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a.b矿物燃料1.2课时_第1页
第3节a.b矿物燃料1.2课时_第2页
第3节a.b矿物燃料1.2课时_第3页
第3节a.b矿物燃料1.2课时_第4页
第3节a.b矿物燃料1.2课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第三节矿物宁海县跃龙中学远分析、它们都是远古生物经过漫长的时间,在地煤、石油、天燃气都是含碳元素的矿物层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地球化学的变化而形成的可燃物,都属于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但是它们的成分,状态,性质都有不同之处,因此可以通过比较的学习方法,对三种矿物进行比较学习,这样既可以掌握它们的相同点,又可分析清楚各自的不同之处,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三种矿物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巩固,因为这三种矿物都是重要”等的资源,尤其是石油,许多的国际争端都与石油有关,所以可以通过“典型的与石油有关国际争端为实例,进行新课的引入,从矿物是关系到国际民生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说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

2、极性,让学生以饱和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三种矿物的综合利用,既是节约能源的有效方法,也是充分利用其中的有用物质的有效途径,但是综合利用涉及到复杂的化工过程,对过程中的具体要求不作详细的讲解分析。只是利用图示的形式,让学生有个大概的了解即可。因为矿物是重要的资源,它将关系到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所以有必要让学生知道我国的能源结构特点是多煤少油缺气,更要有珍惜资源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意识。一、教学目标1、了解煤、石油、天燃气的成因。2、了解煤的外观,性质及其干馏产物,了解石油的外观,性质及其分馏产物,了解天燃气的成分与使用。3、认识煤、石油、天燃气三种含碳

3、的矿物资源,不仅是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能源,还为人类提供宝贵的化工原料,应增强珍惜与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煤、石油、天燃气的成份与形成原因。教学难点:煤、石油、天燃气的不同点与综合利用。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1、利用与矿物有关的国际争端来引入新课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与热情,以提高课堂气氛与课堂效益。2、可以充分利用实物,挂图,幻灯片,多课件,图表等多种教学资源,对三种矿物的成分,外观,性质与综合利用等知识点进行分析讲解,使教学内容更能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给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化与落实。3、通过学生自己课外查询资料或三种矿物等活动,让学生从清洁,安全,方便,价廉、

4、合理利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比较,有利于学生对比较学习方法的进一步运用,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二、教学准备煤,石油等多课件(或相关的挂图,幻灯片),实物样品。三、安排本节内容共安排 2教学案例第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煤的形成原因2、了解煤的外观,性质及其干馏产物3、了解煤是重要的不可再生能源,还为人类提供多种宝贵的化工原料,建立珍惜与合理利用能源的资源观。二、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众所周知,煤是一种能源,我国每年都会发生多次,有许多人死于这些之中,尽管煤炭的开采充满许多,但是煤炭工人仍然冒着生命,不断地进行开采活动,可见煤炭在国民经济的生产,生活之中的重要性,那么煤炭为何如此重要,这又与它的哪些性

5、质和特点有关呢?新课教学就学习有关煤的内容。煤是三大能源之一,在我国是第一大能源,是最早被人类使用的一种固体,在全球矿物能源中,煤的储量为丰富,石油和天燃气可开采的总量约为煤的一半。(多)。下面请大家阅读P53 的“小资料”,并煤矿资源的分布图()。活动一:以上大家对煤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但是对煤的形成、成分等还没有了P53 的两段文字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煤是如何形成的。2、如何证解,请大家阅读明煤的祖先是植物?(问题进行煤体)学生分小组的形式合作交流,并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评价分析,然后问题的。器,处在空气不足的条件下,经过漫长的“煤的成因、存在与开采”板书:1 煤的形成

6、,煤是远古的植物埋在岁月,逐渐转变成煤。它是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活动二1、煤的主要组成元素是什么?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2、为什么煤的直接燃烧会造成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与总结:板书:2、煤的组成:煤是一种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的组成元素是碳,另外还有一定的氢,氧,硫,氮,磷等元素。()煤的元素组成图煤的直接燃烧的热效率不高,只有 20%30%,并且无法充分利用其中的资源,生成的废气 SO2 与NOX 会造成环境污染,还有粉尘和煤渣等固体因此煤直接燃烧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极大浪费,的处理问题。()须进行煤的综合利用,不仅使媒转化成清洁高效的能源,还可分

