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 设计说明(共14页)_第1页
超高层建筑 设计说明(共14页)_第2页
超高层建筑 设计说明(共14页)_第3页
超高层建筑 设计说明(共14页)_第4页
超高层建筑 设计说明(共14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14XXxx大厦项目设计(shj)总说明1 项目(xingm)综述:XXxx大厦(dsh)项目是一个集办公,商业,娱乐,餐饮,于一体的新型商业综合体。它位于00市五象新区,北至凯旋路,东至飞龙路。本项目基地面积为10405.92平方米。整个项目地上由一栋23层高层办公楼和一栋16层办公楼通过二到三层高的商业裙房横向联合在一起。分别为91.5米和64.9米。两座办公楼首层至三层均为商业。地下为二层,主要由地下车库及一些相关的设备用房组成。2 工程设计依据2.1 政府批文提供的地形坐标文件及设计任务书2.2 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 一、设计依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

2、计规范 (GB50220-95)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DBJ08-64-9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 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GJ50-200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DGJ08-7-20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地

3、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1)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5-2004)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2001)业主提供的坐标、高程点及道路红线放样测量工程报告书业主提供的有关文件、报告书、设置标准、修改要求的传真件等00市规划管理局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2.3 当地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00位于北回归线南侧,属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气候温和,夏长冬短,年平均气温在21.6度左右,极端最高气温40.4度,极端最低气温-2.4度。冬季最冷的1月平均12.8摄氏度,夏季最热的7、8月平均28.2摄氏度。年

4、均降雨量达1304.2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9%,气候特点是炎热潮湿。2.4 区域、地理地貌随着00市五象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在未来将会成为00的又一个中心。XXxx大厦所处的位置正是处于这个新区的核心。项目基地周围具备了便捷的交通,发达的城市配套设施,政府机关,学校,体育场馆,以及商业区域。待建地块位于五象新区核心区12号路东面。北面凯旋路,西面是飞龙路。东面和面分别是其他商业地块,未来也将建成办公与商务的综合楼。同时基地临近XX体育中心和滨江公园3 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3.1 工程设计规模及项目组成XXxx大厦项目是一个集办公,商业,娱乐,餐饮,于一体的新型商业综合体。它位于00市五象新

5、区,北至凯旋路,东至飞龙路。3.2 指标概况地块位于00市五象新区。地块面积10405.92平方米。地上计容积率建筑面积为:51964平方米。其中办公为41493平方米。商业为10255平方米。地下建筑为两层,面积为18316平方米。一 设计(shj)依据1民用建筑(mn yn jin zh)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2001年版)3公共(gnggng)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GJ08-107-2004】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5. 国家及00市相关规范、标准和规定其余规范详总说

6、明二 项目概况本项目为XXxx大厦项目,地下一层,建筑面积xxxm2,地上九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xxxm2,总建筑面积为xxxm2。拟建位置: 待建地块位于五象新区核心区12号路东面。北面凯旋路,西面是飞龙路。东面和面分别是其他商业地块,未来也将建成办公与商务的综合楼。同时基地临近XX体育中心和滨江公园三 立意构思本案结合当地特色,在周边地域开发相对成熟的情况下,努力保持一种前瞻性和自我完善性,采用经典的artdeco模式,并加以简化和修饰。在满足经济性的前提下,将建筑的美观与时代感最大化地呈现出来。景观和建筑布置将自然和人文环境完美融合,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购物、工作和休闲环境,营造了最新和最卓

7、越的体验。 办公楼在基地内有两南北两座,通过二,三层的商业连廊连接。分别为16层和23层。办公楼采用标准的办公平面。合理的开间与进深比例。整个办公楼强调了竖向元素,使得整个办公楼更加挺拔。与购物中心形成反差,塔楼在对地标性建筑形式的探索上采取了较为稳重克制的手法。希望通过对简洁、优雅和精致细部设计的突出和强调来冲淡塔楼高大体量的视觉冲击力。圆形转角的高效和清晰的正方形标准层平面;垂直通透的造型;立面采用灰色系粗糙厚重石材,采用简洁的现代风格,通过明快的体量划分,出挑的边框处理,利索的虚实对比,整洁有序的横向竖向线条的铺叙,塑造出一个稳重又清爽的简约形象。它融入整五象新区的环境,又独树一帜。四

