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_第1页
中医适宜技术_第2页
中医适宜技术_第3页
中医适宜技术_第4页
中医适宜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津南区中医医院津南区中医医院 发扬与传承中医发扬与传承中医“简、便、验、廉简、便、验、廉”的传统特色疗法,服的传统特色疗法,服务于广大群众。务于广大群众。 目目 的的历史历史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在寻找食物的同时,发现并认识了治病的草药,前人把这一探索过程称为“神农尝百草”或“食药同源”。在人类生活中,古代人发明了石针作为医疗工具。新石器时代,石器成为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有力工具,也成了治疗疾病的器械,此时也出现了采用动物的角,进行类似今日的拔罐疗法之“角法”。这些都属于最早的手术器械,可谓传统特色疗法的起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

2、百家争鸣”,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传统特色疗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古书五十二病方,是我国最早的临床医学文献,记载的外治法有敷药、药浴、熏蒸、按摩、熨灸、腐蚀及多种手术。首创酒洗伤口,开外科消毒之先河。黄帝内经的问世为外科治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确立了传统外治法的治疗原则,提出针、灸、按摩、熨贴、敷药等外治法。 中医传统特色疗法是中医学中的特殊疗法,它有渊源的历史根基,又有着现代人特别是劳动人们所容易接受的医学治疗学方法,也有人称为“中医适宜技术”。特点及分类特点及分类目前“看病难”“看病贵”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需要花大力气必需面对的和解决的现实问题,中

3、医药简便验廉的医疗服务将会给这一困绕政府和百姓的重大社会问题作出巨大贡献.特点:所谓“简、便、廉、验”,是中医最基本的特点。同时简便效廉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 “简”是因时制宜,选择操作简便的方式;“便”是因地制宜,随地取材;“廉”则因人制宜,不浪费人力和物力;“验”是有效,中医药多年流传下来有很多验方和治疗方法。 分类: 1.针刺类 :常用体针、头针、耳针、足针、梅花针、火针、电针、穴位注射、小针刀疗法等。 2.灸法类:主要指艾灸 。 3.按摩疗法:包括头部按摩、足底按摩、踩跷疗法、捏脊疗法、拨筋疗法、小儿推拿疗法、点穴疗法等。 4.外治疗法:包括刮痧疗法、灌肠疗法、火罐疗法、熏洗疗法、药浴疗

4、法、外敷疗法、中药蜡疗等。 5.内服法:包括中药雾化吸入疗法、中药茶饮法、中药药酒疗法、饮食药膳、养生保健、中医护理、及冬病夏治等。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 一、拔罐概述一、拔罐概述 拔罐法又名拔罐法又名“吸筒法吸筒法”或或“角法角法”,是以各种罐为工具,是以各种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借助热力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在我国晋代已开始应用。常用于感冒、头痛、不的目的。在我国晋代已开始应用。常用于感冒、头痛、不寐、肩凝症、腰痛病、项痹病、胃脘

5、痛病、痛经及带状疱寐、肩凝症、腰痛病、项痹病、胃脘痛病、痛经及带状疱疹等疾病。疹等疾病。二、拔罐作用二、拔罐作用 1 扶正祛邪,平衡阴阳扶正祛邪,平衡阴阳 2 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3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4 祛寒除湿,通利关节祛寒除湿,通利关节 5 预防保健作用预防保健作用三、基本技术三、基本技术 目前常用的罐具种类很多,如:竹罐、陶罐、玻璃罐和抽气罐等。拔罐方法有火罐法、煮罐法、抽气罐法等,其中火罐法最为常用。操作时用镊子夹住 95% 的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1-3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这种方法比较安全,但须注意的是点燃的酒精棉球切勿将

6、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根据病情需要,在具体运用火罐时,还有留罐、走罐、闪罐、刺络拔罐等方法。1、留罐 拔罐后将罐子吸拔留置在施术部位 5-10 分钟,然后将罐起下。2、走罐 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部、大腿部等,一般选用口径较大的玻璃罐,先在罐口或欲拔罐部位涂一些凡士林油膏、液体石蜡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后用右手握住罐子,上下往返推移,至所拔部位皮肤潮红、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3、闪罐将罐拔住后,又立即取下袁再迅速拔住,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上起下,起下再拔,直至皮肤潮红为度。4、刺络拔罐将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 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刺,然后将火罐吸拔在点刺的部位上,使

