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三月调考地理试卷(有答案解析)_第1页
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三月调考地理试卷(有答案解析)_第2页
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三月调考地理试卷(有答案解析)_第3页
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三月调考地理试卷(有答案解析)_第4页
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三月调考地理试卷(有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共11页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三月调考地理试卷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0分)南宋初期,古徽州地区(今皖、浙、赣三省交界)是古代徽商的发源地,当地居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与区外发展商贸,徽商自此兴起。如图示意古徽州位置。据此完成12题。南宋初期,休宁、歙县等地徹商对外贸易的最大目标市场是()IitfJ-U-i岁IwtiliA占ill邯A.杭嘉湖平原B.渭河平原C.华北平原D.滇、藏地区南宋初期,古徽州地区(今皖、浙、赣三省交界)是古代徽商的发源地,当地居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与区外发展商贸,徽商自此兴起。如图示意古徽州位置。据此完成12题。在徽商早期贸易中,流向古徽州地

2、区最多的商品可能是()IIKDI-J=H-h-一-打粧州辿卡连WtlliAnifA.笔墨B.茶叶C.粮食D.药材乌蒙山片区位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结合部,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人地矛盾突出,是国家新阶段14个“整村脱贫”的主战场之一。如图示意乌蒙山片区贫困村分布。据此完成35题。乌蒙山片区贫困村分布特点是()A.总体分散,局部集中B.中部较少,东西较多C.云贵较少,四川较多D.西南最密,东北最稀乌蒙山片区位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结合部,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人地矛盾突出,是国家新阶段14个“整村脱贫”的主战场之一。如图示意乌蒙山片区贫困村分布。据此完成35题。推测乌蒙山片区致贫的因素最可能是()政策地

3、形人口气候A.B.C.D.乌蒙山片区位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结合部,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人地矛盾突出,是国家新阶段14个“整村脱贫”的主战场之一。如图示意乌蒙山片区贫困村分布。据此完成35题。目前,乌蒙山片区要实现“整村脱贫”最可取的措施是()A.积极垦荒,开辟耕地B.打造产业,增加就业C.发展教育,提高素质D.补贴资金,异地搬迁雅鲁藏布江河谷加查-米林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平均海拔3800米,年均降水量514mm。如图示意该段河谷沙丘分布。据此完成68题。加查-米林段河谷沙滩面积最大的时间是()IL:S-MHMK側凤帳AH利龍居沙悄A.35月B.68月C.911月D.12次年2月7.雅鲁藏布江

4、河谷加查-米林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平均海拔3800米,年均降水量514mm。如图示意该段河谷沙丘分布。据此完成68题。加查-米林段河谷流动沙丘的形成过程是()I;S-HMMMI前凤快AH挤凶悄流水、风力搬运一流水沉积一风力堆积流水、风力搬运一风力堆积一流水沉积风力搬运一风力堆积一流水搬运一流水沉积流水搬运一流水沉积一风力搬运一风力堆积8.雅鲁藏布江河谷加查-米林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平均海拔3800米,年均降水量514mm。如LJ图示意该段河谷沙丘分布。据此完成68题。该河段挡沙墙的修建对流动沙丘影响最小的是(S-MHMK側凤帳AH利龍居沙悄A.沙丘高度B.沙丘走向C.沙丘粒径D.沙丘面积9

5、.雨幡是一种特殊的气象学现象,是雨滴在下落过程中蒸发、消失而在云底形成的丝缕条纹状悬垂物。它随云飘荡,形似旗幅,因此得名。右图为某摄影爱好者7月某日在阿尔卑斯山区拍摄到雨幡照片。拍摄当日,与同是晴天的武汉相比,阿尔卑斯地区A.日出方位角更偏北B.正午太阳高度更大C.白昼时间更短D.日落时刻更早10.雨幡是一种特殊的气象学现象,是雨滴在下落过程中蒸发、消失而在云底形成的丝缕条纹状悬垂物。它随云飘荡,形似旗幅,因此得名。右图为某摄影爱好者7月某日在阿尔卑斯山区拍摄到雨幡照片。雨幡中,下落雨滴蒸发消失的直接原因是云底A.空气干燥B.气温下降C.风力强劲D.气压升高11.雨幡是一种特殊的气象学现象,是