8、总平面分析五象新区XX交通大楼基地位于整个新区核心区规划地块的西北角。北面退界15米,西面退界15米。南面退界7米,东面退界7米。建筑根据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进行分析并设计,充分利用沿街面进行布局,同时在基地内部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化“广场”。建筑风格简洁大气,建筑语言手法统一,却不失特色。此设计在整体布局上采用了“L”形的布局。这样是为了突出商业和办公与重要的街道相呼应。同时在基地内侧可以形成相对完整的绿化和景观。同时借鉴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围合”的感觉进行布置。空间清晰。而在立面和细节设计则采用了很多现代手法进行处理,简单而富有韵律和视觉冲击。与众不同且不失简洁。五 功能分析一层xxx六 交通分析

9、基地以“之”形建筑中庭绿化为主。基地西南角设置机动车出入口距离城市两条主路交汇口有大于70米的距离。同时在东北角设置另一个机动车出入口,这样机动车可以在基地内形成环线而流通。基地的北面,同时东北方向的机动车出入口同时兼做非机动车出入口。明确功能的分区,车流人流的区分。地下停车出入口分别设置在南向办公楼东北角,和基地的东北角。车流动线合理并舒适。避免了人车交杂和车流冲突问题。商业主要入口位于基地的西北角,形成广场,有效的吸引了潜在的大量商业人群。在北向和西向的沿街面,都减少停车位以及其他设置,以保证商业人流的环线,以便前来购物消费的人们。七 景观分析之形大楼为前广场预留出很大的空间,绿化和整体基

10、地风格相适应。形成有趣而不失灵动的绿色空间。基地前广场和北侧西侧绿化以中庭花园以水景、低矮灌木、步行道和草坪绿化为主,局部配以高大的树木,塑造更适合休息观赏的区域。临近卸货平台和停车区域,则以高大的乔木为主,起到遮挡视线,隔离噪音的效果。给排水方案(fng n)说明6.1 设计(shj)依据(1)有关批文和协议(xiy)合同(见建筑部分);(2)甲方提供的有关市政给排水资料;(3)建筑提供本工程红线范围内的平、剖面图;(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2003(2009年版);(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95(2005年版);(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11、 50140-2005;(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84-2001;(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 50013-2006(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4-2006(2014年版)(10)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370-20056.2 设计范围及慨况XXxx大厦建设用地位于00市凯旋路,共二十三层,建筑高度95.50m,为一类高层建筑。本工程给排水设计范围包括生活给水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生活污水及雨水系统等内容。6.3 生活给水设计6.3.1 水源、水压本工程水源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考虑到生活用水和消防系统的要求,拟从凯旋路和飞龙路

12、各引一条DN200(水表DN150)的管道进入建设用地并沿着建筑物群四周布置成环网,以确保生活及消防用水安全,市政管网压力为0.30MPa。6.3.2 室内生活用水量表序号项目用水定额(最高日)用水单位数用水时间(h)时变化系数最高日用水量(m3/d)平均时用水量(m3/h)最大时用水量(m3/h)1中餐酒楼50L/(p.次)5000121.5250.0020.8331.252办公楼40L/(p.班)2500人101.5100.0010.0015.003商场6(L/ m2)1900121.511.400.951.434地下车库地面冲洗2(L/ m2)18316 m271.036.635.235

13、.235绿化、广场及道路洒水2(L/ m2)6000m271.012.001.711716小计410.0338.7254.627管网漏失及未预见水量1041.003.875.468合计451.0342.5960.086.3.3 给水(jshu)系统室内给水系统为枝状布置,其中:地下二层、一三层由市政管网压力供水;四层以上(yshng)由管网叠压设备供水。 6.4 排水系统设计(shj)6.4.1污水系统室内地面层(0.000m)以上的生活污水重力流排出。为保证较好的排水水力条件和室内环境,污水管道系统设专用通气立管。本工程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厨房废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北面凯旋路的市

