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习心得体会_第1页
中医妇科学习心得体会_第2页
中医妇科学习心得体会_第3页
中医妇科学习心得体会_第4页
中医妇科学习心得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妇科学习心得体会中医妇科学习心得体会(一)中医妇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方面必须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既不能纸上谈兵,空讲理论;也不应单纯地介绍经验,而忽略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那么,如何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中医妇科的基本知识呢?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这一直是笔者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现将一些体会总结如下。1 充分熟悉教材,精心编排课程目前中医专业本科妇科学课程设置一般为72学时。从最近的计划教材看,其内容较前几版更为丰富,这就使课程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较为突出。在教学中如何妥善处理好这一矛盾,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认为,首先应充分熟悉

2、教材,其次,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精心设置课程结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中医妇科学内容大体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重点介绍基础理论,包括女性解剖、生理、病理特点及女性特有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概要;第二部分为各论,分类介绍妇科疾病,是教材的重点;第三部分为附篇,简要介绍现代妇产科学的基本知识,妇科常用检查方法及基本操作知识。在课堂讲授时可将这三部分内容结合在一起,突出重点,系统讲解。总论部分讲授的重点放在生殖系统解剖及女性的生理特点上,并结合附篇中西医妇科学中女性骨盆、内外生殖脏器的解剖内容,使学生能够清楚地掌握女性内外生殖脏器的解剖知识,为下一步学习临床疾病打下基础。中医妇科学中经、孕、

3、产、乳等生理则可与西医相对应的内容安排到一起,对照互参。四诊辨证要点与西医妇科学的盆腔检查和妇科常用的特殊检查内容安排在一起,以增强诊断内容的客观性,利于全面收集病情资料,在宏观辨病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微观辨证。各论部分的讲授,重点突出各类妇科疾病中常见多发病及疑难病的概念、诊断及辨证论治,如月经病中以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经断前后诸证为重点。其余月经病则通过总结该病的一般特点让学生了解,如月经病发特点是伴随月经周期而发,病名多以主要症状命名,辨证上应结合月经期、量、色、质的改变及全身证候等等,既总结、归纳了各类妇科疾病的一般规律,又重点介绍了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对附篇中的内容,主要

4、从临床实用性出发,以形象化教学为主,如图片、投影、影片等,同时辅以实践教学。如此有机的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规定课时内,系统地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2 突出学科特点,注意辨证分析为了避免中医临床各科在内容上的某些重复性、雷同化,在讲课中注意突出本学科的特点尤为重要。女性在解剖上有子宫、胞脉、胞络、子门、产道等特有的器官和组织;在生理上有月经、妊娠、分娩、哺乳等特殊的生理特点;在病理方面则多由于肾肝脾功能失常、血气失调导致冲任督带的损伤而发生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等妇科特有的病种。因此,在诊断、治疗方面与其他科疾病自有不同。讲课时,教师必须围绕着这些妇科特点进行阐述、引申、说明,

5、使学生能抓住关键以提高学习效率。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基本特点之一,辨证的“证”,即“证候”,是指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揭示了病因、病性、病位、病机和机体的抗病反应能力等,为治疗提供依据,并指明方向。也可以说它是指导临床用药的核心。因此,在临床治病的过程中辨证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如带下病虽定义为带下量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但在辨证分型上又有虚实之分,虚证包括肾虚型、脾虚型,其主要辨证要点是带下量多、色白,质地清稀,无异常气味等,治疗宜健脾温肾,除湿止带;而实证有湿热下注和湿毒蕴结型,辨证要点为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有臭气,或如泡沫状,或色白如豆渣等,治疗则宜清热

6、除湿解毒为主,同时可内治与外治并用。3 结合西医理论,加强辨病教学为使学生以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要求和临床医疗工作的需要,在妇科教学中,我们把涉及到中西医相关联的内容、相对应的病症进行了对比讲授,以引导学生注意吸收中西两者之长,病症结合、辨析互参,从而达到扩大学生知识面,开拓思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的目的。例如,在讲授中医对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内容时,增加了西医有关方面的内容,以相互补充,有利于中西对照互参;在讲妇科诊断概要的同时,介绍了西医常用的妇科检查方法和手段,把女性某些局部或深部的色泽、形态以及一些微观的变化与中医的望、闻、问、切诊内容相结合,这些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结合有利于全面收集病况

