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高考化学平衡状态大一轮考点复习ppt课件_第1页
化学人教版高考化学平衡状态大一轮考点复习ppt课件_第2页
化学人教版高考化学平衡状态大一轮考点复习ppt课件_第3页
化学人教版高考化学平衡状态大一轮考点复习ppt课件_第4页
化学人教版高考化学平衡状态大一轮考点复习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高考化学平衡状态大一轮考点复习考纲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2.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考点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建立考点三应用“等效平衡”判断平衡移动的结果考点二化学平衡移动内容索引考能提升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课时作业考点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建立1.可逆反应(1)定义在 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2)特点二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一小: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 (填“大于”或“小于”)100%。(3)表示在

2、方程式中用“”表示。知识梳理同一条件小于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 保持不变的状态。质量或浓度(2)化学平衡的建立(3)平衡特点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H2O 2H2O2为可逆反应()(2)可逆反应不等同于可逆过程。可逆过程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可逆反应属于化学变化()(3)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指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若用不同物质表示时,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4)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深度思考2.向含

3、有2 mol的SO2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2SO2(g)O2(g)2SO3(g)HQ kJmol1(Q0),充分反应后生成SO3的物质的量 2 mol(填“”、“”或“”,下同),SO2的物质的量 0 mol,转化率 100%,反应放出的热量 Q kJ。 解题探究题组一极端假设,界定范围,突破判断1.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1c231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C.X、Y的转化

4、率不相等D.c1的取值范围为0c10.14 molL1 答案 解析平衡浓度之比为13,转化浓度亦为13,故c1c213,A、C不正确;平衡时Y生成表示逆反应速率,Z生成表示正反应速率且v生成(Y)v生成(Z)应为32,B不正确;由可逆反应的特点可知0c10.14 molL1。 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A.Z为0.3 molL1B.Y2为0.4 molL1C.X2为0.2 molL1D.Z为0.4 molL1 答案极端

5、假设法确定各物质浓度范围上述题目2可根据极端假设法判断,假设反应正向或逆向进行到底,求出各物质浓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确定它们的浓度范围。假设反应正向进行到底:X2(g)Y2(g)2Z(g)起始浓度(molL1) 0.1 0.3 0.2改变浓度(molL1) 0.1 0.1 0.2终态浓度(molL1) 0 0.2 0.4练后归纳假设反应逆向进行到底:X2(g)Y2(g)2Z(g)起始浓度(molL1) 0.1 0.3 0.2改变浓度(molL1) 0.1 0.1 0.2终态浓度(molL1) 0.2 0.4 0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范围为X2(0,0.2),Y2(0.2,0.4),Z(0,

6、0.4)。 题组二审准题干,关注特点,判断标志3.对于CO23H2CH3OHH2O,下列说法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v(CO2) v(H2)B.3v逆(H2)v正(H2O)C.v正(H2)3v逆(CO2)D.断裂3 mol HH键的同时,形成2 mol OH键 答案4.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混合气体的密度,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混合气体的颜色,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某种气体的百分含量(1)能说明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2)能说明I2(g)H2(g)2H

7、I(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3)能说明2NO2(g)N2O4(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4)能说明C(s)CO2(g)2CO(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5)能说明NH2COONH4(s)2NH3(g)CO2(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6)能说明5CO(g)I2O5(s)5CO2(g)I2(s)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答案 答案 答案 答案 答案 答案5.若上述题目中的(1)(4)改成一定温度下的恒压密闭容器,结果又如何? 答案(1)(2)(3) (4)规避“2”个易失分点(1)化学平衡状态判断“三关注”关注反应条件,是恒温恒容,恒温恒压,还是绝热恒容容器;关注反应特点,是等体积反应,还是非等体

8、积反应;关注特殊情况,是否有固体参加或生成,或固体的分解反应。(2)不能作为“标志”的四种情况反应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练后反思恒温恒容下的体积不变的反应,体系的压强或总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而变化,如2HI(g)H2(g)I2(g)。全是气体参加的体积不变的反应,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随时间而变化,如2HI(g)H2(g)I2(g)。全是气体参加的反应,恒容条件下体系的密度保持不变。考点二化学平衡移动1.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知识梳理2.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1)v正v逆:平衡向 移动。(2)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平衡移动。(3)v正v逆