14、政污水管道。本工程拟设一座GFRP-4(V=4.67m3)的玻璃钢隔油池及一座HFRP-040(V=40m3)玻璃钢化粪池。6.4.2雨水系统 主楼屋面采用重力流雨水排水系统,设计重现期P=10年。屋面雨水由专用雨水斗收集后经雨水立管排至室外雨水管道。屋面雨水汇水面积采用00市暴雨降雨强度公式计算q=6500(1+0.462lgP)/(t+17.5)0.9(L/shm2),q5=577(L/sha)。裙房屋面雨水采用压力流雨水排水系统,设计重现期P=30年。屋面雨水由专用雨水斗收集后经雨水立管排至室外雨水管道。q5=663(L/sha)。 场地雨水由雨水口收集后,经室外雨水管排除至北面凯旋路的

15、市政雨水管网。6.5 消防给水系统设计6.5.1消防用水量消防用水以城市自来水和消防水池储水为水源,用水量如下:序号项目用水标准(L/s)火灾延续时间(h)用水量(m3)备注1室外消火栓系统303324市政管网直接供给2室内消火栓系统403432室内消防水池加压供给3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301108室内消防水池加压供给4一次灭火总用水量8645一次灭火室内消防用水量540室内消防水池设在地下一层,有效容量540m3,分为容积相等的两格,每格有效容量为270m3。在本建筑物顶层设一座有效容积18m 3的消防水箱提供初始用水和保证系统压力。6.5.2 室外消火栓系统本项目室外消火栓用水量按同一时间

16、火灾次数为一次计。一次火灾用水量按30L/s计。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在给水环状管网上设若干套室外消火栓。6.5.3 室内消火栓系统本项目室内消火栓系统根据建筑物的功能按消防规范的有关规定来设置。置于大楼建筑各层。室内消火栓用水由地下水泵房内的消火栓给水泵供给。事故时可以由消防车通过消防水泵接合器向大楼加压供水灭火。6.5.4 自动喷水系统 除部分气体防护区域外,本工程自动喷水系统设置于大楼各功能用房。自动喷水系统按中危险级设计,喷水强度8L/min .m2,作用面积1160m2,设计用水量30L/s,一次火灾延续时间1h。自动喷水系统灭火用水由地下水泵房内的自动喷淋给水泵供给。事故时可以由消防

17、车通过消防水泵接合器向管网供水灭火。6.5.5 气体灭火系统本工程在地下层的发电机房、变配电房采用七氟丙烷灭火系统。6.6环保与节能设计6.6.1 给水方面(1)埋地给水管道全部采用PE钢网架给水塑料管;室内给水管采用薄壁不锈钢管,避免了钢管使用时间长产生的锈蚀,大大提高了生活用水的卫生质量。(2)卫生洁具全部选用节水零配件。经常(jngchng)操作使用的DN15水龙头或阀门使用陶瓷芯产品,节水节能。(3)公共卫生间内的洁具采用红外线感应冲洗设备,对节约水量及防止(fngzh)交叉卫生污染起到很大作用。(4)充分利用城市管网压力,节能供水,节省水泵能耗(nn ho)。环保供水。(5)总水表处

18、加装管道倒流防止器,有效防止市政管网突然产生负压时的倒流污染现象。6.6.2 排水方面(1)采用雨、污水分流排水体制,起到了分流节能的作用。(2)选用了防止污水渗漏及处理效果好等优点的玻璃钢生物化粪池。(3)化粪池进出口采用FRP/PVC玻璃钢复合水封管件,确保安装、使用质量,防止大量发酵臭气窜入室内,阻止大量屎虫爬入管道,避免漂浮气体固体两相污物堵塞化粪池出口管段。暖通空调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建筑专业所提供的方案设计平面图;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

19、9-2005;5、XX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DBJ45/003-2012。二、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 ,为一栋办公综合楼,地下二层,地上 层。总建筑面积为10平方米,建筑高度为90米。三、设计范围 1、空调:2、3层裙楼采用集中式水冷中央空调系统,其余商业及办公设分散式空调,由业主自理。2、通风:地下车库及设备房设机械通风;地上各层卫生间及无外窗房间设机械排风系统。3、防排烟:根据国家及00市防火规范的规定设计相应的防排烟系统。4、厨房通风系统由专业公司负责,本专业预留排油烟井,厨房油烟需净化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四、设计计算参数1、室外计算参数(00市)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34.5;夏季空调室

