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东的家世及其与南社的情缘_第1页
汪东的家世及其与南社的情缘_第2页
汪东的家世及其与南社的情缘_第3页
汪东的家世及其与南社的情缘_第4页
汪东的家世及其与南社的情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汪东的家世及其与南社的情缘汪东先生 (1889-1963) ,江苏吴县人,民国著名学者和书画 家,生前曾任江苏省政协常委、苏州市政协副主席、民革江苏省 副主任委员和民革苏州市主任委员等职。 他原名东宝, 后改名东, 字旭初,号寄庵,别号寄生、梦秋,其长兄荣宝病逝后,东宝有 感“雁行折翼”,遂改单名为东,因而后人多称为汪东。汪东才 华横溢,精于治学,在词学、文字学、音韵学、书法、绘画等领 域颇有造诣,留下不少名作, 梦秋词为其代表。他也是南社 诸多名人中颇有声望和影响的人物。 然学术界对汪东的研究相当 有限,有些学者重点描述汪东的人生轨迹, 有些注重把他作为章 太炎门生论述, 但对汪东出身的家世

2、, 他为何能在诸多领域独善 众长,是否有其家学渊源,他与南社的关系如何,在南社中有何 特点等问题述及不多。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史料, 并探寻其后人足 迹,掌握到有关汪东家世、家学的第一手资料,厘清了其在南社 中的活动,谨以此文请教于方家。一、汪东的家世与家学渊源汪东出身于书香门第, 其显赫的家世和深厚的家学, 决定了 他的个性风貌及学术品格。 对于汪东的家世, 笔者在国家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等查阅 清朝殊卷汇编 、元和县志 、吴县志 、 苏州市志等史料,依据汪凤藻光绪癸未科 (1883 年) 会试殊 卷、汪荣宝光绪丁酉科 (1897 年) 拔贡卷等第一手资料,厘清了汪东的家世渊源。据史料记载,汪

3、东出身于苏州读书世家,其所 在汪氏一族因世居苏州娄门内北街, 是为娄门内北街汪氏。 这支 汪氏乃是由安徽迁入元和县的。 据汪荣宝 1897年( 光绪二十三年 ) 丁酉科拔贡卷记载,其“始祖为铁佛,唐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 宣城郡开国公”。另据汪东伯父汪凤藻1883年(光绪九年 )癸未科会试殊卷载, 其家族“世居安徽徽州府休宁县潜阜”, 其“高 祖为大泽,字楚川,号养斋,国学生”。由此可见,汪东的祖籍 为徽州府休宁县, 其先祖为唐开国公铁佛。 约在清朝中期其家族 “由皖迁吴,人元和县籍”。世居苏州娄门内北街,汪氏这支家 族在苏州甚至整个中国都很有影响, 清代殊卷中收入该支家族四 人,即汪凤池、汪凤

4、梁、汪凤藻、汪荣宝。其家族还是外交官世 家,汪凤藻担任清朝驻日使臣,汪荣宝在民国后担任驻比利时、 驻瑞士、驻日本公使,家族成员参与了晚清至民国重大事件,如 甲午战后的中日交涉、晚清钦定宪法的起草、与保皇派的论战、 辛亥革命等,对晚清民国政局都有深远影响。汪东先祖在清朝中期定居元和县后, 其子孙后代以读书应试 和人仕做官为业,渐而形成家学。据资料记载,其高祖“名承?,字念勤,号砚田,为太学生,国子监典籍衔,奉直大夫,五品顶 戴,任镇江府训导。”汪承 ?之弟“名承焕,字念典,号西亭, 太学生,国子监典籍衔,黜赠为奉直大夫,五品顶戴,任镇江府 训导。”曾祖“名元圻,字肇封,号湘芷,议叙从九品,”后任

5、 镇江府训导。可见,汪姓一门多为饱读诗书之士,虽非为官场中 高官显贵,但亦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可谓仕宦之家。另外,他们 的政治活动多以教育事业为主,二代三人均曾在镇江府任过训 导,掌管这一地区的科举教育。至汪东的祖父汪亮钧时,其家族 颇望,汪亮钧生有四子,依次为汪凤池、汪凤藻、汪凤瀛、汪凤 梁,此兄弟四人皆为才俊之士,且都任过知府,在清末官场中有 “一家四知府”之时誉。而自汪亮钧开始,更加注重兴教之事, 渐而形成独特的家学,这对汪东的学问研求、个性的形成影响颇 为深远。纵观汪氏家族诸人,对汪东成长和思想转变影响最大的 有祖父汪亮钧、伯父汪凤藻、父亲汪凤瀛和长兄汪荣宝等,下面 予以考察和探寻。祖父