7、离提取出煤中宝贵的化工原料。板书3、煤的综合利用。(P54 图“煤的综合利用框图”并讲解分析)讲解分析煤的综合利用包括煤的干留(焦化)煤的气化与煤的液化三个过程。煤的干馏:将煤置于隔绝空气的密闭炼焦炉中加热,煤分解成固态的焦炭,液态的煤焦油和气态的焦炉气。H2,CH4 等气煤的气化:煤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部分氧化,使煤中的有机物转化成体,可物燃气,经分离提纯后可作化工原料。煤的液化:使煤加热裂解,大分子变为小分子,然后催化加氢,加工成人造石油。因此,煤的综合利用,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大大的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利用率,是我国今后煤炭资源利用的发展方向。指导学生阅读 P54“小资料”课堂小结:1

8、、煤的形成,2、煤的组成成份,3、煤的综合利用 课堂练习:1、煤是由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煤是和所组成的复杂,主要含有元素,另外,还有一定量的氢,氧,硫,氮,磷等元素。2、煤的综合利用可通过 、和来实现,煤的干馏是一种(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3、煤能成为重要的,是因为煤含水量有大量的(C)A、氧元素B、氢元素C、碳元素D、氧元素和氢元素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A、煤是当前最重要的能源之一B、煤中的能量来自能C、煤后的产物只有D、各种煤中,含碳量不一定相同5、下列气体不是由煤加工而成的是(D)A、炉煤气B、水煤气C、焦炉气D、液化气作业布置:“学习方法指导”与“作业本”的有

9、关内容第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石油,天燃气的形成原因2、了解石油的外观,性质及其分馏产物3、了解天燃气的成分与使用4、认识石油与天燃气是重要的资源,应增强珍惜和合理利用的意识。二、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动一场海湾,引起这场的就是石油问题,目前很多的国际争端都与石油有关,石油价格的波动会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现活的衣,食,住,行,用都直接地或间接地与石油产品有关。那么,石油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重要的作用呢?这与石油本身的性质与特点有关,新课教学就开始学习石油与天燃气的有关内容。石油是世界的主要能源,目前在我国为第二能源,石油是物资,现代往往与争夺石油资源有关,现活中的衣,食,住,行,用

10、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石油产品有关。()世界石油(或我国石油)的分布图,并阅读P55 的“小资料”。活动三:大家对石油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请大家仔细阅读内容,并回答以下有关问题(问题)1、石油是如何形成的?2、石油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什么?3、石油有哪些性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分析,归纳总结:板书:二、石油:1、石油的形成:石油是由远古的动植物遗体在经过漫长而复杂的变化形成的黑色或棕褐色的粘稠液体混合物,它也是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体)。加工的石沿用称为原油(媒“石油形成”的器板书2、石油的组成成份:石油的元素组成主要是碳和氢,还有少量的氧,氮,硫等,与煤相比,石油的含氢量较多,含氧量较低,图 2、

11、3、7石油与煤的成分比较石油的性质:有条件的让学生观察石油,并归纳总结板书:3、石油的性质,石油是黑色或褐色的液体,有特殊气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没有固定的和沸点。器石油炼制的原理及过程的板书:4、石油的分馏用连续加热的方法使石油中沸点不同的有机物依次汽化再使这些汽化物依次冷凝,得到各种和化工原料的石油炼制方法叫做分馏,可见,分馏是一种物理变化。元素CHONS热值kJ/g石油(%)838710140.052.00.020.20.258.048煤(%)809036380.51.01230器:石油的分馏图示:2 石油的炼制讲解:石油分馏所得产品产量低,为了提高液体的产量。工业上采用裂化的方法,

12、同时为了得到大量的化工原料又采用对分馏产品进行裂解。讲解前面学习了固体矿物煤与液体矿物石油,下面来认识一下与煤,石油伴生的气体天燃气。板书三、天燃气,天燃气指蕴藏在地壳中的可燃性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天燃气一般是动植物遗体在经过漫长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分布的范围和生成温度范围比石油宽得多,通常与石油,煤伴生,是一种清洁能源,热值与热效率均高于煤和石油()“甲烷燃烧”的:指导学生阅读课后“小资料”与“视窗”内容课堂小结:对石油的成因,成分,炼制方法及产品,天燃气的特点进行小结。 课堂练习1、石油分馏原理是利用石油成的沸点不同,加热先后汽化后,再冷凝进行分离的方法,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2、石油是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在地壳中经过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一种粘稠状液体,它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此外还有氧,氮,硫等元素。3、煤和石油一定含有的主要元素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