6、雨滴在下落过程中蒸发、消失而在云底形成的丝缕条纹状悬垂物。它随云飘荡,形似旗幅,因此得名。右图为某摄影爱好者7月某日在阿尔卑斯山区拍摄到雨幡照片。在航空飞行中,飞机接近雨幡是非常危险的。这主要是因为雨幡附近A.空气能见度太低B.常有冷空气下沉C.易聚集高空飞鸟D.以上升气流为主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6.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如图)位于湖北神农架西南边陲,区内有亚高山草甸和多种蕨类沼泽,平均海拔1730米,气候冬长夏短,年平均降水量约1500mm,各月降水均匀。大九湖盆地石灰岩广布,落水洞逐步发育,溪流通过北侧落水洞群流到外部。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林地分布

7、于盆地周边的高山上;灌草散布于高山基部;耕地、沼泽。等分布于中央盆地。大九湖湿地形成年代久远,中央盆地沉积了深厚的泥炭(泥炭是植物遗体沉入沼泽底部,由于潮湿等原因无法完全分解,残留的植物遗体多年积累而成)。因泥炭富含有机质,吸水能力强,吸附性能好,历史上当地农民多采挖泥炭用作种植肥料。大九湖湿地公园成立前,正面临着湿地加速变浅变干的处境。湿地公园成立后,为了保护湿地,大九湖区经济从“湿地开垦”逐步过渡到“多元发展”的新格局。!2K31*30-3CL1旷UNlO5Kr湖泊*计购g世龙血左瓜j1i-A*!存外/一*X(1)请从气候角度出发分析大九湖盆地泥炭沉积的有利条件。(2)试推测公园成立前大九

8、湖湿地变浅变干的原因。(3)说明当地农民大量采挖泥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4)指出大九湖地区产业多元发展的方向。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尼亚加拉河以水量大、水质清、水流快著称,是世界上含沙量最低的河流之一。世界著名的北美第一大瀑布一尼亚加拉瀑布就在这条河上(图如)。尼亚加拉瀑布形成于末次冰川晚期。在距今1.2万年前后,中高纬度冰川逐渐北撤,作为上游湖泊的主要泄洪通道,尼亚加拉河流速加快,尼亚加拉瀑布形成。在长期的溯源侵蚀作用下,尼亚加拉瀑布逐渐变大。据18421927年观测记录,尼亚加拉瀑布平均每年后退1.02米,照此下去,再过5万年左右,瀑布将完全消失。瀑布溯源侵蚀的过程是指水流经

9、过瀑布时,从瀑布陡坎(陡崖)上缘跌入水潭,冲击水潭谷底并形成回转漩涡,继而不断掏挖陡坎底部,最终致使跌水潭变深,陡坎坍塌。利恤I洋i*r薫tJF-Pl阱flA5mT(1)指出尼亚加拉河河水含沙量极低的主要原因。(2)分析距今1.2万年前后尼亚加拉河河水流速加快的原因。(3)为避免尼亚加拉瀑布消失,有人建议要延缓该瀑布的溯源侵蚀,请你帮助提出措施。“灾难旅游”主要是通过在灾难地建设遗址纪念馆、陈列灾难遗物、讲述灾难历史等方式,吸引各地游客,发展地区旅游。世界著名的灾难旅游地有以色列的“二战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911国家纪念馆”、中国的“汶川大地震纪念馆”等。简要说明发展“灾难旅游”的地理意义

10、。外伶仃岛位于珠海东南部,岛上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齐备,具有典型的亚热带雨林风景和海岛伊甸园风光,是商务旅游的绝佳圣地。目前岛上共有居民2036人,多以捕鱼为生。固体废弃物污染是当前岛,上面临的最大的环境问题。如图示意外伶仃岛位置。指出该岛固体废弃物的来源。答案与解析1答案:A解析:解:结合分析可知,南宋初期,休宁、歙县等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因此对外贸易的最大目标市场应该接近长江中下游平原。结合选项,杭嘉湖平原较近,A正确;渭河平原,华北平原,滇、藏地区离长江中下游地区较远,当时交通较为落后,受地形等的阻隔不适合对外贸易,BCD错。故选:A。结合图可知,古徽州地区(今皖、浙、赣三省交