7、之出血,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遥。一般针后拔罐留置 5-10 分钟。四、常见疾病的拔罐疗法四、常见疾病的拔罐疗法(一一)感冒感冒 感冒是常见的外感疾病,四时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气候骤变时为多。 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本病的发生是因病邪侵入人体肌表所致。邪气乘虚由皮毛、口鼻而入,偏寒者,则致寒邪束表,肺气不宣,阳气郁阻,毛窍闭塞;偏热者,则热邪灼肺,腠理疏泄,肺失清肃。本病相当于西医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治法:治法:取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穴为主。走罐及留罐法。操作步骤:患者取俯卧位,暴露背部,在督脉和膀胱经上均匀涂抹液体石蜡等润滑剂,用闪火法拔罐,将火罐扣在督脉上,然

8、后医者用右手握罐,以左手扶住并拉紧皮肤,上下往返推罐3-5次, 待皮肤潮红,再将火罐分别移至两侧的膀胱经,用同样的方法在两侧膀胱经上各走罐 3-5次,最后将火罐停于大椎、风门、肺俞等穴,留罐10分钟后起罐。起罐后,擦净润滑剂。特别提示:特别提示:此法选用的火罐不要过大,操作时应注意轻吸,勿刺激过强,皮肤潮红即可。操作完毕,嘱患者注意覆盖背部,勿使背部受寒。大椎:大椎:第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穴下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颈椎棘突下凹陷中。穴下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第1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颈神经后支

9、。风门:风门:人体风门穴位于背部,当第人体风门穴位于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有斜方肌,寸。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深层为最肌;有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二、三胸菱形肌,上后锯肌,深层为最肌;有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二、三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外侧支。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外侧支。肺俞:肺俞:在背部,当第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穴下有斜方肌、菱形肌,寸。穴下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深层为最长肌;有第3肋间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第肋间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第3、4胸神经后支的内侧胸神经后支

10、的内侧皮支,深层为第皮支,深层为第3胸神经后支的肌支。胸神经后支的肌支。 (二)腰痛病(二)腰痛病腰痛病是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表现为腰部重痛、酸麻,拘急不可俯仰,或痛连臀腿。本病的发生主要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或劳欲过度等有关。本病相当于西医的腰部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肌筋膜炎。治法:取腰部督脉和膀胱经穴为主。走罐及留罐法。操作步骤:患者取俯卧位,背腰部皮肤充分暴露。先在背腰部正中均匀涂抹液体石蜡等润滑剂,用闪火法将中号玻璃罐扣在督脉上,医者左手扶住患者肩部,右手握住火罐,缓慢沿督脉推进或拉回,如此往返推拉10-15次,反复操作,直至皮肤深红或紫色为度。然后于腰部脊柱两侧同法操作

11、。 起罐后,擦净润滑剂。1周 1-2次,5 次为一疗程。(三)带状疱疹(三)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表现为患部有束带状刺痛,皮疹呈簇集状水疱,水疱如绿豆或黄豆大小,中间夹以血疱或脓疱,排列如带状,多发生在单侧。疱疹在 2-3周后渐见干燥结痂,最后痂退而愈。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肝郁化火、过食辛辣厚味、感受火热时毒有关。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治法:局部取穴为主。 刺络拔罐法。操作步骤:用 75% 的酒精消毒患处,在疱疹聚集处用三棱针或粗毫针进行围刺,以稳、准、快的手法刺破皮肤,迅速以闪火法拔火罐,留罐 5-10 分钟,酌情每罐令

