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小学防控知识普及(共28页)_第1页
晨光小学防控知识普及(共28页)_第2页
晨光小学防控知识普及(共28页)_第3页
晨光小学防控知识普及(共28页)_第4页
晨光小学防控知识普及(共28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襄阳市晨光小学各类传染病防控知识一红眼病预防知识(zh shi)普及简介(jin ji)俗称的“红眼病”是传染性结膜炎,又叫暴发(bof)火眼,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炎。本病多由风热毒邪,时行疠气所致。红眼病发病急,一般在感染细菌1-2天内开始发病,且多数为双眼发病。传染性强,本病由于治愈后免疫力低,因此可重复感染(如再接触病人还可得病),从几个月的 HYPERLINK /view/153199.htm t _blank 婴儿至八九十岁的老人都可能发病。流行快,患红眼病后,常常是一人得病,在1-2周内造成全家、幼儿园、学校、工厂等广泛传播,不分男女老幼,大批病人感染。 红眼病红眼病多是双眼先后发病

2、,患病(hun bn)早期,病人感到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自觉眼睛磨痛,像进入沙子般地滚痛难忍,紧接着眼皮红肿、眼眵多、怕光、流泪,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有的病人 HYPERLINK /view/88031.htm t _blank 结膜(jim)上出现(chxin)小出血点或出 HYPERLINK /view/4826841.htm t _blank 血斑,分泌物呈粘液脓性,有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假膜, HYPERLINK /view/30579.htm t _blank 角膜边缘可有灰白色浸润点,严重的可伴有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红

3、眼病一般不影响视力,如果大量粘液脓性分泌物粘附在角膜表面时,可有暂时性视物模糊或 HYPERLINK /view/815680.htm t _blank 虹视(眼前有彩虹样光圈),一旦将分泌物擦去,视物即可清晰。如果 HYPERLINK /view/19168.htm t _blank 细菌或病毒感染影响到角膜时,则畏光、流泪、疼痛加重,视力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红眼病的症状有哪些?自觉患眼刺痒如异物感,严重时有眼睑沉重、畏光流泪及灼热感。有时因分泌物附着在角膜表面瞳孔区,造成暂时性视物不清,冲洗后即可恢复视力。由于炎症刺激产生大量粘液脓性分泌物,患者早晨醒来时会发觉上下睑被分泌物粘连在一起

4、。当病变侵及角膜时,畏光、疼痛及视减退等症状明显加重。少数患者可同时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全身症状。检查时可见眼睑肿胀,结膜见上下睑被分泌物连在一起。当病变侵及角膜时,畏光、疼痛及视力减退等症状明显加重。少数患者可同时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全身症状。检查时可见眼睑肿胀,结膜充血呈鲜红色,以睑部及穹隆部结膜最为显著,严重的结膜表面可覆盖一层易于揉掉的伪膜,所以又称伪膜性结膜炎;球结膜不同程度充血水肿,失去透明度。角膜与结膜表面、睑缘等部位有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覆盖。如果是kochweeks杆菌或肺炎双球菌感染,可出现结膜高度充血水肿并伴有散在性小点片状出血。角膜并发症主要是由kochweeks杆菌引

5、起,表现为卡他性角膜边缘浸润或溃疡,病变开始呈浅层点状角膜浸润,位于角膜缘内侧,以后浸润互相融合,形成弓形浅层溃疡。痊愈后可遗留云翳。一般说来,发病34日,病情即达高潮,随即逐渐减轻,约1014日即可痊愈。由kochweeks杆菌和肺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病情较重者,有时伴有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及全身不适等。症程可持续约24周。本病常双眼同时或相隔12日发病。红眼病的主要感染途径 该病主要是通过接触(jich)传播,最常见为眼-手-眼的传播。另外接触病人用过的毛巾、手帕、洗脸用具、电子游戏机、电脑的键盘等,或到病人接触过的泳池、浴池等地方游泳、洗浴,都有可能感染此病。 红眼病的预防(yfng)方法:

6、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wi ch)回家后要及时洗手液或肥皂洗手。避免用手揉擦眼睛十分重要。易流行季节,最好去正规并且消毒条件完善的游泳池游泳,严禁红眼病患者进入游泳池。注意事项切断传播途径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因此,预防红眼病也和预防其他传染病一样,必须抓住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身体抵抗力3个环节。积极治疗红眼病患者,并进行适当隔离。红眼病治疗期间,尽可能避免与病人及其使用过的物品接触,如洗脸毛巾、脸盆等。尽量不到公共场所去(如游泳池、影剧院、商店等)。对个人用品(如毛巾、手帕等)或幼儿园、学校、理发馆、浴室等公用物品要注意消毒隔离(煮沸消毒)。个人要注意不用脏手揉

7、眼睛,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有条件时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眼药水点眼。 红眼病饮食需注意忌酒 本病属风热邪毒或兼胃肠积热侵犯肝经,上攻于目所致。饮酒(包括各种烈酒、黄酒、果子酒、米酒、啤酒等)可助邪热毒气(d q),犹如煽风点火;同时饮酒还能损及肝阴,使肝经空虚,风热邪毒更易(n y)侵袭,以致本病病程延长。 忌食(j sh)辛辣之品 京葱、洋葱、韭菜、蓼蒿、芥末等辛辣之品,能温阳而助风热时邪,并可耗损肺胃之阴,使肺胃积热加重,使风热时邪与肺胃积热搏结难去,而不利于本病的早期康复。 忌腥膻发物 红眼病患者应忌黄鱼、鳗鱼、橡皮鱼、桂鱼、鳝鱼、黑鱼、鳊鱼、蟹、虾之类腥膻发物,否则导致风热之邪更盛、热

8、毒愈益内盛,给治疗、康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忌食生姜 眼部炎症者不宜食用生姜。眼部炎症宜食用清凉散热之品,忌食温热辛散食物,生姜温热,且味辛走窜行散,既助火热,又伤阴液,眼部炎症者食用,将会加重病情。 红眼病的预防红眼病往往通过接触病人眼分泌物或泪水沾过的物件(如毛巾、手帕、脸盆、水等),与红眼病人握手或用脏手揉擦眼睛等,都会被传染,最终造成红眼病的流行。夏秋季节,因天气炎热,细菌容易生长繁殖,非常容易造成大流行。既然我们知道红眼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就完全可以预防和防止流行。 (1)如发现红眼病,应及时隔离,所有用具应单独使用,最好能洗净晒干后再用。 (2)要注意手的卫生。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9、不要用脏手揉眼睛,要勤剪指甲。 (3)患红眼病时除积极治疗外,应少到公共场所活动,不使用共用毛巾、脸盆等。 有人认为看一眼红眼的病人,就会得红眼病,这是没有科学道理的,目前只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才会患病。患红眼病的症状特症是:单眼或双眼结膜充血,大量粘液脓性分泌物,但一般不影响视力。如果不及时治疗,有的则转成慢性结膜炎。 红眼病护理一旦患有“红眼病”,要尽快到医院检查,明确病原微生物的类型,选择适宜的抗生素药。抗生素对细菌结膜效果极好,对病毒性结膜炎虽无疗效,但有预防细菌感染的作用。不论眼药水还是眼药膏均应专人专用,以免交叉感染。 除了接受(jishu)医生治疗外,还要学会自我保健。保持眼部

10、清洁由于患急性结膜炎时眼部分泌物较多,所以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细心地护理眼部,经常保持清洁很重要。 初期冷敷,慎用激素类眼药急性结膜炎初期时眼部宜作冷敷,有助于消肿退红。相反(xingfn),热敷会使眼球充血,炎症可能扩散引起并发症。在炎症没有得到控制时,忌用激素类眼药,病毒性结膜炎禁用激素类眼药。因此,激素类眼药使用与否应听从眼科医生的建议,切勿自行使用。 避光避热,少用眼严重的急性结膜炎病人畏光流泪,为减轻(jinqng)不适,要避免光和热的刺激。也不要勉强看书或看电视,出门时可戴太阳镜,避免阳光、风、尘等刺激。为了使眼部分泌物排出畅通,降低局部温度、不利于病菌繁殖生长,眼部不可包扎或戴

