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旅游画册文案分享_第1页
芦山旅游画册文案分享_第2页
芦山旅游画册文案分享_第3页
芦山旅游画册文案分享_第4页
芦山旅游画册文案分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 11/11芦山旅游画册文案分享 日期:芦山旅游画册文案备选书名:1、搜索芦山西蜀再现神秘古城2、城芦山休闲旅游新胜地3、芦山神秘古城再掀旅游新热潮4、行走芦山南方丝绸之路重镇再现辉煌5、堪与三星堆媲美,可与古金沙争雄揭开神秘面纱的芦山6、芦山巴蜀民俗文化旅游新热点7、西蜀芦山历史文化名城 风景旅游胜地8、探秘芦山新桃花源记参考文献:(清代)芦山县志(现代)芦山县志历代名人颂芦山牦牛道考古研究芦山示意图:一、北纬30度线上的神秘古城芦山芦山县位于市东北部,青衣江上游南界,距市30公里,属盆周山区县,幅员面积1166.39平方公里,是省旅游西环线和大熊猫旅游专线小西环线的重要节点。芦山境

2、有高山、低山、河谷台地,县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端最高的大雪峰海拔5364米,南端最低的熊河坝海拔621米,南北两极相差4743米。四季分明,充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明显的垂直地带分布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孕育了种类繁多的动植物,造就了差异巨大的景观。芦山置县已有2200多年,其历史悠久,文物遗存丰厚,涵盖了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汉代文物之乡”,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县境,古迹遗址尚存不少。县城南街,为汉代遗址和三国蜀汉遗址,古城墙尚存残垣,为维于此屯兵时所筑,后世名为城。2000年发现汉城门遗址,遗址遗存石刻“东汉石兽辟邪”引起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目前在全国首次

3、发现,有很高的考古研究价值。南街遗存的汉侯祠彩绘缤纷,有明代石甲木坊临街屹立,祠有著名的北宋古建筑庆楼。城东金井阁上有维墓,墓塚尚存,有清代所立墓碑二具。县城南郊沫东镇一带,有著称于世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芦汉石刻馆”,里面列着东汉石刻:樊敏碑、樊敏阙、省名碑东汉郡属国都尉“君之铭”碑首、东汉石兽、石箱村无名阙,以与著名的“王晖石棺与石刻”等。县博物馆尚收藏有宋代书法家黄庭坚手迹绿菜赞碑和不少书法精湛的清代碑刻。今县境尚存古建筑主要有:青龙寺大殿、平襄楼、广福寺大殿(今迁至佛图山公园)、公庙大殿、关帝庙大殿(今迁至佛图山公园)、波惹寺大殿等。其中青龙寺大殿、平襄楼已被列入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名

4、录。建国后芦山县境出土的历史文物达一千多件,品类繁多、涵丰富、造型精美,分存于东汉石刻馆和芦山县博物馆,这些文物对研究巴蜀古史、地方历史都有着较高的价值。同时,从一个边隅小县出土的文物如此丰富,也反映了我们伟大祖国古老而灿烂的文化。如今,县委、政府已经把以县城为中心的汉代文化景区的保护和开发写入了“十一五”规划,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古老而灿烂的文化见证将得到更好的保护,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同时被写入“十一五”规划中重点开发的景区还有以大川河风景区为主体的休闲度假旅游区和以龙门洞、天门洞、围塔漏斗为主体的地质奇观景区。灵鹫山、大雪峰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其中北部大雪峰是正在开发并距最近的一片可供游览

5、观光的冰川、雪山、高山草甸和原始森林等多样景观齐备的景区,也就是大川河风景区。地质奇观景区以世界上最大的地质漏斗围塔漏斗、全国最集中壮观的五大峡谷群飞仙峡、大岩峡、铜头峡、金鸡峡、白虎峡和亚洲第一溶洞龙门洞为主。其中龙门洞景区已发展得比较成熟,每日可接待游客数千人。翡翠之江漂流公司依托奇、峻、秀、幽的五大峡谷推出的漂流项目,让游客体验漂流刺激的同时,充分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芦山县拥有丰富的树根、奇石、园林石、石等原材料,再加上众多的爱好者和收藏家,使近千米的公路两侧分布着50余家石雕、根雕厂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雕刻艺术长廊。乌木,俗称阴沉木,是古树经过漫长岁月逐渐炭化形成的,其质地坚硬,色