12、出血 5-10 毫升,至疹色渐成暗红色后起罐,用消毒干棉球擦净局部。隔日1次,一般治疗2-4次。五、禁忌症五、禁忌症1、严重的心脏病患者。2、患有出血性疾病者。3、肿瘤患者。4、患有活动性肺结核者。5、孕妇。6、高热抽搐者。六、注意事项六、注意事项1、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火罐易脱落,均不适用。2、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动作必须迅速,才能使罐吸附有力。3、拔火罐时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泡勿需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用消毒针将水放出,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七

13、、罐印诊断七、罐印诊断1、健康者的罐印多明显呈粉红色而没有痧点,一般几个小时后红印就消失。2、罐印色鲜红而艳:热症。3、罐印色紫黑而暗:表示有瘀症现象。4、罐印色灰白或者青色,触之不温:多为虚寒和寒湿邪气较盛。 刮痧疗法项痹病项痹病 项痹病多由颈椎病引起。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间盘脱出以及颈椎间关节、韧带等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颈部交感神经等而出现的一系列综合症候群。早期颈项僵硬,继以头枕、颈项、肩背、 上肢等部位疼痛以及进行性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症。 轻者头晕、头痛、恶心、颈肩疼痛、上肢疼痛、麻木无力,重者可导致瘫痪,甚至危及生命。本病

14、多发于40-6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但呈年轻化的发病趋势,与颈部受凉、慢性劳损、坐姿及睡具不当、外伤等因素有关。刮痧治疗项痹病时刮拭的主要部位为头部、颈肩部和上肢。1、刮头部:患者取坐位。采用梳刮法,从前额发际处及双侧太阳穴处向后发际处做有规律的单方向刮拭,使头部放松。注意重点刮拭太阳、百会和风池穴。2、刮颈肩部:患者取坐位,低头向前倾;术者一手扶持患者头顶部,保持头部相对稳定,另一手握持刮痧板刮拭。(1)刮颈部正中:用直线刮法轻刮颈部正中督脉循行区域,从风府穴向下刮过大椎穴下至陶道穴,刮10-20次为宜;身体消瘦、颈椎棘突明显突出者,宜用刮痧板的边角由上向下依次点压按揉每一个椎间隙 3-5次,

15、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2)刮颈部脊柱两侧:用直线刮法重刮颈部脊柱两侧膀胱经循行区域,从天柱穴向下刮至风门穴,每侧刮拭20-30次为宜,风门穴可采用点压法、按揉法。(3)刮颈部外侧:用轻刮法、弧线刮法刮拭颈部左右两侧胆经循行区域,从风池过肩井并延长至肩头,每侧刮拭 20-30次为宜,肩井穴可采用点压法、按揉法。(4)刮上肢:患者取坐位,头颈向对侧平旋。术者用一手牵拉前臂,另一手握刮板,刮拭上肢沿手阳明大肠经脉循行区域,由肩上的肩髃向下刮过曲池至合谷,每侧刮 10-20次,在肩髃、曲池穴位处可稍加力重刮,其他部位轻手法相连,合谷穴处宜用刮板棱角点压按揉 3-5次。太阳穴: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

16、,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风池穴: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陶道穴: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穴:风门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在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旁开1.5寸(或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肩井穴: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曲池穴: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肩髃穴: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 穴位贴敷疗法穴位贴敷疗法发作日久的虚寒型咳嗽、喘证、哮病、肺胀等肺系疾病 咳嗽由外感内伤的多种病因,导致肺气失于

17、宣发、肃降时,使肺气上逆而引发,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为咳嗽。喘即气喘、喘息,以气息迫促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作为一个症状,喘可以出现在许多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当喘成为这些疾病某一个阶段的主证时,即称为喘证。哮病是一种突然发作,以呼吸喘促、喉间哮鸣有声为临床特征的疾病,痰浊内伏为哮病的宿根,常因感受外邪或饮食不当而诱发。肺胀是因咳嗽、哮喘等证日久不愈,肺脾肾虚损,气道滞塞不利,出现以胸中胀满,痰涎壅盛,上气咳喘,动则尤显,甚则面色晦暗,唇舌发绀,颜面四肢浮肿,病程缠绵,经久难愈为特征的疾病。诊断依据引自叶实用中医内科学曳。以上病证相当于西医的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

