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报告_第1页
运动心理学报告_第2页
运动心理学报告_第3页
运动心理学报告_第4页
运动心理学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运动心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书()级()专业()班()学号()姓名实验一肘关节动觉感受性的测定1实验目的1.1学习使用肘关节动觉感受仪。1.2学习测量肘关节的动觉感受性,加深理解本体感知觉的获得过程,了解本体 感知觉在体育运动和运动员选才中的重要性。2实验原理本实验是以肘关节为轴心、前臂作不同角度的划弧运动来体会关节和肌肉的感 知觉,用所划角度的误差平均值表示被试动觉感受性的准确性。3实验器材肘关节动觉感受仪。4实验步骤4.1主试和被试两人一组。将仪器平放在桌面上。被试侧身坐于桌旁,闭眼,手 肘平放于仪器指针板上,手指要轻轻压住指针板。4.2被试要保待腕和肩关节不动,只用肘关节和前臂带动指针板按照

2、指定方向运 动,运动到一定幅度碰到拦阻时,重复该幅度运动三次(此为标准幅度),以便体 会该标准幅度的肌肉和关节的感知觉。第四次运动不再会碰到拦阻,当觉得运动幅 度与前三次相等,即行停止(此为实验幅度),主试记录标准幅度与实验幅度之间 的误差。4.3分别在50 、90 、130。的标准幅度实验,每个标准幅度拉上述要求做6 次,将被试的标准幅度与实验幅度的误差记录在表51内。5注意事项5.1被试在仪器上做大角度运动时(为100。以上),会感觉不便,因此坐姿要 保持轻松自如,不要因动作费力而影响实验结果。5.2被试在实验前要遮挡视线,以保证用肌肉动觉控制动作,而不是用视觉控制 动作。5.3被试在实验

3、前不能做任何练习,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5.4主试在实验中不能对被试以任何方式进行暗示或影响。6数据记录与结果处理6.1将实验结果填入表51。6.2计算平均误差(平均误差是6次标准幅度之和的平均数),填入表51。表51肘关节动觉感受性误差表单位:度误差值标准幅度实验次数50 90 130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平均误差7结果分析8思考题结合自身的运动和训练经历,谈谈专项运动感知觉的获得和发展过程及在体育 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实验二深度知觉测定1实验目的1.1学习深度知觉仪的使用。1.2通过深度知觉的测定,了解被试视深度知觉能力的差异,探讨影响视深度知 觉的因素。2实验原理本实验利

4、用深度知觉仪测试双阳对深度视觉误差的最小阈限,以此来判断个体 视深度知觉,可广泛应用于驾驶员、炮手和运动员等与深度知觉有关职业的测试和 选拔。3实验器材EP503A深度知觉测试仪。4实验步骤4.1主试和被试,两人一组。被试坐在离仪器视窗0.5m远处,双眼通过视窗平 行观察仪器内两根垂直的固定棒(固定棒的位置为0点)。4.2被试用远近开关调节活动棒,第一次实验,活动棒的起点顺序从远点(即远 离被试那一点)开始调节向近点(即趋向被试那一点)移动,使它和固定律看起来 离自己双眼同样距离时停下,主试从标尺读数中观察被试的活动棒与固定律之间的 误差并记录。4.3按1、2步骤共实验六次,起点顺序为远点、近

5、点、近点、远点、远点、近 点。5注意事项5.1被试要先练习用远近开关调节活动棒从远处向近处,或从近处向远处移动几 次,熟练后再开始正式测验。5.2被试由视窗向内平行观察,不能上下左右地寻找参照物,否则实验数据不准 确。6数据记录与结果处理6.1将实验结果填入表52。6.2计算平均误差(平均误差是6次误差之和的平均数),填入表52。表5 2深度知觉误差表单位:cm远点近点近点远点远点近点误差平均误差7结果分析实验三运动时间间隔知觉测定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运动时间间隔的概念,掌握运动时间间隔的实验方法。2实验原理本实验设计了实验室和运动现场两种情况下的运动时间间隔知觉测定,目的为 了比较