6、泽乌黑华贵、黑里透红、古朴凝重,断面手感柔滑,不腐、不蛀,被誉为与大熊猫、三星堆、金沙遗址相媲美的“一绝”。国外友人誉之为“神木”,是极其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民间传说,乌木具有祛风湿、促进血液循环、延年益寿等功能,古人视为辟邪、镇宅之宝。乌木艺术品具有空洞美、形态美、抽象美、粗犷美、自然美的特点,具有极高的收藏性、观赏性、实用性,为文人雅士所钟爱,可谓“家有乌木一方,胜过珍宝一箱”。芦山根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选用千年的乌木、红豆杉、老香樟、老楠木、老白木等优质树根,手法恣意奔放,化腐朽为神奇。作品因造型独特、工艺精巧、材质优良,而在根艺界独领风骚。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部分

7、产品已远销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地。芦山还有众多特色餐饮棒棒鸡、绿菜、红珍鱼、八宝鸭、香猪腿、石爬子(鱼)、老腊肉、野生竹笋等,风味独特,是芦山特有的地方风味佳肴。除此之外,还有芦山传统的“九大碗”。“九大碗”是芦山传统的民间筵席,由民间艺人采用传统工艺精心烹制,一席主菜有九种,俗称“九大碗”。二、文化芦山、艺术芦山、美景芦山(一)城月夜忆芦山汉魂芦山置县已有2200多年,其历史悠久,文物遗存丰厚,涵盖了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其中又以汉代文化遗存最为著名,有“汉代文物之乡”的美誉。芦山汉代文化景区是以汉代文化遗存为主体的丰富文化景观集群,是芦山被誉为“汉代文物之乡”的文化载体。景区有全国

8、存量过半的东汉石刻瑞兽11具,有被誉为“如明月开天,荷花出水”、“干禄无上上品”的樊敏碑汉隶书法以与“诚哉艺术足千秋”、“龙虎龟蛇聚一堂,顿觉风云卷大陆”的王晖石棺,还有祭祀蜀汉大将军维的平襄楼和承载芦山千年历史、见证沧海桑田的历史文物展馆丝茶古道列馆和芦山综合性历史博物馆。景区文物存量丰富,观赏研究价值突出,是了解研究汉代石刻、书法、建筑艺术和西南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的珍品。景区由东汉石刻馆、王晖石棺、汉侯祠三部分构成:1、芦山汉刻,叹为观止东汉石刻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芦山县城南3公里处,距市中心27公里。从成雅高速到,再转芦山公路可达。该馆是展示中国东汉石雕艺术的专题博物馆,也是芦

9、山县博物馆野外保护专题列展出场馆,集中展出了汉代石刻二十余组,有“樊敏碑阙石刻”、九具东汉大型圆雕石兽、君之铭碑首与石刻、无名残阙等。樊敏碑阙碑高2.53米,为国现存较完整的汉碑之一。碑文记录樊敏一生事迹,涵义广博,书法精湛,具有很高的学术、艺术价值,北宋以来,众多名人学者备加赞颂。阙高5.1米,宽2.25米, 建于东汉建安10年,为汉阙石刻之精品。东汉大型圆雕石兽石兽造型均为跨步前行姿态,昂首、挺胸、曲腰、垂尾;头上有双角、独角、无角之分;肩上有的无翼,有的为双翼;头似狮、似虎、似羊,形态各异,作口吐舌姿态,威猛凛然,似有举踵欲奔、静中含动的气质和威严凶猛的神秘色彩。东汉城门石兽全国仅此一具