11、眼罩。 红眼病患者不宜使用眼药膏 眼科医生提醒,若是患了红眼病最好是到医院眼科检查了后针对性的治疗。不能随便自己滥用眼药膏以免加重病情,耽误治疗时机。应该是在医生的正确的指导下正规使用眼药膏治疗好红眼病。 医生解释说,一般的眼药膏里的成分基本是以凡士林为主,羊毛脂为辅,加入某些药物制成。一般眼药膏有哪些呢?最为常见的有金霉素、红霉素眼药膏、四环素眼药膏等。这些的眼药膏的特点是不散热、不吸水,类似红眼病的眼病中有些分泌物会很多,擦后会使结膜囊内的温度更高,细毒生长繁殖快,分泌物排不出眼外,结果使病情加重。 红眼病用药注意 1、保持眼部清洁由于患急性结膜炎时眼部分泌物较多,所以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

12、。细心地护理眼部,经常保持清洁很重要。用生理盐水或3%的硼酸液洗眼或眼浴,再滴入眼药才能充分发挥其药效。 2、初期冷敷,慎用激素类眼药急性结膜炎初起时眼部宜作冷敷,有助于消肿退红。在炎症没有得到控制时,忌用激素类眼药。 3、用抗生素眼药常用的有0.25%氯霉素眼药水和红霉素或四环素眼药膏。病毒性结膜炎还可使用盐酸吗啉胍眼药水以及各种抗病毒中药剂的眼药水。 4、避免光和热的刺激也不要勉强看书或看电视,出门时可戴太阳镜,避免阳光、风、尘等刺激。如果在家治疗后病情不见好转,或出现明显的全身不适症状,如头痛、发热等,预示可能有并发症,应立即去看眼科医生。水痘(shu du)预防(yfng)知识普及简介

13、(jin ji)水痘(shu du)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率很高。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学龄前儿童多见。临床以皮肤黏膜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shupo)和结痂,而且各期皮疹同时存在为特点。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病因水痘传染性强。人类是该病毒惟一宿主,患者为惟一传染源,传染期一般从皮疹出现前12天到疱疹完全结痂为止。免疫缺失患者可能在整个病程中皆具有传染性。儿童与带状疱疹患者接触亦可发生水痘,因二

14、者病因同一。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临床表现该病潜伏期为1221日,平均14日。起病急、轻、中度发热且出现皮疹,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脱痂的演变过程,脱痂后不留皮痕。水疤期痛痒明显,若因挠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体弱者可出现高热,约4%的成年人可发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大多见于110岁的儿童,潜伏期23周。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经23天水疱干涸结痂,痂脱而

15、愈,不留瘢痕。皮损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颜部始,后见于躯干、四肢。数目多少不定以躯干为多,次于颜面、头部,四肢较少,掌跖更少。黏膜亦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肛门等处。皮损常分批发生,因而丘疹、水疱和结痂往往同时存在,病程经过23周。若患儿抵抗力低下时,皮损可进行性全身性播散,形成播散性水痘。水痘的临床异型表现有:大疱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儿水痘、成人水痘等。此外,若妊娠期感染水痘,可引起胎儿畸形、早产或死胎。检查必要时可选作下列实验室检查:1.取新鲜疱疹内液体作电镜检查,可见到疱疹病毒颗粒能快速和天花病毒相鉴别。2.在起病3天内取疱疹液体接种人胚羊膜组织病毒分离阳性率较高。3.血

16、清学检查:常用的为补体结合试验水痘(shu du)患者于出诊后14天血清中即出现补体结合抗体,26周达高峰,612个月后逐渐下降,双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以上升高;亦可用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PCR方法检测鼻咽部分泌物VZVDNA为敏感和快速的早期诊断手段。4.血象白细胞总数(zngsh)正常或稍增低。5.疱疹(po zhn)刮片或组织活检。刮取新鲜疱疹基底物用瑞氏或姬姆萨染色检查多核巨细胞,用酸性染色检查核内包涵体。6.病毒分离:在起病3天内取疱疹液做细胞培养,其病毒分离阳性率高,后用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咐试验及放射免疫等方法鉴定。也可取新鲜疱疹内液直接做电镜检查。诊断1.病前23周有与水痘或带状疱