20、外计算湿球温度 27.9;夏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31.8;夏季室外平均风速 1.5m/s;夏季平均大气压力 995.5hPa。2、空调室内设计参数房间名称夏季室温()夏季相对湿度()新风标准m3/(h人)噪声标准dB(A)管理用房262865304050餐厅242665254050包厢242665304050注:空调区域工作区平均风速:夏季0.150.30m/s,冬季0.100.20m/s。.3、通风设计参数房间名称车库设备用房卫生间换气次数(次/h)661210注:1. 车库排风量采用稀释浓度(nngd)法及换气次数法计算,取两者的较大值。五、中央空调系统(xtng)1、2、3层裙楼设夏

21、季单冷的中央空调(kn dio)系统,其余商业及办公设分散式空调,由业主自理。2、2、3层裙楼中央空调冷源采用水冷冷水机组,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安装在地下层制冷机房内,冷却塔安装在裙楼屋面。3、大开间的餐厅采用全空气系统,其余各空调房间均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方式,均采用顶送顶回的气流组织方式。4、空调冷冻水系统为两管制闭式系统,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分别为7和12。空调冷却水系统为两管制开式系统,冷却水供回水温度分别为32和37。5、各末端设备冷冻水管路采用电动二通阀加温控器控制;冷冻水供回水总管之间采用压差旁通控制,根据冷冻水系统的压力变化自动调节旁通水量。六、通风系统1、 地下室车库及设备

22、用房均设机械通风系统,车库及设备用房分别设通风系统,车库排风采用消防排烟风机,车库送风、设备用房送排风机均采用混流式通风机。2、地上各层卫生间及无外窗房间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进风;各卫生间及无外窗房间独立采用排气扇。3、其余有外窗房间均采用自然通风方式。七、防排烟系统1、地下车库、地下室设备用房内走道均设机械排烟系统。2、地下车库的排烟系统与排风系统合用,设备用房内走道的排烟系统与设备用房的排风系统合用。3、地上部分不能满足自然排烟的房间及内走道采用机械排烟系统。4、不能满足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均分别设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加压送风机均采用混流式通风机。八、主要材料选择1、空调风管

23、及新风管均采用镀锌钢板制作,其保冷材料采用铝箔贴面橡塑复合隔热材料。2、通风及排烟风管均采用镀锌钢板制作。3、冷冻、冷却、冷凝水管均采用镀锌钢管,冷冻、冷凝水管保冷材料采用铝箔贴面橡塑复合隔热管套。九、节能措施1、本设计采用高性能系数的冷水机组,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2、中央空调系统根据用户情况设置分户计量系统。3、采用中央空调分布式系统节能控制装置,对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进行优化控制,以达到节能目的。4、各空调房间采用温控器以控制房间温度在合理的范围内。5、中央空调冷冻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不大于0.0241。6、普通机械通风的通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不大于0.32W/(m3/h)。十、环保

24、措施1、冷水机组采用符合环保规定的制冷剂。2、采用低噪音的冷水机组、空气处理机、新风机、风机盘管、冷却塔、通风机等空调、通风设备。3、产生振动、噪音的设备均采取必要的减振降噪措施。4、所有制冷机房、通风空调机房由建筑配合内贴吸音材料。5、风水管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均采用不易积尘、不产生浮游物的材料。6、厨房通风系统由专业公司负责,本专业预留排油烟井,厨房油烟净化处理达标后排放。电气方案说明建筑概况:本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70280m2;地上部分面积约为51964 m2,其中办公建筑面积约41493 m2,商业建筑面积约10255 m2,公厕建筑面积约66 m2;物业(w y)用房建筑面积约150

25、m2;地下室面积约18316 m2;南楼建筑层数为23层,建筑高度约99.5米,南楼建筑层数为16层,建筑高度约67.5米,为一类高层建筑。地下室面积约为18316 m2,地下共二层,主要为车库和设备用房。设计(shj)依据:1.甲方提供的有关(yugun)文件。2.本工程采用的主要国家规范标准如下: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

2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8年设计范围:本设计包括变配电系统、照明、动力配电系统、防雷接地与安全系统等。变、配、发电系统:各负荷分类如下:一级负荷:消防控制室、防排烟风机、防火卷帘、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灯等消防用电设备;生活、排水泵、客梯及各主要通道照明等用电;计算机系统用电。二级负荷:办公照明等。三级负荷:其余用电负荷如空调等。按单位容量法进行用电负荷估算,办公及物业用房计算负荷约2915kW;商业计算负荷约820kW;地下室计算负

