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信访工作的特点、成因及对策_第1页
当前信访工作的特点、成因及对策_第2页
当前信访工作的特点、成因及对策_第3页
当前信访工作的特点、成因及对策_第4页
当前信访工作的特点、成因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当前信访工作的特点、成因及对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法制建设的稳步推进, 一方面是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突显,另一方面是群众的法 制意识包括维权意识的逐步增强,这两方面因素汇集造成信 访案件呈高发态势。如何化解信访难题,已经事关社会和谐 稳定,事关改革发展的成败,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面临 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课题。笔者认为,做好当前信访工作, 必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围绕中心、服务 大局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做好信访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发挥党政统一领导,信访部门组织协调,其他部门共同参与 的重要作用,齐抓共管,落实责任,全力以赴搞好信访工作, 为构建和谐汉中、平安汉中做出应有

2、贡献。下面,笔者结合 工作实际,对信访工作谈几点认识和看法。一、当前信访 工作的特点1、信访主体趋于多元化。不仅有破产企业职 工、失地农民、案件诉讼当事人,还有房屋拆迁户、商品房 业主,以及因历史、政策原因而感觉利益受损的一些特殊人 群等。2、信访内容日趋复杂化。既有反映企业改制造成 国有集体资产流失、拖欠养老保险金、工龄买断补偿金不足 等问题,又有反映房屋拆迁、土地征用不按规定补偿问题; 既有反映司法不公问题,又有反映政府不作为问题;既有反 映贪腐问题,又有反映办事效率、服务质量等问题。3、信访形式多样化,非正常访增多。一些上访群众不再限于来 信、个人访,而采取在重大活动、上级领导下基层视察

3、检查 等时机,打横幅、呼口号、下跪、拦车、闯会场等形式喊冤, 或者堵门、堵路、在办公场所混闹,企图造成影响,蓄意将 群众信访当成要挟政府的一种手段,引起政府的重视。有的 还聘请律师,寻求非官方媒体介入,通过各种手段向党委、 政府和执法部门施加压力。4、重复访、越级访突出,群 体性上访增加。有的问题发生后,当事人不通过正常途径向 当地政府和执法机关反映诉求,而是直接赴省进京;有的问 题经多次处理、复查,当事人仍无理纠缠,成为缠访老户; 有的问题涉及群体利益,一些人纠集众人结伙上访。5、处理难度大。上访者要求解决问题的心情急切,甚至表现激 烈。由于诸多主观、客观方面的原因,有些信访问题本身情 况比

4、较复杂,加之法律、政策规定不明确,解决处理难度较 大,很难使上访者满意。 二、信访现状成因分析1、唯 官唯上,是产生信访问题的主要原因。由于受数千年来“法 自群出”、“群言即法”、“官就是法”、“法就是官”等封建法 制思想的影响,在部分群众的头脑中,“人治”观念占主导 地位,在信访活动中存在找“清官”告“御状”的“唯官唯 上”心、理,遇事找党委、政府决断。群众信“访”不信“法” 的另一原因是经济能力有限、法律知识欠缺,对一些问题法 律规定了诉讼渠道,但由于群众不愿承担诉讼费用,或者对诉讼程序不了解,对处理结果无法预判,而不愿去选择诉讼 途径解决纷争,加之有时信访途径又比诉讼途径解决问题快、 成

5、本低,使部分当事人误认为找“大盖帽”不如找“乌纱帽”。 2、执法不公,监督制约不力,执法机关公信力下降是产生 信访问题的重要因素。现实生活中,一些执法部门及其工作 人员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徇私舞弊、贪赃 枉法现象时有发生,执法不公、司法不公问题屡禁不止,乱 作为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另外,对群众的申请、诉求敷 衍了事、推诿扯皮、久拖不决等不作为的现象还屡屡出现。 加上执法部门的内部监督流于形式,外部监督过于宽泛,对 群众反映的问题无法及时得到处理解决,使群众对职能部门 的公信力产生置疑,最终走向信访道路。3、政出多门,管理机制滞后,是产生信访问题的根源所在。部门繁多、机 构庞

6、杂、职能交叉重叠,是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一大弊端。 首先,因横向不协调,造成一信多投、多访现象普遍存在。 以群众对民事案件裁决不服为例,由于长期受部门工作的影 响,政法系统并没有将信访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存在信访、 司法“两张皮”的现象,部分案件承办人认为案件审结便履 职到位,当事人不服则将问题推给上级业务部门或当地信访 单位,不愿做、也不会做群众信访工作;而作为隶属于行政 机关的信访部门,则认为本部门是群众来访的“中转站”, 并没有处理问题的权限和责任,遇到涉法涉诉信访案往往采取“绕道走”的办法,既不立案,也不督办;政法部门不愿 管,信访部门管不了,相互推诿扯皮,必然造成上访升级, 民怨加深。