17、疹患者密切接触史。2.发热与皮疹(斑丘疹、疱疹)同时发生,或无发热即出疹。皮疹向心性分布,以躯干、头、腰处多见。皮疹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疹结痂,不同形态皮疹同时存在,痂盖脱落后不留瘢痕。3.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治疗患儿应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结痂为止。与水痘接触过的儿童,应隔离观察3周。该病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至预防皮肤继发感染,保持清洁避免瘙痒。加强护理,防止继发感染。积极隔离患者,防止传染。早期隔离至皮疹完全结痂干燥为止。局部治疗以止痒和防止感染为主,可外搽炉甘石洗剂,疱疹破溃或继发感染者可外用1%甲紫或抗菌素软膏。继发感染全身症状严重时,可用抗生素。忌用皮质类固

18、醇激素,以防止水痘泛发和加重。对免疫能力低下的播散性水痘患者、新生儿水痘或水痘性肺炎、脑炎等严重病例,应及早采抗病毒药物治疗,更昔洛韦是目前治疗水痘带状疱疹的首选抗病毒药物,但须在发病后24小时内应用效果更佳。或加用a-干扰素,以抑制病毒复制,防止病毒扩散,促进皮损愈合,加速病情恢复,降低病死率。预防控制感染源,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对已接触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对免疫功能低下、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及孕妇,若有接触史,可使用丙种球蛋白,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肌肉注射。国外已开始使用水痘减毒活疫苗,预防效果较好。手足(shuz)口病预防(yfng)知识普及简介(jin ji)手足口病 (Han

19、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lixng)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病原体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shuz)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易感人群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

20、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特点手足(shuz)口病是一种由柯萨奇A16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流行性皮肤粘膜病,是以侵犯手、足皮肤和口腔粘膜为主的疱疹性疾病。 本病好发于儿童,特别是4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以春秋(chnqi)季节较为多见。此外,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唾液飞沫中的病毒可悬浮在空气中经呼吸道吸入在人群中传播;所以在好发季节常可见到手足口病在幼儿园或小学校中流行。 手足口病通常有2-5天的潜伏期,发病初期全身症状较轻微,可能有低热、困倦、头痛、咳嗽、流涕及食欲不佳等症状;之后在口腔内颊部、

21、齿龈、硬腭、舌、唇及咽部等处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水泡,其周围绕有红晕,水泡可互相融合,并迅速破溃(p ku),形成白色的糜烂面及浅表溃疡,由于溃疡疼痛而影响孩子吃奶或进食,口水增多;皮肤病损常和口腔损害同时或稍后出现,呈散在或密集分布于手掌心、足底及臀部,表现为斑疹或丘疹,斑疹周围有红晕,无明显压痛,中央为小水疱,呈黄白色椭圆形,水疱像米粒或豌豆大,孤立而不融合,疱壁厚而紧张,一般数日后干燥结痂。本病经1-2两周可痊愈。有个别患儿可同时伴腹痛、腹泻等症状。 本病诊断比较容易,但应注意与其它疱疹类疾病如疱疹性咽颊炎,疱疹性口炎及多形红斑等病鉴别。 治疗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首先要保持口腔卫生,进食后用

22、淡盐水漱口,以防止继发感;口服抗病毒药如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等;有继发感染者可服用抗生素。同时对患者应适当隔离,暂时不要上学或去幼儿园,以减少该病流行的可能。手足口病的症状及诊断手足口病临床特征: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诊断: 手足口病只是可引起口腔溃疡的许多种传染病中的一种,另一种常见的口腔溃疡的原因