7、,进行深层次的微观辨证,提高正确诊断率,避免仅凭外部观察和病人与医生主观感觉所致的误诊、漏诊现象;对于有些本质上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而教材则作为单个内容编写的“证”如妊娠病中的“胎漏”“胎动不安”“坠胎”“小产”“滑胎”和“子烦”“子肿”“子晕”“子痫”等“证”,在讲课时,除了注意内容上前后照应,融汇贯通外,还结合西医妇产科相关的“病”即“流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进行介绍,这样病症结合,有利于学生对疾病形成系统完整的认识,从而提高和深化辨病辨证能力,掌握多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手段;对于比较复杂疑难的疾病,如“不孕症”“闭经”“崩漏”等病症,还采取了中西医结合讲座形式,让学生了解医学科研的新成果、

8、新动态,扩宽视野,增长知识,开拓思路。这些方法的应用,使学生在系统学习掌握中医治疗各种妇科疾病的基本方法的同时,也吸取西医的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知识以及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检测手段,兼收并蓄,为我所用。这不仅能够丰富和深化中医辨证施治,更能够发挥中医特色,使中医理论逐步走向现代化,也为学生以后在医疗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有所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医妇科学习心得体会(二)经过8月25日到8月29日为期5天的临床实习岗前培训,我们正式转入临床实习一次轮转阶段。而第一个转的科是中医妇科。中医妇科病房主要病种是输卵管不通性不孕,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主要行中药综

9、合治疗:中药口服(通络煎、内异煎,妇科一、二、三号方,异位通,调冲方),中药灌肠(通络灌肠方,灌肠一、二、三号方),中药热敷,中药离子导入,丹参注射液点滴。利用活血,消症,温通等方法,松解盆腔粘连,消除肿块,达到治疗目的。中医妇科门诊病种则丰富一些:月经不调(提前,后错,老不来,老不断,量少,量多,功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排卵期(经间期出血)、无排卵性(崩漏)等),围绝经期综合症,痛经,白带异常(量多,色白或色黄或色暗红或带有血丝,清稀或豆腐渣状,伴有外阴瘙痒等),盆腔炎(包括子宫,附件炎-输卵管、卵巢),宫颈炎,阴-道炎(细菌性-bv、霉菌性、滴虫性、老年性,可伴泌尿系感染),外阴炎,多囊

10、卵巢综合症,卵巢囊肿,不孕,早孕(怀孕早期),先兆流产,产后缺乳和回乳,产后抑郁,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至卵巢所致的巧克力囊肿多见),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宫颈癌前病变筛查(tct-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治疗以中西医结合为主。感言:不孕人群增多,奉劝年轻人珍惜自己,做好预防措施,减少人流药流机会,防止输卵管不通型不孕的发生。避孕最好用避-孕-套工具避孕。避孕药有多种副作用,导致月经失调等,特别是紧急避孕药,少用!安全期避孕不完全安全!中日友好医院的中医妇科名声远播,皆因有名老中医许润三主人的坐镇,被人称其为送子观音,令人可想而知老爷爷的医术精湛的同时,从一个侧面看出现代社会不孕不育的人太多了

11、。因此,病房实习时有病人很真诚的劝我说:小姑娘,选妇科没错拉!现在不孕不育的人多了去了,不用愁没有病人!而且要子心切的夫妇,多少钱都舍得出。当然啦,我是不会让病人多花钱的,即使我真的选择妇科,我也会让病人做最少的检查,接受最必要的治疗。但是,不孕不育的病人,除了说有现代社会环境污染,接受电脑手机的辐射多,学习工作生活紧张之外,在中医妇科实习期间,让我发现这么一个常见的现象:不孕的妇女以输卵管不通或上举为主,年龄多在三十岁左右,事业家庭经济开始稳定,想要个宝宝增进夫妻感情和生活的乐趣,但偏偏要不了。她们多有人流或药流史,多伴有盆腔炎。由于长期要不到孩子,精神上的折磨,令到她们多情绪忧郁,比较敏感

12、,舌质多紫暗,苔厚腻,脉弦,提示肝郁气滞。中医妇科学习心得体会(三)月经病一、月经先期1.气虚证: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2.血热型1)阳盛血热型: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2)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调经-丹栀逍遥散3)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二、月经后期1)血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2)虚寒型:温经扶阳、养血调经-艾附暖宫丸3)血虚型:补血养营、益气调经-大补元煎4)气滞型:理气行滞、活血调经-乌药汤三、月经先后无定期1)肝郁型: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2)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固阴煎四、月经过多1)气虚型:补气摄血、固冲止血-举元煎2)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

