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总论全科)详解_第1页
传染病防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总论全科)详解_第2页
传染病防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总论全科)详解_第3页
传染病防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总论全科)详解_第4页
传染病防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总论全科)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染病及突发公共事件(shjin)的报告和处理贵阳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1共六十四页一、新规范增加了突发(t f)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管理2009年规范:传染病报告和处理服务(fw)规范2011年规范: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2共六十四页?什么是突发(t f)公共卫生事件?3共六十四页事件(shjin)12002年9月14日7时30分:L市某区汤山镇部分学生和民工今晨因食用了某饮食店内的油条、烧饼、麻团等食物后发生中毒已有数十人死亡初步估计(gj)该镇有几百名群众食物中毒。发病死亡人数还在不断上升中事件发生原因正在调查之中4共六十四页2003年8月4日,齐齐哈尔发生日军残留生物

2、武器芥子气中毒事件:8月4日凌晨(ln chn)4时,齐齐哈尔市某公司一台挖掘机在施工时,从1.5米深的地下挖出5个铁桶,其中两个已完全破损,两个除表面生锈外整体完好,1个被挖破,不明化学物品喷溅到挖掘机和司机身上上午9时许,收购废品的河南籍农民李某买下这5只铁桶,与另一人一起将铁桶两头的铅块和铜帽卸下。在拆卸过程中,有两个铁桶内的油状液体泄漏出来。两人将重约1公斤的液体倒入废品收购站门前的水坑里,然后将铁桶卖给废品收购站业主当晚6时,李某、废品收购站业主等3人相继出现头痛、眼痛、呕吐等症状,先后被送往医院治疗,怀疑为中毒,但中毒物不明晚8时,中毒人员家属报案事件(shjin)25共六十四页2

3、003年8月4日 齐齐哈尔 日军残留(cnli)生物武器芥子气中毒事件齐齐哈尔北疆小区(xio q)施工现场挖出5个铁桶 84芥子气毒剂伤人事件中最重的患者李贵珍(男)在隔离病房里 6共六十四页 1、突发性不太可能事先知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ddin)2、不可预知性人们很难以最适合的方法进行准备。 3、多发性2004年仅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处理的中毒事件就高达5401起几个(j )故事/事件的共同点7共六十四页4、多样性微生物源、理化源现在全球已登记的化学物种类超4,000万种,对其毒性认识较深刻的仅数千种5、复杂性很难预测其蔓延(mn yn)范围、发展速度、趋势和结局同类事件的表现形式

4、千差万别,处理也难用同样的模式来框定;8共六十四页6、群体性群体多人,跨地区7、严重性 轻者中毒、患病对健康的长期(chngq)影响重者死亡公众不安和焦虑情绪诉讼和赔偿(pichng)对经济的打击社会稳定国家安全9共六十四页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jbng)、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003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shjin)定义10共六十四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shjin)的分类以事件的成因和性质分类1、重大传染病疫情。上海的甲肝流行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非典发

5、生(fshng)之初3、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汤山镇的投毒、白沟的苯中毒4、新发传染性疾病。如非典5、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安徽泗县疫苗接种事件、奥美定事件。6、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核事故和放射事故、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事件7、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疾病流行8、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1共六十四页(二)分级(fn j)12共六十四页 辖区内法定传染病病人、 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 及相关人群2009版 辖区内服务人口2011版2、服务(fw)对象的变化 服务对象从相关人群到全人口,对象扩大化。13共六十四页3、把风险管理作为服务内容的一项重要工作,首要工作,并在服务流程上增加了

6、风险管理的内容。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guchng)。 2011年版规范中,明确提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协助疾控机构或其他专业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14共六十四页发现、登记基础性工作各项制度、对诊断标准的掌 握、门诊日志、报告卡、网络报告 规范填写门诊日志、 入 / 出院登记本、 X 线 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 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 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 报告卡 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按要求

7、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4、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fxin)、登记更具体 15共六十四页4、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更具体 一是增加2011年版规范“三大本”的填写主体(zht)更明确;二是增加要求医疗机构医师要随时关注疫情,如怀疑为突发事件时,要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16共六十四页“三大本”的填写: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boku)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9 项基本内容,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病名,不能填写症状;出入院登记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

8、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0项基本内容。17共六十四页检验和影像(包含放射科、B 超室等)部门登记项目应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检验和影像部门必须建立异常检测(jin c)结果返回送检科室或医生的反馈机制(包括门诊和住院),反馈机制以反馈记录或医生签字为准。18共六十四页5、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和方式上更具有可操作性,加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要求。一是明确了上报单位。二是明确了报告内容。新版对相关信息报告的订正报告和补报(bbo)中,明确提出,对漏报的应及时进行补报(bbo)。19共六十四页 我国法定传染病的报告依据:中华人

9、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1989年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1989年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公布(gngb)自1989年9月1日起施行 20共六十四页 2004年8月28日修订,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报告种类 甲(2)、乙(25)、丙(10)三类,共37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一章第三条 同时,本条规定: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wihi)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21共六十四页现在甲(2)、乙(26)、丙(11)三类,共39种。甲类传染病是指:鼠

10、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n ji)。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22共六十四页报告(bogo)范围1、法定报告传染病:甲、乙、丙