6、汪亮钧。汪亮钧是生活在道光和咸丰两朝的传统仕人, 据曹允源、李根源等编修的吴县志卷六十八记载,汪东的祖 父汪亮钧官至镇江府学训导。 他颇具胆略,在前往镇江府学赴任 之时,正值太平军围困镇江府,“上下游皆为敌据,镇江以孤城 扼敌。”而汪亮钧作为一介书生,竟然“单车赴任”。到镇后, “奉檄治团防,昕夕徒步衢巷讥察”,以致“奸尻间谍无所容, 城守益固。”因守土有功被清廷奏奖五品顶戴。汪亮钧的思想和处世之道未能超出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的范围,他反对太平天国起义,也反对外来势力对原有社会秩序的破坏。江南肃清后,汪亮 钧专心授学,在镇江府“别创冬荣春满斋”,“会课评陟精当, 捐给花红”,其时“大江南北能文之士

7、争先投卷以待品题,先后得科第以去者踵接一时,称盛会焉。”在人文荟萃的江南得到文 人学士的推崇,可见亮钧本是治学有方、博闻广治的儒学之士, 他精通四书五经, 谙熟科考文章。 由祖父汪亮钧传承光大的家学 遗风,对后来的汪东乃至整个家族有直接的影响, 后来家族中出 了三位拔贡,即汪凤池、汪凤瀛、汪荣宝,所谓苏州“一门三拔 贡”,在整个清朝科场颇具声名。未成年前的汪东深受祖父的影响, 年少的汪东接受的是传统 儒家教育, 这让他具有了深厚的国学功底。 汪亮钧是旧式饱学之 士,儒家文化的熏陶使他热衷于科举应试, 期望孙辈们能勤奋读 书,通过科举迈人仕途,以光宗耀祖,显耀乡里。为此,他“延 名师课诸孙读”,

8、同时亲自授学,每日不辍,督促诸孙儿专心学 业。时有“桃源书屋”,为汪东诸昆仲读书之所。幼年的汪东天 资颖异,至性过人, 再加上祖父从旁指点, 至十岁时就阅毕群经。伯父汪凤藻。汪亮钧虽为传统仕人, 但具有洞察时事的眼光, 生活在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的时代, 他敏锐地意识到世界形势的 巨变,毅然把自己的二儿子送到上海广方言馆中接受西学教育, 这就是汪东的伯父汪凤藻。汪凤藻 (1851-1918) ,字云章,号芝 房。他于 1863 年奉父之命人上海广方言馆,学习英文,是接受 过系统西方教育的“新式人才”, 1868 年被选送到京师同文馆 继续深造。毕业后在京师同文馆任教,致力于西学书籍的翻译, 翻译

9、了公法便览、富国策、新加坡刑律和英文举 隅等书。 1892年 8月,任出使日本国大臣。汪凤藻作为驻外 使臣,洞察到日本的动机和野心,在甲午战云骤起前,他致电李鸿章,指出日本现“布置若备大敌”,清廷“似宜厚集兵力,隐 伐其谋”。中日开战,汪凤藻率使馆人员回国。 汪凤藻接受过系统的西学教育,思想上受到西方文化的熏 陶。他热衷翻译西学书籍,努力让国人了解西方世界,试图通过 外交途径使清廷步人国际舞台。甲午中国战败对汪凤藻震动极 大,此后他致力于教育,以培育人才为强国之本, 1902 任上 海南洋公学总理, 1909 年任京师大学堂格致科监督。就在汪凤 藻在南洋公学专心于教育之时, 受到伯父的影响,

10、汪东决心弃传 统旧学, 1903 年人上海震旦公学开始接触西学,汪凤藻则给与 了很多指导,促其精研西方学问,以求将来能学有所用。汪东甚 为钦羡和叹服二伯父汪凤藻流畅的外语和广博的西学知识, 这也 激发了他外出留学的欲望。父亲汪凤瀛。汪凤瀛 (1854-1925) ,字志澄,号荃台。 1885 年(光绪十一年 )乙酉科拔贡。 1891 年,跟随仲兄汪凤藻出使日 本, 1894年因甲午战争归国,以知府分发湖北。汪凤瀛撰书治 文,均能切中,文才学望,称道一时,遂被两湖总督张之洞延揽 入幕府,担任总文案要职。在南皮幕府中,因汪凤瀛握有实权, 被官场戏称为“小宫保”。 在张之洞的赏识和提拔下, 汪凤瀛先

