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农村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纪南六组桥工程_第1页
(doc)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农村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纪南六组桥工程_第2页
(doc)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农村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纪南六组桥工程_第3页
(doc)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农村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纪南六组桥工程_第4页
(doc)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农村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纪南六组桥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荆州区农村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纪南六组桥工程建设单位(盖章):荆州市荆州区交通运输局 编制日期: 二O一七年三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场界距离等。结论与建

2、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PAGE 第 PAGE 49页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荆州区农村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纪南六组桥工程建设单位荆州市荆州区交通运输局法人代表秦富明联系人张华通讯地址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荆州北路53号联系电 真邮政编码434000建设地点荆州区纪南镇纪南村(横跨纪北渠)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

3、建 改扩建 技术改造行业类别及代码E4819 其它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设占地面积(平方米)210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83.6其中:环保投资(万元)7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8.37%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8年12月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由来本工程位于荆州区纪南镇纪南村,横跨纪北渠,连接王场村和纪南村。项目所在区地处荆州区纪南镇西部,在新建桥位上游,有一简易渡口,仅供行人过渡,为两岸数千居民往来的唯一通道,而渡船又受天气、时间的多方限制,且收割季节绕行过河,十分麻烦,加之机动车辆无法通行,农产品及农资运输十分不便,给两岸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限制。荆州区“十二五”期间对

4、县通乡及通村公路正进行着力建设。目前,纪南镇境内的通村公路已经或正在进行等级化建设。但作为解决两岸村镇出行问题的纪南六组桥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显然,本项目的实施,对促进地方经济的飞跃发展、确保经济建设的通道畅通、改善境内农村公路骨架网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项目总投资83.6万元,拟建桥梁中心桩号为K0+804,桥长30.04米,桥面全宽7米,桥面净宽6米。该桥按照公路-级荷载,四级公路标准建造,设计时速20km/h。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令第253号文,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规定,本项目

5、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荆州市荆州区交通运输局于2017年2月委托四川省顺蓝天环保科技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我方组织专业人员对本项目建设场地及其周围进行了现场踏勘,收集和分析了本项目工程基本情况、区域自然社会现状以及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荆州市荆州区交通运输局荆州区农村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纪南六组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交由建设单位呈报荆州市环保局荆州分局审批。2编制依据2.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

6、法(2008年6月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年4月24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1月);(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6月1日);(1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版(2013年2月16日);(12)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令,1996年8月16日);

7、(13)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的通知;(14)国家环保局环发1999178号关于公布和内容和格式的通知;(15)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16)国务院国发201135号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17)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工产业2010第122号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自2010年10月13日起施行;(18)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联合发布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版),2007年2月28日;(19)湖北省人民政府鄂政发

8、201212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十二五”规划的通知,2012年1月30日;(20)湖北省人民政府鄂政发201213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通知,2012年2月9日;(21)湖北省人民政府鄂政发201219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2012年4月10日。2.2技术规范(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

9、009);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2.3委托及有关技术文件(1)荆州区农村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纪南六组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荆州市荆州区交通运输局,2017年2月; (2)荆州市荆州区交通运输局提供的相关资料。3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荆州区农村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纪南六组桥工程建设单位:荆州市荆州区交通运输局项目性质:新建项目投资:83.6万元建设内容:本项目位于荆州区纪南镇纪南村(横跨纪北渠),拟建桥梁中心桩号为K0+804,桥长30.04米,桥面全宽7米,桥面净宽6米。该桥按照公路-级荷载,四级公路标准建造,设计时速20km/h。本项目为新建公路桥梁,

10、建设区域内已无其它敏感建筑,因此,本项目不涉及拆迁安置工程。4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概况项目位于荆州区纪南镇纪南村(横跨纪北渠),项目周边主要敏感点为纪北渠南侧居民。主要敏感目标见表1,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周边环境见附图2。表 SEQ 表 * ARABIC 1 项目周边环境情况一览表类型项目方位距最近建筑物距离目前现状备注居民纪南村六组纪北渠南岸15m既有2户,约6人交通乡村公路起点连接既有双向两车道,路基宽7m乡村公路终点连接既有双向两车道,路基宽7m地表水纪北渠建设地跨越既有排灌水渠5项目建设内容5.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所建设的公路桥梁机动车路面均采用混凝土路面,总用地面积为210m2,总