10、,在芦汉晚期古城墙遗址右侧发现。石兽无头,有尾弯曲于后腿,背生双翅,右腹部盘一小兽,造型粗犷,浑厚雄健。背有一方孔,为置放立柱支撑建筑物。汉代城门史书有载,而该城门兽为唯一实物。2、诚哉艺术足千秋王晖石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位于市芦山县城南1公里处,距市中心29公里。从成雅高速到,再转芦山公路可达。王晖石棺构图雄健精巧,造型生动,刻工精湛,涵丰富,以石刻艺术精品闻名于世。该馆为中式庭院建筑,石棺周边就地造亭,便于游览、观赏。石棺制作于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棺用红砂岩石凿就,为长方匣式,长2.5米,宽0.83米,高1.01米。棺体四壁与棺首共有石刻浮雕幅。棺首刻“饕餮衔环”画像,巨口衔环

11、,双爪抚环,凶猛至极。棺头制双门,左门紧闭,刻有隶书墓志“故上计史王晖伯昭以建安拾六岁在辛卯九月下旬卒其拾七年六月甲戌葬呜呼哀哉”35字。右门微开,一仙童侍门而立,其身半露,头挽发髻,神情端庄,右手抚门,作欲开状,若有所盼,传为迎接主人之妻逝世后升天团聚。左壁刻一虬,口衔绶带;右壁刻一螭,身部有翅。左、右壁石刻图像气势矫健,似破云穿空,腾跃于天宇。棺后刻玄武图像,为蛇缠龟身,两首相亲,四目相对,情意绵绵。1942年郭沫若看到王晖石棺拓片后,挥笔题写咏王晖石棺诗首,赞曰“诚哉艺术足千秋”,并云“西蜀由来多名工,芦山僻地竟尔雄!”。我国著名美学家、雕塑家王朝闻也曾给予高度评价,誉为“汉魂”、“汉艺

12、精粹”。3、巍峨胜宇祭伯约庆楼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位于市芦山县城南街。距市中心30公里。从成雅高速到,再转芦山公路可达。庆楼(平襄楼)始建于北宋,为纪念三国蜀大将军平襄侯维而建造,是研究古建筑、三国维民俗和芦山庆坛、花灯等傩戏和民间小戏形成史的重要实物。庆楼,坐北朝南,为三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斗拱建筑,南北檐面同式,一楼一底,上下层间附腰檐一周,远望俨如三层建筑,通高约14米。底层面阔五间,纵深显五间10米,占地202平方米。上下檐四周施斗拱38朵,五铺作,正背面明间皆施补间铺作二朵。柱为通柱,直达上层。上层为四架橡屋用二柱,面阔三间,其外腰檐有平座和扶栏一周,可凭栏远眺。芦山在蜀汉时为

13、汉嘉郡首府,为蜀之边郡。传为维屯兵守边御羌、封荫食邑和肝胆归葬之地,有城、维墓等诸多遗迹。县民历代崇祀维,平襄楼便是地方官员主持祭祀维的场所和观赏演出活动的中心。延至清代,楼成为祭祀维的娱神演出傩戏庆坛的总坛所在,楼名亦逐渐演变为庆楼。(二)庆坛花灯话民俗蜀韵芦山是南方丝绸之路要冲,茶马古道商埠,是古蜀国的边关重镇,又地处青藏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历史悠久,从汉代至西蜀为郡治所在地440余年,故文化底蕴厚重、特色鲜明。主要有:1、傩戏活化石芦山庆坛芦山庆坛是一种庆坛法事与演剧艺术相结合的傩戏剧种。由九个程序组成。其中三个程序重在法事,另外六个程序均为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形象的“折戏”,其间载歌载