27、荷约275kW;总计算负荷约为4010kW。电源:拟由市电引接二路10kV独立电源为其供电。10/0.4kV变配电所:本工程拟于地块一地下室设置一个10/0.4kV变配电所,加上发电机房,总面积约300m2;变配电所装机容量为4x1250kVA。自备应急电源采用柴油发电机组,发电机房设于地下室内,装机容量为800kW。当市电失电时,自备柴油发电机组在15S内启动,保证一、二级负荷的用电。计量方式:专变设高压非居总计量,在低压侧分别进行动力等分类计量。无功补偿采用低压集中自动补偿方式,补偿后功率因数可达0.95。建筑电气节能措施建筑电气节能原则以科技、节能、增效、环保为理念,在满足、完善建筑物功

28、能要求的前提下,积极推广及采用先进的变、配电技术和设备,通过反复比较、调整、优化等步骤,制定合理的供配电系统方案,减少中间过程的各种损耗,以降低电能消耗,同时合理地配置建筑设备,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提高电能利用率,从而实现建筑项目的节能降耗。供配电系统节能合理设置10/0.4kV变配电所:使其尽量靠近负荷中心,有效地控制各变配电所的供电半径,降低线路传输损耗,提高供电可靠性。合理选择变压器:选用高效低耗的节能变压器,并根据负荷情况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台数及其负载率(变压器负载率宜为0.70.85),降低变压器能耗,提高技术经济效益。根据负荷需求的变化优化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方式,使变压器在

29、最佳状态下运行,减少损耗,达到节能效果。合理选择电缆、导线截面,改善电缆敷设条件。采取分相动态无功补偿措施,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减少线路及变压器损耗。动力设备采取有效的启动和控制方式。75kW及以上较大功率的电动机可以采用变频调速器或采用软起动器等启动和控制方式,提高电动机在轻载时的效率或保证电网电压的波动在所要求的范围内,达到节能的目的。照明配电系统节能照明节能设计应提倡(tchng)绿色照明。照明设计应满足建筑物不同场所、部位对照明照度、色温、显色指数的不同要求。充分合理(hl)地利用自然光。电气照明结合自然光采取合适的布灯方案和控制方式,实现照明节能。严格限制(xinzh)照明功率

30、密度(LPD)值,提高照明能效。照明功率密度值严格执行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关于照明功率密度值的有关规定,确保照明实际安装灯具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低于规定的照明功率密度值的现行值,力求接近或达到规定的目标值。合理确定照度标准。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照度标准,按实际房间功能需求选择制度标准值,不追求或攀比高照度水平。本项目照度标准、功率密度值及显色指数要求如下:办公室、阅览室300 lx 9W/ m2 Ra80;会议室300 lx 9W/ m2 Ra80;高级办公室 500 lx 15W/ m2 Ra80;一般商业营业厅300 lx 10W/ m2 Ra80;按不同的工作场所,选择

31、相适应的高效光源。商业区域、会议室等处光源主要以高显色性的卤素灯、陶瓷金卤灯、T5型节能荧光灯为主;办公室等处光源主要以T5型节能三基色荧光灯为主,配高品质电子镇流器。所用金卤灯配节能型电感镇流器,并采取就地补偿装置降低线路损耗。限制热辐射光源的应用,其优点是显色性好,启动快速,便于调光;但由于高效低,寿命不长,故要限制使用。在工程设计时除要求调光、开关频繁和短暂工作以及特殊装饰要求外,一般不应使用。照明控制一般采用跷板开关控制方式,对于会议室、办公室、走道、商场等区域分组集中控制;其他为一灯一控。 照明配电负荷尽量做到三相平衡,降低零相负荷电流,提高照明配电系统电能效率。防雷接地系统设计标准

32、:各单体均按第二类建筑防雷标准设计。防雷装置:屋面利用建筑物金属屋面结合避雷带作接闪器,利用结构钢柱作为引下线,利用建筑基础内主筋作防雷接地装置。电气接地和防雷接地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接地保护: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S(或TN-C-S)接地保护制式。建筑物内所有设备金属管道,电气接地保护线等均进行总等电位联结。为防止雷电压侵入,在所有电源线路进出建筑物处均装设防浪涌吸收装置。绿色建筑部分1、景观照明没有光污染;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设置合理的照明声控、光控、定时、感应等自控装置及智能照明控制相结合;公共场所照明设计不高于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规