11、投资83.6万元。主要建设桥梁其桥长30.04米,桥面全宽7米,桥面净宽6米。该桥按照公路-级荷载,四级公路标准建造,设计时速20km/h。本项目为新建公路桥梁,建设区域内已无其它敏感建筑,因此,本项目不涉及拆迁安置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2。表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单位设计取值桥梁名称/纪南六组桥公路等级级四级公路设计速度km/h20桥梁长度m30.04桥面宽度m7桥面净宽m6荷载等级公路级设计洪水频率m小桥1/25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航道等级m不通航5.2项目现状项目位于荆州区纪南镇纪南村(横跨纪北渠),建设区域较小,仅为纪南村六组范围。项目建成后主要为周边居民出行服务。建设

12、桥梁长度为30.04米,宽度为7米,按四级公路标准建造,设计时速20km/h。项目建设区域内已无其它敏感建筑,因此,本项目不涉及拆迁安置工程。雨水:桥梁建设区域为乡村地区,现状多为荒地、沟渠或原生态地块,沿线尚无雨水收集系统,地区雨水通过现状明沟及水塘排入周边水体。项目区域无电力、通讯、燃气等其他管线。 图1 项目周边现状图 5.3建设方案根据项目桥梁情况,项目桥梁为新建的乡村公路桥梁(四级公路),在规划交通用地及水域上进行建设(规划及国土部门复函见附件)。具体建设方案见表3。表3 桥梁建设方案类别名称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主体工程桥梁工程项目设计桥梁施工长度30.04m,桥面全宽7米,桥面净宽6

13、米,设计时速20km/h。辅助工程施工场地项目建设区域和工程量较小,故不设置施工场地;施工便道项目建设区域和工程量较小,故不设置施工便道;临时堆场项目建设区域和工程量较小,故不设置临时堆场。料场项目所用混凝土由混凝土站直接运输至施工地,项目不设料场。项目占地项目不新增用地,使用原有的规划交通用地及水域,项目总占地面积210m2。 5.4主体工程 5.4.1 桥梁工程(1)平面设计本项目桥梁为新建公路桥梁,位于荆州区纪南镇纪南村(横跨纪北渠),桥长30.04米,桥面全宽7米,桥面净宽6米,按照公路-级荷载,四级公路标准建造,设计时速20km/h。根据规划施工方案,项目桥梁为南北走向,横跨纪北渠,

14、便于周边居民出行。(2)纵断面设计项目桥梁纵断面设计为满足路面排水要求,路面纵坡以不小于0.3%控制,最小坡长不小于150m,人行道与车行道相接处设置锯齿形边沟, 以利路面排水。(3)横断面设计项目桥梁宽度7m,路面标准横断面结构为:7m=0.5m(人行道)+6m(行车道)+0.5m(人行道)【本项目不新增绿化带】。 5.4.2 桥面工程荆州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气候特征,在公路自然二级区划中地处IV3。路面设计应根据公路桥梁等级与使用要求,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的原则。结合本项目沿线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项目所在区域处于开发建设初

15、期等特点,本项目采用混凝土路面。主要建设为38米普通钢筋混凝土空心板。5.4.3 桥墩工程本项目下部构造采用桩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墩柱采用 T 形圆墩,基础为直径1.5m钻孔灌注桩。5.4.4 附属工程 桥面铺装采用10cm厚C40防水混凝土+10cm C40整体化层。 全桥栏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度不小于 1.1m。 桥面排水采用PVC排水管集中排水方式。 桥梁设置基础照明设施,可满足桥梁的夜间正常使用。 设立必需的导引标志及安全警告标志。 5.4.5工程占地及拆迁工程(1)工程永久占地本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210m2,均为公路桥梁建设规划交通用地及水域,不新增占地。(2) 临时占地本项

16、目不设置施工营地,因此没有临时占地情况。 (3) 拆迁工程 本项目内桥梁建设用地为规划交通用地及水域,无相关敏感目标,不涉及拆迁安置工程。 6 项目施工(1)施工营地项目建设区域和工程量较小,故不设置施工营地。(2)临时堆场项目建设区域和工程量较小,故不设置临时堆场。(3)施工公路项目建设区域和工程量较小,故不设置临时堆场。(4)料场项目工程线路短,所需砂石料少、均采取外购方式解决,所用混凝土由公路直接运输达到施工地,项目不设料场。 7交通量预测根据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特征年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4。表4 交通量预测结果表 单位:pcu/d路段2018年(近期)2028年(远期)项目桥梁37

17、4638 8施工计划 8.1 施工交通组织(1)交通组织方案开工前,准备好施工警示牌、安全标识牌和交通安全设施,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施工期间,设立专门交通指挥人员对过往车辆进行指挥,必要时对过往车辆进行适当分流;施工机械由专门人员进行指挥,严禁违章驾驶。 8.2施工计划为了保证工程建设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根据工程的建设规模、内容及资金安排,本项目施工情况见表5所示。项目建设周期计划为12个月,各阶段实施进度计划安排如下表。表5 项目施工情况一览表时间工作计划2017年6月2017年11月工程可研报告编制2017年12月工程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标2018年1月2018年