6、实验室和运动场不同条件下的差异,探讨影响个体知觉时间间隔的因素。3实验器材和对象3.1实验仪器:自动开关跑台、秒表。3.2实验对象:选择5名篮球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4实验步骤4.1主试向被试说明本实验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实验室内利用自动开关 跑台进行3s测定,第二阶段在运动现场进行3s测定。4.2在实验室内,利用自动开关跑台测定被试对3s时间的感知。主试发令后, 被试跳上跑台,然后按主试的口令跳下跑台。此段时间作为“标准时间”。4.3由被试自己跳上跑台,停留3 s再自动跳下,如此重复8次。主试记录被试 每次在跑台上的时间,此段时间为实验室“实验时间”。4.4在运动现场,让被试进行篮球比赛

7、,主试用秒表实际记录被试进入“三秒区” 停留的时间,共8次。此段时间为运动现场“实验时间”。5注意事项5.1在实验室内进行3s测定时,不要让被试进行跑台练习。5.2在运动现场进行3s测定时,为了减少主试用秒表记录时间的人为误差因素, 实验前要训练主试使用秒表。5.3在进行实验室与运动现场3s测定时,应使两者的测定时间隔开,不要在同 一天连续测定,以免互相影响,一般应使运动现场测定在室内跑台测定数日后进行 较好。5.4为了取得原始可靠数据,一般在测定中不给被试以时间校正。6数据记录与结果处理6.1把被试在实验室进行的3s测定的数据填入表5 3。6.2把被试在运动现场进行的3s测定的数据填入表5

8、3。6.3分别计算实验室和运动现场3s测定的标准时间和实验时间的误差和平均误 差(平均误差是8次误差之和的平均数),并填入表5 3。表5 3实验室和运动现场3 s测定数据记录表 单位:s项目一数据次数标准时间实验时间误差平均误差实 验 室 测 定1323334353637383实验操作思维敏捷性的测定实验操作思维敏捷性的测定项目数据次数标准时间实验时间误差平均误差运 动 场 测 定13233343536373837结果分析1实验目的1.1学习使用五格盘和测定个体操作思维敏捷性的方法。1.2加深理解思维敏捷性的概念。2实验原理思维敏捷性是思维的品质之一,是对变化的情况迅速做出反应的能力。用筹码在

9、 五格盘上定位是反映操作思维敏捷性的方法之一。操作思维是否敏捷对于集体项目 的运动员十分重要。本实验把开始位置作为变化的情况,要求用最少的步数和最短 的时间走到最终位置,记录的时间作为思维反应是否敏捷的客观指标。3实验器材五格盘,三个标有1、2、3的筹码,秒表。4实验步骤4.1见表55,现有三种开始位置,每次要以规定的最少的步数,用最短的时间 按照最终位置的形式把三个筹码对号摆在五格盘卜23的位置上。要求每步只能上下 或左右移动筹码一格,不能斜向或隔一格移动,一个格子只能放一个筹码,不能放 两个或多个筹码。4.2被试自己手握秒表并按以上要求移动筹码,被试在从开始位置走到最终位 置,可能要尝试多

10、次,但秒表不能停下,直到按规定的最少步数从开始位置走到最 终位置时按下秒表,记录时间,一次实验完成。4.3按以上步骤共做三次实验。5注意事项:实验前不允许练习,实验中不允许互相旁观操作。6数据记录与结果处理:将被试每次实验所用时间记录在表55中。表55五格盘的开始位置、最终位置、时间记录 单位:S实验次数开始位置最终位置最少步改最短 时间1237结果分析实验五注意范围的测定1实验目的1.1学习使用速示测试仪。1.2学习注意范围的测定方法。1.3 了解注意范围在集体运动项目中的应用。2实验原理注意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本实验用速示测试仪 在规定时间内给被试呈现黑色圆点作为