14、舞,插科打诨,娱神娱人,被誉为戏剧活化石。庆坛唱:神歌腔、端公调、花灯调。乐器:锣鼓。代表剧:童子请仙娘、二郎记、倮倮记等。2、戏剧常青树庐山花灯芦山花灯是省三大花灯之一。它起源于北宋,兴于清代,至今仍流传民间的一种歌舞小戏。北宋时芦山花灯就已是“八月彩楼会”中的容之一,史载“沿门讴俚曲”。“俚曲”便是北宋官绅对花灯的称谓。花灯深受原始戏曲庆坛的影响,二者互相渗透,庆坛师多为花灯艺人。庆坛活动中有“一折坛,一折灯”之说。芦山花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它的价值在于它是独特的、唯一的并且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芦山花灯的角色:花鼻子反穿羊皮褂,腰缠红绸带,头带窝成船形的无顶草帽圈,手握蒲扇,戴夹鼻八字胡

15、。幺妹子作村姑打扮,脸施脂粉,鬓贴云片,额角贴太阳膏戴墨镜,头缠青丝帕,簪粉花,系青布满身围腰,握花折扇,执彩绸巾。乐器:还筒筒、二胡、阮、锣鼓等。代表剧:十二月、买锣鼓、梁山伯与祝英台、路遇、让路等。3、竞技新风尚七里夺标旧时芦山百姓于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在县城七里山七里亭,举行一年一度的祈祷丰稔盛会。亭前插秧标(用青竹竿插于地。在古代,竹成了人们喜爱和崇拜的对象,神话竹、崇敬竹成了巫觋祀神的对象和手段,如庆坛中用竹做的神枪,就具有无边的法力,也含有图腾崇拜、自然崇拜之容。故夺标中夺竹竿,蕴涵了祈祷丰收之意。),形成八卦六十四门阵势。全场灯烛辉煌,主持傩祭的庆坛师(端公)挥舞法器作法祭祀,祈祷

16、当年丰收。然后擂鼓呐喊,人们竞相跑去争抢排阵竹竿,以得竿多少卜当年运气。先到夺得者和夺得多者为胜。会期人山人海,热闹非常。这一古老的祭祀活动,在芦山当时别具一格,颇有特色。此盛会,清代芦山举人竹全仁赞曰:“秧标插处烛荧荧,谁把冬傩变踏青。岂为蟠桃成戏局,实因祈谷闹山坷。八门排起六花阵,一鼓齐轰七里亭。边地舆情多好古,千年百室应盈宁。”4、中秋祭伯约八月彩楼八月彩楼会是芦山县节庆与祭祀相结合的一种盛大的民俗活动。起源可追溯至北宋年间。北宋大观三年,当地人为纪念蜀汉名将平襄侯维,建造了平襄楼(现存)。太平寰宇记载:“土人,祀伯约,有庙名曰平襄。”此后,每年八月十五日(相传是维殉难日),在平襄楼由官

17、府主持,设坛庆祭。同时,满城高搭彩楼,歌舞竞胜。明正德年间,都司邑人必钦在请建屠侯祠碑记中记:“西封侯开明王,旧有彩楼四十八座,壮其品之高,节之坚,为丞相设也,即为屠侯设也。”如此,旧时芦山每年中秋节,在县城搭彩楼四十八座,全城鼓乐喧天,歌舞竞胜,由地方官员主持祭祀和观赏彩楼竞赛活动。民间俗称八月彩楼。清代芦山举人胡联云诗云:“西山取竹结岑楼,众手舁来里巷游。乍看金茎多五彩,转疑宝塔掣三洲。隆平气象民情绘,锦绣乾坤月色浮。四十八台竟胜罢,满城歌舞乐中秋。”此外,还有春节习俗与过端午节、七月半;有芦山山歌;道教、佛教文化;有古老俗食文化“九大碗”;石雕、根雕艺术等等。祭祀维的“八月彩楼会”、有戏