23、是口腔疱疹病毒感染,它使口腔和牙龈产生炎症(有时称口炎)。 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 主要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诊时须有病原学的检查依据。 1、好发于夏秋季节; 2、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 3、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f r),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而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4、病程较短,多在一周(y zhu)内痊愈。手

24、足口病(ku bn)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其实应该说手足口病的表现比较典型,其它的麻疹跟这个毫不相关,很容易区分。 水痘对于专家来说也是非常容易判断。手足口病的预防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饮食卫生习惯。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并告戒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家长、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

25、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减少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荨麻疹及风疹(fn zhn)预防(yfng)知识普及简介(jin ji)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迁延数日至数月。临床上较为常见。病因荨麻疹的病因非常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特别是慢性荨麻疹。常见原因主要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剂;吸入物;感染;药物;物理因素如机械刺激、冷热、日光等;昆虫叮咬;精神因素和内分泌改变;遗传因素等。临床表现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常先有皮肤瘙痒

26、,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风团逐渐蔓延,融合成片,由于真皮乳头水肿,可见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风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可延长至数天后消退,不留痕迹。皮疹反复成批发生,以傍晚发作者多见。风团常泛发,亦可局限。有时合并血管性水肿,偶尔风团表面形成大疱。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痛、腹泻,严重患者还可有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状。疾病于短期内痊愈者,称为(chn wi)急性荨麻疹。若反复发作达每周至少两次并连续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除了上述普通型荨麻疹,还有以下特

27、殊类型的荨麻疹。1.皮肤(p f)划痕荨麻疹/人工荨麻疹患者对外来较弱的机械(jxi)刺激引起生理性反应增强,在皮肤上产生风团。患者在搔抓后,或在紧束的腰带、袜带等出局部起风团,瘙痒。2.延迟性皮肤划痕症皮肤划痕在刺激后68小时出现风团与红斑,风团持续2448小时。迟发性皮损不只一条,沿划痕形成小段或点,损害较深或宽,甚至向两侧扩展成块。局部发热,有压痛。3.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皮疹发生于局部皮肤受压后46小时,通常持续812小时。表现为局部深在性疼痛性肿胀,发作时可伴有寒战、发热、头痛、关节痛、全身不适和轻度白细胞计数增多。局部大范围肿胀似血管性水肿,易发生于掌跖和臀部皮损发生前可有24小时潜

28、伏期。4.胆碱能性荨麻疹皮疹特点为除掌跖以外发生泛发性13mm的小风团,周围有明显,其中有时可见卫星状风团,也可只见红晕或无红晕的微小稀疏风团。有时惟一的症状只是瘙痒而无风团。损害持续3090分钟,或达数小时之久。大多在运动时或运动后不久发生,伴有痒感、刺感、灼感、热感或皮肤刺激感,遇热或情绪紧张后亦可诱发此病。5.寒冷性荨麻疹可分为家族性和获得性两种。前者较为罕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受冷后半小时到4小时发生迟发反应,皮疹是不痒的风团,可以有青紫的中心,周围绕以苍白晕,皮疹持续2448小时,有烧灼感,并伴有发热、关节痛、白细胞计数增多等全身症状。后者较为常见,患者常在气温骤降时或接触冷水之

29、后发生,数分钟内在局部发生瘙痒性的水肿和风团,多见于面部、手部,严重者其他部位也可以累及。可发生头痛、皮肤潮红、低血压、甚至昏厥。6.日光性荨麻疹皮肤暴露在日光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瘙痒、红斑和风团。风团发生后约经1至数小时消退。发生皮疹的同时,可伴有畏寒、疲劳、晕厥、肠痉挛,这些症状在数小时内消失。7.接触性荨麻疹其特点是皮肤接触某些变应原发生风团和红斑。可分为免疫性机制和非免疫性机制2类。非免疫性是由于原发性刺激物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物质而引起,几乎所有接触者均发病,不须物质致敏。而免疫性属型变态反应,可检出特异性IgE抗体。另外,还有热荨麻疹、运动性荨麻疹、震颤性荨麻疹、水源性荨