11、 后担任过湖北自强学堂提调、湖南常德知府、署武昌知府、长沙 知府等职。袁世凯闻其才,召为总统顾问。 1915 年间,袁企图 称帝,汪凤瀛撰 致筹安会与杨度论国体书 ,反对袁世凯称帝, 持“七不可”之说,引经据典,文采斐然,与梁启超的异哉所 谓国体问题者同为当时反对帝制的两大名文,传颂南北,凤瀛 以此义声震天下。国内军阀混战,民生艰难,他又撰救亡论十 九篇,旨在提倡道德,改良社会。 1925 年汪凤瀛去世,葬于 吴县陆墓山 (今苏州市越溪镇陆墓山 ) ,章太炎撰写有 前总统府 高等顾问汪君墓志铭。汪东极为敬佩父亲的才学和胆识,而汪 凤瀛对汪东更是从严要求, 树伯父为榜样, 自小督促习学诗书礼 仪

12、,这为汪东的才学奠定了基础。长兄汪荣宝。汪东共有兄弟八人,依次为:荣宝,乐宝、东 宝、楚宝、桢宝、椿宝、松宝、相宝,其中,汪东宝与荣宝同为 汪凤瀛的原配夫人张氏所生, 故二人感情甚笃, 长兄对其影响也 最大。汪荣宝 (1878-1933) ,近代诗人、外交家,光绪丁酉科 (1897 年)拔贡。 1901至 1904年留学日本,曾参加励志会、青年会、 “拒俄义勇队”等政治团体。 归国后在清政府民政部、 宪政编查 馆、法律修订馆等中央机构担任要职,参与推行多项新政改革, 成为政治改革中的实干兼智囊人物。 他是中国近代第一批宪法和 法律文书的始作俑者,参与编纂了民事诉讼律、 大清新刑 律、钦定大清宪

13、法 等多种法律。 在清末, 汪荣宝与曹汝霖、 章宗祥、陆宗舆都属体制内改革派, 他们“每逢新政, 无役不从, 议论最多”,被合称为政坛“四大金刚”。民国之后,他作为临 时参议院议员、国会议员,依然成为体制内的公务人员,在制定 天坛宪法、反对袁世凯称帝等活动中奔走呐喊,抗辩议坛,颇有 声望。 1914 年,任驻比利时公使, 1919 年任中国首任驻瑞士公 使。 1922年6月至 1931年7任驻日本公使,时间达 9年,在民 国时期任日本公使时间最长。 回国后, 担任张学良北平陆海空军 副司令部行营参议、外交委员会委员长。 1933年 6 月病逝,年 55 岁。著有清史讲义、法言义疏、思玄堂诗集、

14、 金薤琳琅斋文集等。长兄汪荣宝对汪东的影响最大最深远, 荣宝、东宝皆工词章, 擅考据,颇负声名,被时人合称“吴门二汪”。作为同胞兄弟, 汪荣宝对这个比自己小 12 岁的弟弟倍加照顾,从生活的细节到 求学的道路, 均提出中肯建议。 汪荣宝早年在上海南洋中学读书, 后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他也为弟弟指出了同样的道路, 1904 年荣宝在日本留学,召弟前来,汪东遂到日本求学,年方15 岁,亦进入早稻田大学。 汪东在国内时已有革命倾向, 到日后又受到 其兄革命思想的影响,遂人同盟会,从事革命宣传鼓动工作。荣 宝在治学、处世均与东宝多有指教和探讨。汪东出身诗书世家, 家学渊源含英咀华, 深厚的家学渊源影

15、响着他思想。 而自汪亮钧为首的祖辈开创的苏州汪氏学风, 具有 以下特点: 1. 深厚的传统文化情结,注重科举应试的儒学。朱子 小学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皆为启 蒙必学,后又辅易、尚书、诗经、礼记、左 传等,皆为中国文化之精华,也是少年汪东必读之书籍。 2. 兴教重学、兴办教育。自其高祖始,代有担任镇江府训导之职, 负责当地的科举和教育。 后汪东伯父曾在京师同文馆、 上海南洋 公学、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堂任职, 父亲汪凤瀛曾是湖北自强学 堂(今武汉大学 )的创办者。 20 世纪 30 年代汪东在中央大学任教 就受到家学的影响。 3. 因时而变、因势而化、不拘旧学的治学精 神。汪氏家族在近代风雨