9、:平衡向 移动。正反应方向不发生逆反应方向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如下:改变的条件(其他条件不变)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向 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向 方向移动正反应逆反应压强(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增大压强向气体分子总数 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向气体分子总数 的方向移动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改变压强平衡 移动温度升高温度向 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向 反应方向移动催化剂同等程度改变v正、v逆,平衡不移动减小增大不吸热放热(2)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

10、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 的方向移动。(3)“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恒温、恒容条件原平衡体系 体系总压强增大 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 平衡不移动。减弱这种改变恒温、恒压条件原平衡体系 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化学平衡也一定发生移动()(2)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此时v放减小,v吸增大()深度思考(3)合成氨反应需要使用催化剂,说明催化剂可以促进该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所以也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使用催化剂的原因()(4)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固体

11、生成物,v正减慢()(5)C(s)CO2(g)2CO(g)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CO2)和CO2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2.化学平衡向正反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吗?(举列说明)不一定。当反应物总量不变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若有多种反应物的反应,当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只会使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但该物质的转化率反而减小。 答案化学平衡移动的目的是“减弱”外界条件的改变,而不是“抵消”外界条件的改变,改变是不可逆转的。新平衡时此物理量更靠近于改变的方向。如增大反应物A的浓度,平衡右移,A的浓度在增大的基础上减小,

12、但达到新平衡时,A的浓度一定比原平衡大;若将体系温度从50 升高到80 ,则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时50 T80 ;若对体系N2(g)3H2(g)2NH3(g)加压,例如从30 MPa加压到60 MPa,化学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达到新的平衡时30 MPap60 MPa。练后反思解题探究题组一选取措施使化学平衡定向移动1.COCl2(g)CO(g)Cl2(g)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升温恒容通入惰性气体增加CO浓度减压加催化剂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A. B.C. D. 答案 解析该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所以升温和减压均可以促使

13、反应正向移动。恒压通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压。恒容通入惰性气体与加催化剂均对平衡无影响。增加CO的浓度,将导致平衡逆向移动。2.(长春质检)用O2将HCl转化为Cl2,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新型RuO2催化剂对上述HCl转化为Cl2的总反应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1)实验测得在一定压强下,总反应的HCl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HClT曲线如右图:则总反应的H 0(填“”、“”或“”);A、B两点的平衡常数K(A)与K(B)中较大的是 。K(A) 答案 解析结合题中HClT图像可知,随着温度升高,HCl降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得出正反应方向为放热反应,即H0;A、B两点A点温度低,平衡常数K(

14、A)大。(2)在上述实验中若压缩体积使压强增大,请在图中画出相应HClT曲线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理由:_。见右图 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增大压强,平衡右移,HCl增大,因此曲线应在原曲线上方 答案 解析结合可逆反应2HCl(g) O2(g) H2O(g)Cl2(g)的特点,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HCl增大,则相同温度下,HCl的平衡转化率比增压前的大,曲线如答案中图示所示。(3)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HCl的有 。A.增大n(HCl) B.增大n(O2)C.使用更好的催化剂 D.移去H2O 答案 解析BD有利于提高HCl,则采取措施应使平衡2HCl(g) O2(g)H2O(g)Cl2(g)正向移动

15、。A项,增大n(HCl),则c(HCl)增大,虽平衡正向移动,但HCl减小,错误;B项,增大n(O2)即增大反应物的浓度,D项,移去H2O即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均能使平衡正向移动,两项都正确;C项,使用更好的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能使平衡移动,错误。题组二条件改变时对化学平衡移动结果的判断3.将等物质的量的N2、H2气体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N2(g)3H2(g)2NH3(g)H0。当改变某个条件并维持新条件直至新的平衡时,下表中关于新平衡与原平衡的比较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选项改变条件新平衡与原平衡比较A增大压强N2的浓度一定变小B升高温度N2的转化率变小