33、定的照明功率密度(LPD)的现行值并达到对应照度值要求,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满足GB 50034 中的有关要求;所有荧光灯具选用节能型荧光灯光源,灯具效率不低于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第3.3.2条的规定值,其中开敞式灯具效率不低于75%,带透明保护罩灯具效率不低于65%。并须配套节能型电子镇流器,所采用的镇流器,应符合该产品的国家能效标准。2、针对公共照明、水泵、电梯、各楼层照明、插座、空调等负荷设置能耗计量表,为能源管理提供依据。3、设置足够的电气管井,电缆采用电缆桥架敷设,便于维护;线路穿越剪力墙、楼板均做好预留洞,避免后期开洞。电气消防部分消防应

34、急照明系统:在门厅、电梯前室、楼梯间、出入口及走廊等场所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在消防控制室、水泵房、变配电间、值班室、走廊等场所设置应急照明,并由专用照明配电箱(或专用回路)供电。消防系统供电:消防设备为一级负荷,采用双电源供电并在最末一级配电箱进行自动切换。导线选择及敷设方式:动力配电干线电缆沿桥架敷设或在电气竖井内明敷,导线则穿管暗敷。与消防有关的电缆采用低烟无卤耐火铜芯电缆,其余一般电线电缆采用阻燃低烟无卤型。一级负荷及重要负荷的配电支线穿钢管暗敷,或在防火金属线槽内敷设。消防线路(xinl)应独立敷设。至同一负荷的两路电源应分开敷设,如在同一线槽内敷设时需用防火隔板隔开。火灾(huzi)自

35、动报警系统本工程装设火灾自动(zdng)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保护对象等级为一级。系统采用控制中心控制形式。消防控制室设于一层,监控整个建筑物火灾及消防设备运行情况。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功能:火灾自动报警、消防泵监控送风排烟系统监控、电源监控及电梯迫降、消防应急广播、消防对讲、防火漏电系统及消防电源监控等。 消防设计1建筑消防1.1 消防设计依据本工程按以下有关的规范、标准、规定进行设计: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5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95)汽车库、

36、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大中型商场防火技术规定(沪消发2004352号)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2001年版)建筑灭火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民用建筑水灭火系统设计规程(DGJ08-94-2001)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GB50116-98)1.2 建筑规模及耐火等级 本项目由一幢23层和一幢16的办公楼,分别为91.5米和64.9米。一至三层为商业裙房,二三层作为连廊,连接两幢建筑。地下室为负二层。属于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各建筑单体按高层及多层民用建筑进行消防设计,其耐火等级

37、地下为一级,地面为一级。1.3 总平面(1)高层主楼及其裙房与周边建筑物间距均大于13米,高层主楼之间的间距也大于13米。(2)高层四周设4m宽消防车道,并与市政道路相连环通。消防车道转弯半径不小于12m。(3)塔楼、高层商业裙房均能保证1/4的消防登高场地。1.4 建筑构造(1)主楼均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属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2)塔楼的疏散楼梯均为防烟楼梯。每层楼梯总宽度均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 1.00米计算,并均大于1.20m。(3)主楼内的自动灭火系统的设备室、通风、空调机房均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的隔墙,1.5h的楼板和甲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隔开。电缆井、管道井、排

38、气道、垃圾道,其井壁均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井壁上的检查门均为丙级防火门。电缆井、管道井每隔三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做为防火分隔。(4)塔楼内部装修均选用非可燃性材料,木材一律经过防火处理。(5)地下室共二层,以汽车库、自行车库、设备用房。车库有单独的机动车出入口和人员疏散口,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隔墙( qin)和1.5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1.5防火分区(fn q)1.5.1 商业(shngy)(1)防火分区面积:由于裙房、塔楼及地下室均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各防火分区的面积按照如下控制:地上商业(含餐饮):4000平方米;(2)安全出