18、12月工程施工竣工验收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在现有规划交通用地及水域上进行建设,周边多为荒地、水塘和沟渠,项目桥梁建成后将对路面进行硬化,修建人行道,建成后不仅可改善环境,并且将大大提升区域交通状况和形象,方便周边居民出行,促进周边的经济建设,实现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荆州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游江汉平原,东距省会武汉205公里,北傍长湖与荆门市接壤,西临沮漳河,与宜昌市的当阳、枝江一衣带水,西南一隅沿武陵山余脉与宜昌市的枝城、五峰相接,南滨长江与湖南省

19、常德市、岳阳市、益阳市为邻,东与潜江市毗连,东南一角与咸宁市的嘉鱼、蒲析县隔长江相望。东西最大横距274.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30.4公里,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57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位置位于东经11115-11405,北纬2926-3037之间。本项目位于荆州区纪南镇纪南村(横跨纪北渠),项目周边区域交通便利。2地质、地形和地貌荆州市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以平原地区为主,其中平原湖区占78.7%,丘陵低山区占21.1%。海拔20-50米,相对高度在20米以下。丘陵主要分布于松滋市的老城、王家桥、斯家场和荆州区的川店、八岭、石首市桃花山等地

20、,海拔100-500米,相对高度50-100米,低山主要分布于松滋市西南部,海拔500米左右。荆州市水资源流域面积为3.35万平方公里。流域内以平原湖区为主,占总面积的64.4%。3气候和气象荆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象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有足够的气象资源供农作物生长。全市太阳年辐射总量为 104-11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 1800-2000小时,太阳辐射量占全年75%。年平均气温15.9-16.6,10年积温 5000-5350,为全年80%。多数年份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间,4-1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80%。年无霜期242-263天。水热同步和农业生产季一致的气象条

21、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荆州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据多年统计,历年平均气温16.20,极端最高气温38.60,极端最低-14.90。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平均风速2.3m/s,出现频率17%,夏季主导风向为南风,出现频率为20%;冬季主导风向为北风,出现频率为20%;年静风频率为22%,夏季静风频率为19%,冬季静风频率23%;年平均降雨量1113.0mm,年最大降雨量1500.00mm,小时最大降雨量73.0mm,平均蒸发量 1312.1mm;年平均日照时数1865.0h;年平均无霜期256.7d,年均雾日数38.2d; 最大积雪厚度 300mm;年平均气

22、压1122.2mb;历年平均相对温度80%,最冷月平均湿度77%,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 83%(7月)和82%(8月)。4水文水系荆州地形受荆江河道变迁和泥沙流程淤积的影响,呈西南高、东北低之势,可分为三级地面。根据国家地震强度区划图和湖北省抗震办文件,荆州属6度抗震设防地区,基本地震动峰值为0.05g,框架和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选址位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江汉盆地的江陵凹陷,建筑地段内无断裂通过,区域稳定;建筑场地类别为类。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层由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组成,具二元结构,上部为粘性土及粉土,中部为粉细砂层,下部为较

23、厚的卵砾石层。项目区域内地震基本烈度为六级,区域新构造运动不强烈,地质结构单一稳定。地层由上向下为一般膨胀型粘性土壤、砂、砾、卵石层。荆州市河流交错、湖泊密布、水系复杂。全市有大小河流近百条,均属长江水系,主要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等。长江、汉江贯穿全境,境内共有水库524座,其中大型水库8座、中型水库33座、小型水库170座,总蓄水能力54.36亿立方米。全流域尚存主要湖泊120余个,千亩以上湖泊30多个,湖泊总面积995.11平方公里。其中洪湖为湖北省第一大湖,总面积3.5万公顷,长湖次之,总面积1.2万公顷。荆州市地处江汉平原,防洪和水资源问题突出。市内各类水文

24、站点294处(其中水文站15处、水位站6处、雨量站66处、巡测点6处、水文调查点180处、蒸发站6处、水质监测点12处、水温2处、含沙量1处),分布在辖区各江、河、湖、库、水渠上,组成了全区水文站网。(1)长江水文长江荆江中段南旁荆州市城区沙市区而过,上游来水由西入境,于沙市盐卡折向东南,形成曲率半径7.1km的弯曲。根据沙市段多年水文统计资料,各年平均水位34.02m,历史最高水位45.22m;江面平均宽度1950m,最大宽度2880m,最小宽度1035m;平均水深10.5m,最深42.2m;平均流速1.48m/s,最大流速4.33m/s;平均流量14129立方米/秒,最大流量71900立方