16、C充入一定量H2H2的转化率不变,N2的转化率变大D使用适当催化剂NH3的体积分数增大A项,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氮气的浓度仍然比原平衡大,A不正确;B项,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氮气的转化率降低,B正确;C项,充入一定量的氢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氮气的转化率增大,而氢气的转化率降低,C不正确;D项,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平衡状态,D不正确,答案选B。4.乙苯催化脱氢制苯乙烯反应:工业上,通常在乙苯蒸气中掺混水蒸气(原料气中乙苯和水蒸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9),控制反应温度600 ,并保持体系总压为

17、常压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在不同反应温度下,乙苯的平衡转化率和某催化剂作用下苯乙烯的选择性(指除了H2以外的产物中苯乙烯的物质的量分数)示意图如右:(1)掺入水蒸气能提高乙苯的平衡转化率,解释说明该事实: 。 正反应方向气体分子数增加,加入水蒸气稀释,相当于起减压的效果(2)控制反应温度为600 的理由是 。 600 ,乙苯的转化率和苯乙烯的选择性均较高。温度过低,反应速率慢,转化率低;温度过高,选择性下降。高温还可能使催化剂失活,且能耗大 答案 答案5.在压强为0.1 MPa、温度为300 条件下,a mol CO与3a mol H2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

18、)=CH3OH(g)H0。(1)平衡后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对平衡体系产生的影响是 (填字母)。A.c(H2)减小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C.反应物转化率增大D.重新平衡 减小CD 答案 解析该反应为正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可逆反应,缩小体积,平衡正向移动,c(H2)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因而A、B均不正确。(2)若容器容积不变,下列措施可增大甲醇产率的是 (填字母)。A.升高温度B.将CH3OH从体系中分离C.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B 答案 解析由于该反应正向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H3OH的产率降低,体积不变,充入He,平衡不移动。平衡转化

19、率的分析与判断方法(1)反应aA(g)bB(g)cC(g)dD(g)的转化率分析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达到平衡后,它们的转化率相等。若只增加A的量,平衡正向移动,B的转化率提高,A的转化率降低。若按原比例同倍数地增加(或降低)A、B的浓度,等效于压缩(或扩大)容器体积,气体反应物的转化率与化学计量数有关。练后反思同倍增大c(A)和c(B)abcdA、B的转化率不变abcdA、B的转化率增大abcdA、B的转化率减小(2)反应mA(g)nB(g)qC(g)的转化率分析在T、V不变时,增加A的量,等效于压缩容器体积,A的转化率与化学计量数有关。增大c(A)mnqA的转化率不变

20、mnqA的转化率增大mnqA的转化率减小考点三应用“等效平衡”判断平衡移动的结果1.等效平衡的含义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还是正、逆反应同时投料,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等)均相同。知识梳理2.等效平衡的判断方法(1)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前后体积改变的反应判断方法:极值等量即等效。例如:2SO2(g)O2(g)2SO3(g) 2 mol 1 mol 0 0 0 2 mol 0.5 mol 0.25 mol 1.5 mol a mol b mol c mol上述三种配比,按化

21、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关系均转化为反应物,则SO2均为2 mol,O2均为1 mol,三者建立的平衡状态完全相同。中a、b、c三者的关系满足:ca2, b1,即与上述平衡等效。(2)恒温、恒压条件下反应前后体积改变的反应判断方法:极值等比即等效。例如:2SO2(g)O2(g)2SO3(g) 2 mol 3 mol 0 1 mol 3.5 mol 2 mol a mol b mol c mol按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关系均转化为反应物,则中 ,故互为等效平衡。中a、b、c三者关系满足: ,即与平衡等效。(3)恒温条件下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反应判断方法:无论是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只要极值等比即等效

22、,因为压强改变对该类反应的化学平衡无影响。例如:H2(g)I2(g)2HI(g) 1 mol 1 mol 0 2 mol 2 mol 1 mol a mol b mol c mol两种情况下,n(H2)n(I2)11,故互为等效平衡。中a、b、c三者关系满足 11或ab11,c0,即与平衡等效。3.虚拟“中间态”法构建等效平衡(1)构建恒温恒容平衡思维模式新平衡状态可认为是两个原平衡状态简单的叠加并压缩而成,相当于增大压强。(2)构建恒温恒压平衡思维模式(以气体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为例,见图示)新平衡状态可以认为是两个原平衡状态简单的叠加,压强不变,平衡不移动。对于以下三个反应,从反开始进行到达