11、界)是古代徽商的发源地,结合现在的地形单元,休宁、歙县等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当时交通落后,应该选择距离当地比较近的区域进行贸易。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题目较为简单,关键是结合休宁、歙县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2.答案:C解析:解:结合分析可知,古微州地区为山地地形,适合发展林业,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因此该地缺少粮食,所以流向古徽州地区最多的商品可能是粮食。故选:Co结合图可知,古微州地区地势较高,从图中河流的流向来看,当地多为河流的发源地,为山地地形。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关键是结合图中的地形和河流分析出地形,然后即可得出答案。3答案:A解析:解:A.该区域贫困村分

12、布,总体集中,局部分散,故A选项错误;该区域贫困村分布,中部较多,东西较少,故B选项错误;该区域贫困村分布,云贵较多,四川较少,故C选项错误;该区域贫困村分布,西南最密,东北最稀,故D选项正确。故选:Ao分析区域差异要从分析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异入手,同时注意分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气候差异的形成(纬度位置差异、地势高低差异、大气环流不同、海陆位置不同)地貌差异的形成:任何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区域由于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的不同,所经受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及其组合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河流水文差异的形成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

13、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本题以乌蒙山片区贫困村分布为背景,主要考查乌蒙山片区贫困村分布特点,意在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联系实际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4答案:C解析:解:该地位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结合部,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耕地少,故对;同时该地人地矛盾突出,人口数量大,人均资源少,故对;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位于我国西部地区,有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扶持,故错;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充足,故错。故选:Co本题考查区域的知识,区域的特征主要从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发展水平、农业、工业等方面描述。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

14、生的区域定位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需具备我国西南地区的认知,即可解决问题。5答案:B解析:解:A、该区域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积极垦荒、开辟耕地会导致生态破坏,A错误;B、打造产业,增加就业,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整村脱贫”,B正确;C、发展教育、提高素质短时间内很难有效果,C错误;D、补贴资金、异地搬迁只有暂时性效果,对长远发展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该题考查

15、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所给的资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可用排除法作答。6答案:D解析:解:河谷加查-米林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河流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补给和冰雪融水补给。冬季盛行东北风,东北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故河流径流量小,冬季气温低,高山冰雪融水量少,河流径流量小,所以河谷露出的沙滩多,故D符合题意。故选:D。本题考查影响河流水位高低的因素,河流水位高低主要从河流的补给类型和流域面积考虑。本题难度中等,考查河流补给类型的知识,需具备一定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才能解决问题。7答案:D解析:解:可以用倒推的方法,从图上看流动沙丘离河流较远,是沙滩受风力作用,从沙滩搬运

16、至流动沙丘位置后堆积,而沙滩主要是河流搬运堆积形成;再倒推回去:流水搬运一流水沉积一风力搬运一风力堆积。故选:D。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本题主要考查了加查-米林段河谷流动沙丘的形成过程,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答案:B解析:解:该河段挡沙墙的修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流动沙丘的沙量,从而使得沙丘的高度变矮、沙丘的面积随之减小。同时因为挡沙墙的阻挡颗粒较大的沙粒的流动受阻,所以沙粒大小也会受到影响。所以ACD错误

17、。沙丘的走向受到该地区大环境的影响,修建挡沙墙不能改变沙源的来源也不能改变流动沙丘的动力来源,所以沙丘的走向并不会发生改变。所以B正确。故选:B。流动沙丘的高度、走向、沙粒大小、以及沙丘面积受到沙源和动力来源的影响。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即可。9答案:A解析:A、7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出东北,阿尔卑斯山比武汉纬度高,日出方位角更偏北,故正确。B、阿尔卑斯山比武汉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小,不符合题意。C、阿尔卑斯山比武汉纬度高,夏季白昼时间更长,不符合题意。D、阿尔卑斯山比武汉纬度高,白昼更长,日落时间更晚,不符合题意。故选:

18、A。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夏半年昼长夜短;除极昼极夜区域外,均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其中从春分日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从夏至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冬半年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其中从秋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从冬至日到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二分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方向。拍摄时间是7月份,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地理意义在不同区域的表现,属于基础题,掌握纬度差异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10答案:A解析:据材料“雨滴在下落过程中蒸