30、麻疹、肾上腺素能性荨麻疹、电流性荨麻疹等更少见的类型的荨麻疹等。诊断本病根据临床上出现风团样皮疹,即可确诊。诊断一般不困难,但引起荨麻疹的原因比较复杂,确定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常很困难,因此,必须通过(tnggu)详细采取病史,详细体格检查,以及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尽可能的明确荨麻疹的原因。治疗(zhlio)1.一般(ybn)治疗由于荨麻疹的原因各异,治疗效果也不一样。治疗具体措施如下:(1)去除病因对每位患者都应力求找到引起发作的原因,并加以避免。如果是感染引起者,应积极治疗感染病灶。药物引起者应停用过敏药物;食物过敏引起者,找出过敏食物后,不要再吃这种食物。(2)避免诱发因素如寒冷性荨麻疹应注意

31、保暖,乙酰胆碱性荨麻疹减少运动、出汗及情绪波动,接触性荨麻疹减少接触的机会等。2.药物治疗(1)抗组胺类药物H受体拮抗剂 具有较强的抗组胺和抗其他炎症介质的作用,治疗各型荨麻疹都有较好的效果。常用的H1受体拮抗剂有苯海拉明、赛庚啶、扑尔敏等,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丁、氯雷他定、依巴斯汀、氮卓斯汀、地氯雷他定等;单独治疗无效时,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类型的H1受体拮抗剂合用或与H2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常用的H2受体拮抗剂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用于急、慢性荨麻疹和寒冷性荨麻疹均有效。剂量因人而异。多塞平 是一种三环类抗抑郁剂,对慢性荨麻疹效果尤佳,且不良反应较小。对传统使用的抗组胺药物无

32、效的荨麻疹患者,多塞平是较好的选用药物。(2)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减少组胺释放的药物 硫酸间羟异丁肾上腺素为 2肾上腺受体促进剂,在体内能增加cAMP的浓度,从而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酮替酚 通过增加体内cAMP的浓度,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阻止炎症介质(如组胺、慢反应物质等)的释放。其抑制作用较色甘酸钠强而快,并可口服。色甘酸钠 能阻断抗原抗体的结合,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若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作用,可减少后者的用量,并增强疗效。曲尼司特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而减少组胺的释放。(3)糖皮质激素为治疗荨麻疹的二线用药,一般用于严重急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压力性荨麻疹对抗组胺药无效时,或慢性荨麻疹严重

33、激发时,静脉滴注或口服,应避免长期应用。常用药物如下:泼尼松;曲安西龙;地塞米松;得宝松。紧急情况下,采用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静脉滴注。(4)免疫抑制剂当慢性荨麻疹患者具有自身免疫基础,病情反复,上述治疗不能取得满意疗效时,可应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具有较好的疗效,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及免疫球蛋白等均可试用,雷公藤也具有一定疗效。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副反应发生率高,一般不推荐用于荨麻疹的治疗。另外,降低血管通透性的药物(yow),如维生素C、维生素P、钙剂等,常与抗组胺药合用。由感染因素引起者,可以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预防(yfng)1,保持健康心态,提高身体抵抗力。慢性荨麻疹的

34、发作和加重,与人的情绪或心理应激有一定的关系。中医(zhngy)在防病治病方面有“恬淡虚无,病安从来”的理论,认为保持一种清心寡欲的心态,可以使人体气机调和,血脉流畅,正气充沛,久而久之,荨麻疹自然会消失在无形之中。增强体质可以有效的预防荨麻疹。2、注意寻找过敏原。因为荨麻疹病因病机复杂,过敏原众多,如植物性过敏原如花粉;动物性过敏原如羽毛、鱼、虾;化学性过敏原如磺胺类;物理性过敏原如寒冷、光、热;感染性过敏原如寄生虫等。结合以前病史,如发现对某种食物或过敏时,应立即停用。3、进食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并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鱼、虾等水产品。鼓励病人多饮水,注意保暖,保持大便通畅;发疹严重时应