23、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体积不变,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PCl5(g)PCl3(g)Cl2(g)再充入PCl5(g)平衡向 方向移动,达到平衡后,PCl5(g)的转化率 ,PCl5(g)的百分含量 。(2)2HI(g)I2(g)H2(g)再充入HI(g)平衡向 方向移动,达到平衡后,HI的分解率 ,HI的百分含量 。深度思考 答案正反应减小增大正反应不变不变 答案(3)2NO2(g)N2O4(g)再充入NO2(g),平衡向 方向移动,达到平衡后,NO2(g)的转化率 ,NO2(g)的百分含量 。正反应增大减小 答案 1.已知N2(g)3H2(g)2NH3(g)H92.3 kJmol1,在一定温

24、度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达到平衡状态;相同条件下,向另一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通入0.9 mol N2、2.7 mol H2和0.2 mol NH3,达到平衡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平衡状态的平衡常数的关系:KKB.H2的百分含量相同C.N2的转化率:平衡平衡D.反应放出的热量:QQ92.3 kJ解题探究 答案 解析两平衡的温度相同,故平衡常数KK,两容器中的反应物都可以转化为1 mol N2和3 mol H2,故两个平衡是等效平衡,且两平衡中H2的百分含量相同,但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平衡反应物中已经有一部分NH3,反应放出的热

25、量:QQ,且都小于92.3 kJ,N2的转化率:平衡平衡。 2.一定温度下,在3个容积均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H2(g)CO(g)CH3OH(g) 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容器温度/K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1c(H2)c(CO)c(CH3OH)c(CH3OH)4000.200.1000.0804000.400.200500000.100.025A.该反应的正反应吸热B.达到平衡时,容器中反应物转化率比容器中的大C.达到平衡时,容器中c(H2)大于容器中c(H2)的两倍D.达到平衡时,容器中的正反应速率比容器中的大对比容器和可知两者投料量相当

26、,若温度相同,最终建立等效平衡,但温度高,平衡时c(CH3OH)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相对于成比例增加投料量,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提高,所以中转化率高,B错误;不考虑温度,中投料量是的两倍,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所以中c(H2)小于中c(H2)的两倍,且的温度比高,相对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H2)增大,C错误;对比和,若温度相同,两者建立等效平衡,两容器中速率相等,但温度高,速率更快,D正确。3.有甲、乙两容器,甲容器容积固定,乙容器容积可变。一定温度下,在甲中加入2 mol N2、3 mol H2,反应N2(g)3

27、H2(g)2NH3(g)达到平衡时生成NH3的物质的量为 m mol。(1)相同温度下,在乙中加入4 mol N2、6 mol H2,若乙的压强始终与甲的压强相等,乙中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NH3的物质的量为 mol(从下列各项中选择,只填字母,下同);若乙的容积与甲的容积始终相等,乙中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NH3的物质的量为 mol。A.小于m B.等于mC.在m2m之间 D.等于2mE.大于2mDE 答案 解析由于甲容器恒容,而乙容器恒压,它们的压强相等,达到平衡时,乙的容积应该为甲的两倍,生成的NH3的物质的量应该等于2m mol。当甲、乙两容器的容积相等时,相当于将建立等效平衡后的乙容器压

28、缩,故乙中NH3的物质的量大于2m mol。(2)相同温度下,保持乙的容积为甲的一半,并加入1 mol NH3,要使乙中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上述甲容器中达到平衡时相同,则起始时应加入 mol N2和 mol H2。 答案 解析0.50乙的容积为甲的一半时,要建立与甲一样的平衡,只有乙中的投入量是甲的一半才行,故乙中应该投入N2为(10.5) mol0.5 mol,H2为(1.51.5) mol0 mol。分析等效平衡问题的关系有:看清楚条件是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分析要形成等效平衡,是必须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完全相同还是只要成比例即可;分析对于不能构成等效平衡的情况,平衡是向正反应