13、煎地榆、槐花3)血瘀型:活血化瘀、固冲止血-失笑散五、月经过少1)血虚型:补血益气调经-滋血汤2)肾虚型:补肾养血调经-归肾丸3)血瘀型: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4)痰湿型: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六、经期延长1)血瘀型:活血祛瘀、固冲调经-桃红四物汤失笑散2)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二至丸七、经间期出血1)肾阴虚型:滋肾益阴、固冲止血-两地汤二至丸2)湿热型:清热除湿、凉血止血-清肝止淋汤3)血瘀型: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八、痛经1)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膈下逐瘀汤2)寒凝胞中阴虚内寒证: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温经汤寒湿凝滞证:温经除湿、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苍术茯苓3)湿

14、热下注型: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4)气血虚弱型:补气养血、和中止痛-圣愈汤5)肾气虚损型:补肾填精、养血止痛-调肝汤九、闭经1)肝肾不足:补肾养肝调经-归肾丸鸡血藤、首乌2)气血虚弱:补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一阴煎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调经-血府逐瘀汤5)痰湿阻滞: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十、崩漏1)虚热证:滋阴清热、止血调经-保阴煎2)实热证: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热固经汤沙参3)肾阳虚证:温肾固冲、止血调经-右归丸4)肾阴虚证:滋水益肾、止血调经-左归丸合二至丸5)脾虚:补气摄血、养血调经-固本止崩汤6)血瘀: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15、四物汤合失笑散十一、经行泄泻1)脾虚:健脾益气、化湿调经-参苓白术散2)肾虚:温肾扶阳、暖土固肠-健固汤合四神丸十二、经行吐衄1)肝经郁火: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2)肺肾阴虚: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十三、绝经前后诸症1)肾阴虚:滋肾益阴、育阴潜阳-左归丸2)肾阳虚:温肾壮阳、填精养血-右归丸理中丸带下病1)脾虚: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2)肾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3)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止带方4)湿毒蕴结:清热解毒除湿-五味消毒饮5)阴虚夹湿:滋阴益肾、清热祛湿-知柏地黄丸产后病一、产后血晕1)血虚气脱:益气固脱-清魂散、独参汤2)瘀阻气闭:行血逐瘀-夺命散二、产后腹痛1

16、)血虚:补血益气-肠宁汤2)血瘀: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生化汤三、恶露不绝1)气虚:益气摄血-补中益气汤2)血热: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保阴煎3)血瘀:活血化瘀、理血归经-生化汤五、产后身痛1)血虚:补血益气、宣络止痛-黄芪桂枝五物汤2)风寒:养血祛风、散寒除湿-独活寄生汤3)肾虚:补肾强腰壮筋骨-养荣壮骨汤六、产后发热1)感染邪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解毒活血汤2)外感:养血祛风、散寒解表-荆防四物汤3)血虚:养血益气、和营退热-八珍汤4)血瘀:活血祛瘀、和营除热-生化汤妊娠病一、妊娠恶阻1)胃虚: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2)肝胃不和:抑肝和胃、降逆止呕-苏叶胡黄连汤3)痰湿:化痰除湿、

17、降逆止呕-小半夏茯苓汤二、胎漏1)肾虚:补肾固冲、止血安胎-寿胎丸2)气虚:益气养血、固冲止血-固下益气汤3)血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加味阿胶汤三、胎动不安1)肾虚:补肾益气、固冲安胎-寿胎丸2)气虚:益气、固冲、安胎-举元煎3)血虚:补血、固冲、安胎-苎根汤4)血热:清热凉血、固冲安胎-保阴煎5)外伤:益气养血、固肾安胎-加味圣愈汤6)徵瘕伤胎:祛瘀消徵、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四、滑胎1)肾气亏损:补肾固冲安胎-补肾固冲丸2)气血两虚:益气养血安胎-泰山盘石散五、子肿1)脾虚:健脾行气-白术散2)肾虚:化气行水-真武汤3)气滞:理气行滞、健脾化湿-天仙藤散四物汤六、子淋1)阴虚津亏:滋阴润燥通淋-知柏地黄汤2)心火偏亢:清心泻火、润燥通淋-导赤散3)下焦湿热:清热利湿、润燥通淋-加味五淋散七、难产1)气血虚弱:大补气血-蔡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