光下滤纸条下端两条色素带明显加宽,推测该植物可通过 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同一植株的底部叶片呼吸作用强度比顶部叶片弱,其内部原因最可能是 。32(1)PEP、RuBP 丙酮酸(2)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夜间菠萝细胞合成苹果酸;夜间细胞呼吸产生CO2形成H2CO3(3)增加 19 增加叶绿素含量 底部叶片衰老,酶活性降低33.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

33、兴奋此处的神经元,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可使人体验到欣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下图是神经系统调控多巴胺释放的机制,毒品和某些药物能干扰这种调控机制,使人产生毒品或药物的依赖。(1)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中,多巴胺储存在 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神经元A上的 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2)多巴胺释放后,在其释放的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 ;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 ,造成毒品依赖。(3)释放多巴胺的神经

34、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氨基丁酸,-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l ,从而使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 ,多巴胺的释放量 。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得 ,“奖赏”效应增强。停用时,造成药物依赖。33.(1)突触小泡 受体 (2)增加 减弱 (3)内流 受到抑制 减少 多巴胺释放增加34. 将一长势良好的大豆植株置于密闭玻璃罩内培养,并置于室外,用CO2测定仪测定玻璃罩内CO2 浓度一天的变化情况,绘成曲线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光照强度与该植株CO2 吸收量或释放量的关

35、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甲中,14时受限制的主要是光合作用的_阶段,该时刻与 18 时相比,叶绿体中ATP 含量_(、= 、)18时。18 时,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强度 (、= 、)呼吸作用强度。(2 )图乙中,其他条件皆适宜,若适当增大 CO2 浓度,则 b 点向_移动;e 点向_ 移动。 (3 )若先将该植物的叶片在同温度下暗处理 1 h,暗处理后重量减少 2mg ,随后立即再光照 1 h,光照后与暗处理前相比重量增加3mg 。则该植物叶片光照 1 小时的真正光合速率为_mg/h 。 胰液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下图中,图 1为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图2

36、是图1 的局部放大图,1-5 代表特定的结构或物质。图 3 是胰岛的示意图。图4 是图3 的局部放大图,6-9 代表不同的液体。请据图回答问题:(1 )当食物进入胃后,扩张胃体,通过反射,作用于胰腺,直接刺激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该反射为_反射,效应器是_。当神经冲动传导到图 2 中的突触小体时,引发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不是以跨膜方式释放, 而是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其意义是_。 (2 )胰液的分泌除了神经调节之外,_分泌的促胰液素也能有效促进胰液的分泌。 (3 )图 3 中胰岛 A 细胞和胰岛B 细胞分泌的激素能有效地调节血糖浓度,若图 4 中血液的流动方向为108,则在

37、饭后5 小时,8 处的_(激素)浓度大于 10 处。 (4 )随着人们不良饮食等生活习惯的形成,多种“ 文明病” 相继产生,糖尿病就是典型代表。糖尿病有多种类型,其中,型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偏低,型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高。推测型糖尿病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_。 34. (1 )暗反应 (2 ) 左 右上 (3) 7 . (1 )非条件反射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腺体细胞 加快神经递质的释放(2 )小肠粘膜 (3 )胰高血糖素 (4 )组织细胞膜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或异常)35. 油菜素内酯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激素。为探究油菜素内酯(BL)对生长素(IAA)生理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

38、验。 (1)实验一:利用不同浓度的BL和IAA处理油菜萌发的种子,观察其对主根伸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单独IAA处理,对主根伸长的影响是_;BL与IAA同时处理,在IAA浓度为_nM时,BL对主根伸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当IAA浓度继续增加时, BL对主根伸长的影响是_。(2)实验二:用放射性碳标记的IAA处理主根,检测油菜素内酯对于生长素运输的影响。实验方法及结果如下。上图表明标记的生长素在根部的运输方向为_,BL可以_(促进/抑制)生长素运输,且对_(运输方向)的作用更显著。(3)实验三:PIN蛋白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研究人员测定了PIN蛋白基因表达的相关指标。测定方法:从植物