29、方向移动了,还是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在分析中,将生成物(或反应物)按“一边倒”的原则全部转化为反应物(或生成物)是非常必要、有效的。练后反思考能提升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1.(海南,11改编)由反应物X转化为Y和Z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XY反应的HE5E2B.由XZ反应的H0C.降低压强有利于提高Y的产率D.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Z的产率1234 答案 解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由图可知,XY反应的HE3E2,XZ反应的HE1E20,反应放热,A、B项错误;由X生成Y的反应,即2X(g)3Y(g),是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降低压强,平衡

30、正向移动,有利于提高Y的产率,C正确;XZ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提高Z的产率,D错误。123412342.天津理综,10(3)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某储氢反应:MHx(s)yH2(g)MHx2y(s)H0达到化学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b.吸收y mol H2只需1 mol MHxc.若降温,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d.若向容器内通入少量氢气,则v(放氢)v(吸氢) 答案 解析MHx(s)yH2(g)MHx2y(s)H0,该反应属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a项,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压强不变,正确;b项,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吸收y mo

31、l H2需要大于1 mol MHx,错误;c项,因为该反应正反应方向为放热反应,降温时该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将增大,正确;d项,向容器内通入少量氢气,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v(放氢)v(吸氢),错误。12343.新课标全国卷,28(3)乙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由乙烯气相直接水合法或间接水合法生产。下图为气相直接水合法中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其中nH2OnC2H411)。1234图中压强(p1、p2、p3、p4)的大小顺序为 ,理由是 。p4p3p2p1子数减少,相同温度下,压强增大,乙烯转化率提高反应分 答案 解析C2H4(g)H2O(g)C2H5O

32、H(g)是一个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2H4的转化率提高,所以p4p3p2p1。1234气相直接水合法常用的工艺条件为磷酸/硅藻土为催化剂,反应温度290 、压强6.9 MPa,nH2OnC2H40.61,乙烯的转化率为5%,若要进一步提高乙烯转化率,除了可以适当改变反应温度和压强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1234依据反应特点及平衡移动原理,提高乙烯转化率还可以增大H2O与C2H4的比例,将乙醇及时分离出去等。 答案 解析将产物乙醇液化移去增加nH2OnC2H4比4.全国卷,27(1)(2)丙烯腈(CH2=CHCN)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

33、“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主要副产物有丙烯醛(CH2=CHCHO)和乙腈(CH3CN)等。回答下列问题:(1)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3H4O)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3H6(g)NH3(g) O2(g)=C3H3N(g)3H2O(g)H515 kJmol1C3H6(g)O2(g)=C3H4O(g)H2O(g)H353 kJmol11234两个反应在热力学上趋势均很大,其原因是 ;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的反应条件是;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 。1234两个反应均为放热量大的反应降低温度、降低压强催化剂 答案 解析因为生成的产物丙烯腈和

34、丙烯醛的两个反应均为放热量大的反应,所以它们均可自发进行且热力学趋势大;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所以降低温度、降低压强有利于提高丙烯腈的平衡产率;由生成丙烯腈的反应条件可知,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催化剂。(2)图(a)为丙烯腈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最高产率对应的温度为460 ,低于460 时,丙烯腈的产率 (填“是”或“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判断理由是 ;高于460 时,丙烯腈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双选,填标号)。A.催化剂活性降低 B.平衡常数变大C.副反应增多 D.反应活化能增大1234 答案 解析不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AC因为该反

35、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反应刚开始进行,主要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尚未达到平衡状态,460 以前是建立平衡的过程,故低于460 时,丙烯腈的产率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高于460 时,丙烯腈产率降低,A项,催化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活性较高,若温度过高,活性降低,正确;B项,平衡常数的大小不影响产率,错误;C项,根据题意,副产物有丙烯醛,副反应增多导致产率下降,正确;D项,反应活化能的大小不影响平衡,错误。1234课时作业1.某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g)2Y(g)2Z(g),若要使平衡时反应物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总物质的量相等,且用X、Y作反应物,则X、Y的初始物质的量之比的范

36、围应满足 答案 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设参加反应的X的物质的量为n,X(g)2Y(g)2Z(g),开始(mol): x y 0转化(mol): n 2n 2n平衡(mol): xn y2n 2n平衡时反应物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总物质的量相等,所以有xny2n2n,解得n(xy)/5,反应物不能完全反应,所以有xn,y2n ,即:x(xy)/5,y2(xy)/5;解得:x/y ,解得x/y 。故答案选D。1234567891011121314152.(合肥一检)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g)N2O4(g)。当下列所给有关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该反应已