11、视觉刺激,被试能够最大限度地注意到黑点 的数量来确定个体的注意范围的大小。实验器材EP801C速示测试仪,画有黑点的卡片24张(512个点卡片各3张)。实验步骤4.1主试和被试,两人一组。打开电源开关,把速示时间调整到100 ms。立 起挡板阻止被试的视线,主试将要测试的卡片面朝上插入卡片插入口。4.2让被试坐在速示器前lm处。主试对被试说:请你注意看呈现的卡片,一张 看完,立即告诉我卡片上有几个黑点。4.3实验开始,主试每呈现一张卡片,要求被试判断,主试记录结果。主试按随 机顺序共呈现24张,呈现时间每次为100 ms。5注意事项5.1实验室工作环境要求为弱光。5.2主试在呈现刺激之前要提醒

12、被试注意屏幕。6数据记录与结果处理6.1将结果填入表56如5点、6点全对,7点对2个,8点对1个,其他点都判断错误,那么,在“5” 下记录“3”,在“6”下记录“3”,在“7”下记录2,在“8”下记录1,其他点 都记0。以此类推。表5-6注意范围数据表单位:个卡片排列顺序56789101112正确数量6.2计算注意范围N:N=M次全判断正确的最多点数+每对一次增加三分之一点。 如按以上的假设结果,N=6+2/3+1/3=7。7结果分析实验六注意分配的测定1实验目的1.1掌握注意分配仪的使用和测定方法。1.2通过测定个体注意分配,了解注意分配的个体差异。2实验原理注意分配是注意品质之一,指在同一

13、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 对象或活动上。本实验对被试在限定时间内呈现三种刺激“光”、“声”、光+声”, 并让被试作出反应,通过判断的正确次数来决定注意分配的成绩。3实验器材Ep708注意分配仪、秒表。4实验步骤4.1参数设置4.1.1按“声/光”键可进行声/光模式选择:显示一Led表示选择光刺激,并有“光”上面的一个红灯闪亮;显示SOUnd表 示声+光刺激,两个红灯都亮;显示SOUnd表示选择声刺激,并有“声”上面的一 个红灯闪亮。4.1.2按“选次”键可进行刺激次数的选择:显示Con-10表示选择刺激数为10 次,显示Con20表示选择刺激数为20次,显示Con40表示选择刺激

14、数为40次, 显示Con-50表示选择刺激数为50次。4.1.3按“显示”键可显示结果并记录:显示XXXXXX秒为完成任务总时间, 显示YES-XX次为正确次数,显示XXXXXX毫秒为正确平均时间。4.2测试步骤4.2.1主试和被试两人一组。首先选择光刺激:如,选择10次光刺激。被试在仪 器前坐好,用优势手准备按键。4.2.2主试按“启动”键之前,被试要集中注意。主试按“启动”开始测试,同 时按下手中秒表。当仪器红灯开始逐个闪亮,被试要迅速按灭它,直到10次光刺激 全部呈现完毕,一组实验结束。主试按停秒表。4.2.3如果是在限制的时间内完成了实验,算做合格的实验。主试记录正确对光 反应次数。主

15、试记录结果后,按“复位”键,显示“ 土ed”,为下组测试做好准备。4.2.4按以上步骤完成下面的实验:选择“10次光刺激”共做四次,每次限制30 s;“10次声刺激”共做四次,每次限制30 s;“10次声+光刺激”共做四次,每次 限制35s。5注意事项5.1在选择声刺激时,按红键为高音,按绿键为中音,按灰键为低音,被试要仔 细辨别青高再按键。可先进行试有练习,熟悉声音后再测试。5.2每次实验要在限制的时间内完成,如超过时间表示被试拖延了时间,即使正 确次数提高,成绩也不真实,因此,要取消超时的实验。5.3实验室内要求保持安静,减少干扰。6数据记录与结果处理6.1数据记录:在表5-7内分别记录单

16、独对光正确反应次数、对声正确反应的 次数,同时对光、对声正确反应次数。6.2计算四次实验的平均值RI、LI R2 L2,并填入表5-7内。表5-7注意分配实验数据记录表刺 实激验类 次限制切间别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平均值单独对光正确 反应次数 (30s)R1单独对声正确 反应次数(s)L1同时对光、对 声正确反应次 数(35s)R2L26.3计算注意分配能力A:按下列公式计算结果:A= (R2/R)X(L2/L;) 1/2R1和L1分别是单独对光正确反应和对声正确反应的次数的平均值。R2和L2分别是同时对光、对声正确反应次数的平均值。A=l表示完全分配。A0.5表示不同程度分配。AV0.5