35、禁食竹笋、糯米、巧克力、咖啡、香辛料、砂糖等。这些食物均可使荨麻疹恶化。4、及时治疗并发症,口腔粘膜有糜烂、溃疡者可用生理盐水清洗;眼结膜有炎症,可用生理盐水冲洗,滴氯霉素眼水;阴部皮肤粘膜损害者可用1/4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荨麻疹会对人体产生较大危害,对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大家在平时一定要注意做好预防措施,如果出现了该病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拖延,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流行性感冒(gnmo)预防知识(zh shi)普及简介(jin ji)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

36、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该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甲型H1N1也就是甲型一种。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症状流感潜伏期通常为13日,症状包括高热、头痛、肌肉酸痛、极度疲乏、流鼻涕、咳嗽及喉咙痛等,儿童还可以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年幼的儿童、年长者以及慢性病患者如(肺部疾病、糖尿病、癌症、肾病或心脏病)容易出现并

37、发症,如慢性病恶化、肺炎以及死亡。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普通感冒一般起病较缓,发热通常为低热,咳嗽、鼻塞、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比较明显,而头痛、肌肉酸痛(suntng)、极度疲乏等全身中毒症状较轻,且传播也慢;流感则通常起病急,体温常超过39,全身中毒症状(zhngzhung)较重,往往会在短时期内形成流行。传播(chunb)途径流感主要在人与人之间通过咳嗽及打喷嚏时产生的呼吸道飞沫传播,有时候亦可通过接触表面沾有病毒的物件后再接触口鼻而染病。流感可致各年龄组人群发病,但老年人、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流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率和死亡率最高。该病毒传播迅速,在养老院、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

38、场所易引起暴发,每年秋冬季为流行季节。四、得了流感如何治疗?大部分人得了流感不治疗会在12周内痊愈,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和中医药治疗。抗病毒药物可用来治疗及预防流感,减少流感相关的发病、并发症、住院以及死亡。抗病毒药物需要由医生处方才可服用。若患上流感,在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能缓解病症及将病程缩短12天。临床表现1.潜伏期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数为24天。2.表现(1)单纯型流感 常突然起病,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呈自限性过程,多于

39、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轻症流感与普通感冒相似,症状轻,23天可恢复。(2)肺炎型流感 实质上就是并发了流感病毒性肺炎,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原有心肺疾患的人群。主要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剧烈咳嗽、咳血痰或脓性痰、呼吸急促、发绀,肺部可闻及湿啰音。胸片提示两肺有散在的絮状阴影。痰培养无致病细菌生长,可分离出流感病毒。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3)中毒型流感 表现为高热、休克、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症状,病死率高。(4)胃肠型流感 除发热外,以呕吐、腹痛、腹泻为显著特点,儿童多于成人。23天即可恢复。(5)特殊人群流感

40、 临床表现儿童流感在流感流行季节。一般健康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可能表现为轻型流感,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流涕、鼻塞及咽痛、头痛,少部分出现肌痛、呕吐、腹泻。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可出现高热惊厥。新生儿流感少见,但易合并肺炎,常有败血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在小儿,流感病毒引起的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及胃肠道症状较成人常见。老年人流感65岁以上流感患者为老年流感。因老年人常存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原发病,因此老年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病情多较重,病情进展快,发生肺炎率高于青壮年人,其他系统损伤主要包括流感病毒性心肌炎导致的心电图异常、心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也可

41、并发脑炎以及血糖控制不佳等。妊娠妇女流感中晚期妊娠妇女感染流感病毒后除发热、咳嗽等表现外,易发生肺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导致流产、早产、胎儿窘迫及胎死宫内。可诱发原有基础疾病的加重,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免疫缺陷人群流感免疫缺陷人群如器官移植人群、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感染流感病毒后发生重症流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由于易出现流感病毒性肺炎,发病后可迅速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及发绀,病死率高。检查(jinch)1.外周血检测(jin c)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淋巴细胞增高。重症病例也可以升高。若合并(hbng)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上升