16、如晦的大裂变时代,眼界开阔,主动吸 纳新知,移植西学,如汪凤藻人新式上海广方言馆和京师同文馆, 接受系统的西学教育。 4. 关注时事、投身政治,却能独守清白的 处世哲学。 汪东的父辈们皆在晚清官职显赫, 如前所述前伯父凤 藻曾担任驻日使臣, 其父在张之洞幕府中握有实权, 其兄担任民 政部参议等职。但都称得上清正廉洁、为民请命的官吏,在面对 政治漩涡时, 能果断避开且能独善其身。 汪东从先辈们秉持的儒 家人生哲学和处世之道中体会到人生的基本道理, 在他们的言传 身教中塑造自己的个性品行。 这一切对怀有救世之志的汪东产生 了重大影响,促使他开始思考和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汪东从小嗜书好学,恣情披览,

17、其生前多以教育为业,又关 心政治,深谙国家时事,与典籍相伴,寄情于书画。总而观之, 汪东先生一生大致可分为以下四期:提倡革命反对清政府时期 (14 岁至 22 岁) 。自人上海震旦 公学至 1911年辛亥革命,约有 8 年。 1903年汪东人上海震旦公 学,当时上海发生了“苏报案”,清廷逮捕章太炎和邹容,但二 人毫不畏惧,在租界会审公廨上慷慨陈词,宣传革命思想。汪东 深受影响,遂在心中萌生革命理想。 1904 年,汪东到日本求学, 年方 15岁。到日本后, 他先人成城学校, 后人早稻田大学。 1905 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 他毅然投身革命, 由孙中山介绍加入这一 革命团体,成为该会早期的重要成

18、员。同年,民报创刊,汪 东担任撰述,与宋教仁、廖仲恺、汪精卫、胡汉民等同为宣传革 命的吹鼓手。汪东署名“寄生”,在民报上连续发表论支 那立宪必先以革命、答新民论、复仇论、法国革命 史论、革命今势论、励志论、侦探与革命党论等 文,他充分肯定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客观评价洪秀全领导的太平 天国运动,紧紧围绕革命的改良的问题,与改良派展开辩论,大 力宣传革命思想。 1910年回国准备革命事宜, 1911 年参加江苏 光复。民国人仕从政时期 (23 岁至 37岁) 。时间自 1911年至 1926 年约有 15 年。在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仅,汪东即被江苏都督程德 全聘为江苏都督府驻上海办事处秘书, 负责联络

19、革命党人。 民国 成立后,汪东认为“革命已经成功”,应功成身退,故退出同盟 会,拒绝参加后来成立的国民党, 但在政府中担任职务, 自 1913 年历任北京大总统府法政咨议、 内务部编订礼制会员、 政事党礼 制馆嘉礼主任、内务部佥事、民治司第三科科长等职。 1917 年 后赴浙江,历任象山、于潜、余杭等县 知事,颇有政绩。此 时期汪东还积极参与创办报纸杂志, 1913 年主编大共和月报 , 1923 年创办华国月刊。投身教育事业时期 (38 岁至 60岁) 。 1927年始到 1949 年止。在 1927 年,汪东受第四中山大学校长张乃燕之聘担任该校 教授兼中文系主任。 第四中山大学 1928

20、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 1930 年,罗家伦又聘汪东为文学院院长。 汪东还是中央大学“校 歌”的作词人,歌词日:“维襟江而枕海兮,金陵宅其中。陟升 皇以临睨兮,此实为天府之雄。焕哉郁郁兮,文所钟。宏我黉舍 兮,甲于南东。干戈永戢,弦诵斯崇。百年树人,郁郁葱葱。广 博易良兮,吴之风。以此为教兮,四方来同。”汪东任中大文学 院院长期间,擘画经营,广纳才俊,名家云集,有如王伯沆、黄 侃、胡小石、吴梅、汪辟疆等,可谓极一时之盛。他与教师、学 生相处,关系均甚融洽,流传了不少佳话。 1937 年抗战爆发后, 汪东便随中央大学迁至四川重庆。 期间曾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驻 重庆行营第二厅副厅长, 1943 年