17、0.5表示没有分配。7结果分析实验七情绪对手动作稳定性的影响1实验目的1.1学习使用九洞仪。1.2学习测量简单动作的稳定性,检验安静和比赛两种情况下情绪对于动作稳定 性的影响。2实验原理本实验利用龙洞仪设计了在安静和比赛两种情形下比较手的稳定性的差异。被 试在限定的时间内,手握一电外依次进入大小不等的九个洞中,入洞越小,表明手 的稳定性越好,情绪越稳定。3实验器材九洞仪、秒表。4实验步骤4.1测定安静状态下手动作的稳定性4.1主试和被试两人一组。被试坐在九洞仪前,优势手拿电笔,手臂悬空,电笔 与九洞仪表面垂直,主试手拿秒表记录时间。4.1.2主试发出“开始”口令,同时记录时间。被试将电笔尖端插

18、入最大的洞中, 笔尖触底红灯闪亮,并立即取出,不能碰洞进,再从大到小的顺序用同法插入其余 八个洞。如果电笔碰到第七洞边,讯响器响了,须再做第七洞,第二次没碰边就继 续做第八洞部果第二次又碰边再做第七洞,假如第三次又碰边,就不再往下做。最 小洞直径按6洞直径计算,主试记录成绩。一次实验的时间限制在25 s。4.1.3按以上步骤共做五次。4.2测定比赛时紧张情绪对于动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同4.1,每台九洞仪4人,两人一组。分两组比赛,一组实验,另一组尽量 拍手和叫喊,给对方一组制造类似比赛的紧张气氛。五战三胜,共做五次5注意事项5.1实验前被试不要进行练习,以保持原始操作水平。5.2测定安静状态下手

19、动作的稳定性时,无关人员不要在现场围观、碰撞桌椅、 谈话和暗示等。5.3测定比赛时手动作稳定性时,要尽量营造比赛的紧张气氛,否则实验结果接 近安静状态下手动作的稳定性,在比较分析时就会出现困难。5.4每次实验限制25 S,超过时间实验失败,必须重做。6数据记录与结果处理6.1请参照表5 8将有关数据填入表59。6.2计算安静右手和比赛右手稳定性平均值X安、X ;。并填入表59。 8九洞仪各洞直径、倒数、稳定性数据表 单位:cm洞号123456789直径1.300.800.650.500.450.400.350.300.201/直径0.771.251.542.002.222.502.563.33

20、4.00稳定性1.542.503.084.004.45.005.726.668.00表5 9手稳定性实验数据表单位:cm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安静右手最小洞直径1/直径稳定性稳定性平均值X比赛右手- 安最小洞直径1/直径稳定性稳定性平均值X比-7结果分析实验八双手协调性练习l实验目的1.1学习使用于眼调节器(即“双手调节器”)1.2通过学习使用于眼调节器,掌握技能学习的规律。2实验原理本次实验要被试的双手不停地上下左右调整旋钮,使移动的红色光斑始终在设定 的圆形轨道内行走,不能离开轨道。用时越少表明被试有较好的手眼协调能力。3实验器材Ep711手眼协调器。4实验步骤4.1打开电源开关,

21、移动光斑发出红光,用两个移动旋钮(左侧的为左右移动旋 钮,右侧的为上下移动旋钮)调整光斑到起点。4.2实验开始,当移动光斑进入轨道即开始记时、记数。光斑走完一圈进入终点, 记时器发出鸣响,以示一次实验结束。4.3记录光斑走完一圈所需时间。按N/T键,再记录光斑离轨次数。按复位键, 做好下次实验的准备。4.4最后要求光斑离轨为零时连续做三次,记录每次时间TT2、T3。5注意事项起点在终点的两侧,即光斑顺时外移动时,将光斑起点移到终点的右侧,如果 光斑逆时针移动时,将光斑起点移到终点的左侧。6数据记录与结果处理6.1列表整理每次实验的结果。6.2计算手眼协调能力T: T=l/3 (T+T2+T3)