18、剧活化石之称的傩戏芦山庆坛、三大花灯之一的“芦山花灯”已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06年起,芦山已恢复了“七里夺标”古老的民俗,成功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油菜花开七里夺标”民俗节暨根雕艺术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八月彩楼会”、“芦山庆坛”、“芦山花灯”影响广泛,特别是“芦山花灯”,经过近年来的精心打造和广泛交流,显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在全市迅速崛起,成为具有鲜明地域民俗特色的艺术奇葩,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喜爱。(三)红军不怕远征难军魂1935年6月,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芦山,在芦山休整一周后经宝兴翻越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七十四团会合。10月下旬,国焘命令左路军开展绥崇丹懋战役与天芦山名雅邛大战役,大举

19、南下,进入芦山后建立了川康边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共省委、省维埃政府。朱德、徐向前等进驻芦山。1936年2月撤离芦山北上。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芦山108天,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留下了很多红军文物和遗迹。2006年我县已将全县的红军文物、遗迹申报了省文物保护单位并通过了专家组评审,07年5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军长征在芦山县制定和印发的文件有:省委各县县委书记联席会议工作决定、重新分配土地以与从川陕维埃带来留存于芦山的区重要历史文献:中华维埃宪法大纲、维埃区域土地、农民问题决议案、中华维埃国婚姻条例等共计28篇,并留下了大量的石刻标语、墙壁标语、红军题壁诗、维埃发行的钱币、红军用具、

20、武器等。目前保留较好的红军遗址主要有:1、红四方面军前敌指挥部所在地:芦山县双石镇历史背景:1935年红四方面军南下时前敌指挥部设此。总指挥为徐向前、副总指挥为王树声。前敌指挥部为红四方面军最高军事领导机构,在此部署和发动了百丈关战役。旧址大院后楼墙壁上至今尚保留有红军题壁诗一首,竖写,楷书共24行,容悲壮激昂,落款为:“家模感于军次 一九三六年四(应为二)十二”,题诗宽0.62米,高0.24米。2、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所在地:芦山县清仁乡历史背景:1935年红四方面军南下时为红军总司令部驻地,朱德、伯承等在此领导与指挥军事行动。1936年1月16日至2月13日,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红四方面军

21、总指挥部分别由天全县程家窝、双河场迁驻于此。国焘“第二中央”也设在这里。3、红三十军军部所在地:芦山县龙门乡历史背景:1935年红军南下时为红军三十军领导机关驻地。主要领导为先念,朱德、徐向前等领导亦曾来此指导。驻地坐北朝南,穿斗式木结构建筑,为三个四合院,建筑面积共2660.28平方米。4、抗日救国会旧址所在地:芦山县芦阳镇历史背景:1935年12月至1936年2月,以王维舟为总指挥的抗日救国会(又称抗日救国盟)设在这里。(四)丝茶古道岁悠悠蜀脉芦山城是古蜀国的边陲重镇,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西汉至唐宋亦是边陲重镇。西汉时开发西南夷,司马相如到芦山,芦山开始植茶,唐宋时出现茶马互市,茶马古道形

22、成。邛崃的茶经镇西山,名山、等地的茶经飞仙关汇集芦山,或经过芦山进入藏区。朝廷用茶、盐、铜、铁等换藏区的马,芦山成为主要的茶马互市场所。明代在围塔漏斗曾设有茶马驿。此时的南方丝路主要交通线又是茶马古道的交通线,茶叶从支线茶马古道进入藏区,故芦山又为茶马古道商埠。芦山县地处青衣江上游,新石器时代就有青衣氐羌族在青衣江两岸繁衍生息。后为古青衣羌国。殷商时期古蜀丝织业很发达时,已开辟南方丝绸之路国际交通线。平原的丝织品汇集邛崃,翻越西山(今芦山县镇西山),过八步关(今青龙关)出芦山飞仙关,经徙阳、荥经越大相岭,经汉源越小相岭至,经进入缅甸八莫。分西路、中路和东路,分别通往南亚、中亚、东南亚地区。殷商