39、口: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且分散布置;当设置两个安全出口时,其间距不小于20m。商场内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门作为辅助安全出口计算疏散宽度和疏散距离,但不计入安全出口数量。并符合下列要求:(a)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b)每个防火分区辅助安全出口的总宽度不应超过该防火分区所需疏散总宽度的30%。(3)疏散距离:商场的营业厅符合双向疏散条件的,其最大允许的直线距离不大于30m,行走距离不大于45m; 符合单向疏散条件的,其最大允许的直线距离不大于15m,行走距离不应大于18m。商场内设置固定分隔铺位的商铺,与公共通道之间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隔墙并砌至楼板底部时,室内最远一点至

40、商铺出口的距离不大于15m。商铺出口至安全出口的距离符合双向疏散条件的,其最大距离不大于30m; 符合单向疏散条件的,其最大距离不大于15m。1.5.2办公(1)防火分区面积:由塔楼及地下室均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各防火分区的面积按照如下控制:办公楼:2000平方米。(2)安全出口: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且分散布置;当设置两个安全出口时,其间距不小于5m。(3)疏散距离:房间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符合双向疏散条件的,其最大距离不大于40m; 位于袋形走道两端或尽端的房间,其最大距离不大于20m。1.5.3 地下汽车库(1)防火分区面积:由于地下室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

41、灭火系统,防火分区面积按照如下控制:地下汽车库:4000平方米。(2)安全出口: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且应分散布置。当设置两个安全出口时,其间距不应小于5m。(3)疏散距离:汽车库室内最远工作地点至楼梯间的距离不应超过45m,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距离不应超过60m。1.5.4 地下设备用房(1)防火分区面积:由于地下室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防火分区面积按照如下控制: 由于设备用房内主要以设备为主,对于纯设备用房的防火分区面积适当有所放宽。(2)安全出口:本防火分区内至少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当缺少第二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时可借用相邻防火分区作为第二安全处口。

42、1.6防火卷帘(1)公共建筑防火分区之间应以防火墙分隔为主,防火卷帘使用的总跨度不应超过该防火分区防火分隔物总长度的1/3,或使用防火卷帘的总宽度不宜超过20m。(2)当采用防火卷帘进行防火分隔时,防火卷帘应在2min内闭合。(3)当公共建筑内设有中庭时,如中庭底部及回廊只作为观赏或交通廊道,不作为商业等其它功能使用时,中庭四周不封闭,面向中庭回廊的房间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C类防火玻璃隔墙,且中庭回廊的宽度不小于3m,中庭不水平跨越防火分区。如中庭底部有营业场所,则在中庭四周采用防火卷帘分隔。1.7防火分隔物与耐火构造防火墙从楼地面基层隔断(gdun)至顶板地面基层,其墙的耐火等级不小于3

43、小时,防火墙上的门窗采用甲级防火门窗;设备用房、消防控制室、厨房等房间的隔墙采用(ciyng)耐火极限不低于用2H的不燃烧体,其隔墙上的门窗采用甲级防火门;管道井壁采用耐火时间不低于1H的防火分隔(fng),每层楼板处采用相当于楼板耐火等级的不燃烧材料分隔封堵。井壁上的检修门采用丙级防火门,楼层建外墙玻璃幕墙在楼板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H、高度不低于0.80米的不燃烧实体墙裙。本项目各建筑单体均设置防烟楼梯间。对没有直接采光和通风的楼梯间按防烟楼梯间设计。凡与地下室共用的楼梯间在首层与地下室入口处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及乙级防火门隔开,并有明显标志。当防火墙设在转角附近时,内转角两侧墙上

44、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米,当一侧装有固定乙级防火窗时,距离可以不限。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米;当水平距离小于2米时,应设置固定乙级防火门、窗。所有保温材料采用非燃火难燃材料。2 机电消防消防机电系统包括下列设备:1)室外消火栓系统2)室内消火栓系统3)自动喷淋系统4)大空间智能灭火系统5)水喷雾灭火系统6)固定气体灭火装置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8)紧急广播及消防通讯系统9)建筑灭火器10)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11)防烟、排烟系统(详见暖通章节)消防水源为市政给水。由市政提供两路DN300的给水管道供室内外消防用水。室外消防管路成环布置。