22、。7结果分析实验九动作技能的练习曲线1实验目的1.1学习使用触律迷宫和绘制曲线。1.2 了解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2实验原理迷宫是研究学习曲线的空间定向实验装置。该曲线的横坐标是实验次数,纵坐 标是每次实验所用时间和错误次数所绘成,整个学习过程由两条曲线形象地反映出 来。3实验器材EP713触棒迷宫、小棒、遮眼罩、坐标纸。4实验步骤4.1主试和被试两人一组。打开电源开关,仪器显示0000.00的记时状态。按动 N/T按钮来选择记时状态(0000. 00)或记数状态(00)。4.2事先不让被试看见迷宫或触摸迷宫。被试戴上眼罩,手持小棒作好准备。主 试引领小棒,把它放在迷宫人口处。4.3当被试用小棒

23、沿着迷宫通道开始滑动,记时器开始记时,如果小棒进入盲道 并到瑞点,记数器显示1 (小棒每进盲道一次,就算一次错误,记数器显示相应的错 误次数)。当小棒到达终点时,仪器的蜂鸣器鸣响,记时、记数停止工作。按动N/T 按钮,数字显示实验时间和错误次数,主试同时记录数据。4.4主试按仪器的RET按钮。,仪器复位,为下次实验做好准备。4.5第二次实验主试再引领小棒到入口处,重复以上步骤,共做五次。记录实验 时间和错误次数并列入表5 10。4.6学习完成的标准是被试没有错误地顺畅地走完全程。5注意事项5.1实验前不允许练习。5.2不能在现场互相围观操作。5.3两次实验之间的间隔要少于1 min。5.4以被

24、试数据为准,两人写一份实验报告,写清主试、被试姓名。6数据记录与结果处理6.1在表5 10内列出五次实验的时间和错误次数。表5 10走迷宫时间和错误次数记录表实验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实验时间(s)错误次数6.2根据上表数据在两个坐标上画出各点并连线,比较两条曲线: 坐标1:纵坐标是实验时间,横坐标是实验次数。坐标2:纵坐标是错误次数,横坐标是实验次数。7结果分析实验十运动技能迁移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使用镜画仪检验右手的运动技能对左手运动技能的影响。2实验原理已经掌握的技能对新技能的掌握发生积极的影响,称为技能的迁移。这种“积 极的影响“指的是促进作用。最常见的运动技能迁移现象是身体

25、两侧的对应器官的 迁移现象,如左右手、左右脚之间的运动技能的双向迁移。本实验使用镜画仪检验 用右手镜画练习对左手练习的迁移作用。3实验器材镜画仪(或平面镜一面、遮板一块、支架)、星形图案纸14张、秒表、铅笔。4实验步骤实验分两个组进行,一组是实验组,一组是控制组。4.1实验组4.1.1主试和被试两人一组。主试让被试(选右于优势者)面对镜子正坐,主试 把星形图案纸放在镜前,调节遮眼板,使被试不能直接而只能在镜中间看见图案纸。4.1.2被试用左手执笔,笔尖放在星形图的起点处,做好准备。主试发出口令“开 始”,同时开动秒表,被试立即在起始处按逆时针沿星形双线中间画一圈(见图5 -1),直到回到原起点

26、为止,计做完一次,主试停止秒表并记录所用时间(左前) 画线中途笔尖不得离开图纸,如超出星形双线以外,就算错误一次,也同时记录(左 前)。4.1.3被试改换右手按以上程序完成实验,但在起始出处要按顺时针画一圈(见 图51)。共做10次,主试记录时间和错误次数。4.1.4被试改用左手画星形图案1次,在起始处按逆时外画一圈。主试记录时间 和错误次数(左后)。4.2控制组。选右于优势的被试按实验组中1、2、4步骤进行,两次实验间隔20 min。主试记录时间和错误次数(左1、左)。右手不做任何练习。5注意事项5.1实验前不允许练习。5.2进行镜面实验时,不允许互相旁观。5.3在右手镜画练习10次中,各次

