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6年母题精解专项1地球运动05_第1页
地理6年母题精解专项1地球运动05_第2页
地理6年母题精解专项1地球运动05_第3页
地理6年母题精解专项1地球运动05_第4页
地理6年母题精解专项1地球运动0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备战2019地理6年母题精解专项1地球运动05(2017广东卷)图3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此 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读图回答(1) (4)题。30的5()6()70做加图3同一经线不同纬度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图(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A.30 E, 20 NB.150 E, 20 SC.30 E, 20 SD.150 E, 20 N(2)对图中四地地理现象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丁地地方时12时日出B.丙地地方时16时日落C.乙地昼长20小时D.甲地夜长12小时(3)此时与东十区日期相同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是()A.四分之一B.二分之一C.三

2、分之一D.大于二分之一(4)对该日的地理状况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速度最慢B.台北处于一年内降水量最多的季节C.西安日出时间大约在 5时左右D.日本东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广州的小【答案】(1) B (2) C (3) D (4) D【解析】 本组题考查有关地球运动、日出时刻、太阳高度、区时和日期计算等众多知识点,要求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第(1)题,根据“东十区区时为12时”,可知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150 E。图中70 S为极昼,可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0。S。第(2)题,根据“日出一正午”的时间和“正午一日落”的时间相等的规律,乙地2时日出,昼

3、长为(12-2) X2=20时。丁地地方时 6时日出,丙地地方时 20时日落, 甲地昼长24小时。第(3)题,地球上的日期变更线有两条,一条是自然日期变更线,即 地方时0时所在的经线(30。W ,另一条是日界线,原则上以180经线为界。这两条经线把地球上的日期分为今天和昨天,如下图所示“今天”的范围占全球范围比例的1/2强。第(4)题,太阳直射在 20。S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此季节是北半球的冬季,台北降水较少;北半球昼短夜长,西安日出时间应该在6时之后;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自20。S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东京比广东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小。(2017海南卷)图3中a为纬线,P、Q两地经度相同,相距 80

4、0千米。完成(1)(2)题。图3(1)若Q地5时30分日出,a的纬度为15。,这时的月份可能是A.12 月 B.2 月 C.6 月 D.10 月(2)若P地19时太阳已落,Q地仍夕阳西下,这一季节A.长江流域油菜花盛开B.美国大平原麦翻金浪C.潘帕斯草原绿野千里D.尼罗河进入丰水期【答案】(1)A(2)C【解析】 第(1)题,Q地5: 30日出,说明该地昼长夜短,处于夏半年,该地昼长 13小时。 根据计算,Q地的纬度约是11.4。N或18.5。S,而11.4。N距赤道较近,昼长不可能达到 13小时。四个选项中只有 A项合适。第(2)题,根据已知条件,P地19时太阳刚落,说明 该地昼长夜短,且

5、Q地的昼长大于 P地,Q地位于P地以南,说明P、Q两地都位于南半球, 且是南半球的夏半年,即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时不是长江流域的油菜花盛开季节,也不是 美国小麦的成熟季节,尼罗河处于枯水季;南半球夏半年正是潘帕斯草原茂盛期。(1)(2)(2017江苏卷)图4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题。(1)此时:A.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D.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 (2)与、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C.复杂的地

6、形和岩石圈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答案】(1)A(2)A【解析】材料中提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再结合图可知,是火星,是金星。还可以从图中看到此时地球的北极地区为极昼。第(1)题,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北极极昼时期,是北极科考的最正确时期;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长;金星距太阳的距离比水星远。第 (2)题,火星、金星的体积较小,质量小,其万有引力也小,上面 的大气层较稀薄。另外,火星、金星大气层中也没有充足的氧气供生物呼吸。( 2017 上海卷) 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甲同学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

7、红墨水流动过程。( 1 )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 )A. 先偏右后偏左B. 向右偏转C. 先偏左后偏右D. 向左偏转( 2 )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A.B.C.D.【答案】 ( 1 ) B ( 2 ) A【解析】 ( 1 )根据题干信息,甲同学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顺时针转伞;当从伞面外侧,俯视伞面,则感到伞呈逆时针旋转,恰好与北半球地球自转相类似,所以伞面顶部的红墨水应向右偏转。( 2 ) 因为伞面只能相当于半球, 具体是相当于北半球, 所以越过赤

8、道的偏转现象不能显示;演示的是红墨水从伞的顶部向下流动过程中的偏转现象,大致相当于沿经线运动的物体偏转情况,不能演示沿纬线方向运动物体的偏转情况;伞面运动与地球的真实转动相差悬殊,不可能准确反映地球自转的真实情况。( 2017 上海卷) 以下地理现象中,与地转偏向力有关的是( )上海至纽约飞行航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南亚地区夏季风的形成直布罗陀海峡表层与底层水流方向相反秘鲁寒流在流动中呈离岸的趋势A.B.C. D.【答案】D【解析】上海至纽约飞行航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主要原因是缩短飞行距离;南亚地区的夏季风是由于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成西南季风;

9、直布罗陀海峡表层与底层水流方向相反,是受密度的影响;秘鲁寒流在自南向北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逐渐左偏(西偏),所以在流动过程中呈现出离岸的趋势。(2017上海卷)“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 白昼。读图回答以下问题。卬 6030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 期是。(2)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 地。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是 。(单项选择)A.甲地最大B.乙地最大C.丙地最大D.三地相同(4)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 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