25、米/秒,最小流量2900立方米/秒;平均水温17.83摄氏度,最高水温29摄氏度,最低水温为3.7摄氏度。平水期(4-6月;10-12月)平均水位32.22m,平均流速1.18m/s,平均流量1020立方米/秒;丰水期(7-9月)平均水位36.28m,平均流速1.69m/s,平均流量24210立方米/秒;枯水期(1-3月)平均水位28.72m,平均流速0.87m/s,平均流量4130立方米/秒。(2)庙湖水文庙湖,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沈家集东11km处,与贺吕湖相连,湖底海拔高程为23m,水深2-3m,湖面约6000亩,系沙洋县境南较大淡水湖泊之一。庙湖湖畔原有一汪庙,既汪氏宗祠,故而得名庙

26、湖。近年来,湖面有不断缩小的趋势。庙湖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湖中生长有鱼、鳖、虾、蚌等动物类水产品;还生长有天然野生莲藕、菱角等植物类水产品。龙汇河位于荆州城北郊7.5km处,河水自丁家嘴水库(万城),由西向东流入庙湖。龙汇河河宽50m,河深5-6m,平均流速0.5m/s,本项目雨水经龙汇河最后汇入庙湖。张家山水库 张家山水库位于荆州区马上镇,水库总库容2097万立方米,兴利库容558万立方米,承雨面积43.3平方公里。大坝为均质混凝土坝,设计坝顶高度45.9米,坝高9米,坝长680m,坝宽7m。水库设计洪水标准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300年一遇。水库设计洪水位43.97m,校核洪水位44.42

27、m,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灌溉,养殖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库工程。鉴于工程在防洪,灌溉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011年12月,由荆州市水利局以荆州市水利局关于荆州区张家山水库注册登记的批复(荆水利文【2011】125号)将张家山水库恢复注册为中型水库。5. 自然资源(1)土地资源荆州市土地总面积折合140.93万公顷,属人多地少的地区。据第一次在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全市已利用的农业用地为72.7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51.6%。在已利用的农业用地中,耕地占 82.3%,人均占有1.41亩,养殖水面占8.0%,林地占8.1%,园地占1.6%。全市土场由近代河流冲积物和新生代第四纪粘土沉积物形成,以水稻土、

28、潮土、黄棕壤为主体,土层深厚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近年来,全市依法加强了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制止乱占滥用耕地,确定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实现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全市水域面积大,以洲滩、湖泊为主的湿地资源独具地域特色。(2)矿产资源荆州市已发觉矿产35种,其中探明有一定工业储量的13种,已开采利用的20种。主要能源矿产有石油、煤炭;化学矿产有岩盐、囱水、芒硝、硫铁矿、重晶石;建材矿种有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粘土、河道砂、卵石;冶金辅助材料有白云岩、优质硅石、耐火粘土;新型矿种有膨润土;此外还有砂金、脉金等。荆州地质构造单一,矿床赋有条件好,围岩性质稳定,除石油、煤炭外,非金属矿产尽

29、大部分裸露地表,便于露天开采。矿产分布集中,全市大多矿产资源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散布在城镇周边,交通便利,矿产开发外部条件优越。6. 生态环境项目位于荆州市荆州区内,该区域主要为普通平原及企业等,植被基本上是农作物,养殖业主要为鱼类和其它水产品以及牲畜。荆州市植被系统的主要类型有暖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竹林等。地形平坦开阔,地势平缓,局部散落小型山丘。荆州市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南北兼备的特点。栽培作物品种千余种,还有不少地方良种,浮游生物、维管束植物和鱼类资源是全市的一大优势,其中中国4大家鱼种资源库设在监利县老江河。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

30、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社会经济概况荆州市地处中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区位优势独特。为全国“四大增长极”十字轴线的交叉区域,距北京、香港、上海、重庆均为1000公里左右。荆州市是国家重要的农业综合商品生产基地和轻纺、化工基地。全市农业产值约占湖北省的13%,粮食、棉花、油料、水产品总产量均居湖北省第一位。荆州商贸流通富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一直稳居湖北省第二位。国家级商品市场蓝星商贸城是湖北省最大的修建装饰材料批发市场,两湖平原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物资集散地,洪城商港是湖北省重要的工业品市场。连锁经营、物流配送、量贩店、电子商务等新型生态不断涌现,荆州已成为湖北江汉平原、湖南