27、练习之间的时间间隔不要超过20 s,之后进 行左手的练习也不得超过1min。6数据记录与结果处理6.1分别把实验组和控制组两次左手镜画练习的时间和错误次数填入表5-11。6.2分别计算镜画练习中10次右手的时间和错误的平均数并填入表5 11。6.3计算实验组和控制组两次左手镜画练习的时间和错误次数的进步百分数A 实、A计算方法:(C1/T1 C2/T2)(C1/T1)X100%TC1为左手第一次镜画练习的时间和错误次数。t2、c2为左手第二次镜画练习的时间和错误次数。表5 11镜画技能迁移数据表组 项卜别实验组控制组左手前右手(平均数)左手后左手左手2时间(S)错误次数进步百分数AA实A控7结

28、果分析实验一疲劳和注意分散对时间知觉的影响l实验目的1.1同时采用生理和心理指标测定个体时间知觉,加深理解时间知觉的概念。1.2比较安静、疲劳和注意分散三种状态下时间知觉的差异和影响。2实验原理人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主观反应,称为时间知觉。本实验采用静态、 疲劳和注意分散三种状态对个体知觉时间的影响,并比较三者的差异。3实验器材秒表。4实验步骤4.1主试和被试,两人一组。主试在14 min之间选择一个时间(此为标准时间), 主试在发“开始”口令的同时,开动秒表,被试要集中注意知觉时间,到选择的标 准时间时,主试发出“停止”的口令。这段“标准时间”不能让被试知道。4.2主试第二次发出“开

29、始”的口令,被试在安静状态下知觉时间,但主试不发 停止的口令,被试自己认为与刚才的标准时间相同时即自行停止,主试记录时间(此 为实验时间)。4.3主试第三次发出“开始”口令,被试连续做俯卧撑,不能休息和间断,直到 被试认为与刚才的标准时间相同时,俯卧撑即行停止,主试记录实验时间。4.4主试第四次发出“开始” 口令,主试木断地与被试聊天和说笑以此分散被试 的注意力,直到被试认为与刚才的标准时间相同时即行停止,主试记录实验时间。4.5按1、2、3、4步骤再做两次实验。主试每次要重新选择标准时间。每次实 验之间要休息10min。5注意事项5.1被试自己用秒表练习几次后再开始实验。5.2主试选择的三个

30、标准时间要有一定的间距,间距不明显被试会出现知觉时间 不准确。5.3实验环境要求安静,排除不必要的干扰。6数据记录与结果处理6.1把三次实验的标准时间和实验时间填入表5 30。6.2计算三种状态的标准时间和实验时间之间的误差,填入表5 30。6.3计算三种状态的平均误差,填入表5 30。(转后)表5 30安静、疲劳和注意分散的时间知觉数据表(单位:s)数、实验,数、.数=据 一种状态-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安静状态标准时间实验时间误差平均误差疲劳状态标准时间实验时间误差平均误差注意分散状态标准时间实验时间误差平均误差7结果分析实验十二技能形成过程实验1实验目的与要求1.1通过研究设计性实验的设计过

31、程,提高学生对心理学实验的学习兴趣和热 情。1.2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和设计实验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 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1.3通过镜画实验和练习曲线的绘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技能形成过程。1.4观察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对技能形成的不同影响。1.5按照实验目的的要求,根据实验原理和提供的仪器、材料等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方案要科学合理,要有实效性。实验步骤的设计要求清晰、简捷、合理。实验 操作时要严肃认真,注意安全。1.6掌握镜画仪的使用,设计实验步骤之前要先熟悉镜画仪的使用方法。2实验器材与材料镜画仪、星形图、白纸、遮眼板、秒表、铅笔。3实验内容3.1查阅相关文献。3.2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3.3通过镜画学习和练习曲线的绘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技能形成过程。3.4通过甲、乙两组分别用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两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