39、特定组织中提取RNA,利用RNA为模板经_得cDNA;以该cDNA为模板进行PCR,向反应体系中加入dNTP、Taq酶及不同的_得到不同的DNA片段。根据扩增出的不同DNA片段的量不同,反映相关基因在特定组织中的_水平,用以代表相应基因的表达水平。测定指标检测BL处理的根部组织中PIN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如表所示。组别PIN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相对值)对照组7.3一定浓度BL处理组16.7(4)上述系列实验结果表明,油菜素内酯通过影响根细胞中_,从而影响生长素在根部的_和分布,进而影响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35. (1)低浓度促进伸长,高浓度抑制伸长0-10 抑制作用减弱(2)双向 促进极性运

40、输(尖端向中部)(3)逆转录 引物转录(4)PIN蛋白基因的表达运输36. 某生态系统仅有甲、乙、丙、丁、戊 5 个种群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图 1 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 表示能量值的多少。图2 是种群乙 10 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1 )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 (2 )种群乙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 ,若甲的数量减少,戊的数量_(会或不会)发生明显变化。(3 )图1 中 (数字)=2×107,C 表示_。(4 )图2 中_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5 )乙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

41、属于 信息,说明_离不开信息传递。36.(2)第三营养级 不会(3)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4)c 、d (5)化学 种群繁衍 雄性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注: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黄体生成素)、FSH(卵泡刺激素)、T(睾酮)()LHFSH()下丘脑GnRH睾丸垂体T()()37.下图为男性性激素-睾酮(T)的调节机制(“+”代表促进、“-”代表抑制)。请回答:(1)图中过程体现了性激素的 调节。(2)图中各种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所在位置,并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 结合,完成信息传递后,这些激素就会被灭活。(3)有研究表明吸食阿片类毒品(吗啡、海洛因等)会影响人体性腺功能

42、。有研究者对某戒毒所内的吸毒人员进行相关激素的检测并与健康人比较,检测结果的平均值如下表。组别(人数)平均年龄(岁)吸毒(年)吸毒量(g/d)LH(mlu/ml)FSH(mlu/ml)T(mlu/ml)健康者(30)234.656.36.51吸毒者(17)32平均4平均1.51.442.864.08.据表可知,吸毒者在上图中会减弱的过程是 (填序号)。.为了确定吸毒者T水平低的原因是睾丸受损还是LH和FSH减少所引起的,可将吸毒者体内 的量补充到健康者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 的含量,与健康者比较即可确定原因。.吸毒者的后代容易出现畸形儿、怪胎,可能的原因是毒品容易引起生殖器官中的减数分裂过程异常

43、。.调查发现吸毒者容易出现怕冷、寒热交替等症状,说明吸毒使下丘脑的 受损。.有人对该调查的科学性提出质疑,其中合理的质疑是 (至少2条)。37. (1)分级 (2)受体 (3). . LH和FSH T . 体温调节中枢. 健康者和吸毒者年龄有较大差异、健康者和吸毒者选取的样本数有差异、吸毒者的吸毒量和吸毒史也有差异等38果蝇是遗传学上常用的实验材料,下列有关果蝇的遗传实验,回答相关问题。(1)果蝇有4对同源染色体标号为1、III、IV,其中I号染色体是性染色体,号染色体上有残翅基因,III号染色体上有黑体基因b,短腿基因t位置不明。现有一雌性黑体残翅短腿(bbrrtt)果蝇与雄性纯合野生型(显