31、洞庭湖平原的重要商品流通中心。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4.93亿元,同比增长10.4%,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四,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纪南镇位于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濒临长江黄金水道。南距荆州市城区仅5公里,北与荆门市沙洋县接壤,东绕长湖,西望八岭山。纪南镇人口5.6万,纪南镇辖2个居委会、22个村委会。纪南镇地处东经10607,北纬2904,幅员238平方公里。主镇区沿长江南岸而建,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600至8000米,总面积5平方公里。上接叙、泸,下通渝、涪,南驰黔滇,北走永(川)壁(山)。地势南高北低,海拔201316米,最高滚子坪海拔910米,最低滨江路海拔201米,南北

32、相对高差115米,镇境属于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纪南镇地区平均气温17.9,无霜期340天,平均降雨量1030毫米,年均日照为1273小时。2科教文卫荆州市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小学、普通中学招生人数分别为5.9万人、15.5万人,在校学生分别达到38.0万人和47.8万人。教育资源结构和学校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普通中专招生数、在校学生分别为42921人、86076人,分别比上年增长47.1%和55.9%;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全市有高校9所,招生3.28万人,在校学生11.7万人。全市共

33、有医疗机构539个,卫生事业人数2193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7901人。全市拥有各类病床11705张。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医疗机构服务收费标准总体下降10.2%。全市共争取国家科技项目15项,争取省级科技项目95项,实施市级科技项目13项;共争取无偿资金2871万元。全市有29个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一等奖19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2个。全市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1家。全市申请国家专利280项。3人口荆州市现辖荆州、沙市和开发区三个区,江陵、公安、监利三县和松滋、石首、洪湖三

34、市,下设119个乡镇,18个街道办事处,共有3398个村(居)委会,24835个村民小组。2011年,荆州中心城区面积为66.4平方公里,比2000年扩大了16.4平方公里。2014年,全市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661.01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73.94万人(指常住本市半年以上人口),其中城镇人口为275.2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7.9%。4交通荆州市的公路交通十分发达,已在全省率先实现交通现代化。荆州市境内有318国道、207国道、G50沪渝(原汉宜)高速公路、G55二广(原襄荆)高速公路呈十字状交汇,有14条省级公路以及多条县乡公路,公路交通网络总通车里程近一万公里。全市信息化步伐快

35、,邮电通信业增长快速。全市本地电话总数106.6万部,移动电话157.9万部。 各项基础设施完备。铁路运输已辐射到江汉平原300多家企业,运输的货物涉及煤炭、化工、粮食、矿建、农副产品等24个类品。铁路货运营业站包括沙市站、沙市南站。沙市站位于荆州三湾路尾,设计年货物吞吐量200万吨,货场总面积15000平方米。沙市南站位于荆州市盐卡港东面。设计年货物吞吐量60万吨,站内铺设有效长度为459米的煤炭专用线,货场1000平方米,年吞吐量2535万吨。沙市区水上运输包括长江干线和内荆河支线两部分。境内长江港口岸线全长11.8公里,区域内有各类码头67座,泊位92个,年综合通航能力691万吨。沙市港

36、区地处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北岸,荆州城区港口东段,东距 HYPERLINK /view/1735.htm上海1600公里,西离重庆800公里,是长江流域30个大型港口之一,是荆州市第一大港。5文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荆州人文景观众多,历史遗迹遍布。现已探明的楚城遗址有5座,楚文化遗址73处,大型古墓葬800余座,境内还有乌林古华容古道、三气周瑜芦花荡、关羽点将台、章华寺、万寿宝塔等名胜古迹。全市现有国家级、省级、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即鸡公山旧石器时代遗址、楚纪南故城、八岭山古基群、荆州古城墙、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群、阴湘城遗址和走马岭遗址;省级重点文物

37、保护单位32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0余处。位于松滋市西南约30公里的洈水风景区是融山、水、洞、林、泉于一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总面积286平方公里。景区内有著名的洈水水库,由亚洲第一大人工型土坝围制而成,库形如珊瑚,库水湛蓝,水质优良。景区内树木参天,溶洞成群,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景区内还有战国古墓葬遗址、吴三桂屯兵遗址、湘鄂古驿道遗址、晋代古刹灵鹫寺等,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位于洪湖市西南部的洪湖,面积760平方公里,是湖北省面积最大、有机物含量最丰富的淡水湖,也是全国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中外游客所向往。位于荆州古城开元观的荆州博物馆有馆藏文物12万件。其中