11、2、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3、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biozhn)详见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23共六十四页报告程序(chngx)与方式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执行首诊负责制。 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yfng)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采供血机构发现HIV 两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也应填写报告卡。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的网络直报人员应及时检查报告卡,如发现填写不完整、不准确,或有错项、漏项,应及时通知报告人核对报告卡内容

12、;而后将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录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属地县级CDC。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收集和报告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信息。24共六十四页报告(bogo)时限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暴发传染病、新发传染病和原因不明疾病(jbng)暴发时,应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无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以最快方式报出传染病报告卡25共六十四页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应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信息(xnx)的录入报告。

13、无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在24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26共六十四页四、报告(bogo)技术要求乡镇(xingzhn)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健全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传染病病种报告、报告卡填写等工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管理规范执行。做好相关服务记录,传染病报告卡应至少保留3年。27共六十四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fnwi)与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范围,包括可能(knng)构成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其标准不完全等同于实际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

14、件的确认、分级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28共六十四页报告范围(fnwi)与标准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其他中毒 环境因素事件 意外辐射照射事件 传染病菌、毒种丢失 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医源性感染事件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qt)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9共六十四页报告方式、时限(shxin)和程序 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jnr)国家数据库。 30共六十四页 报告(bogo)程序发现突发(t f)公共卫

15、生事件责任报告单位或报告人属地的专业机构审核网络直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调查本级人民政府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采取措施作为一般事件报告达到标准未达到标准31共六十四页报告(bogo)内容 事件(shjin)基本信息事件信息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具体内容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32共六十四页事件发生(fshng)、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 33共六十四页34共六十四页初次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

16、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yunyn)、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要求体现快速项目简单描述事件概况附件可以没有35共六十四页进程报告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要求报告次数不限附件信息必不可少体现措施的落实和评价反应(fnyng)疫情的动态新特别重大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日进行进程报告。 36共六十四页结案报告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达到(d do)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由相

17、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要求报告原则-全(基本信息、详细信息、附件信息);6小时内完成初次报告;进程报告根据事件进程变化或上级要求随时上报;总结报告应在事件处理结束10个工作日内上报。37共六十四页报告(bogo)要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时间要求发生、接报、网络直报、进展、结案时限(shxin)处置要求现场到达处置率和原因查明率质量要求填卡准确性要求事件名称、报告单位、附件、个案并归预警38共六十四页报告(bogo)要求(续) 一般事件报告各地仍然要按照相关规定通过电话或

18、传真、报告卡等方式(fngsh)逐级报告。要求附初次报告,在疫情结束后附结案报告。39共六十四页40共六十四页传染病与突发(t f)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系统可根据需要,动态增加报告病种;全国(qun u)每1分钟,将通过网络报告3例传染病报告卡全国每日平均产生1万多监测病例信息自动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不到5分钟即可收到预警短讯。41共六十四页实现(shxin)了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管理突发事件审批管理上报,请批,处理;突发事件报表管理;通用数据字典(zdin)管理;预警管理:指标管理;用户管理;日志管理;42共六十四页6、病人处置要求(yoqi)提高 一是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

19、二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急救、及时转诊;三是书写医学记录。 43共六十四页传播(chunb)途径传 染 源易感人群(rnqn)传染病流行过程:病原体三个环节44共六十四页传染源定义 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分类病人(bngrn) 霍乱病原携带者 乙肝受感染的动物 鼠疫 45共六十四页病人 特征 体内存在大量(dling)病原体 具有利于病原体排出的临床症状-重要传染源46共六十四页对传染病病人的总措施 早发现(fxin)、早诊断、早报告 、早隔离、早治疗47共六十四页病人的具体(jt)管理措施 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发现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1.

20、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拒绝或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疗单位采取强制措施。48共六十四页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tnj)中的肺炭疽(tnj)、脊髓灰质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49共六十四页 2.对乙类、丙类传染病病人,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3.对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在指定的场所进行(jnxng)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50共六十四页 4.患鼠疫、霍乱和炭疽死亡的,必须将尸体消毒,就近火化。5.医疗保健机构、卫

21、生防疫机构必要时可以对传染病病人尸体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尸体进行解剖查验。 传染病病人及其亲属和有关单位以及居民或者村民组织(zzh)应当配合实施前款所列措施。51共六十四页7、疫点(区)处理更明确。一是做好医疗机构内的处理工作。二是协助(xizh)做好场所进行卫生处理,杀虫、灭鼠。52共六十四页疫源地疫源地 在一定条件下,传染源向其周围传播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疫点 范围小的或单个传染源所构成的疫源地疫区 较大(jio d)范围的疫源地或若干疫源地连成 53共六十四页消毒 用化学、物理、生物(shngw)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致病性微生物(shngw)的一种措施 分类预防性消毒 疫源地消毒 对

22、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施行(shxng)消毒。对现有或曾经有传染源存在的场所进行消毒。54共六十四页疫源地消毒(xio d) 分类 随时消毒 终末消毒当传染源还存在于疫源地时所进行(jnxng)的消毒。当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后所作的一次性彻底消毒55共六十四页8、除传染病接触者外,针对突发事件提出了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要求。 要求协助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对集中或居家医学(yxu)观察者提供必在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56共六十四页对传染病接触者的措施检疫对象(duxing) 与传染源接触并有受感染可能者检疫期 最后接触日至该病的最长潜伏期57共六十四页留验(隔离观察) 在指定场所进行观察,限制活动范围,实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