23、之际,三星堆鱼凫王国时,杜宇即从南方丝绸之路的朱提()北上入蜀,后推翻鱼凫政权,立为蜀王。战国末并巴蜀(公元前316年),蜀王子王不降,率众三万人沿南方丝绸之路,从邛崃经芦山、南入交趾红河地区(越南河以北),建立王朝持续约130年。证明了南方丝绸之路在商代已初步开辟(早于西汉骞出使西域才开辟的北方丝绸之路1000多年),到春秋战国时代则更加繁荣。从镇西山进入芦山,到飞仙关出芦山,是南方丝绸之路从平原进入山区险要后的第一段,古称青衣道,长50余公里,必经八步关、飞仙关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隘,实为南方丝绸之路要冲。重走南方丝绸之路,“山间铃响马帮来”仿佛又浮现在眼前。(五)西蜀由来多名工蜀

24、艺芦山雕刻艺术长廊地处至芦山入口处,位于沫东镇国税局至原沫东收费站近一公里处,交通便利,客流量大,是省具有一定知名度和一定规模的以乌木根艺为主的艺术品市场。该长廊采用个性化、主题化、人文化设计理念。以“汉魂”、“蜀根”这两大主题成功打造的雕刻艺术长廊,成为芦山乃至市的旅游新亮点。芦山县委、县政府抓住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举办第三届省旅游发展大会的契机,投资180万元改造完善了雕刻艺术长廊的基础设施,以优惠政策(税费全免)吸引了57家根艺厂在此落户,现有从业人员1020人,资产3100万元,年产值1000万元,年销售额500万元。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部分产品已远销美国、加拿大、新加坡

25、等地。县委、县政府将根雕艺术长廊的发展作为汉代文化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将加快其发展速度,做大做强,并以芦山县根雕协会的名义注册原产地证明商标,建立起一个规化、有较大规模的根雕文化艺术品市场。“汉魂”两字是对芦山的高度概括,从汉阙、碑、石兽、石棺到大量出土的文物,使芦山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并有着“汉代文化之乡”的美誉。“汉魂”是打造“根街”的重要元素,并赋予根艺以极深的文化涵。“蜀根”二字具备双重含义,即蜀文化之根与蜀山上古树之根。根艺作品取材于树木砍伐之后遗留下的根部,不少树根的年龄超过千年,甚至三、四千年。根的历史可一直追溯到古蜀国时期。“阿房出,蜀山兀”道出了始皇时期为建阿房宫而在蜀

26、山上砍伐了大量树木的事实。深埋在蜀山的根历经着岁月的变迁,已成为历史的见证。“蜀根”的立意就是想通过对历史的挖掘,把普通的根雕工艺品提升为见证历史的特殊工艺品。(一)与“汉魂”、“蜀根”相对应的是以仿汉代风格为主的建筑整条长廊以仿汉代建筑为主。商铺前是漆成红色有木质镂空的仿古长廊,便于游客游览、休息。而临街的围墙墙顶盖的是仿汉代时期灰色筒瓦,乳白色的墙面隔一定距离镶嵌有一块重复刻着“汉魂”“蜀根”的红沙石宣传牌,以提示游客进入雕刻艺术长廊。位于长廊的文物景点王晖石棺围墙与整个长廊的建筑风格浑然一体。(二)“汉魂”“蜀根”沿长廊两侧的景观石在雕刻艺术长廊里非常醒目地屹立着由著名书法家何运辉先生亲

27、笔书写的“汉魂”“蜀根”两处园林石,并在便于观看处竖有12块材质不一、形态各异的景观石,同时以“雕刻艺术长廊”、“汉魂”、“蜀根”、“汉代文物之乡”、“城”、“芦山花灯”、“青衣水”、“ 芦山僻地竟尔雄”、“茶马古道”、“地质奇观”、“南方丝绸之路要冲”、“开明城”为容,从12个方面介绍芦山悠久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独特的根艺。(三)充分表现“汉魂”、“蜀根”具体形式的根艺产品芦山属盆周山地区,山地占80%以上,与周边区县正处在盆周与高原的过渡带,根艺资源极其丰富,根艺的文化底蕴深厚。因而在长廊两侧分布着近四十家根雕厂家,总投资近1000余万元,年销售额在800万元左右。芦山根艺在继承传统的基