21、任重庆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抗战胜利后担任国民政府礼乐馆馆长, 1947 年任国史馆纂修, 与柳诒征、夏敬观、冒鹤亭、汪辟疆、顾颉刚等人共事。此间, 汪东在上海新闻报副刊连载其寄庵随笔,随写随登,凡 一百数十则,后结集成书刊行。热衷于词学书画研究时期 (61 岁后至 74岁病逝 )。新中国 成立后,汪东初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 1956 年,最高 国务会议通过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北京和上海两地各成立一家 中国画院的建议, 组成了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 汪东为筹备 委员,并被聘为画师。上海中国画院成立后,他又先后作多景 楼诗画卷、唐人诗意图、谢眺青山李白楼、松溪仙 隐图、后村别墅图等。

22、1961年 10月, 72岁的汪东前往北 京参加辛亥革命 50 周年纪念会, 与周恩来、 董必武等合影留念。 后来又当选为江苏省政协常委、 民革苏州市主任委员、 江苏省副 主任委员和民革中央常委。 1963 年,汪东因患胃癌医治无效, 病故在苏州,葬于吴县越溪陆墓山,享年 74 岁。二、汪东与南社的情缘汪东于 1912 年在上海参加南社, 是年 23 岁。柳亚子在南社 名单中记录: “汪东,字旭初,号梦秋,别号寄生,江苏吴县人。 ” 蛇汪东被誉称“南社才子”, 足见他在社中颇有影响和声望, 汪 东缘何参加南社,参与社中哪些活动,有何地位与作用,下面予 以考察。汪东之所以参加南社,是因为他的政治

23、主张与南社精神吻 合。南社创于 1909 年,是中国近代具有进步思想的文学社团, 社名取自于“操南音不忘其旧”之意, 其发起人柳亚子、 陈去病、 高天梅等都是同盟会会员,他们提倡民族革命,反对封建帝制。 南社虽以文学而结社,但其政治主张相当明确:反对专制,力倡 民族独立和民主共和,辛亥革命前后,社友纷纷汇集上海,评击 时弊,参政议政。汪东早年参加革命, 1905 年人光复会,在晚 清时提倡革命, 反对清政府, 鼎革时期又为实现民主政治而奔走 呐喊,民国后为民治成功而欢欣鼓舞,他担任政府的官员,竭力 践行民主政治,这都与南社的政治主张基本吻合。与文人雅士交流也是汪东参加南社的原因。 汪东是近代大

24、儒 章太炎先生的高足。 1906 年,流亡日本的章太炎在东京开设国 学讲习会, 定期讲授文字学、 音韵学、庄子及中国文学史等课程, 此时在日本留学的汪东就与黄侃、钱玄同、吴承仕、周树人、周 作人、许寿裳等前往听讲,北面受业。其中黄侃、汪东、钱玄同 精于文学,吴承仕精通经学,四人有“章门四子”之称,时人又 将称黄侃、 汪东称为“章门二妙”。 太炎先生曾将著名弟子五人 戏分为天王、东王、西王、北王及翼王。寄庵谈荟中记载: “黄侃尝节老子语: 天大地大道亦大, 概余作书, 是其所自命也, 宣为天王;汝为东王,吴承仕为北王,钱玄同为翼王。余问钱何 以独为翼王?先生笑日:以其尝造反耳。越半载,先生忽言,

25、以 朱狄 (希祖 )为西王。 ”汪东获老师“东王”之封, 足见其学问之 深厚,才华横溢的汪东自然希望与志趣相投的文人雅士吟诗作 画,填词作曲,互相唱和。而南社是近代中国一个全国性的文化人结社, 以苏州、 上海 为活动中心,辐射华东、华中、华南、华北等地。南社几乎囊括 了当时海内的各界精英和文人雅士, 如政治、 教育、法学、文字、 历史、军事人才无所不有,社中人物一人多艺,诗词、戏曲、绘 画、书法、金石,触类旁通,各有所长。如音乐家李叔同、曾孝 谷等,小说家包天笑、范烟桥,翻译家周桂笙、周瘦鹃等,画家 黄滨虹等。汪东在音韵、词学、书法、绘画等方面颇有功底,才 学出众,加入南社群体觅得知音是其本意

26、。另外,汪东的前妻是柳亚子的姨母, 比柳亚子还小三、 四岁, 柳亚子称她“新娘姨”。 柳亚子是南社的发起人之一, 与汪东联 系颇多, 柳亚子曾在一则通信中说: “旭初先生对我的批评个 性极强四字,深得我心,我非常高兴。我是王仲瞿,他不愧为 舒铁云。 ”可以想见, 这层姻亲关系又为汪东参加南社提供了便 利。汪东在南社的主要文学活动是参加南社的雅集。 雅集是南社 的主要活动形式, 从 1909年至 1922年南社先后举行过十八次雅 集和两次临时雅集,雅集都是在名园佳景之处,纵观历次雅集, 除第一次在苏州的虎丘、 第二次在杭州西湖的唐庄外, 其余都分 别是在上海的张园、愚园、徐园和半淞园举行,其中张

