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 首页 - 天河部落(共16页)_第1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 首页 - 天河部落(共16页)_第2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 首页 - 天河部落(共16页)_第3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 首页 - 天河部落(共16页)_第4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 首页 - 天河部落(共16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16 教育(jioy)科学研究方法华南师大 姜凤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是以教育研究中的各种科学方法作为研究对象。其内容包括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从而揭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规律。本课程(kchng)的基本目的是使学习者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开展教育科学 研究工作,提高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国内外比较经典的教学研究案例阐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原理与运作方式。本课程的主要(zhyo)内容如下:第一讲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第二讲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第三讲 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与

2、设计第四讲 教育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方法第五讲 教育科学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法第六讲 教育科学研究中分析资料的方法第七讲 教育评价研究法第八讲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第一(dy)讲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有关(yugun)定义教育(jioy)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步骤去认识教育现象、探求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活动。它具有系统性、客观性、创造性的特征。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教育科研的意义教育科研有助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科研有助于教育的科学决策教育科研有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教育

3、科研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才能的发挥教育科研有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教育科研的分类依教育目的分:1.基础研究 2.应用研究 3.发展研究 4.评价研究 5.预测(yc)研究依教育(jioy)的空间维度分:1.宏观(hnggun)研究 2.中观研究 3.微观研究依思维的方法分:1.思辨研究 2.实证研究依收集资料的方法分:1.文献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3.实验研究法 4.测量研究法 5.行动研究法依分析资料的方法分:1.定性研究 2.定量研究定性定量定性教育科研的一般步骤选择问题提出假设研究设计收集资料分析资料作出结论(jiln)第二讲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lsh)发展教育科学方法(fngf)的沿革萌

4、芽时期时间:始于古希腊对于科学方法论的初创,终于16世纪近代科学产生之前特点:观察法、经验法、历史法、文献法、测量评价法、思辨法初步发展时期时间:起于16世纪,终于19世纪末特点:从经验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实验方法进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视野教育调查开始被重视系统综合发展时期时间:起于20世纪初,发展至今特点: = 1 * GB3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 2 * GB3 教育测量迅速兴起 = 3 * GB3 教育调查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 = 4 * GB3 教育统计学等技术为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开辟途径教育(jioy)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教

5、育(jioy)调查越来越多教育实验(shyn)越来越广泛现代教育评价的兴起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注重采用综合研究法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和价值标准计算机在教育研究中的广泛运用协作研究方式的广泛开展第三讲 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与设计一、选题的意义(一)选题是教育科研的战略起点(二)选题是研究水平、方向的体现(三)选题是教育研究者的基本功二、选题的原则(一)科学性(二)创新性(三)价值性 :1.理论价值 2.实践价值 (四)可行性 :1.主观条件 2.客观条件 3.时机三、课题主要(zhyo)来源(一)教育(jioy)实践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二)教育实践(shjin)与现有理论之间的矛盾(三)教育理论内部

6、的问题(四)不同领域理论相互作用的问题(五)国外教育理论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四、选题的策略(一)围绕教育科研中的重点、难点、热点(二)研究问题的范围宜小不宜大(三)注意扬长避短(四)考虑课题研究的成熟程度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五、课题设计(一)课题设计的意义(二)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1、 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选题意义)2、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3、 研究的理论依据4、 研究的方法5、 研究的价值6、 研究(ynji)的工作方案步骤第四讲 教育(jioy)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方法研究的思维(swi)方式(一)形象思维(二)逻辑思维(三)创造性思维(创新思维)1、创新思维的主要特点:自信性

7、 批判性 独特性 认知性 好奇性 专注性 多向性 形象性 突发性2、 创新思维的主要形式:发散思维(放射性) 聚敛思维(收缩性)求异思维(批判性) 狂想思维(撞击性) 灵感思维(顿悟性) 立体思维(多维性)正反思维(辩证性) 逆向思维(逆反性)研究的思维方法(一)分析法和综合法(二)归纳法和演绎法(三)比较法和类比法(四)思辨法和实证法第五讲 教育(jioy)科学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文献(wnxin)研究法特点(tdin)方法:1、顺查法 2、逆查法 3、引文查找法 4、综合查找法要求:1、全面性 2、准确性 3、勤于积累 4、善于思考文献综述的撰写1、问题的提出2、文献资料的分析范围、分