28、础上,大胆创新,选用千年的乌木、红豆杉、老香樟、老楠木、老白木等优质树根,手法恣意奔放,化腐朽为神奇。作品因其造型独特、工艺精巧、材质优良,而在根艺界独领风骚。在街除根雕产品外,还有其它工艺品与地方特产,主要有:1、奇石芦山奇石产于青衣江流域,分五大类七个品种,有文字石、图案石、造型石、文理石、彩色石、化石、玉石。2、石雕芦山石雕主要用三种石料制作:(1)汉白玉;(2)各色花岗石;(3)红(青)沙石。主要作品有狮、其他动物、人物。3、园林石置于公园、花园的景观石(巨石),造型各异,纹理具有独特性,有一定的观赏价值。4、古生物化石产于芦山的古生物化石,品种繁多,以古珊蝴化石为主,用其制作成精美的

29、茶具,具有实用性、观赏性和收藏价值。5、马牛山茶叶马牛山有机茶由亨达-马牛山(中港合资)生产,总投资1200万元,现有茶园12000亩,投产的有800亩,2003年9月23日获得国家权威认证机构中国农科院茶研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OTRDC)颁发的有机认证。6、魔芋挂面、龙门花生、野菜、大川老腊肉、高山蜂蜜等。(六)龙门山脉多奇景天险芦山县位于青藏高原与盆地之间,地处邛崃山脉中南段支脉地段。地形南北长,东西狭,形如长条。境经漫长的地质时期的外力作用,形成了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山峦地貌。北端最高的大雪峰海拔5364米,南端最低的熊河坝海拔621米,相差4743米。县境中南部的围塔漏斗,

30、大体上将全县分为两个区域:山北和东部诸山地形切割强烈,高山峻岭,深谷陡坡,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为中高山区,占全县幅员面积的94.1%;山南地形开阔,山势相对高差小,平均海拔1000米以下,为低山河谷区,占全县幅员面积的5.9%。境因受地质构造和气候影响,河流溪沟多达556条,主干河和主要支流均由北向南流。因地形切割强烈和河水下蚀,形成了众多“V”形峡谷。干流芦山河总落差3054米,平均比降26.6%。复杂的地质构造和气候的共同作用,造就了芦山丰富壮观的地质奇观景区。景区由龙门溶洞、青衣江漂流、天门溶洞、围塔漏斗和峡谷群五部分组成。1、亚洲第一,世界罕见龙门溶洞市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市芦山县龙

31、门乡青龙场。距市中心50公里。从成雅高速到,再转芦山公路可达。中科院对此地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得出了以下结论:龙门洞穴群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地质洞穴的重大发现,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砾岩洞穴群,面积在80平方公里以上,长100多公里,现在主洞区已经开发了大约20公里。洞有多层洞水空间,200米以下的地方有色彩斑斓的原始砾岩河床和长流不息的暗河。洞的主要景观有金牛厅、龙锁关、步金殿、金沙巷等,还有洞中飞瀑、天光银柱等自然奇观。2007年第二届“油菜花开 七里夺标”民俗文化节暨首届根雕艺术节分会场洞底音乐会在洞底召开,被川音管弦乐团指挥赞为天然音乐厅。洞四季恒温,夏季清凉可人,是消夏避暑的好去处。洞设施

32、完善,有公用、水吧、茶吧、小型电影院,探险娱乐两不误。2、寄情山水,乘风破浪青衣江漂流芦山县青衣江漂流,从思延乡铜头桥至飞仙关,长27公里,时间4小时。漂流青衣江,既有穿激流越险滩的激情澎湃,又有两岸风光尽收眼底的诗情画意。有落差各异的激流险滩;有神形绝妙的奇峰异石;有翠竹掩映的农寨村舍;河畔红白花朵怒放;蝴蝶翩翩、岩燕飞翔、山鸟啾鸣,与两岸古朴、善良、勤劳耕作的农寨居民组成了一幅美妙的山野图画,让游人疑似置身桃花源中,恍若步入人间仙境青衣江漂流是令人感到最兴奋也是最刺激的河流漂流活动,途中夹带着两岸的美景、险滩与急滩,奇峰异石,农寨村舍。顺流而下,心中豪情万丈。在飞溅起的河水中,在橡皮艇上的