38、的玉石陶器、楚国漆器、战国丝绸、越王勾践剑、西汉古尸等,堪称稀世珍品,具有重大的考古、科研和观赏价值。本项目评价区域内无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荆州区纪南镇纪南村(横跨纪北渠),其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为二类区。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为了解该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本次评价委托武汉楚江环保有限公司于2017年2月15日16日对项目区域内大气进行了监测,监测数据如下表(设置一个监测点,位于项目建设地)。 表6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39、结果表(日平均值)项目浓度范围(mg/Nm3)GB3095-2012标准值(mg/Nm3)最大浓度占标率%达标情况SO20.0300.0310.1520.67达标NO20.0250.0270.0833.75达标PM100.0820.0840.1556.0达标 由表6可看出,项目所在地常规污染因子SO2、NO2、PM10日平均值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类区标准,说明项目拟建地环境空气质量较好。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据现场踏勘情况,本项目所在地的地表受纳水体为庙湖,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的相关规定,在进行水质调查时应尽量使用现有的数据资料。为此,本次评价引

40、用2014年荆州市天佳饲料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饲料生产线建设项目的监测资料(该项目处理后污水最终也是通过龙汇河排入庙湖,故与本项目污水最终受纳水体相同,且该项目的监测时间为2014年5月18日至5月20日,故时间间隔也较短,所以应为有效引用数据),监测点位设置为:龙汇河汇入庙湖(1#)、距离龙汇河汇入处0.5km处(2#)、距离龙汇河汇入处1.0km处(3#)。水质监测结果见表7。表7 地表水水质监测结果(单位:mg/L,pH除外)断面项目CODmn氨氮BOD51#监测值(mg/L)2.662.870.270.401.782.16标准指数0002#监测值(mg/L)2.013.020.120.4

41、01.022.2标准指数0003#监测值(mg/L)2.222.550.110.251.021.55标准指数000由表7可见,庙湖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可以满足GB3838-2002类水域标准值的要求。因此,项目区域周边水质较好。3、声环境质量现状为查明项目周围环境噪声状况,本次评价委托武汉楚江环保公司于2017年2月15日对项目现场周边各敏感点进行了噪声现状监测。监测结果统计见表8。表8 项目厂界噪声监测结果表 单位:dB(A)监测点号监测点监测均值标准要求昼间夜间昼间夜间1#纪北渠北侧46.841.360502#纪北渠南侧42.039.660503#南侧居民点42.940.46050从表8中监测

42、结果可知,项目所在区域昼间、夜间声环境质量监测值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限值要求,说明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4、主要环境问题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良好, SO2、NO2和PM10浓度监测值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要求,本项目周边雨水最终受纳水体为庙湖,现在水质可以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类标准要求。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周围昼夜声环境质量均符合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要求。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1、环境功能区划(1)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为项目周

43、边环境空气质量,本项目所在地及周边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应满足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限值规定。(2)地表水本项目周边雨水受纳水体庙湖,庙湖水质应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质标准。(2)环境噪声项目厂界噪声环境质量保护目标为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2、环境敏感点项目周边环境敏感保护目标,详见表9。表9 项目评价范围主要环境敏感点一览表保护对象相对方位最近边界距离(m)规模保护等级纪南村六组南侧15m2户,约6人GB3095-2012 二级GB3096-2008 2类纪北渠建设地跨越排灌水渠GB3838-2002 类评价适用标准

44、环境质量标准大气环境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执行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详见表10。地表水项目周边雨水受纳水体庙湖水环境质量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详见表10。声环境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为2类区,建设项目环境噪声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标准,详见表10。表10 本项目所在区域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明细表要素分类标准名称适用类别标准限值评价对象参数名称限值环境空气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SO2年均 0.06 mg/m3项目区域环境空气NO2年均 0.04mg/m3PM10年均 0.07mg/m3地表

45、水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pH6-9庙湖高锰酸盐指数6mg/LBOD54mg/LCOD20mg/LNH3-N1.0mg/LDO5mg/LTP0.2mg/L声环境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等效连续A声级昼间 60dB(A)夜间 50dB(A)场界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总量控制指标1、废水本项目施工期较短,项目桥梁施工废水全部回用,施工生活废水经旱厕沤制后做农家肥使用,不外排。因此,本项目无废水排放。2、废气施工期污染物主要是公路扬尘,营运期为汽车尾气,建设项目全线路段为2类区,其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

46、限值标准。3、噪声项目施工期噪声执行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运营期,运行过程中的声源源强不断发生变化(如鸣笛或不鸣笛,刹车或不刹车,爬坡或不爬坡等),同时桥梁两侧的隔声条件、传播条件也不断变化(山包、行道树、堡坎、人造隔声墙等),因此就运行车辆而言没有固定的公路、桥梁噪声“排放标准”之说。因此,环评要求运营期桥梁红线两侧35m以内声环境质量应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制要求【昼间 60dB(A),昼间 50dB(A)】。表11 项目污染物排放标准明细表类别标准名称类别标准限值评价对象参数名称限值废气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