19、发、消失”可知,下落雨滴燕应该气温高,蒸发速度快的时候,或者在大气干燥,水汽不足以下落的时候,故A对,B错;风力强劲会吹散雨幡,故C错;气压升高,盛行下沉气流,水汽易下沉,不会呈悬垂物,故D错。故选:Ao11答案:B解析:雨幡易出现下击暴流,会改变飞机正常的飞行速度,特别在雷暴云体的雨幡。故选:Bo本题考查高气压中心的知识,反气旋(高压中心),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由中心向四周辐散;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本题难度较大,需分析材料中雨幡现象的特点,再根据飞机飞行的情况进行分析,才能解决问题。12答案:解:(1)结合图文信息可知,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平均海拔1730米,(气候温

20、凉多雨)适宜亚高山草甸和湿地蕨类植物生长,为泥炭形成提供物质保障;(降水量大且均匀)湖面水位稳定,泥炭出露少,分解少;(冬长夏短,气温较低)泥炭分解不完全,有利于大九湖盆地泥炭沉积保留。(2)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林地分布于盆地周边的高山上;灌草散布于高山基部;耕地、沼泽等分布于中央盆地,湿地(沼泽)植被茂密,植物遗体多年淤积(使湿地变浅);径流汇入带来泥沙沉积(使盆底变浅);结合图示图例可推知后期落水洞逐渐增多,外泄水量增多(使湿地变浅变干);全球变暖,湿地蒸发增强;人为排水,开垦(或开发)湿地;农业生产,从湿地弓水灌溉。(3)泥炭富含有机质,吸水能力强,吸附性能好,历史上当地农民多采挖泥炭用作

21、种植肥料,加之落水洞的增多,湿地面积减少;湿地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净化水质能力降低;泥炭出露有机质分解加快,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4)为了保护湿地,大九湖区经济应从“湿地开垦”逐步过渡到“多元发展”,如适度发展旅游服务业;打造湿地科普教育基地;适当发展特色林果业及林下经济;(依托高山基部草场)适当发展高山畜牧业;(依托现有耕地)发展绿色高山蔬菜生产等。故答案为:(1)该地区(气候温凉多雨)适宜亚高山草甸和湿地蕨类植物生长,为泥炭形成提供物质保障;(降水量大且均匀)湖面水位稳定,泥炭出露少,分解少;(冬长夏短,气温较低)泥炭分解不完全。(2)湿地(沼泽)植被茂密,植物遗体多年淤积(使

22、湿地变浅);径流汇入带来泥沙沉积(使盆底变浅);后期落水洞逐渐增多,外泄水量增多(使湿地变浅变干);全球变暖,湿地蒸发增强;人为排水,开垦(或开发)湿地;农业生产,从湿地引水灌溉。(3)湿地面积减少;湿地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净化水质能力降低;泥炭出露有机质分解加快,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4)适度发展旅游服务业;打造湿地科普教育基地;适当发展特色林果业及林下经济;(依托高山基部草场)适当发展高山畜牧业;(依托现有耕地)发展绿色高山蔬菜生产。解析:(1)分析泥炭沉积的有利气候条件,主要从大九湖国家公园气候特征方面进行分析。(2)分析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成立前湿地变干的原因,主要从气候、区

23、域地形地势变化、人类对湿地开发等方面进行分析。(3)说明当地农民大量采挖泥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从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进行分析,结合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行说明。(4)大九湖地区产业化发展方向应该遵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尊重自然环境,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本题考查区域环境特征,区域发展条件和影响。解题时需要注意图文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答案:解:(1)尼亚加拉河上游有多个湖泊,流速慢,泥沙在湖泊中大量沉积,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水土保持得好,含沙量极低;(2)上游伊利湖水位上升,下游河道通畅,水位下降,导致上下游水位落差增大,流

24、速加快。(3)延缓溯源侵蚀可以从控制水流和加固两方面考虑,修建水闸、引水分流、上游兴建水库等控制水流量,减少侵蚀;加固崖壁、在跌水潭底部铺设缓冲物、加固跌水潭底部等,也可以减少侵蚀。故答案为:(1)湖泊的静水环境利于泥沙沉积,上游河水经过了多个湖泊连续沉积,同时流域植被覆盖率高,这些都导致尼亚加拉河河水含沙量极低。(2)气温升高,上游冰雪融水增多,伊利湖水位上升;冰川北退,下游河道通畅,水位下降,导致上下游水位落差增大,流速加快。(3)控制水流措施类:伊利湖出口修建水闸;引水分流;在尼亚加拉瀑布上游兴建水库等。加固措施类:用混凝土加固崖壁;在跌水潭底部铺设缓冲物;用混凝土加固跌水潭底部等。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