10、时甲地的地方时是 日 点。(5)丙地所属气候类型是 ,该地在图示季节的气候特征是(1)经度180;南纬23.512月22日乙D162304(5)亚热带季风气候寒冷干燥【解析】首先要知道该图是地球俯视图的一部分(1/4),然后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自转方向呈逆时针,说明扇形的圆心为北极点,图中晨昏线是晨线;图中北极圈内是极夜,可 以判断日期为北半球的冬至日。第(1)题,赤道上每天都是 6时日出,所以图中晨线和赤道的交点应该是6: 00,根据地方时计算方法,可以判断180。经线地方时为12: 00,即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故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23.5 So第二问更简单,北半

11、球的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要注意“前后”二字,意思是可能存在变数。第(2)题,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越小。第(3)题,图中甲、乙、丙三地都位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它们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化相同,即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之间的度数,约47。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化幅度(根据计算 公式推算),所以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都是47。第(4)题,图中甲、乙、丙三地处在日界线(180。经线)的西侧,向东过日界线要减一天,变成 21日。所以 要“进入新的一天”,要过180。经线后,再向东自转,直到其地方时为24时。此时图中甲、乙、丙三地的地方时分别是12 : 00

12、、10: 00、8: 00,它们距24时的时差分别是 12小时、14小时、16小时,只要再注意设问中的“全部”一词,就能找到正确答案。“届时”丙地为0时(24时),甲位于丙地东边,有 4个小时的时差,故甲地为 4: 00。第(5)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地的经纬度是:(120。E, 30。ND ,大致位于杭州湾附近,属于亚热 带季风气候。以下为选择部分(2017上海卷)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它与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1、图2中,反映日食成因的示意图是 ,日食发生的必要条 件是:。(2)日食发生时,对应的月相必然是 。(单项选择)A.新月B.上弦月 C.

13、满月D.下弦月(3)C.甲一丙一乙一丁D. 丙一丁一 甲一乙(4) “涛之起也,随月盛衰”,潮汐有大潮、小潮之分。当 相互叠加时, 形成大潮。潮汐能具有 的优点。我国利用潮汐能的优势是【答案】(1)图 1 A (3) C (4)月球引潮力与太阳引潮力可再生,占地少,受季节限制小,不污染环境海岸线漫长【解析】 本组题主要考查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运用地理原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关注本地区的时事热点,表达地理的实用性。第(1)题,日食是由于月球对太阳光线的阻挡,使地球上部分地区的人们看不到太阳,即图1所示;月食是由于地球对太阳光线的阻挡,使地球上部分地区的人们看不到月球

14、,即图2所示。只有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时,才有可能发生日食和月食现象。第(2)题,新月出现在阴历每月初一前后,这时太阳照亮月球的另一半,地球上的人看不到月亮,即月球位于太阳和地 球之间的位置。第(3)题,月食时,先看到月亮的明亮部分逐渐变小,然后变大。图中甲 一丙一乙一丁,月球的明亮部分依次变大,说明它处于月食的后半期,即食甚之后月亮出 地球影子的过程中。第(4)题,结合下面示意图可以区别大潮和小潮的异同。潮汐能的优 点可以联想所学煤炭、石油、水能、风能等的优缺点进行分析。(2017北京卷)目前,人类已知月球上的能源有A.生物能、风能 B.核能、潮汐能C.潮汐能、太阳能 D.太阳能、核能【答案】

15、D【解析】此题适合用排除法选择,月球上大气极稀薄,没有海水、生物,所以月球上不会存在风能、潮汐能和生物能。月球土壤里大量存在着叫做“氨 3”的一种化学元素,它是气 体性质,是非常重要的聚变能源。(2017北京卷)电视收视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电视的人(户)数占电视观众总人(户)数的百分比。一般情况下,图1中表示北京地区电视收视率变化的曲线是世界时图1A.B.C.D.【答案】C【解析】此题要注意把世界时(0时区)换算为北京时间(东八区),即横坐标轴上的时间相应加8个小时。北京时间大约在 1822点收视率最高。(2017宁夏卷)图1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读图 1,完成(1)(2)题。图1(1

16、)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b两月分别是A.1月、2月B.3月、4月C.6月、7月D.11 月、12(2)在图示月份中A.地夜长超过10小时B.三地中地昼长最长C.三地昼长变化率在 a月相等D.三地中地昼长变化最大【答案】(1)A(2)D【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信息,用排除法作答。从图中看出南半球的三地都是昼长夜短, 可排除B、C两项;并且由a-b昼长变短,又可排除 D项。第(2)题,图中三条曲线,曲 线昼长最长,且变化可达 7小时左右,也说明该地在三地中的纬度最高。(1)(4)题。(2017全国I )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1)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

17、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A.北半球、10月C.北半球、5月B.南半千5月D.南半球、8月(2)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A.30 40B.45 55C.5 15D.60 70(3)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A.12月、17时30分B.9月、17时C.6月、4时30分D.4月、5时(4) 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答案】(1)C(2)D(3)A(4)D【解析】第(1)题,卞!据Q地地方时为5时30分,可知为晨线与经线的交点,也可计算出 当地的昼长为13小时(可根据日出时间 二夜长/2或日出时间=12-昼长/2),即当地昼长夜短。北半球10月、南半球5月昼短夜长,南半球 8月昼短夜长,只有北半球 5月昼长夜短 符合题意。第(2)题,根据Q地地方时为2时30分,计算出当地昼长为19小时,且当地为夏季。而60 N一年中白昼最长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