45、办公+裙房分别设置独立的消防系统。办公、商业裙房在地下二层设置消防、冷却塔合用水池,其中消防水量为100m3,由安装于地下消防水泵房的消防泵从水池吸水,加压后供水至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淋系统、大空间智能灭火系统、水喷雾系统。2.1自动喷淋系统办公楼及裙房办公:按中危险等级I级设计地下停车库、商场: 按中危险等级II级设计在办公楼及商业裙房内除不宜用水灭火地方外均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串联喷淋泵给水系统,竖向分区供水;喷淋加压泵自地下二层消防与冷水塔补水合用水池(其中消防水量100m3)吸水加压供水至20F中间串联加压水泵供至整个系统,喷淋加压泵均为一用一备。消防与冷却水补水合用水池设保证消

46、防水量不被动用的措施。喷淋系统竖向分区,设减压阀组保证报警阀后管网压力不大于1.2MPa。低区配水管设减压孔板保证配水管入口压力不大于0.4MPa。系统设置水泵接合器,水泵接合器设在消防车便于选用地点。管材选用大于等于DN100喷淋管采用热镀锌无缝钢管,卡箍连接;小于DN100喷淋管采用热镀锌钢管,螺纹连接。2.2室外消火栓系统按规范要求,室外消火栓沿道路设置。各消火栓间距不超过120米,保护半径不超过150米。2.3室内消火栓系统本项目设两套独立的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一套供酒店部分消火栓用水;一套供办公楼及裙房消火栓用水。办公楼及裙房室内消火栓按规范要求安装在办公楼、裙楼以保证覆盖所有(su

47、yu)区域。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环状管网布置,竖向以裙房屋面(wmin)为分界,分高中低三区,保证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不大于1.0MPa。 消火栓将按规范要求安装于各楼层及其消防电梯前室,地下室和明显便于取用的地方。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室内任何部位有两股室内消火栓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同一(tngy)楼层的室内消火栓的布置间距不应大于30m。系统设置水泵接合器,水泵接合器设在消防车便于选用地点。管材选用大于等于DN100喷淋管采用热镀锌无缝钢管,卡箍连接;小于DN100喷淋管采用热镀锌钢管,螺纹连接。2.4水喷雾灭火系统水喷雾系统与喷淋系统合用消防泵,管道于报警阀前分开。设置此装置的地方包括备

48、用发电机房、油箱间和锅炉房。系统设计喷水强度为20升/分平方米, 平均持续喷雾时间为0.5小时。2.5气体灭火系统变压器室、开关室、高低压配电房等房间将设置管网式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2.7 手提式灭火器本项目整个建筑按规范于各类机房(风机房、空调机房、强弱电机房、发电机房、电梯机房、配电间、变电所等)内设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灭火器应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影响安全疏散。2.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办公楼及裙房办公楼为超高层建筑,裙房为高层建筑,整体按特级保护对象进行系统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控制中心的保护形式。系统采用智能式消防报警系统,采用两总线环形方式,每个设备需有独立地

49、址,以便于消防控制屏上显示火灾位置。系统具有火灾报警、联动控制、紧急广播联动等功能,包括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声光报警器、消防电话、感烟感温探测器和水流指示器等报警装置。当发生火灾时,系统可联动声光报警器和应急广播对相关楼层进行报警,控制相关楼层的正压送风阀、排烟阀和防火卷帘门,启动相关的正压送风机和排烟风机,进行电梯迫降,切断非消防电源,并反馈所有的动作信号。火灾手动报警按钮及声光报警器应设于消火栓、消防电梯前室、梯间进出口及其它公共区域。消防电话设置于消防控制室、发电机房、变配电房、消防水泵房、消防电梯机房、正压送风机房、排烟机房及其它与消防有关的机房。感烟探测器主要设于办公区、公共走道、大堂、商业等处以及各机电设备房内。感温探测器主要设于地下车库及机房管井内。楼层显示盘设在每个防火分区或每个楼层的疏散楼梯间。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与气体灭火系统控制屏连接,监控其报警、动作信号。节能方案设计说明建筑(jinzh)方面 1) 总平面布局:该项目地理位置处于夏热冬暖地区,节能设计考虑夏季隔热,建筑平面尽可能规整布置,在朝向上尽量争取坐北朝南,当有西侧窗户时,采用(ciyng)外部遮阳措施。 2)建筑开窗利于穿堂风通过,立面开窗面积(min j)比合理。1、墙体:本工程主体为钢筋混凝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