18、肺气肿等疾病。这些疾病都具有久咳久喘,反复发作的特点,大多属于虚寒证型,临床表现为咳嗽、喘息反复发作,迁延日久,鼻涕、痰液清稀而白,背部畏寒,冬季症状明显加重或感受风寒后发病,而夏季病情减轻或缓解,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或沉或弱。治法:温经散寒。操作步骤:采用冬病夏治消喘膏治疗。消喘膏药物组方选温经散寒、辛香走窜、开窍活络之品:炒白芥子21 克,醋元胡21克,细辛12 克,甘遂12 克,药物烘干或焙干后共研细末,取老姜汁的原汁(药物刺激量略高)或用清水稀释2-3 倍(药物刺激量较小)作为粘附剂,糅合药粉,制成18 份球形膏药丸备用,药物可以临时配制,也可以密闭包装冷冻储存。贴敷时机:每年

19、夏季,农历三伏天期间使用。每两次之间间隔7-10 天,三或四次为一个疗程(与当年伏天次数一致);每年贴1-2个疗程,连续3年为一个治疗周期。如有效本疗法也可长年使用。贴敷方法:取俞、心俞、膈俞3 对背腧穴。穴位加减:喘息严重者加定喘,冬季反复感冒者加大椎,咳嗽痰多者加脾俞,咳嗽遗尿者加肾俞,喉中痰鸣难以咯出者加天突。每个穴位贴敷一个药丸,直接贴压于局部,按压成饼状,并用脱敏胶布固定,表层可再覆以橡皮膏,以防药物外渗污染衣物。或先将药物置于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腧穴进行粘贴。每次贴3-6小时,局部刺痛反映明显者应提前取下。皮肤反应:药物贴敷于穴位后,多数患者局部会出现麻木、温热、烧灼感、疼痛、微痒

20、、针刺、疼痛等感觉,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这些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患者多能忍受。如果上述感觉特别剧烈、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请患者及时取下药物,用清水冲洗局部。用药后局部皮肤出现潮红、轻微红肿、轻度出水疱属于该疗法的正常皮肤反应。出现适度的皮肤反应疗效会更好。本疗法绝大多数患者反应轻微,但有1豫左右的起疱率,个别患者敷药处皮肤会遗留色素沉着。特别提示:1、具有虚寒型特点的鼻鼽渊变应性鼻炎冤也适用冬病夏治消喘膏治疗。2、贴敷药物期间,患者应尽量避免贪凉,避免食用生冷、寒凉、过咸等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推拿疗法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年老体衰、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曰或久坐耗气

21、、劳损筋肉;或感受外邪,客于经脉,或扭挫损伤、气血瘀滞,经脉痹阻不通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痛有上肢及手指麻木、肢冷,上肢发沉、无力,持物易坠落等症状。检查:颈部活动受限,颈项肌肉较紧张,可在斜方肌、冈上肌、冈下肌、菱形肌或胸大肌上找到压痛点。 压顶叩顶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X 线摄片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本病相当于西医中的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治则治法:舒筋活血,理筋整复。常用手法: 滚 、拿法、按揉、点等。操作步骤:1、患者正坐,医者先用拇指点揉法分别在风池、肩井、曲池、合谷、神门等穴操作,每穴约 30秒左右。2、医者站于患者背后用 滚 法放松颈肩部、上背部及上肢的肌肉约 3-5分钟, 再用拿法拿揉颈项部并配合推肩臂部约 3-5分钟。3、在颈背部痛点处,用肘部点揉法操作 2-3分钟。4、用一手拇指置于患处相应椎旁,在压痛点上施按揉法,并拿捏两侧肩井及患肩至前臂反复数次,大约 2-3分钟。熏洗疗法跟痛症跟痛症 临床可见站立或走路时,跟骨下面疼痛,疼痛可沿跟骨内侧向前扩展到足底, 尤其在早晨起床以后或休息后刚开始走路时疼痛明显,行走一段时间后疼痛反而减轻。治 则: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操作步骤:应用足部熏洗法。将中药加清水适量(约 1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