7、其次,因纵向不沟通,导致缠访、越级上访不断。 在具体信访案的办理中,部分责任单位与上级部门之间缺乏 沟通,当事人多头上访,接待部门说话不一,多头批示,致 使当事人心中生疑,给当事人过多希望,而给问题的解决带 来不利,上访不止。第三,对无理缠诉者手段措施不力。上 访者摸着了政府害怕上访的心理,助长了他们获取不正当利 益的念头。同时,还存在“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 不解决”的怪圈,使当事人寄于上访的希望远远高于其他解 决的方式。三、几点对策1、行政和司法部门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提高公信力。这是化解信访问题的根本所在, 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努力 使办理的行政事项、

8、诉讼案件经得起历史检验、群众检验和 法律检验,力争不出现诱发信访的因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 减少信访案的发生。2、在全社会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 导群众按照正常渠道反映诉求,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纷争,使 群众抛弃信“访”不信“法”的不正常思维。3、完善立法、明晰政策。基层工作人员要善于归纳分析群众的诉求, 积极主动向上级党委、人大、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法 律法规的完善、政策的及时跟进,减少同类信访问题的发生, 为正确处置问题寻求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上级部门也要经 常深入基层,了解民意、研究民情,及时拿出制度性规定解 决信访中普遍反映的问题。4、切实加强信访工作。首先, 要构建一大格局。即:构建“大

9、信访”工作格局。要抓紧建 立健全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一 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处理信访工作责任制。具体落 实“四纳入”要求,把信访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程,常抓不 懈;纳入地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体规划,统筹安排;纳 入部门目标管理,量化考核;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评定,奖惩 挂钩。要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完善以信访部门为中枢,上 承党委政府,下启地方单位,横向连结执法部门、驻地单位 的处理信访工作网络。同时,通过出台信访工作领导小组例 会和联席会议制度、信访信息报送制度、重大疑难信访案协 调处理制度以及督查督办、责任追究等制度,强化地方、部 门的协同配合,努力形成“职责明确、

10、责任落实、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的处理信访工作格局。其次,要畅通两条渠道。 一是畅通信访信息渠道。要坚持“宜疏不宜堵、宜顺不宜激” 的原则,广开言路,畅通信访渠道。通过开设“市长、县区 长电子信箱”、开通“行风热线”、开展“文明接待室”创建 等形式,搭建干群互动交流的新平台。同时要坚持“双管齐 下”,依法规范信访工作程序,落实信访接待“双向责任” 追究。一方面,依法规范执法人员、信访工作人员的接待行 为,实行挂牌上岗、文明接待,凡因态度粗暴、方法简单, 甚至对来访群众“冷、横、硬、推”,造成矛盾激化,引发 集体访、越级访事件的,将严肃查究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 的责任;另一方面,按照“保护合法上

11、访”的要求,采取积 极措施,对无理取闹、无理缠访和煽动闹事的上访者,坚决 予以打击,决不姑息,制止各种违法上访和无理缠访行为的 发生。其次,要畅通排忧解难渠道。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凡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各 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因情施策,努力加以解决。对于部门 职责范围内的信访案,可按照“一协调、两为主”的原则, 实行“归口办理”,信访部门搞好总协调,主管部门和所在 单位为主,落实责任,明确时限,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合理正 当的要求。对“无口可归”或“多口难归”的案件,要实行 领导包案,成立联合工作组,全程督办,确保一个领导管到 底,一个问题解决到底。对牵涉面广、情况复杂的信访案, 要采取“一案一策”的办法,组织专题研究,重点解剖,攻 坚克难,切实加以解决,不留后患。第三,要实现四大转变。 一是变接访为预防。要加强对问题的排查,在具体排查中做 到“五个不放过”即:疑点未核实的问题不放过;定性缺乏 依据的问题不放过;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不放过;事实未查清 的问题不放过。对疑难复杂问题,可采取跟踪督办的办法, 促进问题迅速、妥善地解决,努力减少越级访和重复访。二 是变上访为下访。要加强对政策法律宣传力度,切实转变工 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建立基层信访联系点等办法,架起 干群之间的桥梁,变群众上访为干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