27、园 1 次、 愚园 13次、徐园 3 次和半淞园 1 次。根据南社纪略记载, 汪东参加了第 6次雅集,时间为 1912月 3月 13日,地点在上海 的愚园。参加的人数恰好有 40 位,其中包括柳亚子、朱少屏、 姚石子、冯心侠、黄滨虹、胡朴安、叶楚伧、邹亚云、王省明、 雷铁崖等诸人,汪东名列 16 位。此次雅集与之前相比,规模可 算是较大的, 此是民国成立后南社的第一次大型活动, 汪东是人 社后首次参加雅集,自然格外重视。愚园园内景色如画,进园门 过小桥即可见云起楼,楼后水池中建有如舫亭,过此为敦雅堂, 堂后筑假山,山上建花神阁, 内镌有闽人辜鸿铭之诗文。 池的东、 西、南三面皆筑有亭榭。楼西北

28、设球场、弹子房,当时上海尚无 动物园,此处开风气之先,饲有虎、豹、猩猩、孔雀、仙鹤等动 物,供人观赏,园内备有茶点酒肴,以供饮用。每逢春秋佳日, 游客熙攘,往来不绝,各方初来上海人士以来此一游为快。此次 雅集安排的内容也丰富有序, 先在云起楼举办茶话会, 老友相逢, 彼此寒暄问候, 这些文人雅士唱和诗词, 在春日的阳光里尽显士 大夫式的闲情雅致。随后到民影合照留念,晚宴设在杏花楼,席 间谈论时政要闻,行酒令,畅快淋漓,酬唱诗词,尽兴方归。汪东在南社的词学成就值得探究, 他的词作是南社词人中的 代表。在共 22 集的南社丛刻中,名列南社词人的就有 145 人之多,而为避免将南社词学成就膨胀化,汪

29、东、沈尹默、于右 任等人虽列名社籍,但作品未刊布在南社丛刻中,其词的成 绩不计人南社“功名录”。然而,汪东的词 的虽未被收录到 南社丛刻中, 并不代表其词的成就不被南社认同, 在谈到南社词 时,汪东当首屈一指。汪东的词自成风格,“控纵自如,顿挫有 致,舒徐绵邈,情韵交胜”,颇受世人赞誉。其词作合集为梦 秋词,共二十卷,计有词 1380 余阙,为词中佳作。收录他从 1909年到 1962年 50年间的词,计 20卷 1380余阙。得词之富, 工力尤深,蜚声海内,被誉为“近代词学大家”。刘梦芙做作的 “五四”以 ?词坛点将录中,把汪东定位“天雄星豹子头林 冲”,评其词“落笔即法清真,兼及柳三变,取

30、径高骞。顺流而 下,由北及南,白石、梅溪、梦窗、碧山、玉田,皆采纳精髓, 亦不废稼轩、后村、龙洲,融通变化,遂成大家。”他的词作随 时代变迁,晚年取材现实题材,写政治生活,“勇于开拓之功, 诚不可没”。 20 世纪 30 年代后,汪东在中央大学执教,指点培 养著名词人程千帆、沈祖 ?(程千帆之妻 ) ,师生共为词坛大家传为佳话。南社在发展过程中, 内部出现分裂和相左的观点, 南社本身 是松散的社团, 其社员内部政治意识与文学观念存在着混乱与分 岐,在遇到重大的政治对峙或者文化运动时, 南社成员之间的意 见相左是难以避免的。如 1917 年出现对“同光体”诗人评价不 同而引起的南社内部一场纷争,姚锡钧、胡先辅、闻宥、朱玺等 吹捧陈三立、郑孝胥等诗人,柳亚子、吴虞则持批判态度,结果 造成了南社的严重分裂,自此南社每下愈况。就汪东来说,若单 纯从文学层面上看, 他反对柳亚子, 赞同对同光体诗人的正面评 价,这主要是因为汪东本身是力主“保存国学”。民国成立后, 他提倡复兴中国的优秀文化, 此所谓“弘扬国粹”, 虽然这些主 张没有什么错误,但无疑会阻碍他接受新文化的主张。在 1919 年后的新文化运动中, 汪东本身具有的国学情结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