44、性)果蝇杂交,再让F1雄性个体进行测交,子代表现型的个体数如表1所示(未列出的性状表现与野生型的性状表现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短腿基因应位于_号染色体上,上述三对等位基因遵循_定律。任取两只雌、雄果蝇杂交,如果子代中灰体(B)残翅短腿个体的比例是316,则亲代果蝇共有_种杂交组合(不考虑正、反交),其中亲代中雌雄基因型不同的组合有 _。(2)下表为果蝇几种性染色体组成与性别的关系,其中XXY个体能够产生4种配子。红眼(A)对白眼(a)是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某一片段上,若该片段缺失则X染色体记为X-,其中XX-为可育雌果蝇,X-Y因缺少相应基因而死亡。用红眼雄果蝇(XAY)与自眼雌果蝇(Xa

45、Xa)杂交得到F1,发现F1中有一只例外白眼雌果蝇。现将该白眼雌果蝇与正常红眼雄果蝇杂交产生F2,根据F2性状判断该白眼雌果蝇产生的原因:若子代_,则是由于亲代配子基因突变所致;若子代_,则是由X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若子代_,则是由性染色体数目变异所致。3839. 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1)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人们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研究。为确定其遗传方式,进行了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成以下内容。实验材料:_小鼠;杂交方法:_。实验结果: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结论: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小鼠肥胖是由于正常基因的编码链(模板链的互补链)部分

46、序列“CTC CGA”中的一个C被T替换,突变为决定终止密码(UAA或UGA或UAG)的序列,导致该激素不能正常合成,突变后的序列是_,这种突变_(填“能”或“不能”)使基因的转录终止。在人类肥胖症研究中发现,许多人能正常分泌该类激素却仍患肥胖症,其原因是靶细胞缺乏相应的_。(2)目前认为,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假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_,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_。(3)有学者认为,利于脂肪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表明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

47、向。39.(1)纯合肥胖小鼠和纯合正常 正反交 CTCTGA(TGA) 不能 受体(2)5/16 aaBb 、Aabb、aabb (3)自然选择40.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号染色体是性染色体,号染色体上有粉红眼基因r,号染色体上有黑体基因e,短腿基因t位置不明。现有一雌性黑体粉红眼短腿(eerrtt)果蝇与雄性纯合野生型(显性)果蝇杂交,再让F1雄性个体进行测交,子代表现型如下表(未列出的性状表现与野生型的性状表现相同)。表现型性别野生型只有黑体只有粉红眼只有短腿黑体粉红眼粉红眼短腿黑体短腿黑体粉红眼短腿雄性2526252727232625雌性2624282526252524 (1

48、)果蝇的体色与眼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 定律。短腿基因最可能位于 号染色体上。若让F1雌性个体进行测交,与上表比较,子代性状及分离比 (会/不会)发生改变。 (2)任取两只雌、雄果蝇杂交,如果子代中灰体(E)粉红眼短腿个体的比例是3/16,则这两只果蝇共有 种杂交组合(不考虑正、反交),其中基因型不同的组合分别是 。 (3)假如果蝇卷翅基因A是号染色体上的一个显性突变基因,其等位基因a控制野生型翅型。若卷翅基因A纯合时致死,研究者又发现了号染色体上的另一纯合致死基因B,从而得到“平衡致死系”果蝇,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如图甲。该品系的雌雄果蝇互交(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

49、;子代与亲代相比,子代A基因的频率 (上升/下降/不变)。 (4)欲检测野生型果蝇的一条号染色体上是否出现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可以利用“平衡致死系”果蝇,通过杂交实验(不考虑其他变异)来完成:让“平衡致死系”果蝇乙()与待检野生型果蝇丙()杂交;从F1中选出卷翅果蝇,雌雄卷翅果蝇随机交配;观察统计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号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号染色体上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40.(1)(基因的)自由组合 不会(2)4 EeRrTt×Eerrtt、EeRrtt×EerrTt(3)100% 不变 (4)卷翅:野生=2:1 卷翅:野生:新性状=8:3:141. 苹果酒、苹果醋、苹果汁等是人们餐桌上的常见食品。请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如图所示是在苹果酒的基础上制作苹果醋的流程图。图过程常用的发酵菌是 ,过程常用的发酵菌是 ,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