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大地震史_第1页
意大利大地震史_第2页
意大利大地震史_第3页
意大利大地震史_第4页
意大利大地震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意大利大地震史人民网4月7日讯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意大利中部地区6日凌晨发生6.3级 强烈地震,造成至少150人丧生,1500人受伤,并震毁了筑有城墙的中世纪古镇拉奎拉, 使该镇的建筑物和民宅沦为瓦砾。2002年10月,意大利南部地区莫利塞(Molise)发生5.9级地震,一所位于圣格里诺地 普利亚(San Giuliano di Puglia)郊区的乡村学校倒塌,造成27名儿童死亡,另有400多间 民屋倒塌。2002年9月,意大利西西里(Sicily)发生6.0级地震,有2人因心脏病突发不幸 身亡。2001年7月,阿迪杰(Alto Adige)山区附近发生5.2级地震,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

2、造成一名来自英国曼彻斯特的妇女不幸被掩埋致死。1997年9月,一场5.5级地震袭击了意大利中部大区翁布里亚(Umbria),造成10人 死亡,包括著名的阿西西圣方济各圣殿(Basilica of St Francis in Assisi)在内的一些中世纪 的建筑和教堂受损严重。1990年12月13日,意大利东部的西西里岛发生4.7级地震,17人丧生,200人受 伤。该地区的巴洛克风格的建筑被震毁。1980年11月,意大利南部地区发生6.9级地震,造成2735人死亡,7500多人受伤, 多座村庄被夷为平地。1976年5月6日,意大利东南部弗留利(Friuli)地区发生6.5级地震,976人丧生,

3、将 近7万人无家可归。1930年7月,意大利南部地区发生6.5级地震,将近1400人遇难。1915年1月,意大利中部地区阿布鲁佐(Avezzano)发生7.0级地震,大约有32600 人不幸丧生。1908年12月,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北岸港口城市墨西拿(Messina)发生7.2级地震,将 近82000人失去生命。1905年9月,意大利卡拉布里亚区(Calabria)发生7.9级地震,造成5000人死亡,25 个村庄被毁于一旦。(王欲然)#p全球地震带分布根据全球构造板块学说,地壳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分割为彼此相对运动的板块,板块当 中有的块大,有的块小。大的板块有六个,它们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4、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全球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大板块的边界上,一部分发生 在板块内部的活动断裂上。经科学家研究,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有三个: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于濒临太平洋的大陆边缘与岛屿。从南美西海岸安第斯山开始,向南经南美洲南 端、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到南乔治亚岛向北经墨西哥、北美洲西岸、阿留申群岛、 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到日本群岛然后分成两支,一支向东南经马里亚纳群岛、关岛到雅 浦岛,另一支向西南经琉球群岛、我国台湾、菲律宾到苏拉威西岛,与地中海-印尼地震 带汇合后,经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斐济岛到新西兰。其基本位置和环太平洋火 山带相同,但影响范围较火山作

5、用带稍宽,连续成带性也更明显。这条地震带集中了世界 上80%的地震,包括大量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几乎所有深源地震和全球大部分 的特大地震。地中海-印度尼西亚地震带:西起大西洋亚速尔群岛,向东经地中海、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 部、中国西部和西南部边境、经过缅甸到印度尼西亚,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它横越欧 亚非三洲,全长2万多公里,基本上与东西向火山带位置相同,但带状特性更加鲜明。该 带集中了世界15%的地震。主要是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缺乏深源地震。洋脊地震带:分布在全球洋脊的轴部,均为浅源地震,震级一般较小。此外,大陆内部还有一些分布范围相对较小的地震带。如东非裂谷地震

6、带。我国邻近 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印尼地震带的交接地区,地震频繁。历史上以及近期都发生过 破坏性地震。如1966年邢台地震,1973年甘孜地震,1974年海城营口地震,1975年溧 阳地震、炉霍和道孚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和云南昭通地震,1977年溧阳地震。这些地 震除发生在溧阳的两次地震略低于7级外,其余均在7级以上。#p地震的产生和类型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 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7、图11)。这类地震发生的次 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 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塌陷地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 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 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 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

8、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 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 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 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 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p地震前兆与地震观测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实践 中,早就开始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并留下了丰富的关于地震前兆的记载。例如:1739 年宁夏银川地震以后,有人就总结出地震与井水变化、动

9、物不安、震前地下发声、天气反 常现象之间可能存在某些联系。古书隆德县志上出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前兆现象。现代地震科学的深入研 究表明,地震之前确实存在多种多样的前兆现象。地震前兆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地震的宏观前兆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兆,简称宏观前兆。比较常见的有, 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 变化,动物的习性异常,临震前的地声和地光等。宏观前兆在地震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松潘 一平武7.2级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曾观察到大量的宏观异常现象,为这两次地 震的成功预报

10、提供了重要资料。不过也应当注意,上面所列出的多种宏观现象可能由多种 原因造成,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例如井水和泉水的小组涨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关, 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响,井水的变色变昧可能因污染引起,动物的异常表 现可能与天气变化、疾病、发情、外界刺激等有关,还要注意不要把电焊弧光、闪电等误 认为地光,不要把雷声误认为地声,不要把燃放烟花爆竹和信号弹当成地下冒火球。旦发现异常的自然现象,不要轻易作出马上发生地震的结论,更不要惊慌失措,而应 当弄清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有关情况,保护好现场,向地震部门或政府报告,让 地震部门的专业人员调查核实弄清事情的真相。地震的微观前兆人的感

11、官无法觉察,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微观前兆, 简称微观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地震活动异常。大小地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大地震虽然不多,中小地震却不少,研 究中小地震活动的特点。有可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地形变异常。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某些断层两 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小的位移,借助于精密的仪器,可以测出这种十分微弱的变化,分析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地球物理变化。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些变化, 利用精密仪器测定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地下流体的变化。地

12、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层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岩 层中还可能产和贮存一些其它气体,这些都是地下流体。用仪器测地下流体的化学成份和 某些物理量,研究它们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地震观测台网要捕捉地震的微观前兆,就必须建立覆盖面积地区的地震观测台网,进行长时间的精 密观测。记录地震的仪器叫地震仪.专门从事地震观测的台站叫地震台或测器台。早在一千八百 多年前,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地震仪候风地动仪。现代的地震仪 已经采用了最先进的电子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甚至还有专门的海底地震仪和深井(钻 孔)地震仪。相当一部分地震台站现在已经不需配备专人进行观测,就能自动记录地震信号, 通过电缆或无线电波将信号自动传送到接收中心,再由计算机进行自动处理这叫做遥测地 震台网,、包括四川省在内,我国许多地区都已建立了现代化的遥测地震台网。此外,还 有地电、地磁、重力、地形变、地下流体等地震前兆观测台站。解放前,旧中国只有一个地震台、三个地震工作人员,地震事业极为落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