4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颗粒物1.0 mg/m3汽车尾气4、方法标准HJ 2.1-201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5、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属桥梁基础设施建设,为非污染生态项目,营运期不涉及总量控制指标。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1、施工期本项目为新建桥梁,其建设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见图2。图2 项目主要污染工序及排污节点图主要污染工序分析:1.施工期(1)施工废气施工过程

48、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施工车辆和施工机械进出产生的道路扬尘,施工卸料产生的扬尘;施工机械和车辆排放的汽车尾气;焊接产生的焊接废气。扬尘本项目使用商品混凝土,不在现场设置混凝土搅拌站,扬尘主要污染环节为车辆运输和施工车辆进出产生的道路扬尘,施工卸料、物料临时堆放产生的扬尘。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中,运输车辆引起的扬尘影响最大、时间较长,其影响程度因施工场地内地表破坏、表土裸露而加重,一般扬尘量与汽车速度、汽车重量、道路表面积尘量成比例关系,据有关方面的研究,当汽车运送土方时,行车道路两侧的扬尘短期浓度可达810mg/m3,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限值。但是,道路扬

49、尘浓度随距离增加迅速下降,扬尘下风向200m 处的浓度几乎接近上风向对照点的浓度。施工机械废气项目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施工机械主要有载重汽车、吊装机和平路机等,该机械均以柴油为燃料,都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气,主要污染物为CO、THC、NOX等。本项目施工路线较短,尾气排放源强不大,表现为间歇性排放特征,且是流动无组织排放。焊接废气桥梁安装焊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焊接废气,焊接废气颗粒物较大,基本可降落在 0.11m 范围内,可通过及时清扫的方式,由施工单位收集后与焊接废物一起统一处理。(2)噪声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各种施工机械的噪声和运输车辆的交通噪声。通过工程类比调查可知,距声源5m处噪声强度多在7

50、690 dB(A),距声源50m处噪声强度可降至6470dB(A)。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附录E2中有关部门对公路、桥梁施工机械噪声测试值的统计,常见施工设备噪声源强情况见下表12。表12 项目施工噪声一览表序号声源名称测点距机械距离(m)最大噪声源强dB(A)声源特点1装载机590流动不稳态源2起重机585流动不稳态源3挖掘机584流动不稳态源4混凝土振捣机586固定稳态源5混凝土泵585固定稳态源6移动式吊车592流动不稳态源7运输车辆588流动不稳态源(3)废水本项目施工期较短,且施工场地附近就餐便捷,施工场地内不提供工作人员食宿,无施工人员生活废水

51、产生,仅有少量施工废水产生。施工期生产废水主要来自施工开挖作业产生的泥浆水、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的冲洗水、下雨冲刷浮土和建筑泥沙等产生的地表径流污水以及桥面养护水等,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和石油类,采用沉淀池进行处理后全部回用于场地抑尘,严禁不经处理直接排放。(4)固体废物本项目施工期不设渣土堆场,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本项目建设桥梁横纪北渠,在河道南北两侧建设桥墩,占用少量土地,会改变现有土地使用类型,地表植被遭破坏。施工建设等临时性的施工占地,也会占有一定量的绿地,地表植被将受到损失。生活垃圾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按0.5kg/人d计,产生量约为25kg/d。环评

52、要求施工期间,对生活垃圾采取分类化管理,委托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及时清运至城镇垃圾堆放场,运送途中要避免垃圾的溢洒。 (5)生态影响植被影响本工程建设用地为规划交通用地及水域,现状为荒地、水塘和沟渠。桥梁建设占地改变原有土地适用类型,地表植被遭破坏。桥梁建设等工程将临时性的施工占地,也会占有一定量的绿地,地表植被将受到损失。对陆生动物影响本项目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施工噪声、振动和营运期交通噪声、车辆灯光和阻隔效应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影响范围通常在项目周边200 米内。拟选线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选线范围公路、居民、工厂较少,开发强度一般,区域内的动物已经习惯了这种环境,且施工区附近有大量的类似生境

53、(农田、灌草丛、池塘等),加之现有的陆生动物均为广布种,对区域动物的多样性不会造成影响。水土流失本工程施工期主要是工程占地、开挖、回填等原因,破坏了项目区域植被,破坏了表土结构,致使土体抗蚀能力降低,土壤侵蚀加剧,导致水土流失增加。(6)社会影响本项目为桥梁建设工程,施工车辆的直接进出施工现场,会对现有运输道路产生占用,将会给沿线的居民出行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干扰了其原有的正常交通秩序,造成道路交通堵塞、事故率上升等后果。但项目在筑路物资的购买和劳动力需求有利于促进地方建材产业的发展,有助于解决社会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此外因施工期较长,施工队伍的入驻也会在一定带动区域的餐饮、服务业的发展,对地