33、欢声笑语里,拿着木桨,举起水枪,再次像儿时一样在水中嬉戏,再次沉醉于人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2008年全新的青衣江漂流岛建设将于6月全部竣工,青衣江漂流将以更优质的服务,更丰富的娱乐形式迎接您的到来。3、通天之门,奇绝天下天门溶洞天门洞景区位于芦山县龙门乡石刀村山上,距县城7.5公里,距市37.5公里。这里山势峻峭,环境幽雅,空气清新,风光宜人,民风淳朴。优美的自然森林景观,神秘原始的天门洞穴,良好的环境条件,优越的旅游发展区位优势和丰富的客源市场,为开发建立天门洞景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天门洞景色奇特,其洞穴堆积引人注目,姿态多变,琳琅满目,主要有钟乳石、石幔、石盾、石笋、石珊瑚、卷曲石、石珍

34、珠、边石、云盆、泥林等。景区四周高山环绕,山势跌宕起伏,连绵起伏的山岭形成舒展的曲线,极具山地景观的特色。4、纵横交织,别有洞天围塔漏斗市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市芦山县双石镇围塔村,距市中心60公里。从成雅高速到,再转芦山公路可达。围塔漏斗是集地质、生态、探险、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理想胜地。围塔漏斗生成于白垩纪时期,它的形成包括了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动力地质学、地貌学等地学机理。漏斗长径6000米,短径2000米,深800米,容积96亿立方米,漏斗分布着73座小山丘,形成独立封闭的水系,发育着与龙门洞穴相连的一系列洞穴群,成为集纳排泄地表水和洞穴构造的惟一通道。 漏斗底部数十至上百米深的漏斗数十个

35、,小漏斗更是不计其数。 围塔漏斗现居住有村民1000余人,漏斗区森林覆盖率在80左右,生活着多种野生动物,有古庙、古塔遗址和许多有关漏斗的动人传说。 5、山峡锁云天,碧水涌翡翠峡谷群飞仙峡:两岸岩壁陡峭,高百余仞,地势雄伟险峻,峡谷中水流湍急,汹涌澎湃,雾气弥漫,气象万千,可谓“山峡锁云天,碧水涌翡翠”。40年代,著名画家大千曾到此作画,绘画题诗“孤峰绝青天断岩横漏斗,六时常是雨,闻有飞仙度”。铜头峡:峡长10公里,两岸危石悬空,峭岸陡壁遮天,云雾缭绕其间,晴空日照,金波粼粼,奇峰危石,尽染霞晖,蔚为壮观,现建有华能铜头水电站,大坝之上为高峡平湖,为这优美的峡谷增添了新辉。大岩峡:素有“十里峡谷一线天”之称,峡谷流水淙淙,深潭碧波,人行其间,仰望苍穹,天仅一线,俯瞰深渊,碧水清漪,清幽险峻,韵味无穷。金鸡峡:古代为南丝绸之路的青衣古道,峡谷山峦障目,几疑无路,勇往直前,又别有洞天。峡口两岸,雄踞着青衣古道之重要关隘青龙关,至今古迹犹存。峡谷山清水秀,景色怡人。(七)人间仙境大川河蜀魅大川河景区是省级风景名胜区灵鹫山、大雪峰风景名胜区大雪峰部分,位于芦山县大川镇大雪峰景区,地处芦山县大川镇,距130公里(经邛崃到),距120公里(经芦山到),景区距芦山90公里。景区年平均气温90C以下,全年降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