8、析纬度和分析程序3、正文部分(主体部分)4、主要文献目录二、调查研究法特点具体方法1、观察法: 特点 适用 类型(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 记录(jl)(连续记录、卡片或表格记录)2、问卷法:特点(tdin) 适用(shyng)类型(限制式、开放式、半限制式) 原则 程序3、访问法:特点 适用 类型(结构性、无结构性)(三)组织形式1、全面调查2、重点调查3、典型调查4、抽样调查(随机原则)简单随机抽样机械抽样分类抽样 多阶段抽样整群抽样三、实验研究法(一)概述1、特点2、有关概念:实验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3、实验(shyn)特征:根本(gnbn)目的是判明因果关系假设(jish) 检验假设操

9、纵 控制 测量 分析 实验变量 无关变量 因变量 数据是以人为的条件控制来保证实现(二)实验效度和实验控制1、实验效度: = 1 * GB3 内部效度 = 2 * GB3 外部效度2、实验控制:随机控制法物理控制法排除控制法纳入控制法配对控制法准随机控制法(三)实验设计(X:实验O:实验数据)单组实验设计单组后测设计 : X O单组前后测设计:O1 X O2单组多因素(yn s)设计:(O1 X O2)(O3 X O4)2. 组别比较试验(shyn)设计静态(jngti)组比较设计: X O1 O2等组前后测设计: O1 X O2 O3 O4不等组前后测设计: O1 X O2 O3 O4模式、

10、步骤、优缺点四、测量研究法(一)测量工具(量表) 1.类别量表 2.顺序量表 3.等距量表 4.比率量表测量数据(二)教育测量的特点间接性 2.相对性 3. 复杂性 4.针对性(三)教育测量的误差1、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 3. 抽样误差教育(jioy)测量的种类教育测量(cling)的作用(五)教育(jioy)测量的信度、效度五、行动研究法(一)步骤1.发现问题 2.确定问题 3.查阅文献 4.建立假设 5.拟定研究目标、计划 6.实施研究计划 7.分析、综合解释(二)途径1.问题解决 2.合作研究 3.叙事研究(三)原则1.行动性原则 2.合作性原则 3.灵活性原则 4.可操作性原则第六讲

11、 教育科学研究中分析资料的方法(定量分析)一、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一)绝对数(二)相对数(三)平均数 1、算术(sunsh)平均数2、加权平均数3、平均发展(fzhn)速度(四)标准差二、推断(tudun)性统计分析方法(一)差异分析 1.平均数差异分析: 独立总体 相关总体 2.比例差异分析: 独立总体 相关总体(二)相关分析 1.积差相关2.等级相关3.点双列相关4.X2检验第七讲 教育评价研究法一、教育评价的基本知识(一)教育评价的定义(二)教育评价的作用(三)教育评价(pngji)的类型(四)教育评价的工作(gngzu)程序二、正确评价(pngji)学生的学习成绩(一)标准分数的计算(

12、二)标准分数的作用(三)标准分数的具体运用三、考试质量的评价(一)效度(二)信度(三)难度(四)区分度第八讲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论文写作)一、教育研究成果表述(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一)理论性 (二)科学性 (三)创造性二、教育论文的构成格式(一)教育学术论文:标题、署名(sh mng)、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序论 本论 结论)、注释、参考文献(二)教育(jioy)调查报告(三)教育(jioy)实验报告三、教育论文的写作步骤(一)构思:1.立论点 2.选材料 3.定题目 4.谋结构(二)拟提纲(三)写初稿 : 1.开好头 2.扣紧题 3.构段合理 4.语言准确、简练本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如下:1.现代教育科学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