37、达平衡状态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D. 答案 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该反应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气体物质的质量不变,密度始终不变,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无关,B项符合题意;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反应过程中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压强减小,当压强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项不符合题意;反应过程中气体总质量不变,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不符合题意; Q,Q表示浓度商,当浓度商保持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不符合题意。12

38、34567891011121314153.(沈阳期末)CuBr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uBr2(s)=2CuBr(s)Br2(g)H105.4 kJmol1,在密闭容器中将过量CuBr2于487 K下加热分解,平衡时p(Br2)为4.66103Pa。如反应温度不变,将反应体系的体积增加一倍,则p(Br2)的变化范围为A.p(Br2)4.66103PaB.2.33103Pap(Br2)4.66103PaC.p(Br2)2.33103PaD.2.33103Pap(Br2)4.66103Pa 答案 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体积增大一倍时,p(Br2)降为原来的一半,即2.33

39、103Pa,减压使平衡向气体体积数增大的方向移动,因而会大于2.33103Pa;若反应物足量,平衡可恢复到原有的p(Br2),故选B。1234567891011121314154.(晋中模拟)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5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的转化率变大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D的体积分数变大D.acd 答案 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气体体积刚压缩平衡还未移动时D的浓度应是原来的2倍,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5倍,D的浓度减小,所以压缩

40、体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错误;A的转化率变小,A错误;D的体积分数减小,C错误;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所以acd,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5.(安徽淮南四校联考)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g)3Y(g)2Z(g),有关下列图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依据图a可判断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在图b中,虚线可表示使用了催化剂C.若正反应的H0,图c可表示升高 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由图d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 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可推知正反 应的H0 答案 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依据图像分析,温度升高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

41、率,平衡逆向进行,逆向是吸热反应,正向是放热反应,可以判断反应热量变化,A正确;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化学平衡不移动,则X的转化率不变,B正确;若正反应的H0,升温平衡逆向进行,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图像符合反应速率的变化,C正确;图像分析,温度升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总质量不变,说明气体物质的量变大,所以平衡逆向进行,逆反应是吸热反应,即H0,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即H0,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6.(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摸底)下图是关于反应A2(g)3B2(g)2C(g)H0的平衡移动图像,影响平衡移动的原因是A.升高温度,同时加

42、压B.降低温度,同时减压C.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使用催化剂D.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 答案 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A项,升高温度,同时加压,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逆反应速率应在原速率的上方,故A错误;B项,降低温度,同时减压正、逆反应速率都降低,正反应速率应在原速率的下方,故B错误;C项,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使用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逆反应速率应在原速率的上方,但正反应速率增大更多,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错误;D项,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瞬间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图像符合,故D正确。123456789

43、1011121314157.(烟台检测)在恒温、恒容下,有反应2A(g)2B(g)C(g)3D(g),现从两条途径分别建立平衡。途径:A、B的起始浓度均为2 molL1;途径:C、D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 molL1和6 molL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平衡时,途径的反应速率等于途径的反应速率B.达到平衡时,途径所得混合气体的压强等于途径所得混合气体的 压强C.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D.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相同 答案 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由反应2A(g)2B(g)C(g)3D(g)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相等,

44、压强对平衡移动没有影响,当满足所加物质完全转化为A、B时,与物质的量比值相等。途径达到平衡时浓度大,压强大,反应速率应较大,A、B错误;、两途径最终达到相同平衡状态,体系内混合气体的百分含量相同,C正确,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8.(廊坊期末)某温度下,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A和1.0 mol B,发生反应A(g)B(g)C(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t/s05152535n(A)/mol1.00.850.810.800.801234567891011121314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在前5 s内的平均速率v

45、(A)0.17 molL1s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A)0.41 molL1,则反应的 H0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C,达到平衡时,C的转化率 大于80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20 mol A、0.20 mol B和1.0 mol C, 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 答案 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反应在前5 s内的平均速率v(A) 0.015 molL1s1,A项错误;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平衡时,c(A)0.40 molL1,升高温度,c(A)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放热,所以反应的H0,B项错误;温度、容积不变,