54、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营运期2.1 废气运营期主要大气污染源为机动车排气,主要污染物为CO、NOx。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物的过程十分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系数的确定是十分困难和复杂的。行驶车辆排放源按连续污染线源计算,线源的中心线即路线中心线。本工程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源源强按有关部门推荐的公式计算:式中:Qjj类气态污染物排放源强度,mg/(sm);Aii型车预测年的小时交通量,辆/h;Eij汽车专用公路运行工况下i型车j类污染物在预测年的单车排放因子,mg/(辆m)。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改

55、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现在的环境保护部先后颁布了三个有关机动车排气污染物限值标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阶段)(GB18352.3-2005),国家环保总局于2005年4月5日批准,2007年7月1日起实施;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阶段)(GB17691-2005),国家环保总局于2005年5月30日批准,2007年1月1日起实施;重型车用汽油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阶段)(GB14762-2008),国家环保部于2008年3月17日批准,2009年7月1日起实施。车辆单车排放因子参照

56、以上三个有关机动车排气污染物限值标准中的中国阶段标准,车辆单车排放因子见表14。表14 建议单车尾气污染物排放因子表 单位:mg/辆m 污染物车型污染物CONOxTHC小型车0.750.160.1注:表中的数值是取汽油车和柴油车的平均值。将车流量、设计速度等参数代入计算模型,得出预测年车辆尾气污染排放源强,见表15。表15 项目各路段高峰期车辆尾气污染排放源强一览表 单位mg/sm使用时间2018年2028年污染物CONOXCONOX排放量项目桥梁0.08 0.01 0.10 0.02 2.2 废水运营期废水主要为桥面径流雨水,雨水主要污染因子为SS、COD和石油类等。影响桥面径流污染的因素众

57、多,包括降雨强度、降水历时、车流量、两场降雨之间的时间间隔、路面宽度、纳污桥面的长度等,其影响难以定量估算。根据有关类比监测资料,桥梁桥面径流中的主要污染物为COD、石油类、SS 等污染物。桥梁路面冲刷物的浓度集中在降水初期,降水15 分钟内污染物随降水时间增加浓度增大,随后逐渐减小,桥面径流污染物浓度值随降水时间变化情况见表16。在前2 小时暴雨径流对地表水水体会产生影响。但两小时后,暴雨径流对水体的影响会逐渐减弱。表16 桥面雨水中污染物浓度值 污染物径流开始后时间(分)平均值(mg/L)0151530306060120120COD170130110977297BOD52826232012

58、20石油类3.02.52.01.51.02.7SS390280190200160280总磷0.990.860.920.830.630.81总氮3.63.43.12.72.33.0由表16可见,桥面雨水中污染物浓度大小经历由大到小的变化过程,污染物的浓度在015分钟内达到最大,随后逐渐降低,在降雨后2小时趋于平稳。2.3 噪声本项目完成后,车辆行驶的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营运期噪声主要来自如下两方面:桥梁营运后,桥梁行驶的车辆的发动机产生噪声;另外,车辆行驶引起的气流湍动、排气系统、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等也会产生噪声。由于桥梁路面平整度等原因,行驶的汽车所产生的振动与噪声。 交通噪声源强

59、与车辆载重类型、行车速度密切相关。交通噪声对桥梁周边居民工作生产生活会造成一定影响。各种机动车行驶时平均辐射声级参照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中的附录C“公路交通噪声预测”,当行驶辐射噪声级与车速之间的关系如下表。表17 不同类型车辆平均辐射噪声级 dB(A)类型当量A声级Li小车(3.5t 以下)Ls12.634.73lgV中型车(3.5t12t)Lm8.840.48lgV大型车(12t 以上)Lh22.036.32lgV注:适应车速2020km/h。表18 不同类型车辆Li 值 dB(A)类 型Li(30Km/h)小型车(3.5t 以下)63.9中车(3.5t1

60、2t)68.6大型车(12t 以上)75.62.4固体废物运营期本工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为桥梁行人垃圾,其已纳入城市垃圾处理系统。2.5 生态环境本工程将永久性占用土地210m2,均为规划交通用地,不新增用地。桥梁营运期过往车辆交通噪声、废气、振动及桥面径流污染物等对动物的生存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降低了桥梁沿线周边动物生存环境质量,动物将寻找远离桥梁的环境作为其活动和栖息场所。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拟建工程) 内容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处理后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施工机械、车辆扬尘、CO、NOx、非甲烷总烃少量,无组织排放少量,无组织排放运营期交通车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