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与梅花故事_第1页
名人与梅花故事_第2页
名人与梅花故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梅妻鹤子 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是宋代著名的隐士。他从小失去父母,家境贫寒,有时连饭都吃不上。但他发愤读书,好学上进。林逋性情恬淡好古,不趋荣利。初游历于江、淮之间,而后归居杭州,在西湖孤山结庐隐居,二十多年没有进城。真宗皇帝闻其名,赐他粟帛,诏命地方长官须“岁时劳问”。林逋闲居无事时,尝在茅草屋旁自筑墓穴。临终之前,曾遗诗后人,其中有“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不封禅书”之句。自喜一生不为天命君权所苦,隐居生活飘逸自乐。 林逋讨厌世人阿谀奉承、追逐名利的陋习。他能书善文,尤长于诗赋,其词澄浃峭特,跌宕回环,常不待思索,挥毫而就。但他每次写完,略一吟咏,即随手撕掉。有人问他:“何不抄录下来

2、,留给后人呢?”林逋说道:“我在山林壑谷中隐居,现在尚且不想以诗出名,哪还希图名扬后世呢?” 林逋脾气很怪,既不娶妻,更不要子,但却酷爱梅花、仙鹤。他常常四处寻访,但遇佳奇品种,便用重金购来,置于住所四周。闲暇之际,一人赏梅玩鹤。相传林逋在孤山隐居时,绕屋种梅三百株。“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他的咏梅名句。他有只仙鹤,取名“鸣皋”。每逢客人来访,林逋不在,童子便开笼放“鸣皋”翔云报信。诗人见鹤,即回家会客。因此,人们说他“梅妻鹤子”(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看来这并非夸大。后来,他的这个名声传播出去,成为传世趣闻。他死后,真宗皇帝还赐号“和靖先生”。 至今,在孤山北麓,仍立一小亭,

3、人称“放鹤亭”。这是元朝人为纪念林逋而修造的。亭内置有清朝康熙皇帝临明朝书法家董其昌写的舞鹤赋。冬末春初,登亭远眺,各色梅花争奇斗艳,竞相怒放,蔚然可观。鉴赏家们认为,孤山放鹤亭一带,是西湖赏梅胜地,梅花盛世历千年而不衰,也许是托福于林逋对待“梅妻”的深厚情意吧。2、王冕与梅花元代有个爱梅、咏梅、艺梅、画梅成癖的王冕,隐居于九里山,植梅千株,自题所居为梅花屋。又工画墨梅,花密枝繁,行笔刚健,有时用胭脂作没骨梅,别具风格。其墨梅诗名扬天下: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用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还写过一篇梅华传,把三国演义中的望梅止渴故事改写成了一篇趣味盎然的童话:大将军曹操行军

4、迷路,军士渴甚,愿见梅氏。梅聚族谋曰:老瞒(笔者注:曹操小名)垂涎汉鼎,人不韪(不韪即不同意)之。吾家世清白。慎勿与语。竟匿不出。王冕借赞扬梅花蔑视权贵的精神来暗喻自己的人格。3、毛泽东与梅花中国传统文人视梅花为花中“清客”,并把它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大自然千姿百态的花卉中,毛泽东也最喜爱梅花,他用过的地毯、笔筒、茶杯、烟灰缸、饭碗上均可见花枝摇曳的梅花图案。上海宋庆龄故居的梅花地毯也是毛泽东所赠。这种雅致深婉的梅花“情结”,铭刻着一代伟人的生活情趣和人格追求。 中国历代咏梅的佳作,毛泽东几乎都阅读井手书过。宋初林逋隐居西湖,终身不仕,以赏梅养鹤为娱,人称“梅妻鹤子”,其诗大都反映其

5、隐逸生活和闲适心情,尤以咏梅著称,风格幽静淡远,艺术性很高。其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最为人称颂。毛泽东手书古诗选一书中便有这两句。 1961年11月6日这天,毛泽东为查找明代高启咏梅花的一百诗,给秘书田家英写了三封信。早晨6点,他请田家英替他找来人林逋(和靖)的诗文集。8点半,又写道:“有一首七言律诗,其中两句是。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是咏梅的,请找出全诗八句给我,能干今日下午交来则最好。何时何人写的,记不起来,似是林逋的,但查林集没有,请你再查一下。” 不久,又写信说:“又记起来,是否清人高士奇的。前四句是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

6、,月明林下美入来。下四句忘了。请问一下史馆老先生,便知。”田家英很快查清,该诗为明代高启梅花九首之一,后四句为“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台。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毛泽东欣喜非常,当天即用草书书写了全诗。 毛泽东生前很喜欢听电影红岩中“江姐”的歌,江青有感于此,在1962年中南海的一次舞会上特意播放了“江姐”的唱片,并把歌词作者介绍给毛泽东。“江姐”在歌中唱道:“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封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这歌声唱出了梅花的高洁,也唱出了革命者的风骨。江姐的歌声之所以能打动毛泽东,就在于物态美与情态美在她的歌

7、声中实现了完美的融合和统一。 由于毛泽东对梅花有如此深的眷恋,所以,他所使用的东西也就多用梅花图案作装饰。当然,这些地毯呀、瓷器呀、笺筒茶杯等等,并不是毛泽东亲手挑选,购买的,但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摸清了毛泽东兴趣、爱好,自然知道当买什么式样的东西,不该买什么式样的东西了。 像所有的老人都容易感时伤怀那样,毛泽东暮年也为孤独寂寞所困扰。为抒发郁积的心绪,毛泽东把眼光投向洪皓的江梅引、蒋捷的梅花引等借梅寄兴的诗作。“却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这样悲慨无边的诗句,与以前的毛泽东很难产生共鸣,但这时却紧紧攥住了毛泽东的心。这不能不使人联想到文心雕龙中的名言:“写景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事过境迁,境随心换,同样是梅花,在不同的年龄段和历史时期,给予毛泽东以不同的感受和慰藉。 梅花,是毛泽东心灵的祭品,是毛泽东无言的墓志铭。4、梅花仙子 相传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时,夜里梦见与一位装束朴素的女子一起饮酒,这位女子芳香袭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