46、正向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起始时加入2.0 mol C,与一开始加入2.0 mol A和2.0 mol B等效,与原平衡相比,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平衡时的A、B转化率较原平衡时高,所以平衡时A、B的物质的量小于1.6 mol,C的物质的量大于0.4 mol,即在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C,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大于0.4 mol,参加反应的C的物质的量小于1.6 mol,故转化率小于80%,C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 A(g)B(g)C(g)初始(molL1)0.5 0.5 0转化(molL1)0.1 0.1 0.1平衡(molL1)0

47、.4 0.4 0.1 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20 mol A,0.20molB和1.0 mol C,计算此时浓度商Q50K,平衡逆向进行,故v正v逆,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9.在一定条件下,将A和B各0.32 mol充入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2C(g)H0,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2 min的平均速率v(C)0.004 molL1min1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v正C.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4 mol A和0.64 mol B,平衡时 n(C)0.48 molD.其他

48、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32 mol A,再次平衡时,B的转 化率增大 答案 解析t/min02479n(B)/mol0.320.240.220.200.20123456789101112131415A项,v(C) 0.008 molL1min1,错误;B项,降温,平衡右移,则v正应大于v逆,错误;C项,原平衡n(C)0.24 mol,由于是等体积反应,此时n(C)应等于0.48 mol,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0.(安徽省屯溪一中高三第四次月考)已知:可逆反应N2(g)3H2(g)2NH3(g)H0。现有甲、乙两个容积相同且不变的真空密闭容器,向甲容器中加入

49、1 mol N2(g)和3 mol H2(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1 kJ。在相同条件下,向乙容器中加入2 mol NH3(g)并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2 kJ,若Q13Q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达平衡时甲中N2的转化率为75%B.达平衡时甲、乙中NH3的体积分数乙甲C.达到平衡后,再向乙中加入0.25 mol N2(g)、0.75 mol H2(g)和1.5 mol NH3(g),平衡向生成N2的方向移动D.乙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H3(g)N2(g)3H2(g)HQ2 kJmol1 答案 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甲、乙两平衡等

50、效。N2(g)3H2(g)2NH3(g)HQ kJmol1根据题意QQ1Q24Q2。A项,N2(g)3H2(g)2NH3(g)Q 1 mol 4Q2 x 3Q2x mol所以(N2) 100%75%,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B项,由于甲、乙两个体系为等效平衡,达平衡时,甲、乙中NH3的体积分数应相等,错误;C项,2NH3(g)N2(g)3H2(g)Q 2 mol 4Q2 y Q2y0.5 mol。所以平衡时,n(NH3)1.5 mol,n(N2)0.25 mol,n(H2)0.75 mol。若再向乙容器中加入NH3 1.5 mol、N2 0.25 mol、H2 0.75

51、 mol,相当于加压,平衡应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动,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D项,乙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应为2NH3(g)N2(g)3H2(g)H4Q2 kJmol1。12345678910111213141511.(河北三市二联)T 时,在容积为2 L的3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xC(g),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容器甲乙丙反应物的投入量3 mol A、2 mol B6 mol A、4 mol B2 mol C达到平衡的时间/min58A的浓度/molL1c1c2C的体积分数%w1w3混合气体的密度/gL112123

52、4567891011121314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x4,则2c1c2B.若x4,则w1w3C.无论x的值是多少,均有212D.甲容器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比乙容器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短 答案 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若x4,则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乙容器对于甲容器而言,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所以2c1c2,A项错误;若x4,则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由于起始时甲容器中A、B的投入量之比与化学方程式中对应化学计量数之比不相等,故w3不可能等于w1,B项错误;起始时乙容器中A、B的投入量是甲容器的2倍,两容器的容积相等,故恒有212,C项正确,起始时乙容器中A、