42、。2.血液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少数病例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酐等升高。3.病原学相关检查主要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核酸和抗体检测。病毒分离为实验室检测的主要方法;病毒的抗原和核酸检测可以用于早期诊断;抗体检测可以用于回顾性调查,但对病例的早期诊断意义不大。4.影像学检查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支气管纹理增多的支气管感染征象,重症患者可出现肺部浸润性病变或胸腔积液,甚至融合成片。护理1、居室宜空气清新、流通、阳光充足,有条件者应实行家庭隔离,让患者单独居住,可用食醋蒸熏居室,以控制流感病毒,防止传播。隔离期限自发病至热退48小时。 2、发热患者宜卧床

43、休息,注意保暖,防止复感风寒,应多饮开水。 3、保持口咽、鼻腔清洁,早晚刷牙,进食后以淡盐水或温水漱口,防止继发感染。 4、患者用过的生活用具应注意消毒,可用煮沸消毒法或日光曝晒。 5、平素适宜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适时增减衣服。流行季节少去公共场所。 6、患者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高热时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适当饮用富含维生素C的果汁。预防(yfng) (一)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防止出现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对某些容易因流感而出现并发症的人士尤为有效。可以显著降低受种者罹患流感及流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同时可减少甲型H1N1病毒与季节性流感病毒的混合感染。接种疫苗后需约两星期时间(shj

44、in)让身体产生抗体。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会随时间降低,一年后可能降至没有保护作用的水平。 (二)此外,应采取以下措施,以预防感染呼吸道疾病(jbng)或流行性感冒:1、注意均衡饮食、定时进行运动、有足够的休息、减轻压力和避免抽烟喝酒,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应用清水和肥皂洗手,时间不少于半分钟。3、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4、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5、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前往通风欠佳及挤迫的地方感染流感病毒;6、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7、如发现有类似流感的病征,应尽可能不要去上班/上课,并

45、尽早找医生诊治,尤其是儿童、长者及慢性病患者。腮腺炎预防知识(zh shi)普及简介(jin ji)腮腺是涎液腺中最大的腺体,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处,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可以一侧或两侧。病因为感染性、免疫性、阻塞性及原因未明性炎症肿大等。最常见为感染引起的腮腺炎,多见于细菌性和病毒性。细菌性腮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腮腺局部(jb)红、肿、热、痛,白细胞计数增多,病变进入化脓期,挤压腮腺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流出。病毒性腮腺炎,最常见为流行性腮腺炎,还可见其他病毒感染引起的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

46、乎所有器官,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并发症,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病因(bngyn)1.感染性急性(jxng)细菌性腮腺炎(化脓性腮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常见病因为腮腺分泌机能减退者(如机体抵抗力及口腔生物学免疫力降低者、手术禁食者等)、腮腺导管口堵塞及腮腺淋巴结炎、邻近组织炎症波及。病毒性腮腺炎:常见腮腺炎病毒,还可见单纯(dnchn)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等。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流行性腮腺炎最常见。2.免疫性如干燥综合征、米库利奇病等可引起慢性自身免疫性腮腺炎。3.堵塞主要腮腺管及分支堵塞继而引起细菌感染,多见涎腺结石、黏液

47、栓及较少见的肿瘤,多见良性肿瘤。4.病因未明慢性非特异性腮腺炎、复发性儿童腮腺炎、变性型涎腺肿大症等,极少由某些药物引起。临床表现1.化脓性腮腺炎常为单侧受累,双侧同时发生者少见。炎症早期,症状轻微或不明显,腮腺区轻微疼痛、肿大、压痛。导管口轻度红肿、疼痛。随病程进展,可出现发热,寒战和单侧腮腺疼痛和肿胀。腮腺及表面皮肤局部红、肿、热、痛。当病变进入化脓期挤压腮腺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流出。2.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腮腺炎最常见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为传染性疾病,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临床起病急,常有发热、头痛、食欲不佳等前驱症状。数小时至12天后体温可升至39以上,出现唾液腺肿胀,腮腺最常受累,肿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轻度触痛,张口咀嚼及进食酸性饮食时疼痛加剧,局部皮肤发热、紧张发亮但多不红,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24日累及对侧。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被波及,舌下腺肿大时可见舌及颈部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腮腺管口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