53、B的浓度是甲容器中的2倍,故乙容器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比甲容器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短,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2.向体积为2 L的固定密闭容器中通入3 mol X气体,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2X(g)Y(g)3Z(g)(1)经5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测得容器内的压强为起始时的1.2倍,则用Y表示的速率为 molL1min1。 答案 解析0.03123456789101112131415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则依据三段式计算。设反应生成Y的物质的量为a。2X(g) Y(g)3Z(g)3 mol 0 02a a 3a3 mol2a a 3a所以有3 m

54、ol2a1.23 mol,a0.3 mol,则v(Y)0.3 mol/(2 L5 min)0.03 molL1min1。123456789101112131415(2)若上述反应在甲、乙、丙、丁四个同样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同一段时间内测得容器内的反应速率分别为甲:v(X)3.5 molL1min1;乙:v(Y)2 molL1min1;丙:v(Z)4.5 molL1min1;丁:v(X)0.075 molL1s1。若其他条件相同,温度不同,则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填序号) 。 答案 解析丁乙甲丙123456789101112131415将各个数据转化为用同一种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且单位一致,如

55、用X来表示,则当v(Y)2 molL1min1时,v(X)4 molL1min1;当v(Z)4.5 mol L1min1 时,v(X)3 molL1min1;丁对应的v(X)0.075 molL1s160 smin14.5 molL1min1,则可以看出温度的高低顺序为丁乙甲丙。123456789101112131415(3)若向达到(1)的平衡体系中充入氦气,则平衡 (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若从达到(1)的平衡体系中移走部分Y气体,则平衡_(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答案 解析不向右等温等容条件下通入一种惰性气体,反应体系中的各组分的浓度没有改变,平衡不移动;若移走

56、部分Y气体,则压强减小,平衡向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123456789101112131415(4)若在相同条件下向达到(1)所述的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5 mol X气体,则平衡后X的转化率与(1)的平衡中X的转化率相比较 。A.无法确定 B.前者一定大于后者C.前者一定等于后者 D.前者一定小于后者 答案 解析若在等温等压条件下,通入X气体,则与原平衡状态互为等效平衡,转化率不变,此时相当于压缩原平衡体系的体积,平衡会逆向移动,X的转化率减小。123456789101112131415(5)若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起始时加入X、Y、Z物质的量分别为a mol、b mol、c mol,达

57、到平衡时仍与(1)的平衡等效,则:a、b、c应该满足的关系为 。 答案 解析温度和压强不变的等效平衡,满足物质的量成比例,即c3b,对于a的要求只需要a0即可。c3b,a0123456789101112131415(6)若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起始时加入X、Y、Z物质的量分别为a mol、b mol、c mol,达到平衡时仍与(1)的平衡等效,且起始时维持化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的取值范围应该为。 答案 解析通过极限转化思想,将3 mol X全部转化到方程式右边,得到4.5 mol Z,即若要满足等温等体积的等效平衡,那么c的最大值为4.5 mol,而(1)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为0.9 m

58、ol,如果要求反应逆向进行,则c必须大于0.9。0.9c4.512345678910111213141513.(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三模)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是生产铵盐、尿素等的原料。(1)现有如下合成氨的途径:2NH3(g) N2(g) 3H2(g)H92.4 kJmol1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的标志有 。单位时间内生成3n mol H2的同时生成2n mol NH3用NH3、N2、H2表示反应速率比为213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2)工业上常用CO2和NH3通过如下反应合成尿

59、素CO(NH2)2。t 时,向容积恒定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10 mol CO2和0.40 mol NH3 ,70 min时达到平衡。反应中CO2 (g)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所示:时间/min0307080100n(CO2)/mol0.100.0600.0400.0400.04020 min时v正(CO2 ) (填“”、“”或“”)80 min时v逆(H2O)。 答案 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在20 min时,未达到平衡状态,且CO2、H2O的化学计量数相等,所以20 min时v正(CO2)80 min时v逆(H2O)。12345678910111213141

60、5在100 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0.050 mol CO2和0.20 mol NH3,重新建立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与原平衡相比将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相当于加压,平衡右移,所以CO2的转化率增大。 答案 解析增大123456789101112131415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绘制出在t 下NH3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则(t10) 下正确的图像可能是 (填图中的“A”或“B”)。 答案 解析(如右图所示)B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14.(河南八市检测)肼(N2H4)与N2O4是火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